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队形操练
公元前335年夏,位于伊利里亚境内的培利亚城,笼罩在一片昏黄的硝烟和战火里。由于邻国马其顿(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南部的地区,1913年后分属于南斯拉夫、希腊与保加利亚)王国的国王亲自率领10万大军,团团包围了培利亚城。一月之中先后发动了16次猛烈进攻。
可是,培利亚城军民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步骑兵的一次次凶猛进攻,一个月下来,城池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连培利亚城的外围阵地,也固若金汤。
“这样子的久攻不下,进退不得的局面,对我军可是十分不利的呀!”马其顿王此刻在军帐中围着铺展着地图的长桌团团打转。他分析着敌人的优势,敌人之所以能在强兵压境之下固守至今,无非是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坚守不出。怎样才能引蛇出洞,消除敌方的优势呢……第二天,培利亚城一反往常的情景,再也看不见喧嚣的尘土,也听不到马其顿士兵冲锋的呐喊了。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的培利亚守城官兵十分警惕,纷纷从城墙了望眼与城垛的空隙处,向山下的敌阵望去。马其顿军营静悄悄的。
“弟兄们,当心敌人耍花招,全体各就各位做好战斗准备!”守城军官见士兵们有些斗志松懈,不由地大声发布命令。
“当心!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不知谁,第一个发现了山下军营里的变化,守城官兵们立即弯弓搭箭,又聚精会神地做好迎战准备。
此时,马其顿军营中,慢慢地开出数列重装的骑兵来,但并没有发动进攻,却在山下操练起队形来了。还可以听到军官们的口令声呢。骑兵操练结束后,是迈着方阵的步兵表演。只见随着队形的变换,长矛短剑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一片银光飞舞,煞是好看。
守城的培利亚军士兵,看着看着,警惕性开始放松起来。有的开始抱怨距离太远,看不清楚。几个大胆的土兵,竟爬出工事去观看。军官们本想出面制止,但看他们全都带了武器,而且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就不开口了。这样,从工事里,从城墙上出来观看马其顿士兵表演的人愈来愈多了。
突然,只见操练着的马其顿官兵,举着长矛,向培利亚域冲了过来,措手不及的伊利里亚人,在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下终于丢失了他们城外的阵地。
亚历山大巧渡河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印度,却遭到普鲁王国军队强硬的抵抗。他们在海达斯帕斯河对岸设下道道防线,河面宽阔,水深异常,很难强渡。
亚历山大发愁了:攻不过海达斯帕斯河,征服计划将功亏一溃哪!冥思苦想了几天,他终于想出一计。
一天,他把部队首领统统召集起来,颁布一道命令:“从今天起,分几路人马,沿河岸向不同方向移动。我自己也带一拨士兵来回行动。”
军官们疑疑惑惑地瞅着国王想:成了一盘散沙,还有作战能力吗?
亚历山大笑笑,又说,“你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侦察好理想的渡河地点,二是诱使普鲁士军队处处设防,分散兵力,出现薄弱点。再说,还可以让敌方的物资供应疲于奔命呐。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在夜间偷渡,以免敌军的象队惊吓我们的坐骑。”
宁静的夜突然喧闹开了。
亚历山大带着骑兵沿着河岸飞速地来回奔跑,一边高喊着冲锋的口号,一边将兵器叩击出铿锵有力的碰撞声,一时声势非凡。
普鲁国王闻声,出来一瞧,一时有些心慌,怎么,想强渡!连连吆喝将士,随对岸飘过来的喊杀声平行奔跑侦察。喊杀声声振河畔。
三四天过去了,普鲁王国军队烦了:搞啥名堂,虚张声势个屁!他们松懈了斗志。
亚历山大细细观察一番,料到敌方已渐中计,便命令部队进入预先订好的浅水渡河点一带,在沿河各处布置了岗哨。一切安排好,亚历山大指挥部队深夜点起篝火。一时间,篝火点点遍布河岸,红彤彤的火光世界里,马其顿士兵们如痴如狂地蹦跳不停,喧嚷不止。
如此,又接连捣鼓了几夜,普鲁王国军不但不以为然,反隔河齐声吆喝讥笑:有本领的过河来!装神弄鬼,天老爷会帮你们这批混蛋么!”
老天爷真的来帮亚厉山大的忙了。
一天深夜,大雨哗哗而下。亚历山大将部队悄悄调度好,自己亲率约5000精干骑兵,冒雨抢渡。
马其顿军队登岸时,敌军虽发现,但为时已晚。仓猝应战中,一方是军心涣散,一方是养精蓄锐,胜负立显。普鲁王国军队溃不成军,落荒而走,马其顿军队攻占河岸,向印度腹地挺进……蒸气和人的影子
彼得(保加利亚机智人物)到市场上去。市场上有许多饮食摊,彼得在路边一家最好的酒店门口停住了。他非常想走进酒店,但口袋里没有钱。没办法,彼得从袋里拿出一只干面包,放在烧莱的锅子上,让蒸气把面包软化了再吃。吃完面包,准备要走时,却走不了啦。
酒店老板在后面叫道:“喂,你怎么吃好了就走?要付钱!”
