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过,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你说,不要紧。”
“同样是陕甘总督衙门下的札子,分量不一样。如果是大人的札子,我办事就方便得多了。”
“呃、呃!我明白了。”左宗棠心想,杨昌浚的威望不够,胡雪岩即不能见重于人,为他办事顺利起见,这个障碍得替他消除。
盘算了好一会,有个变通办法,“这样,”他说,“只要是牵涉到洋人,总署都管得到的,我在奏折上特为你叙一笔,请旨下总理衙门札饬道员胡某某遵照办理。你看如何?”
胡雪岩喜出望外,因为这一来就是受命于恭亲王,身价又抬高了。不过,表面上却不敢有何形色,而用微感无奈的神情说:“如果大人不便下札子给我,那也就只好请总理衙门下了。”
“好!这就说定了。”左宗棠接着又说,“雪岩,我们打个商量,西边境况很窘,刘毅斋又要撤勇,打发的盘川还不知道在哪里,你能不能先凑一百万,尽快解到杨石泉那里。”
毅斋、石泉是刘锦棠、杨昌浚的别号。胡雪岩责无旁贷,很爽快地答应了。
这时有一名听差,悄然到左宗棠身边说了句话,他便问道:“这两个洋朋友,会不会用筷子?”
左宗棠打算留福克与凯密伦吃饭。胡雪岩觉得大可不必,便即答说:“大人不必费心了。”
“那么,你留下来陪我谈谈。”“是。”
见此光景,古应春便向洋人表示,公事已经谈妥,应该告辞了。接着便站起来请了个安,洋人亦起立鞠躬。左宗棠要送客,胡雪岩劝住,说是由他代送,乘此机会可跟古应春说几句话。
“应春,你把他们送回去了,交代给陪他们的人,空出身来办两件事。”
胡雪岩交代,一件是跟汪惟贤去谈,能不能在京里与天津两处地方,筹划出一百万现银?
“这件事马上要有回音。”胡雪岩轻声说道,“左大人一开了话匣子,先讲西征功劳,再骂曾文正,这顿饭吃下来,起码三个钟头,你三点钟以前来,我一定还在这里。”
“好!还有一件呢?”“还有一件,你倒问问福克,王府井大街的德国洋行里,有没有望远镜、挂表。如果有,你问他有多少,先把它定下来。”“喔,”古应春明白了,是左宗棠应醇王之邀,到神机营“看操”,作犒赏用的,便即问说,“有是一定有的。不知道要多少?”
“现在还不知道。你先问了再说。”古应春答应着,陪着洋人回阜康。下午三点钟复又回到贤良寺,果然,那顿午饭尚未结束,他在花厅外面等待时,听得左宗棠正在谈“湖湘子弟满天山”的盛况,中气十足,毫无倦容,看来还得有些时候才会散。
古应春心想,胡雪岩急于要知道交办两事的结果,无非是即席可以向左宗棠报告。既然如此,就不必等着面谈,写个条子通知他好了。
打定主意,便从怀中掏出一个洋纸笔记本来,撕一张纸,抽出本子上所附的铅笔,蘸一点口水,写道:“现银此间有三十万,天津约十余万。镜表各约百余具,已付定。惟大小参差不齐。”
这张字条传至席面时,为左宗棠发现问起,胡雪岩正好开口,“回大人,”他说,“京里现银可以凑五十万,一两日内就解出去,另外一半,等我回上海以后,马上去想法子。不知道来得及,来不及?”
“能有一半先解,其余慢一点不要紧。”“是。”胡雪岩又问,“听说醇亲王要请大人到神机营去看操?”“有这回事。”一提到此,左宗棠的精神又来了,“神机营是八旗劲旅中的精华。醇王现在以皇上本身父的身份,别样政务都不能管,只管神机营,上头对神机营的看重,可想而知。李少荃在北洋好几年了,醇王从未请他去看过操,我一到京,头一回见面,他就约我,要我定日子,他好下令会操。我心里想,人家敬重我,我不能不替醇王做面子。想等你来了商量,应该怎么样犒赏?”
