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之所以能够为知识界和普通民众同时喜爱,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认为,时报向受众出售的并不是报纸,而是新闻,是信息与知识。这种信息与知识,是以纸张、胶片为载体,还是以无线电波、直播卫星、互联网络为媒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必须应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多渠道地销售信息与知识。
更进一步地,时报公司的长期战略,是以《纽约时报》为核心,在美国乃至全球建立一个独有的“知识受众市场”。这一点得到了白宫的欣赏和支持,他们相信这是美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方面的重要砝码。
《纽约时报》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丰富的内容中随处可见时报人的新闻敏感度和判断力。
《纽约时报》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头版十分重视。其对新闻重要性的判断成为了媒体的标杆,不少地方报纸甚至以《纽约时报》头版的选题来检讨自己的关注点是否正确。
对报社的老总来说,平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选择和判断头版及头条稿件。在他们看来,《纽约时报》的头版也许是这张报纸最重要的单项资产和商标,头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一些重要新闻,还包括编辑们对新闻重要性的判别能力。头版不仅是新闻,而是新闻加时报声誉。
《纽约时报》有一种大报特有的自信,它相信,“本报头版对其他报纸、对电视乃至对新闻事件本身都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新闻在本报头版上的位置,其本身就构成一件新闻。”
这种大气,还表现在其对《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全国性竞争对手的心态上。远在“水门事件”,近在“9?11”事件,该报都曾以赞美的口吻详细报道了《华盛顿邮报》及《华尔街日报》的“亮剑”精神。当《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于2001年7月17日突然去世时,《纽约时报》随即于第二天推出篇幅甚至超过《华盛顿邮报》本身的长篇报道,历数这位多年老对手的业绩及对美国乃至世界报业的影响……
而在丰富之外,《纽约时报》对真实的索求,更是令人惊讶。还是在1851年的创刊号上,《纽约时报》创始人亨利?雷蒙德就定下了该报的基调:“我们不打算给人感觉是在感情冲动下写文章,除非有什么确使我们激动。但是我们尽量使自己不要感情冲动。”冷静和理性,一直是时报人的座右铭。
为了追求真实性,《纽约时报》走的是稳健的路子,有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比别人慢半拍或报道得简洁一些,也不要胡乱发言。在这里,少说话,有时就是在维护话语权。
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2003年5月爆发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造假丑闻”被视为《纽约时报》创刊152年来的一大“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