(3)业务流程。现代事务支撑体系要求解决业务流程简单化、专门化的问题,通过业务整合解决行政路径单一化,有效促进各相关单位、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从而提升行政组织整体运作效率。通过政务管理流程再造,在厘清各种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过程或办事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以缩短循环时间,规范运行程序,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化。
4.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是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公共服务的前台服务和后台业务的整合提供支撑的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推动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的必然选择。通过数据整合、业务结合和服务整合建立协同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现代公共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架构技术。主要包括EA架构模型、Web服务、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企业服务总线(ESB)等。基于SOA架构技术,以服务总线的方式,来设计区域协同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并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软件基础设施。
(2)数据共享整合技术。主要包括:目录、元数据、共享数据环境、公共数据模型、数据转换、ETL工具、XML技术等。建立政府数据中心及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
(3)业务整合技术。主要包括:综合应用支撑平台、安全认证、业务流程管理、消息中间件、适配器等技术。建立综合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授权管理,实现纵向、横向的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交互和应用对接。
(4)服务整合技术。主要包括:服务框架、单点登录、用户验证与授权、Web服务安全技术等。建立一站式服务框架,实现公共服务的整合,提供统一的门户,实现多种模式、多种渠道、多种访问点的有机集成。
(5)相关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业务接入标准、服务接入标准等。
5.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体系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基本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生产型基础设施、生活型基础设施和社会型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系统、能源供给系统、给水排水系统、邮电通信系统、物资流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治理系统、生态保护系统、科学教育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等;也包括当前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须具备的服务设施、建筑、设备等。
政府通过服务的有效整合,公众只需要到“政府”就可以办事和获取所需的公共服务,基本不需要面对各具体职能部门。
政府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机构需要有办公地点、办公设施、办公手段,这些为公共服务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社会公众与公共机构的结合点。现代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设备上,如信息终端、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设备机房等。
9.2 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建设实质上是一个社区成员参与和共享的社区发展过程,其发展的要素不仅有社区成员(居民与驻区单位)、各类组织、社区公共设施、公共项目等物质性因素,还有包括社区投入体制、社区运行机制、社区管理体系、社区公共意识和社区认同意识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因素。社区公共服务就是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通过共同行为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社区工作。
9.2.1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服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公共服务起步比较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①“多中心”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还未形成。在社区公共服务的第一阶段,建设主体、投资主体、服务主体都是政府,这是由街道办事处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
在社区,居委会承担着主要的公共服务职能。随着公共服务功能的增加,现有社区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街道的职能范围,这就要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体系。在国外,多主体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美国的社区服务公司已经承担了相当多的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分担民间投资风险,通过制订相关规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信息技术逐步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应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以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各级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和服务商,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作体系。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是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一种务实有效的服务模式。在国外,信息技术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得到了充分应用。德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形成了统一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完成协同办事平台主体功能的建设,以及一站式服务和跨部门审批应用基础。在美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办理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通过网络出示最近的水电或电话账单或驾照,证实你是某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该社区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
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机制保障,具体表现如下:①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财政资助力度不够;②社区非营利组织从事公共服务承担税负较重;③社区非营利组织管理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在美国,志愿服务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社区志愿服务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美国已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居民、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运作规范有序。
9.2.2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整个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和服务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社区公共服务作为最贴近社区居民的一种政策性服务形式将会随着居民需求的演进发生变化,其发展方向是社区公共服务便利化。
(1)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未来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社会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弥补基层社会管理缺位和服务短缺,有效满足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主要措施包括:拓展支持社区发展的资金渠道,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改善社区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范围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方向,变原来的单一政府供给为社区组织的全方位供给。
从市场配置的角度分析,社会组织更能全方位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
(2)管理方式自治化。社区发展的动力既可来自政府,也可来自社会,还可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当社区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成为私人生活的公共空间时,当一个介于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公共领域开始出现时,社区的管理将是一个自理与治理的过程,任何外力只能起辅助的作用。社区自治的主体主要是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一种间接和协商的方式进行。社区居民委员会将是社区的执行层,即社区的办事机构,由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接受其监督、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落实社区居民议会或社区代表会议的决定和决议,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原则处理社区公共事务。
9.2.3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是在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基础上促进社区自治,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满足社区居民多元的服务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到2010年,在全国城镇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立足街道、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形成多方参与、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增加服务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9.2.4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重点
社区公共服务要以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
1.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围绕公共服务、便利服务和公益服务规划布局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的供给方式和供给方法。社区公共服务重在保障流程.通,社区便利服务重在确保信用可靠,社区公益服务重在厘清劳务价值。
推进政府主体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事业,依据社区居民需求的紧迫程度,优先支持社区安全、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失业就业、社区综合救助等公共服务,优先服务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妇女、失业人员、残疾人等。推进社区安全保障服务,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平台在社区安全保障中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展社区服务的应用功能。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完善和推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包括120急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
推进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在社区户籍和人口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育龄服务信息系统,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各级业务系统的统一和整合。
推进社区就业和社区保障服务,建立针对社区居民一体化的培训、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改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环境,促进社区就业。
推进民政事业服务,通过整合和管理各类救助资源和被求助对象信息,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便民化。
提高为社区机构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社区民间组织申请、备案和登记等业务的网上办理,实时记录、存储、分析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引导带动社区组织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信息服务的水平,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社区居民享受文化服务的范围,丰富应用手段;利用信息网络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区体育活动,普及体育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体系,方便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构建社区便利服务体系。鼓励商业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创新社区信息化服务的运营模式,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逐步建立社区服务提供商的信用评估制度,重视便利服务的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商业主体的信用意识。政府最大限度地为商业企业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共同促进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积极引导社区自治体提供公益服务。借助政府全方位的支持,社区自治主体要有效改善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教育、提供公益服务、强化自我监督;建设信息化系统,公平、公正、透明地管理自我服务主体的劳务价值;要充分利用论坛、显示屏、聊天室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社区自治主体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繁荣社区文化,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建设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从基层政府入手,以推动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针对目前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资源浪费、服务分散等问题,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促条”的建设模式,通过数据整合、业务结合和服务集成这三个层面的有机集成,建立协同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为公众提供综合、便利的服务。
9.2.5 社区公共服务发展模式
我国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要依据我国目前社区公共发展的现状和既定的社会公共发展政策,在充分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开拓多种投入和运营渠道,最大限度地服务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