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的人能够表现出社交方面的闲情逸致,常常露出快乐而十分满足的笑容。他们表达微笑的频率相对较高,倒不是因为他们有明显的好运,而是他们有摆脱困境和使社交氛围变得轻松愉快的能力。有教养的人认为,在公共场合发出微笑,应当为他人考虑,应该能为他们所处的氛围带来欢乐,而皱眉等其他中性的表情就远远达不到效果。
当然,有教养的人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脸上,都会出现由于职业需要而摆出的“僵化的笑”和“表面的笑”。但在公共场合中,没有教养的人依然比有教养的人更多地任意发出这种笑。
蔑视的嘲笑同样十分无礼,但对于那种“假如表情可以杀人”的面部表情来说,它甚至被有教养的人当做讨伐交通违规者、做下流动作者、停车场偷窃者以及其他无礼行为的有力武器。
皱眉与撅嘴
眉目可以传情,淑女们不经意间的轻轻蹙额,常常让绅士们心动。相比起眼睛、鼻子、嘴巴,眉毛在我们的五官中的地位也许不是最高的,没有眉毛一样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但是缺少了眉毛的修饰,会使我们看起来更像是“火星人”。
不合时宜的皱眉常常被痛斥为是没有教养的人的举止。没有教养的人似乎已经养成了皱眉的习惯,因为他们的运气实在糟糕,他们显然少有摆脱困境或使社会交往变得愉悦的能力。他们的心理通常很脆弱,他们不大可能变得慷慨,也不会在不高兴时遇到他人而发出微笑。当然,他们在高兴的场合也笑,可这不是他们习惯性的表情。
撅嘴,一般被认为是宠坏了、孩子气的动作,同样是没有教养的人的举动,是输不起的面部表情。与其说是输赢的反差,不如说是无风度和有风度的反差。
无意识地咧开嘴是没有教养的人的标志,而巧妙地做出用手遮掩嘴巴打哈欠的动作,常常是有教养的人表达“我累了”或“让我们走吧”的意思。
有教养的人并不常常“扭曲”自己的容貌,特别是嘴部,来做出“悲剧化”或“喜剧化”的面部表情,也不大笑、大喊、大叫。没有教养的人在进行嘴部动作表达时通常过分地夸张了他们的嘴巴。没有教养的人的嘴部动作包括嚼口香糖、张着大嘴咀嚼食物、咧开嘴巴讲话不加遮掩……
把舌头从嘴里伸出,除非是诊病,否则就与吐出东西的模样毫无区别,是公然表示拒绝,是没有教养的人的做法,更不必说真的在公共场所伸出舌头呕吐了。另外,在交谈时用舌头舔湿嘴唇,要是经常或毫无顾忌的话,同样是没有教养的不良行为,照相时尤其不该这样。
朝别人做鬼脸几乎不是有教养的人的行为,可这却是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幼稚、傻气、愚蠢。
眼睛与鼻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能使我们看到这花花世界,同时也是我们表达情感最为重要的器官。而合理运用目光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在社交活动中,目光可以表现出对对方的友好、亲切与关爱,当然也可以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满、蔑视与仇恨。
最大限度运用目光的表现力,能够创造出一个最佳的交际氛围。在谈话中注视对方的角度,是关乎对交往对象亲疏距离的问题。在我们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应用直视、平视、凝视、正视等目光。目光注视对方的时间长短也有一番讲究,可以根据与对方的亲疏和重视程度来决定目光直视时间的长短。
转动眼球,与面无表情、瞪人、闭上眼睛或耷拉眼皮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无礼的。
眯起眼睛,也常常让人产生抱怨,同样是没有教养的。
飞眼,是由来已久的无礼的眼部动作,同样是没有教养的人的引诱动作,只不过比使眼色更微妙罢了。
在公共场合皱鼻子,是表示拒绝、讨厌和不同意,同样属于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抽鼻子(不是擦鼻子)是没有教养的人没有携带手帕的无奈表现。居高临下、排斥拒绝、侮辱人的耸起鼻子,也是孩子气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性感般的“张大”鼻孔,同样属于没有教养的人的夸张动作。
头部动作
点头:表示同意、肯定、赞赏、满意等,当然我们在打招呼的时候也会用到“点头”,表示致意、客气、恭顺等情感;摇头:一般表示否定、反对、阻止或不以为然。
在社交活动中,头部动作的不同,也可以反映出人的不同心态:
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示自信和庄重;
头部前倾:表示认真倾听,同情和关心;
头部倾斜:表示对对方的话颇感兴趣。
面部表情有天生的因素,但是,一个人后天气质、风度等变化也必然会写在脸上,这意味着,人的喜怒哀乐等基本表情同人的其他素质一样,也要受到人的文化修养、气质特征的影响。
手部的动作
如果说是劳动赋予了我们灵巧的双手,那么表达感情的需要则促使我们“发明”了如此丰富的手势语言。大概“心有所思,手有所指”,就是这个意思吧!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达意,会为个人形象增辉。
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有着多重含义,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例如我们常常做的一个手势——伸出大拇指,在我国,毫无疑问,这是表示“好”、“了不起”,有夸奖赞赏之意;而在希腊,大拇指向上伸表示“够了”,如果拇指向下伸则表示“厌恶”、“坏蛋”;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拇指向上伸表示“好”、“行”、“不错”,而拇指向左、向右伸则大多数是表示要搭“顺风车”。