“大人的意思呢?”“我想每人犒赏五两银子,按人数照算。”
“神机营的士兵,不过万把人,五六万银子的事,我替大人预备好了。”胡雪岩又说,“不过现银只能犒赏士兵,对官长似乎不大妥当。”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我看送东西好了。送当然也要实用,而且是军用。我有个主意,大人看能不能用。”“你说。”
“每人送一架望远镜,一个挂表。”话刚完,左宗棠便击案称赞,“这两样东西好!很切实用。”他说,“神机营的官长一百多,要一百多份,不知道备得齐,备不齐?”“大人定了主意,我马上写信到上海,尽快送来。我想日子上一定来得及。”胡雪岩紧接着说,“大人去看操的日子,最好等借洋款的事办妥了再定。不然,恐怕有人会说闲话,说大人很阔,西饷一定很宽裕,洋款缓一缓不要紧。”不等他话完,左宗棠便连连点着头说:“你倒提醒了我。此事虽小,足以影响大局。我准定照你的话办。”“是!”胡雪岩问,“大人还有什么交代?”“一时倒想不起,想起来再跟你谈。”左宗棠说,“借洋款的章程,你马上写个节略来,我尽明天一天办好奏稿递上去,倘或顺利的话,大概三五天就定局了。”
“是!”胡雪岩说道,“明天我想跟大人告一天假,办办私事。后天来伺候。”
“后天如果没事也不必来。有事我会随时派人来招呼你,你尽管办你自己的事去好了。”
于是胡雪岩告辞回阜康,先请杨师爷将借洋款的条件写成一个节略,即刻派人送到贤良寺。然后向古应春细问到海岳山房接头的经过。“应春,你知道的,为了去年买水雷的价钱,福德多嘴泄了底,左大人对我已经起疑心了。这件事我心里很难过,所以这趟借洋款,除了大家该得的好处以外,我不但分文不要,而且预备贴几万银子,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功。办成功不算,还要办得漂亮,要叫左大人心里舒服。倘或宝中堂噜苏,就算办成功,他也不会高兴,所以宝中堂那里,一定要摆平,能听他说一句,这笔洋款借得划算。我这几万银子,花得就值了。”
“小爷叔的心思,我是早看出来了。不过,我想也不必把钱花在宝中堂一个人身上,他手下的人也是要紧的。”古应春问道,“小爷叔预备花多少?”
“这个数。”胡雪岩将手一伸。“那么,送四万,留一万作开销。”“好的。你跟徐筱云去商量,看这条路子应该怎么样走通?”第二天三月初九,徐筱云不待去请,自己来访,胡雪岩不在,由古应春接待。他告诉古应春说,左宗棠的奏稿是他办的,已经誊正呈递。
不过,三五天内,绝不会有结果,因为恭亲王为福晋安葬,请了七天假,而这件大事,非恭亲王来议不可。
“这样说,宝中堂也不能起作用?”
“不,不!有作用的。恭王听他的话。而且凡是到了这个地位,不管怎么样,败事总是有余的。”
“筱翁,这么说,胡大先生要重重拜托你。海岳山房我去过了,跟老朱谈得很好。胡大先生要我跟筱翁商量,这条路子一定要走通,你看该送多少?”
“借洋款的条件比过去都好,我的奏稿上写得很切实,事情一定可成,不送亦可,要送,这就差不多了。”说着,徐用仪示以一指。
“筱翁,‘差不多’不够,要势在必成。”
“多送当然更保险,不过钱要用在刀口上。”徐用仪问说,“明天你会去贤良寺不会?”
