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的业务不断从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延伸到为企业(集团)提供的管理战略咨询。鼓励IT咨询企业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进IT项目咨询、IT审计监理、IT培训等高端、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发展。鼓励IT信息咨询企业建立面向各行业的知识库,形成一批面向领域的信息咨询服务应用业务规范。完善IT信息咨询人才培育体系,加强优秀信息咨询人才引进机制,为高端IT咨询服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和国际咨询与调查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咨询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的运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等。
推动国内IT咨询企业做大做强,进军高端IT咨询服务业。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帮助和引导国内IT咨询企业做大做强,进军高端IT咨询服务市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由政府对非营利咨询机构予以资助,在一定期限(如5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②鼓励咨询机构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大型的咨询集团,对各小型专业化咨询公司联合咨询的综合性项目,减免一部分税收,以鼓励公司之间的合作。③引导咨询机构做好业务定位,充分整合和发挥自有专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8.4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的确定应该以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现实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国际经验和趋势,综合考虑行业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到适合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8.4.1 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类型
从国际上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1.自由发展模式
自由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需求决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政府不干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或者适当做一些策略性的引导。采用自由发展模式的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自由发展模式的优点在于信息服务业的根基扎实,产业部门体系完备,产业发展的风险小,不会走弯路;适用条件主要包括有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信息市场运转顺,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消费意识强烈,没有外来干扰或者外来干扰很小。
2.政府干预模式
政府干预模式的特点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政府指令为导向,政府处于支配性的地位。政府的行政行为将决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采用政府干预模式的主要有韩国、印度、新加坡和爱尔兰等。
政府干预模式的优点在于快速突破,能够在短时间、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部门产业部门实现快速增长。其缺点是产业发展的风险大,发展后劲不足;适用条件主要有本国信息市场基础差,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消费意识弱,存在外来的干扰因素,需要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业。
8.4.2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般认为:在市场发展成熟、机制完善的情况下,采用自由发展模式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是适合的;而在市场不够成熟,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直接作用于行业的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效果较好。
当前我国的国情是: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滞后,居民和企业的信息流通和信息消费意识还很淡薄;国内信息服务产业体系不完善,部分产业部门(如IT咨询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比较混乱;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在受益于国外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同时,又受到跨国公司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能力很强,国家可以较好地实施宏观管理,对信息服务业以政策、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立法手段进行规范。
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有强大的政策影响力,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发展相对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战略的起始阶段应该由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倾斜政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主导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在信息服务市场逐渐成熟、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应该适时的减弱政府的角色,转而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作用来调配资源促进发展,政府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立法来保障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理竞争,通过经济杠杆和政府需求刺激市场发展,推动信息服务业的结构调整,最终走向成熟,实现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因此,在当前,“政府干预模式”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当然,对于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部门也可放开手脚,适当放松政府干预的力度。
8.4.3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考虑
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考虑。
1.完善信息服务业产业链条
优化产业链结构是通过完善产业链、转变价值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增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自主性。①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三网合一”,促进信息服务业特别是通信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②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延伸。推动优化软件产业、软件外包、IT咨询服务业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的价值链。③推动技术含量从一般技术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移。从技术层面考虑,应通过增加技术和知识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知识贡献度来提高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
2.明确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
影响信息服务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包括通信服务业技术、软件服务业技术和IT咨询业技术,其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是软件和集成电路。在软件领域,从保障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实施软件产业化工程,努力建成我国软件业体系。重点支持自主、安全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支持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生产,大力推广软件复用技术,加快以中文环境为平台的各类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及中间件等软件产品的发展。在集成电路领域,要以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为突破口。
3.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
一是要完善国内资本市场。随着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间接融资远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直接融资成为完善信息服务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
既要发挥证券市场的支持作用,也要把风险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设立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信息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产品生产和产业链中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信息服务业。积极采用上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参股以及风险投资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利用外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信息服务业投资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支持重大信息服务业建设项目及中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4.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信息服务业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必须加强研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政府推动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重点研发制约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软件和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
5.增强信息服务业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眼光,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也要做适当的引导,增加研发投入,规范企业管理,进一步增强我国信息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既要营造创新环境,也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力的信息技术和基础技术,政府必须有较大程度的介入。事实上,以国家力量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也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
8.5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配套的技术支撑
信息服务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从信息处理的环节来分,信息技术可以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即:信息采集和校验技术、信息传递和交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显示和提供技术、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
1.配套技术选择原则
确定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配套的关键技术,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再筛选出信息服务业各主要领域的配套技术。
主要原则包括: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技术应对其他技术发展起到先行和导向作用;其应用领域要广泛,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备潜在的竞争优势;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起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未来5-10年可以投入使用并产生产业规模效应。
概括地讲,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技术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标准:
产业化前景良好;对将来形成产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对提升国际竞争力起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起重要作用。
2.通信服务业技术支撑
重点开发下一代网络产品、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宽带无线接入/数字集群设备、家庭网关、智能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设备、宽带多媒体网络设备和数字内容产品,关键技术如下。
(1)高性能承载网技术。
在数据承载网演进过程中,应积极跟踪MPLS技术的发展。在MPLS核心网络中,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措施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使其能够成为完全符合业务需求的核心承载网络。在MPLS核心网络完全满足要求前,对于实时性较强、服务质量和网络安全要求较高并且目前已经成功实施的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等业务,继续保持现有的承载方式。在将来网络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将这些业务统一承载在MPLS承载网络上。
(2)移动通信技术。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热点主要有: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IMS(IP多媒体子系统)、OFDM (多入多出)和MIMO(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
HSDPA技术是WCDMA和TD‐CDMA标准近阶段技术演进的重点。HSDPA支持高速非对称数据服务的引入,可增加网络容量并使运营商投入成本最小化。
IMS增强了对基于IP流的可控和可管理型,代表了网络的发展趋势。OFDM和MIMO相结合可提高无线链路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已成为未来宽带无线领域的关键技术。
(3)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入网领域都将呈现多种技术共存互补、竞争发展的基本态势。①光纤接入网(含光接入网技术)。有线接入网在接入网中处于主体地位。全光纤接入网技术即光纤到桌面、光纤到家,将得到不断发展。②综合接入网技术。综合接入网设备同时具备POTS、ISDN、DDN、IP等业务的接入功能。
③以ATM技术或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④无线接入,主要有CDMA系统(19GHz频段),S‐CDMA系统(1.8GHz频段),DECT系统及450MHz模拟系统等,能提供电话、64Kbps数据和ISDN等综合业务的综合接入系统有微波点到多点通信系统等。
(4)光通信技术。
以IP为代表的数据通信逐渐成为网络业务流量的主流,使得整个光通信技术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①光传送网技术,主要涉及高速长距离大容量传输技术、光子集成技术等。②电分组传送技术,主要是T‐MPLS和PBB‐TE(PBT)。
③光接入技术,主要为基于树型拓扑的APON/BPON,GPON和EPON技术,以及基于星型拓扑的以太网接入技术等。④光交换技术,主要为光路(波长)交换(OCS)、光分组交换(OPS)和光突发交换(OBS)。
(5)IP通信技术。
IP通信技术主要包括IP分组交换技术、IP传送技术和IP接入技术。IP通信技术的热点是宽带IP接入的实现。从目前情况看,今后一段时间将以ADSL接入和FTTX+LAN接入为主要的接入方式,基于同轴电缆的HFC接入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发展。同时无线宽带接入,包括卫星接入方式也将是接入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