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
1.阳明经证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于阳明经,而肠道尚无燥屎的证候。
2.阳明腑证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五)问答题
1.阳明病见于外感病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如果无形之邪热弥漫全身,充斥于阳明之经,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主症者,是阳明病经证;如果邪热由经入腑,与肠中糟粕搏结,致成燥屎内结,同时出现潮热,汗出,腹满而痛,热扰心神,甚至循衣摸床、神昏谵语等,是阳明病腑证之征。
少阳病证
知识点:少阳病证
(一)单选题1.B 2.E 3.E
(二)双选题1.AC
(三)多选题1.ABCDE 2.ABCE
(四)是非题1.×少阳病证以寒热往来、口苦为主要表现。
太阴病证
知识点:太阴病证
(一)单选题1.C 2.D
少阴病证
知识点:少阴病证
(一)单选题1.B 2.C 3.D 4.B 5.C
(二)多选题1.BCD 2.ABC
(三)是非题1.对
(四)名词解释
1.少阴病证是六经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最危险阶段,全身阴阳衰惫,功能明显衰减,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厥阴病证
知识点:厥阴病证
(一)单选题1.C 2.B
(二)多选题1.ABCE
(三)是非题1.对
(四)名词解释
1.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以上热下寒证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五)问答题
1.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
主症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知识点:六经病证的传变
(一)单选题1.B 2.A 3.B 4.E 5.E
(二)双选题1.CD
(三)是非题1.对
2.×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
3.×六经病变中,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4.×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可有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
(四)名词解释
1.合病是指六经病证中,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2.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3.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病者,称为直中。
4.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并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
(五)问答题
1.六经病证传经类型特点:①循经传:即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相传;②越经传:即依六经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③表里传:即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一、辨卫气营血证
卫分证
知识点:卫分证
(一)单选题1.C 2.B
(二)多选题1.BCE
(三)问答题
1.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2.卫分证与太阳伤寒证可从三个方面予以鉴别:①病因:卫分证因温热之邪所犯,太阳伤寒证因风寒之邪外袭;②途径:卫分证外邪多从口鼻而入,手太阴肺经受邪;太阳伤寒证外邪从皮毛而入,侵犯足太阳膀胱经;③症状:卫分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脉浮数为主症;太阳伤寒证以发热轻,恶寒重,头项强痛,口不渴,脉浮紧为主症。
(四)病案分析
1.患者因天热起病,其发热症状明显,故宜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风温之邪外袭于表,卫阳被遏,故见发热重,恶寒轻,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上扰,肺气失宣,故见微咳,咽痛,口干,面红;风性开泄,热性升散,故有汗出。辨证是卫分证。
气分证
知识点:气分证
(一)单选题1.B 2.B 3.E 4.B 5.B 6.E
(二)双选题1.CD
(三)多选题1.ABCD 2.ABCDE 3.BCD 4.ABCE 5.BCDE
(四)名词解释
1.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证候。
2.卫分证未罢而又兼见气分证,称为卫气同病。
营分证
知识点:营分证
(一)单选题1.B 2.A 3.C 4.A 5.D 6.D 7.E 8.D
(二)多选题1.ABE 2.ABCDE
(三)是非题
1.×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是营分证的常见症状。
(四)名词解释
1.气分证尚存,又出现营分证,称为气营两燔。
血分证
知识点:血分证
(一)单选题1.A 2.A 3.D 4.E
(二)双选题1.CD
(三)多选题1.ADE 2.ABCE 3.ACDE
(四)是非题1.×血分证以耗血、动血、动风、耗阴为其特征。
(五)问答题
1.血分证的临床表现为: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神昏谵语,斑疹显露,色紫黑;或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脉弦数;或见手足蠕动等;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
(六)病案分析
1.患者之病起于外感,发热症状十分显著,故宜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高热不退、烦躁、谵语、脉细数等热入血分的表现以及鼻出血、痰血、斑疹显露、舌质深绛等血热妄行的表现。辨证是血分证(血热证)。
2.患者诊断为乙型脑炎,且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故宜用温热病之卫气营血辨证。患者高热、神昏、呕吐8天,血分炽热,阴液耗伤,故虽治后热退神清,但精气严重耗伤,邪少虚多,故见精神疲乏,形体消瘦,便结尿黄;阴虚火旺,则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亏损,肝筋失养,虚风内动,则手足颤动。辨证是血分证(阴虚动风证)。