“会去。明天我带洋人给左大人去辞行。”
“那么,我们明天中午在贤良寺见,到时候我再跟你谈。”
第二天中午胡雪岩、古应春带着两个洋人,都到了贤良寺,静等左宗棠自军机处散值回寓,以便辞行。哪知一等等到下午三点半钟,还不见人影,亦无消息。宫门申正下钥,申正就是四点钟,通常军机处自大臣至章京,最迟未正二刻,也就是两点半钟,一定已走得光光,而左宗棠到此时尚未出宫,是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只怕宫里出事了。”胡雪岩悄悄跟古应春耳语,“莫非西太后的病,起了变化?”
一语未终,只见徐用仪匆匆而来,他也顾不得行礼,一把将胡雪岩拉到僻处,低声说道:“左大人叫我来送个信,洋人慢点走,事情或许会有波折。”
“怎么?”胡雪岩又问,“左大人何以到现在还不出宫?”“宫里出了件意想不到的怪事。”徐用仪的声音越发低了,“今天军机没有叫起,说太后受了寒,人不舒服。大家都当是感冒,到内奏事处看药方,管事太监说没有发下来。后来听内务府的人说,是昨天下午发的病,突然之间,口吐白沫,像发羊癫疯。今天到现在为止,已经请了三次脉,早晨一次,午时一次,未时一次,人只怕不中用了。”
“慢慢,筱翁,”胡雪岩问道,“你说是东太后,还是西太后?”
“是东太后。”“东太后?”胡雪岩越发诧异。
“自然是东太后。西太后好久不视朝,因为东太后违和,军机才没有叫起。”
“喔。”胡雪岩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来把洋人留下来。”于是胡雪岩向古应春密言经过,关照他先带洋人回去,随便找个理由,请他们暂留几天。“如果东太后真的驾崩了,宫里要办丧事,洋款的事就会搁下来。”胡雪岩问道,“应春,你看左大人会怎么办?”“这一搁下来,”古应春答非所问地,“人家款子早已筹好了,吃利息犹在其次,倘或一搁搁得不办了,对人家怎么交代?”“这不会的。”胡雪岩说,“吃利息还是小焉者也,刘毅斋、杨石泉筹饷如星火,这上头耽误了才是大事。”“那么,大先生,你看左大人会怎么办呢?”“自然是独断独行,办了再说。”以左宗棠的性情,这是可能的,但古应春终有疑惑,因为四百万银子到底不是个小数目,左宗棠即令有魄力,也不敢如此擅专。左宗棠是过了四点才回贤良寺的,一到就传胡雪岩,“国将大变!”他一开口就发感慨,接着又说,“应变要早。你告诉福克他们,事情就算定局了,请他们一回上海就预备款子,印票现成,我带得有盖了陕甘总督关防的空白文书,一填就是,让他们带了去。”
果如胡雪岩所料,但他不能不为左宗棠的前程着想,“大人,”他很直爽地说,“数目太大,将来宝大人会不会说闲话?”
“说闲话也是没法子的事。”左宗棠又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连‘君命’都没有,我辈身为勋臣,与国同休戚,不能不从权处置。”
“大人,我倒有个想法。这件事,大人何妨跟醇王说一说,醇王是带兵的,总知道‘闹饷’不是闹着玩的。”
“通极!”左宗棠拍着膝盖说,“有他知道这回事,谅宝佩蘅也不敢再说闲话。”
宝佩蘅就是宝鋆。胡雪岩心想,要他不说闲话,只有找海岳山房朱铁口,否则即使不敢说闲话,也尽有刁难的手段。
“我得躺一会。”左宗棠说,“今天晚上,说不定宫里会出大事。”
“是。”胡雪岩乘机打听,“刚才徐筱云来传大人的话,说起东太后政躬违和,仿佛来势不轻呢?”
“岂止来势不轻,牙齿都撬不开了。”“那么,到底是什么病呢?”“谁知道?”左宗棠将两手一拍,“牝鸡司晨,终非佳事。”胡雪岩听不懂他说的什么,站起身来告辞,“明天再来伺候。”他请了个安。
“明天,明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