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金钱的难题
财商博士说:“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挣钱的计划,却没有一个花钱的计划。这些人的钱往往都不够花。如果能在挣钱之前对你的钱的使用有一个很好的计划,那么你的困扰就是钱太多了。”
世界上有两种金钱上的困扰,“一个困扰是钱不够,另一个困扰是钱太多。你想被哪个难题困扰呢?”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有挣钱计划,那就是读书,找一份工作,然后努力工作。这些人在学校学习了挣钱的技巧,但没学到怎么花钱。显然,这部分人永远都被“钱不够”所困扰。因为他们一直遵循着“工资与开销成正比”的恶性循环公式,每逢工资增加后,他们的开销也增加,结果就是永远觉得钱不够花。
而花钱的计划则大大不同,世界上被“钱太多”困扰的人们无疑都遵循着这样的公式:从商业中获得利润,然后购买资产而不是负债。然后使那些资产为他产生被动收入和产业收入。
世界上有两种金钱上的问题,一个是钱不够,另一个是钱太多。
世界上所有富有的人的发达公式:从商业行为中获得利润,然后购买资产,让资产为自己工作。
我遵循着这样一个公式,只用我收入的30%来支付生活消费,而另外70%的收入进行投资,我的钱增长得很快,这使我烦恼。因为我有如此多的钱以至于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应该怎样投资,而一旦选好了投资项目,这些投资又能为我挣得更多的钱。这样良性循环后,我不得不专门雇人管理我的投资收入了。
三个金钱世界和两种用钱的方法
有三个金钱的世界:富人、穷人、中产阶级的世界。
来自富人家庭的孩子优势在于他们的世界很有钱。大量金钱的环境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富人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投资、基金、商业、会计、律师、银行家。他们先投资,再创业。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家庭则是先找工作,然后购车、买房,然后他们才会想到投资。我注意到如果首先投资,孩子们便会接受不光赚钱还要管好钱的理念,他们会把钱留到以后为将来作打算。
一个人成为穷人还是富人不是因为挣钱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是因为花钱的方式不同。
当你和你的孩子一起玩理财游戏时,你已开始教他们怎样进行预算,教他们无论钱多钱少都会致富的理念。财商博士曾说过,富人和穷人在用钱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富人先为自己付款,再拿走30%,然后再花钱付账;穷人和中产阶级先花钱,再存下所留下的。问题是,那时几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了,钱已经用完了。
要让孩子知道:因为这种不同的用钱方式,“穷人”总为这些“富人”工作。
三个存钱罐的力量
小时候,我有3个存钱罐。长大后,我仍然有存钱罐。虽然现在我不像以前那样用三个存钱罐了,但它们常常让我想起一个有太多钱的世界。那个世界是由我决定的。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那么我的存钱罐便会变空,那时我就生活在一个没有钱的世界了。如果我知道养成“预先支付”存钱罐的习惯,那么我就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钱的世界了。
三个存钱罐,一个是存投资的钱、一个是存储蓄的钱、一个是存用于慈善事业的钱。比例大小可以用标准的10%或自行调整。
三个存钱罐,一个是存投资的钱、一个是存储蓄的钱、一个是存用于慈善事业的钱。
人们问我怎样才能摆脱财务困境,我告诉他们去买三个存钱罐然后往里放钱,即使每天只存一元钱。很多人都把这当成玩笑,然后寻求更为复杂的解释。
我是认真的,我建议他们这样做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精神世界会从一个钱不够的世界进入一个有很多钱的世界。如果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些人很可能会回到那个钱永远都不够花的世界。
当我说到从收入中拿出80%时,我听到了很多成年人的抱怨。他们抱怨是因为他们在以他们所得的110%进行消费,如果生活在净收入的70%的水平,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我对那些成年人说:“那你就从3%开始,最重要的是,在你的每个存钱罐里放1%的净收入。如果你每月有1000元的净收人,那么在征税之前,每月请在每个存钱罐里放10元。”我又听到了一阵抱怨,他们的观念已经固定了,很难改变了。所以我说要从小教育你的孩子,让他们免受财务紧缩之痛。
在你的“先支付自己”的比例达到了30%以后,继续努力来提高这个比例。换句话说,不是拿30%,而是拿40%甚至50%来进行投资。我读一些超级巨富的传记时,我看到他们至少拿50%的收入来投资,其余50%维持生活。这个习惯使他们迅速致富。
约翰·敦普列在讲敦普列基金时,他说:即使他和妻子处于财务困境中,他们还是至少要拿出净收入的50%投资。这种习惯使他的基金获得了巨大成功。
穷人努力工作,然后,消费了他们的全部收入,下个月他们又会这样循环。所以如果你想早些变富,开始,可以少存一点。然后再想出一个增加投资比例的方案。也许你会说:“当我有了更多钱的时候就会投资。”可是,问题是,在你的意识中曾经有过把钱留下来这一条吗?所以你永远没有钱投资。
三个存钱罐是一切理财教育的理论基础,也包含了富人的秘密。
不要局限在你的挣钱能力内。中国有句很精辟的成语叫“开源节流”。穷人则更愿意选择“节流”,而富人通常会选择“开源”。因为“开源”则意味着你必须尽可能提高你的挣钱能力。穷人努力控制他们的消费能力,中产阶级通过贷款来增加“财富”,其实这些不是“财富”而是负债。富人则靠计划、预算、建立业务和精明投资来增加他们的财富。但如果你想变富,你就得想办法增加收入,这就是真实的理财游戏将教给你孩子们的,它展示了一份丰厚的资产的力量和它在现金流中的作用。
上帝要你富有——信息时代要靠技术和创意来创造财富
有一本非常优秀的书《上帝要你富有》,说明白了为什么每个人都能富有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好好读一读。
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供不应求。西方各国采取了经济学家汤姆斯·马赛斯的经济理论。你读一读当今经济学方面的书,你会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是:“经济学是对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学问。”