英国首相丘吉尔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领导人,他还在不经意间发明了风靡世界的“V”形手势。如今这个代表“胜利”的手势可谓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就是在大家拍照的时候都伸出食指和中指做“V”形手势,它在此时具体是什么意思,恐怕大家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成了一种习惯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V”形手势是表示“胜利”的意思,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掌心一定要向外,如果掌心向内,则有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而在希腊,做这一手势时,即使是掌心向外,如果你的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敬之嫌。
而另一些手势则可以表示出我们此时的心理状态,这已经成为大部分人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
手部动作
如果对方双手自然摊开,表示对方心情轻松,坦诚而无顾忌;如果对方紧攥双拳,说明对方怒不可遏或准备与你“决战到底”;如果对方双手支头,表示对方对你的话全神贯注,或是极其厌烦;如果对方用手成“八”字形托住下颌,是深沉的意思。
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绍某人、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请人做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尊敬。这种手势被认为是诚恳、恭敬、有礼貌的。
没有教养的人习惯敲手指、敲钢笔、餐具等东西,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沮丧、不耐烦、不关注或厌烦毫无掩饰地表露了出来。
是否能在打哈欠、打喷嚏、咳嗽或发出尴尬的笑以及大笑时,做出必要的“遮掩”动作是一个可以区分有无教养的标准。没有教养的人常常不仅不掩饰,而且在做出这些无礼动作时,张着大嘴,发出不雅的声音,咧开嘴笑,高声大笑,而并不道歉。有教养的人常常遮掩一下,转过身去,尽量抑制,尽可能地不引人注目,同时还习惯地表示歉意。他们不会在嘴里有食物时与人交谈,倘若嘴里有食物不得不作出回应或者意识到有可能会无意喷到对方时,他们会遮掩一下,紧接着马上道歉。没有教养的人在嘴里塞满食物时与人交谈,不仅不遮掩,还并不在意喷向对方,并且决不道歉。
大拇指
大拇指动作,似乎只出现在没有教养的人群中,为了表示自己的舒适、自满得意、骄横自大、高人一等、不拘礼仪和故作轻松。他们把大拇指夹在腋窝下,插在吊带裤的吊带上,插入袖口或背心和上衣的口袋中。没有教养的人通常竖起大拇指数次点向前胸,表示自夸或“唯我独尊”。两手手指交叉转动大拇指是表示安逸、精神不集中、不耐烦或困倦,这样做十分无礼,与看表没有什么分别。
食指
没有人会对食指指着书本上的一段文章或地图上的某一部位产生反感。人们感到不愉快的是食指指向有侵犯、不尊重人的含义。食指指向还让人感到不快的是,因为它在指向时,似乎有命令或强求之意,特别是表示“出去”的意思时尤为明显,它进而还有让人联想到表示警告或威胁的不友好的“摇动食指”和拒绝或禁止的“摆动食指”的暗示。没有教养的人经常用这种令人不愉快的手势来指明方向,而有教养的人指向时则把手全部伸开。在此情形下,手指使用的越多就越有礼貌。
摇动食指:如同缩小的棍棒,具有警告、威胁、训斥、责骂或惩罚的意思,因而是无礼的手势。
中指
人们一致公认对没有教养的人所做的手部动作的最大抱怨,是他们把中指伸出,掌心向内。这一手势被称为“伸中指”或“鸟指”。没有教养的人通常把“鸟指”作为性挑逗动作中的“王牌”。这种粗俗不雅的动作,几乎总是与发笑的直接言语挑逗一样起到反效果。
小拇指
没有教养的人用杯子喝水、饮酒或握餐具时,常常将小拇指弯曲做“兰花指”状以表示他们的“文雅”。然而,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文雅,他们显然违反了过犹不及的文雅的首要原则。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说得好:“假如你想告诉他人你是淑女的话,那你最好就别说出来。”
有教养的绅士与淑女在讲话的时候,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手势,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他们也不会过度使用手势,过于频繁挥动双手,只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可能还会使对方觉得“眼花缭乱”急不可待想要结束此次交谈。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善用自己的手势,并且要注意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也不宜过大,切忌“指手画脚”和“手舞足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手指指点他人,用手指指点他人是不礼貌的。