彼得说:“我吃了你的什么莱?我不过是把面包放在蒸气上弄软了再吃。”
“这是一样的!没有火,就没有蒸气,没有木柴,就不能生火,要知道,木柴是我用钱买来的!”
彼得说:“我没有钱,你要对我怎么样?”
老板说:“要是这样,让我打10棍子!”
“好吧,你去拿棍子,让你打10下,我们再算账。”彼得说着,来到路当中太阳照得最热的地方。
老板拿来木棍,走到彼得前,彼得突然对围观的人们叫道:“你们听好!刚才,我没有碰他的小菜,只是把干面包在蒸气上放了一会儿,他就骂我,要我付钱。现在,他也同样不能碰我,只能往我的影子上打10下。”
大家见了,都夸奖彼得聪明,并骂酒店老板太恶。酒店老板只好灰溜溜地回店里去了。
斯坎德的韬晦术
斯坎德是中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但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作为土耳其苏丹即国王的宠臣,统治着阿尔巴尼亚的人民。当时,土耳其已经侵占了阿尔巴尼亚,为什么斯坎德竟甘心情愿地为土耳其国王效劳呢?既然他是个侵略者的御用工具,又为什么称他为民族英雄呢?
其实,斯坎德是非常仇恨土耳其的侵略行径的,尤其他在幼年时是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土耳其的。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个有心计的人,使用韬晦之术,取得了土耳其苏丹的欢心。苏丹送他进军事学校学习,并委以重任。他也俨然以土耳其的贵族自居,似乎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己是阿尔巴尼亚人。
斯坎德受到了土耳其苏丹的信用,当上了阿尔巴尼亚的行政长官。但随之他开始与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联络,百姓们也希望他能够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进行复国运动。但是斯坎德认为时机未到,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就要前功尽弃,而且会给人民带来更大的不幸。
后来被土耳其占领的匈牙利人民开始起义了,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土耳其统治者为了镇压起义,从阿尔巴尼亚抽调兵力,斯坎德终于等到了有利时机。于是,斯坎德从紧张的前线阵地抽兵回归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军事要塞!成功地完成了复国任务。
当土耳其调集大量军队进攻刚复国的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却将部队化整为零,巧妙地隐蔽起来,并且传出风声:“斯坎德已躲入了深山老林。
这是斯坎德的又一次韬晦之计,他自知不敌土耳其的大军,也了解阿尔巴尼亚各部族首领的妥协动摇性,所以从公开的战场转入地下斗争。他不失时机地调动部队,并加以集结和训练。正当土耳其庆贺再次征服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率领的大军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首都附近,包围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一举击溃了侵略者。
这次战争后,斯坎德牢牢地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局面,不仅使侵略者闻风丧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贵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个新兴的阿尔巴尼亚在欧洲崛起了。
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鲁士遭受到四路大军的攻击:东面,俄军8万人已进入普鲁士境内,南面,10万奥军正在大踏步挺进:西面,13万法军向柏林逼近:北面,瑞典军队17万人开始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四路大军,结成联盟,铁壁合围,企图扼杀普鲁士。
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虽处危境,但不服输,他要趁四路大军完成合围之前,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将兵临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万精兵去牵制10万奥军,集中主力来对付法军。
进攻的法军分为两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万兵力,一股是苏比兹元帅的3万兵力,腓德烈大帝趁大股法军更换统帅的机会,以10万金币买通接任的李希留公爵,让他的1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样他可以腾出力量专门对付苏比兹的3万法军。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队也只有2万多人,兵力也少于法军。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战略,主动寻衅苏比兹,要与之决战。
法军元帅苏比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个击破”、“找软果子吃”的谋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终不与普军决战,将兵力紧缩在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里。