这种经济理论显得陈旧与过时。这种经济学理论普及于工业时代。现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是通过技术进步以更少的成本制造更多的商品的时代。
今天的经济学不仅是“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学问”,更应该是整合“无限”资源的学问。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我们能在废弃的金矿中找到黄金,在以前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挖到石油。再看一看现在的机器,就说电脑吧,以前电脑体积庞大,占据了许多空间,需要很多人对其进行操作,而且极为昂贵。今天,我们的电脑不仅小巧玲珑,而且可以做很多以前的电脑做不到的事情。
今天,资源变得越来越多,我们要靠技术或智慧来整合资源,进而创造财富。
可惜,今天的人们还在以马赛斯的经济理论进行思考,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今天我还听见人们说:“我已经干了5年了,所以我应该升职。”那是工业时代的观点。今天我们是用更节省成本的科技来进行更加剧烈的全球竞争,我们得到的薪水不变,而我们的生产效率却在不断提高。廉价的技术允许我们这样做。今天,我们可以花更少的精力做更多的事,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当人们接受旧的过时的经济理论时,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得少,挣得多。
保罗·皮尔泽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经济学家”,写了两本书,书名是《无限的财富》和《上帝要你富有》。凡是愿意丢弃旧的经济理论,接受新的经济理论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两本书,我个人认为对今天来讲,这是更准确的经济理论,人们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两本书。
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正确态度
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穷人对富人的抱怨:
“他们有钱又怎样,他们快乐吗?”
“他们的钱大多数都是靠剥削来的”
心理学家称这些为广泛意义上的“否定判断和人格扼杀”,是一种“人格诽谤”。这意味着一个人靠贬低别人使个人得到心理的平衡,其实获得这种平衡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在穷人的家里,爸爸和妈妈们总是这样为他们缺乏财务知识而辩护的。他们说自己受过高等教育,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而富人则在剥削别人。他们不喜欢富人有几百个雇员,而那几百个雇员认为他们没有得到自己所应该得到的,所以他们说他在剥削人们。因为他们从雇员的角度看世界,而富人从富有的角度看世界。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金钱的正确态度,支持孩子的选择自由。
简而言之,儿童的致富公式是从小在家庭中形成的。孩子应有更多的权利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长期和短期的生活公式。家庭的态度最好是支持儿童选择的自由。
谈论到钱的时候,你要问自己,你富裕还是贫穷?你和孩子一块玩理财游戏时,建议你多和他们多谈有关钱的知识,而不是避而不谈。这是孩子们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他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胜利公式。
财商博士语录:改变心态和思维方式
我想强调的是教育儿童在解决问题时采取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一定要从小培养这种态度。心态从小培养比较容易,长大了就比较困难了。
孩子在早期认识事物时,例如,在决定是否购买好看而不实用的东西时,或者是他们拿钱投资,让钱帮他们挣钱时,他们就会了解到他们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将使孩子具备一种”内心控制力”。
儿童们以此来看待拥有内心控制力的成人如何选择的职业、健康和富有,和那些没有内心控制力的成人相比,儿童们更愿意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负责。要改变一个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如选择抛弃穷人的经济模式,需要很强的自制力。
训练儿童的内心控制力,让他们连择富人的思维模式非常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是: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想法,这样做非常重要,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想法还不成熟,我们要通过矫正他们的言行来矫正他们的理念,当他们拥有正确的理念后,又反过来指导他们的行为,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就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样,我们的想法也许会“看见”以前没见过的事物。
你如果看清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了自己最佳的学习方式,你就能决定自己是要怎样“更聪明地学习”,而不是要“更努力地学习”。
同样,你也可以决定不必“更努力地工作”,不再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没有任何结果的工作中,你可以通过认识经济规则、金钱和财富的运动规律、财务和现金流来“更聪明地工作”。
要让孩子学会“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努力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