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领罗萨可娃来到地下室里,那头凶恶的狗正蜷缩在那里。“夫人,请你发个让它的嘴巴张开来的讯号。”罗萨可娃嘀咕了几句俄国话,狗驯服地张开了嘴巴,里面装着的是毒品******。
罗萨可娃慌张地申辩:“这决不是我干的。”
波洛说,“我相信。但毒品是藏在你豢养的狗嘴里,这只狗又只听命于你的指令,当然阿丽思由于同你的特殊关系,也可能指挥它。”
罗萨可娃迟疑地问:“你说是阿丽思?”
波洛告诉她,他一开始就对阿丽思出现在酒吧感到不协调,尤其是看到她的衣着,为什么要穿早巳过了时的大口袋上衣?后来他想到了,衣服只是表象,实质是大口袋,可以用来装毒品,当警察搜查时,灯光熄灭,他立即跟踪阿丽思,看到阿丽思从口袋里拿出一包东西塞进了狗的嘴巴里,他趁机用剪刀剪下了阿丽思的一块衣角。
波洛拿出一块格呢衣角对女老板说:“你可将这块衣角交给警察,他们不难找到罪犯,你也可解除嫌疑。”
(下)
斯威夫特的预言
18世纪初,英国伦敦有个名叫巴特利特的“占星家”,他四处招摇撞骗。由于他诡计多端,总能自圆其说,无人戳穿他的西洋镜,居然在伦敦迷惑了相当一部分的人。
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1667~1745年)甚为愤怒,决定揭穿巴特利特的骗术。
斯威美特设法搞到了巴特利特的所谓占星计算法,经过一番研究,便仿效巴特利特的方法编了一部“预言”历书。根据巴特利特生辰推算,斯威夫特在书中预言:“占星家”巴特利特将于1708年3月29日半夜,11时得寒热病死亡。
“预言”历书出版后,巴特利特十分恼火,碍于此乃预言,并非巳发生的事,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拿斯威夫特无奈。当然他知道自己不会死,便依然我行我素。
一晃,几年过去了。1708年3月30日,伦敦各大报的显赫版面都刊登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著名占星家巴特利特突染寒热病,经医院多方精心抢救无效,不幸于3月29日半夜11时逝世,葬礼将于4月2日举行。请巴特利特生前亲朋好友相互转告,到场致哀……”发稿人署名为斯威夫特。
消息传开,巴特利特的朋友们纷纷结伴前往他家致哀。可一进门却都惊得目瞪口呆,巴特利特安然无恙。活见鬼了?众人画面相觑。
巴特利特莫名其妙,当他看完报纸的消息,气得七孔冒烟,便气势汹汹地闯进了斯威夫特的住宅。斯威夫特装作惊讶状:“啊?先生没死?”
巴特利特火冒三丈地说:“你的玩笑是否开得太过份了!请你立即给我登报辟谣!否则我上法庭告你!”
斯威夫特笑着点点头,拍拍巴特利特的肩说,“真遗憾,看样子先生的占星法并不怎么样。不过,我会登报声明的,请先生放心。
第二天,当地报纸果真登了斯威夫特的一则声明,“关于巴特利特病逝的消息,我是按他本人的占星计算法得出的结论,即使不能应验,错误也在巴特利特……”于是,舆论大哗。那位“大占星家”从此名誉扫地,再也无颜四处蛊惑人心。
邮票诞生的趣闻
1840年的某天,英国,一辆邮政马车驶进一个小村庄,那时是先交出昂贵的邮资,再取走邮件,有个姑娘兴奋地吻了一下未婚夫从伦敦寄来的信,却说:“对不起先生,请把信退回去吧,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资。”邮差不答应。有个名叫罗兰·希尔的青年慷概解囊相助,可是那姑娘却婉言谢绝了。
罗兰·希尔开始十分怜悯她,但是后来发现上当了,原来,那姑娘预先和未婚夫约好,如果信封下面画个圆圈,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就不必花钱取这封信了。罗兰·希尔觉得应该堵塞邮政上的漏洞。他分析了当时的邮政制度,大胆向议会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大幅度降低邮资,二是按重量计费,三是邮资改为寄信人预付,他的建议很快受到政府的采纳。
罗兰·希尔进而又想:“寄信人预支了邮费,怎样在邮件上表示出付了邮费,并知道付了多少呢?做简单的记号,那还会给一些人造成可钻的空子,做复杂的记号,不同重量的邮件费用不同,千差万别,许许多多的记号又会带来混乱啊!”经过苦苦思索,他终于设计出能表示邮资的凭证——邮票。
1840年5月6日,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邮票上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肖像,票面是黑色的,价值一便士,又称黑便士邮票。邮票一问世很快为全世界所接受。
邮票给通讯事业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一开始时邮政人员身边必须备有裁纸小刀,好随时把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裁开出售,寄信人有时买了大张的邮票,临到用时,也要自备小刀以便裁割,不但麻烦,还不易裁整齐。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在某家小酒吧间喝酒时,看见旁边一个顾客写完一封信后,摆弄一大张邮票,因为没有小刀,他取下了别在西服领带上的一枚别针,在各枚邮票连接处刺了一行行小孔,很整齐地把邮票扯开了,亨利·阿察尔见了,眼前猛然迸发出一束灵感的火花。
不久邮票打孔机在亨利·阿察尔的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了。它会给每一大张邮票中每枚邮票之间都打上一行行整齐的小孔。这样,要把每枚邮票扯开十分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并且,这种打孔机推广到世界各国。
柯南道尔辨墓石
1924年,英国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1859~1930年)在英国北部的斯戈托勒多地区旅行。
一天,某男爵的遗孀来拜访他,说:“五年前,先夫不幸去世。我为他建造了一座墓。谁知每年到了冬天,墓石就会移动一些。”
“墓石仅仅在冬天移动吗?”