相持日久,显然对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制造假象,将主力悉数撤退,引诱法军来追。
苏比兹不知是计,还认为腓德烈疲于应付,去解救别处了,便趁机追击。谁知普军并未退远,见法军来追,又复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这样,普法两军构成了会战的形势。
法军虽然中计,但仍有恃无恐,双方兵力相等,即使会战,胜败还难预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计中有计,他摆出了一个“巨蟹”阵迎敌。
所谓“巨蟹阵”就是加强两翼兵力进攻,就像巨蟹张开的两把钳子。而在腹部则以猛烈的炮火坚守阵地,恰似巨蟹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待等法军进入了“巨蟹”阵,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击,普军先伸出了一只钳子夹住了法军的一侧,钳牢之后,又伸出另一钳子去钳另一侧,中间的大口始终喷射着炮火。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战斗,彻底瓦解了苏比兹的法军,并进而破坏了联军四方包围的态势,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
驾驶敌人的飞机
天空漆黑,月色全无,一架苏军飞机正悄悄飞行,准备在夜幕的掩护下轰炸德军的一个大型机场。然而,当苏机到达德军机场的外围时,被那里的雷达发现了,刹那间,高射炮齐发,苏机命中数弹,苏军飞行员眼看飞机就要坠落,要紧的是赶快跳伞保存生命。
这里是德国后方,到处都是德军的部队,即使跳伞成功,仍要落入德军的陷阱,既然是遍地荆棘,那位飞行员干脆就降落到德国的机场上去。
机场是德军的防范重点区域,但他们万万想不到苏军飞行员会自投虎口,所以只在机场附近搜寻,而对机场却疏于戒备,居然让苏军飞行员安全地降落在空旷的机场上,很快隐没在黑暗之中。
苏军飞行员在庆幸之余,立即想到自身尚在重围之中,怎么办?要突出重围,谈何容易?他观察当时的形势,一面是漆黑一团的机场外围,一面是灯火辉煌的机场大楼。机场外围神秘莫测,而机场大楼又充满杀机,他当机立断,卸掉了降落伞,大摇大摆地向机场大楼走去。
他这一着果然灵验,途中也曾碰到了几批德军,但德军万万想不到面前走过的人是敌人,他们误以为这个飞行员是自己机场的工作人员。
苏军飞行员来到大楼附近的跑道上,跑道上有一架飞机正整装待发,里面坐满了乘客,可是驾驶舱里却空无一人,可能是驾驶员正在忙着什么事情尚未来到。苏军飞行员灵机一动,坐进了驾驶舱,他那身苏军的飞行服与德军的飞行服比较相象,机舱里的德方乘客,谁也没想到这人是敌人,丝毫没有引起警惕和恐慌,就在他们谈笑之中,飞机起飞了。
飞机飞出机场不久,就掉转了方向,向苏方飞去。当机上的乘客发现情况不对时,这架德军飞机和所有的德方乘客已成了苏军的俘虏。
苏军飞行员凭着胆略和机智,在危难之中,不仅解救了自己,还获得了一批战利品。
高空飞行的奇迹
一架先进的作战飞机,其造价是十分昂贵的,但优秀的飞行员其价值比飞机更为贵重,因为培养一个飞行员,比造一架飞机更为困难,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双方都把击毙对方的飞行员和保护自己的飞行员作为重要手段。
1942年3月下旬,苏军茹甘中尉驾驶的飞机在完成了对德后方轰炸任务返航时,不幸被德军的战斗机击中了,机身迸出一团火花,眼看就要坠落,他当机立断,命令机组人员立即跳伞。此时飞机高度大约在7000米上空,领航员奇索夫大尉在跳出机舱时,正遇到了一架德军战斗机横空飞来,梭梭机枪子弹向他袭来。他经验丰富,推迟开伞时间,使自身飞速下坠,免遭袭击。但由于没有及时开伞,他的身体陷于螺旋形的快速翻滚之中,随着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翻滚的速度也越来越大,根本无法控制,也无法将伞打开,不一会,他就陷于昏迷之中。从这么高的空中坠下,看来是难逃厄运了。
再说,茹甘中尉跳出机舱后,也遭到了德军的袭击,但未被击中,他及时地打开了降落伞,平安地降落在一片林间的空地中。
这里已是前苏联的领土,有几个前苏联骑兵在林间找到了茹甘,茹甘感到很奇怪,怎么会有人主动来寻找他。
骑兵告诉茹甘,他们先发现了另外从机上降落的人员,所以闻讯赶来搜寻的,接着,骑兵把茹甘领进了村子里。
在村子的一间屋子里,茹甘意外地发现了奇索夫大尉。他欣喜地欢呼:“大尉同志,你后来终于打开了降落伞了吗?”
奇索夫指着屋角的降落伞说:“它原封未动地在那儿呢!”
这真是奇迹,从7000米的高空摔下来,不依靠降落伞,居然没有摔死!
原来,奇索夫摔在一条堆满积雪的山沟里,并且沿着山沟下滑,积雪阻滞了他下滑的速度,使他不仅保存了生命,而且一点都没有受伤。
奇索夫不无骄傲地说:“如果我打开了伞就可能被敌机击毙,就不可能产生这个奇迹了。”
“是的”,茹甘同意地说,“奇迹与智慧是联系在一起的。”
积雪与作战部署
雪花当空飘舞,漫天抒情。一会儿,风停雪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某天广场总攻之前,苏德两军的阵地上都是白雪皑皑的。
寒冷的空气稍稍转暖了些,苏军某集团军参谋长毕契卡走进了掩蔽部。毕契卡呵了口气,又拍着那制服上的金晃晃的肩章,上面堆积的雪花迅速融化开来。这个常人不会留心的细节却让集团军炮兵司令加里宁瞧在心里,马上眉开眼笑:“哎,本来对德国军队前沿阵地的兵力配备不清楚。风雪才停,德国人肯定要清理工事中的积雪,这不是个摸清敌情的良机吗?”
过了一会儿,炮兵司令加里宁突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从了望台匆匆返回指挥部。“立刻通知各部队指挥员,马上到司令部开会。”他一走进司令部便对参谋瓦里斯上尉下达了命令。
“是!”上尉迟疑了一下,现在离总攻击只有三十五分钟了。
执行命令的将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瓦里斯随即冲出了大门。
几分钟后,指挥员全部坐在了司令部的会议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