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知识点: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一)单选题1.C
(二)双选题1.BC
(三)多选题1.ACE 2.ABCDE
(四)是非题1.对2.对
(五)名词解释
1.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
2.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以诊察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将外感温病发展传变归类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3.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心包证。
(六)问答题
1.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形式:①顺传:病变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即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②逆传: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提示病情更加急剧、重笃。此外,温病的传变也有不按上述规律传变的,病情重笃凶险者,如气营同病、气血两燔。
2.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借用卫气营血的概念来概括外感温热病整个病程发展演变的一种辨证方法。其意义是以卫、气、营、血分别代表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四类不同的证候类型,也标志着病邪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层次及传变规律,并以此作为临床立法处方的依据。
3.口渴是温病过程中常见症状之一,辨口渴可判断津伤的轻重及病邪的性质。一般邪在卫分,伤津不甚,故口渴不甚;邪入气分,热盛津伤,故口渴较甚。其中口渴喜冷饮为感受温热病邪;若自觉口不甚干渴多提示邪热入营,因营阴蒸腾上潮于口所致。
4.发热为温病过程中必有症状,并且随着病程不同,发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若发热与恶寒并见,是温病初起之卫分证;若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者,是气分热盛的标志;若日晡潮热为热结肠腑;身热夜甚是热入营分;夜热早凉是邪留阴分之血热伤阴证;低热不退是温病后期,肝肾阴虚,邪少虚多之征。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
知识点:辨三焦病证
(一)单选题1.D 2.B 3.E 4.D
(二)是非题
1.×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外感温热病进行辨证归纳的一种方法。
2.对
(三)名词解释
1.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的用以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问答题
1.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以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说明温热病传变的规律,并以此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病变,中焦病证包括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和手阳明大肠的病变,下焦病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
2.三焦病证一般由手太阴肺转入中焦,若中焦不愈则多传至下焦。这是一般传变规律,为顺传。若由肺经传入上焦心包经则为逆传。但在传变过程中,有时上焦未罢又见中焦证候,或中焦未除又现下焦证候,或由上焦直传下焦,或起病即见中焦或下焦证候等,临证亦当分辨。
3.可从两方面鉴别:①病机:逆传心包证因热陷心包,痰热阻窍所致;热入营血证是邪热入营,扰及心神所致;②症状:逆传心包证之谵语神昏较重,常伴有身体灼热、四肢厥冷、舌謇语塞等;热入营血证的神昏谵语较轻,常伴有身热夜甚,心烦不寐,且无肢厥舌謇。
4.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二者都是关于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将温热病的发展变化概括为四个层次,以气血病变为核心;三焦辨证将温病发展规律概括为三个阶段,以脏腑病变为主线。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的关系不甚密切,而三焦辨证则未能详尽阐释温热病的病理过程,所以临床应用时两种辨证方法应结合起来,才能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知识点:经络辨证
(一)单选题1.E 2.D
(二)多选题1.ABCDE
(三)是非题1.对2.对
(四)名词解释
1.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
(五)问答题
1.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
2.十二经脉病证的临床特点:①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现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可表现为头痛、项强、寒热等症。②经络及所属脏腑症状:经络受病可影响脏腑,脏腑病变可反映于经络,而常表现为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及臂痛等。③多经合病的症状: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为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足厥阴肝经受病,除胸胁满闷之外,肝气犯胃,则呕逆;肝气犯脾,则飧泄;肝气实而致膀胱不利,则癃闭等。
3.督脉总一身之阳,任脉总一身之阴,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带脉环绕腰腹,故常与人的先、后天真气有关,并常反映为生殖功能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