“是的。这个地方的冬季特别冷。每年一到冬天,我就到法国南部的别墅去,春天再回来,并去先夫墓地扫墓。这时,总发现墓石有些移动。”
柯南道尔好奇地请夫人带他去墓地看看。
在一堆略微高起的土丘上,墓地朝南而建。四周有高高的铁栅栏围住。在沉重的四方形台石上面,有一个直径80厘米的用大理石做成的球石。为了不使球石滑落,台石上挖了一个浅浅的坑,把球石正好嵌在坑里面。正面的十字架差不多隐没在浅坑里了。
浅坑里积有少量的水,四周长满苔藓。如果球石的移动是有人开玩笑,用杠杆来移动它,那在墓地的苔藓上总该留有一些痕迹,可又一点痕迹也没有。如果有人不用杠杆而是用手或身子推球石,那凭一两个人的力气是根本推不动的。“会不会是地震的缘故?”柯南道尔问。
“附近的人说最近几年里没有发生过地震。所以我想一定是亡夫在显灵。”
柯南道尔摸了一下浅坑里的积水,沉思片刻后说:“夫人,很抱歉。墓石的移动与男爵的灵魂没有任何关系。”他研究了球石所安放的浅坑里积有雨水的现象后,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地方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下雨落雪,使坑里积了水,到夜晚就结成冰。白天,这坑里南面的冰因受太阳的照射,又融化成水,而北面由于没有太阳照射,仍结着冰。这样,北面的水结成冰,而南面的冰又融化成水,沉重的球石便渐渐地出现倾斜,从而非常缓慢地向南移动,其正面的十字架,必然也会渐渐地被隐埋起来。这种物理现象,就是男爵的墓石之所以移动的原因。
男爵夫人失望地走了。但是,这毕竟解开了一个谜,使迷信的男爵夫人也不能不相信。
训练鹦鹉活雷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司令部勤务兵吉姆有一业余爱好——饲养鹦鹉。这一癖好,是他在当兵前就养成了。小家伙十分逗人喜欢,因此吉姆饲养的十四只鹦鹉被特许可以生活在司令部的附近。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吉姆的这批鹦鹉后来竟成了多次拯救指挥官们的“救命恩人”。
那时候,英军阵地经常遭受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能预测飞机的雷达,只能依靠哨兵的对空监视。然而,人的耳力与眼力毕竟很有限,再加上人们的戒备心理也总有松懈的时候,因此英军阵地时常遭到德机的突然袭击,蒙受惨重的损失,就连英军司令部也受到了德机的严重威胁。
每当德国飞机来轰炸,吉姆在照顾好指挥官们躲进防御工事后,便急着要照料他的鹦鹉了,惟恐他的小宝贝们在敌人空袭时受到什么损伤。
可是,每次空袭之前。那些鹦鹉们像是知道主人的心事似的,总是早早地飞到司令部来,钻入主人准备好的笼子里,而且,还“喂喂喂”地发出一阵阵警叫。时日一久,吉姆反倒在空袭之前,受到了鹦鹉的提醒,看到它们惊叫着从外面飞回,就知道敌机要来了。
一天,英军司令官哈雷将军正利用空闲在跟一只鹦鹉对话——“你好!”“你好!”“先生,谢谢!”“先生,谢谢!”
