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目标
以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实现科技创新与区域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域成为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载体。
(1)推动东部地区多数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重超过50%,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超过50%,中西部地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品牌。
(2)形成2~3个服务业规模超万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10~15个规模超3千亿、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3)在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专业服务、医疗服务等行业形成100个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强的专业化空间。
5.5.2 我国现代服务业整体区域布局的结构
1.一轴:东部临海中心轴
东部临海中心轴以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一线省市为主体区域;以黑龙江、吉林、海南、广西等延伸省份为扩展区域;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域,构建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战略前沿。东部临海中心轴是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连接世界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驱动轴”与“传动轴”,通过进一步促进资源在轴线区域的积聚,全方位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轴线主体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形态。
2.两带:北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
北部发展带主要依托公路、铁路干线,以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体发展区域,以郑州、太原、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重点城市为中心;以郑州、西安为北部发展带的战略节点。
南部发展带依托长江干支流域以及公路、铁路干线,以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为主体发展区域,以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贵阳、成都、昆明等重点城市为中心,以武汉、成都为南部发展带的战略节点,形成两条推动东西联动发展的主干道。
3.多中心:形成多层次、多中心的网络结构
(1)构建梯度化的金融中心。
集聚金融资源,形成涵盖国家、区域以及地区的三级金融中心。进一步确立北京、上海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定位北京为全国金融业的管理、决策中心,发展上海为国家级的国际化金融城市;促进各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定位深圳、郑州、武汉和成都、西安为我国东部沿海、中部及西部的区域级金融中心;进一步发挥各省市地区的中心城市作用,构建地区级金融中心。
(2)形成立体化的现代物流区域。
建设涵盖航海、航空以及陆地运输的三栖现代物流网络。在港口物流方面,加大力度将上海发展为世界级港口城市,打造天津成为面向东北、华北、西北各区域的物流口岸;加强宁波作为长江沿线及中部地区的物流终端地位;巩固广州、深圳作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航运中心;进一步推进烟台、秦皇岛、日照、营口、连云港、湛江等港口的建设;推动南京成为长江流域的航运枢纽。在航空物流方面,促进北京、上海成为我国的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广州、深圳为我国南部的航空物流中心;南京和成都成为我国中部与西部的航空物流中心;并进一步推动杭州、重庆、大连、天津、青岛等城市航空物流的发展。在陆地运输方面,大力巩固郑州、石家庄的全国物流中转枢纽的地位,加速发展太原、西安、长沙、成都、合肥、南昌等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促进内陆港,大力推动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长春、大庆、成都等城市地区的物流业发展。
(3)形成重点突出,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
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国家信息产业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的产业发展优势。定位北京、上海、深圳为我国信息服务业综合发展区域;依托环渤海(北京、天津、大连、青岛)、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以及珠三角(深圳、广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各类信息服务业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各地区中心城市为副中心促进区域电信业及互联网服务业加速发展;大力推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长沙、西安、成都等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城市的软件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量级;建设大连、西安为我国具有世界水准的软件外包中心,并重点推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区域的服务外包与软件出口。
将杭州建设成为我国的国家级电子商务中心;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为中心促进地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环境建设,定位武汉、西安为中西部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地区,进行重点打造。推动发展北京与上海成为我国的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重点在北京、天津、上海建设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信息数据中心,为我国信息战略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巩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五城市的全国呼叫中心的地位。推动上海、大连、长春、寿光、德州、上海、杭州、广州、海口、西宁、西安、太原、秦皇岛、沈阳等地的大宗物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科技、商业创新中心的作用,大力促进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
(4)实现数字内容优势区域的率先发展。
结合目前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态势,考虑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率先推动北京、上海、长沙、杭州、深圳、广州、成都等在数字内容发展方面具有优势的区域发展。并结合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专业园区建设,推动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涵盖大连、青岛等地区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杭州为龙头,包括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西安、成都、武汉等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数字内容产业的加速发展。
(5)试点发展,全面推广,促进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发展。
充分利用北京、上海等地区高端医疗资源密集、贴近消费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其作为全国高端医疗服务业资源中心的功能;以杭州、成都等具有较好基础的省会城市或大城市为试点,探索社区数字医疗的发展模式与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医疗等体系建设。以北京、上海为中心构建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的网络体系;以大连、南京、杭州、广州、武汉、长沙、西安、成都为主体构建区域级教育服务的网络节点;以各省中心城市为重点,构建省域、城域网络,形成多层次的全国网络教育体系。构建由国家延伸至各省各级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
5.5.3 重大工程
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结合关键标准研发、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围绕区域先进制造业配套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功能优化、新兴业态发展等目标,重点支持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动建立100个具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空间(如专业园、专业街区、主体楼宇等),实施“百家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1)现代金融业:在北京与上海开展现代金融业共性技术研究应用示范,主要在北京开展金融管理与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上海开展金融产品和交易研究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深圳开展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在大连、郑州开展基于期货市场的研发平台与应用示范;在郑州、武汉、西安、成都开展区域金融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我国各地区中心城市的金融能力提升研究与创新活动。
(2)现代物流业:在上海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天津、宁波、广州、深圳开展规模化港口物流科技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营口、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日照、连云港、湛江、厦门、海口等沿海港口城市开展物流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北京、上海开展航空物流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广州、深圳、成都开展基于区域发展的航空物流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在杭州、重庆、大连、天津、青岛等城市开展航空物流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在郑州、石家庄、太原、西安、长沙、成都、合肥等城市开展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在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长春、成都等城市开展基于内陆港物流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应用示范。
(3)信息服务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业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和上海、杭州、南京以及深圳、广州开展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联合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
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重点省份的中心城市等电信发达地区开展电信与互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广州、长沙、西安、成都等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城市开展基地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在北京、上海、大连、西安开展软件外包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长沙等软件出口基地城市开展软件出口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杭州北京、上海开展面向全国的电子商务研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在天津、广州、深圳、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重点城市开展区域电子商务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北京、上海建设信息咨询专业化服务平台;在北京、天津、上海开展国家信息数据中心应用示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开展呼叫服务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在上海、大连、长春、寿光、德州、上海、杭州、广州、海口、西宁、西安、太原、秦皇岛、沈阳等地开展专业化大宗物品电子交易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北京、上海开展互联网新兴业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
(3)数字内容产业:率先在北京、上海、长沙、杭州、深圳、广州、成都等数字内容发展的优势区域开展数字内容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进一步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广州、深圳、长沙等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开展数字内容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在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重点城市开展数字内容产业科技支撑平台及应用示范。
(4)公共服务业:在北京、上海开展医疗服务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杭州、成都等具有较好医疗资源与发展优势的重点城市开展数字医疗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北京、上海开展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在大连、南京、杭州、广州、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区域教育服务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
参考文献
[1]毕德志.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S1)
[2]陈红.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分析.商业时代,2007(36)
[3]何骏.现代服务业多重模式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08(5)
[4]刘秀英.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16)
[5]吕政.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8)
[6]唐旭.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移趋势及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7]巫钢.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跨位思考.商业研究,2006(24)
[8]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北方经济,2007(7)
[9]向俊波.二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困境和解决途径:以苏州、无锡、杭州为例.城市问题,2003(1)
[10]杨圣明.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1]张秋生.面向2020年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2]张建华.试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考.江苏商论,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