诸如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等手势,在做动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以鼓掌为例,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观看文艺演出、重要人物出现、听报告、听演讲等都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祝贺。鼓掌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时不应戴手套,宜自然,切忌为求掌声大而使劲鼓掌。鼓掌要热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哄之嫌,这样是失礼的。注意鼓掌尽量不要用语言配合,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送礼的秘诀
赠送礼物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我们表达心意的“物质”表现。送礼,并不是为了显示我们的财富,或者单纯为了满足对方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用小小的礼物表达我们的祝贺、感谢、慰问之情。虽然我们的心意用礼物可能不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是一份包含着“浓情蜜意”的礼物还是能将我们的心意传递给对方的。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一份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小礼物一样可以把我们的祝福传递出去。
有教养的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赠送礼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并不能够以礼物的大小、轻重来衡量。并不是越贵重的礼物就越能代表彼此深厚的感情,而一些“轻量级”的礼物也同样可以包含我们的所有心意。虽然说送礼并不能够将我们的全部情谊表达出来,这并不是说不需要“礼尚往来”。有教养的人认为,美好的心意需要我们大声说出来,把情感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固然可贵,但是有时候我们的心意是需要告诉对方的,而一份包含了情感的礼物就可以充当我们表达情感的“传声筒”。
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过于“不起眼”的礼物根本不能拿出手,不会受到对方的重视,当然也就不能够体现出“送礼”的目的。于是他们总是“处心积虑”地希望能够送上一份“大礼”,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在他们精心准备礼物的时候,送礼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也许那份珍贵的情谊也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表达而冷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送礼的最佳时机与方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当面赠送礼物。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让人送上门或邮寄。如今,各种礼仪公司都有“代人”送礼的服务项目,只要一个电话,你的心意就会和礼物一起送达,快捷方便。应该注意的是,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
送礼的时机也要选择恰当,通常情况下,如果有很多朋友在场,可是如果我们只给其中的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这样会让没有礼收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有教养的人绝对不会错过表达心意的最佳时机,他们不会在彼此的情感落入低谷时才送上“迟到的礼物”;也不会用“贵重的礼物”来强留已经失去的情感。
具体情况和场合
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有教养的人会带上鲜花、葡萄酒、甜点、水果,甚至自家烤制的面包作为礼物,但决不带与主人相媲美的或比主人招待的食物更好的食物。如果对方家中有小孩的,他们则会选择一些小礼物送给孩子,这样大人、小孩都会开心,如玩具、糖果等。
如果是参加婚礼,除了常见的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
遇到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以送日历、酒、茶、糖果、烟等,这些东西都十分适合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送人。
态度友善、言辞勿失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悄悄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一点小意思”。如果对方是“国际友人”,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谊,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顾及习俗、礼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