鹦鹉跟着哈雷先生学着舌。吉姆见了,凑了过来,与将军聊了起来。吉姆告诉了将军有关鹦鹉的种种特性。
当吉姆讲到鹦鹉们在空袭前的表现时,哈雷将军一拍吉姆的肩膀,微笑着道:“好,吉姆,你的伙计们可以充当我们的报警器嘛,我还在愁着没办法预测德国的轰炸机呢”。
就这样,吉姆接到了新的特殊任务——专门训练他的鹦鹉,在空袭前给司令部报警。
吉姆的鹦鹉也真不负厚望,经过训练,竟出色地担任起报警的任务。每当德机刚一出现,它们就会迅速飞到司令部里争着叫道:“飞机来了,飞机来了。”吉姆训练的这批活“雷达”,对英军在空袭作战中取得主动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妙用伶舌杀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争取胜利,采用了形形色色的间谍战。
英国的塞夫·德尔默别出心裁,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屡建战功的德国高级军官,每每自称是“上级”。当无线电台向德军士兵进行广播时,塞夫·德尔默便操一口流利娴热的德语向德军士兵进行广播。不知怎么的,德军士兵们都很爱听他的广播,或许因为他常常能讲些一般士兵不了解的内幕吧。
有一次,塞夫·德尔默精心挑选了一个德国军官进行公开嘲笑,讽剌。由于这个德国军官的无能,曾使一个营的德军被歼灭。
“蠢猪,简直是头蠢猪!我们日耳曼民族不需要这头蠢猪,他整整把一个营的德国热血男儿交给上帝去管理!”
德军士兵议论蜂起,舆论哗然。德军当局无可奈何,只好连夜逮捕了这名军官。很快将这名军官送到上帝那儿去“培训”了。
德军方面刚刚稍稍平息了士兵的不满情绪,塞夫·德尔默那张刚杀了人的利舌又灵活地来扰乱敌人的视线了。
“上级”又适时地开始广播。他的官词极激烈,对德国最高统帅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似乎站在德军士兵的立场上,悲愤慷慨地广播:“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起那些混帐的英国人的话来了呢?他们算啥东西?用得着他们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处分我们日耳曼民族的军官吗?如果照这样搞下去,我们所有的军官不都该押上军事法庭吗?谁能一世不犯错误?我们大多数军官都犯过错误。一个营被歼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战争总不能不流血啊!”
“上级”的话,明显含有煽动性。德国士兵却确信不疑这才是真正德国人的广播,这才真正代表日耳曼民族说话!
神秘的马丁案件
1943年4月末,在西班牙韦尔瓦附近的海面上,一架英国飞机突然失控,一头坠毁在海里,掀起数丈水波。不久,那里的西班牙渔民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具男尸,躯体已腐烂,面目难辨,但从死者穿的军服,可以看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少校军官,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一艘撞坏了的橡皮救生艇。
当时,西班牙跟英国是敌国,同德国是盟国。英国军官的尸体,很快就被秘密地运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在西班牙总参谋部的手中。
西班牙总参谋部从死者贴身的黑色公文包中获知,死者名字叫马丁。衣袋中有4月22日伦敦的戏票存根,证明马丁少校不久前还在伦敦看过戏。
在公文包中,发现了极为重要的文件。西班牙总参谋部把文件拍成照片,转送给在西班牙的德国领事,德国人如获至宝,火速密报德军最高统帅部。希特勒看了密件,改变了战略:本来,德军以为英美盟军会选择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作为进攻目标,在那里部署了许多兵力。看了马丁少校携带的密件,德军最高统帅部把部队悄悄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
然而,在1943年7月9日,英美盟军大举攻进西西里岛,希特勒竟无动于衷,还认为他们在佯攻哩!结果,西西里岛拱手相让给了英美盟军。
“马丁少校案件”成了一个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好多年,英国海军谍报部的伊凡·蒙塔古少校,才披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马丁少校案件”是英国谍报部队设下的圈套。“导演”者是蒙塔古少校。当时,英美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识破了英美盟军的意图,所以在西西里岛设下了重重防线。制造“马丁少校案件”的目的,是为了调虎离山。其实,那马丁少校的尸体是冒牌货。蒙塔古精心地请人选择了一具患肺炎死去的青年的尸体,给他穿上少校军装,放上公文袋。为什么选用肺炎死者和尸体呢?这是考虑到淹死的尸体,胸部会充满水,而肺炎死者的肺里充满液体,十分相似。
至于公文包袋里,则放了英国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写给地中海联合舰队亚历山大上将的一封信,信中谈到西西里岛亚不是盟军的进攻目标……至于死者衣袋中的伦敦戏票存根,纯粹是为了增强这出“戏”的真实感,说明马丁少校是从伦敦坐飞机飞往地中海,不幸半途遇难……实际上,那具尸体是用潜水艇运到那里的。
就这样,“马丁少校案件”使老奸巨猾的希特勒上当了,而且至死没能知晓其中的内幕。
鸡蛋里面藏情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次,德军和法军在索姆河交战,双方更是虎视眈眈,都生怕让对方的间谍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