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协议书后附了一条,就是要让他们的贵族青年护送王后和贵族妇女同去,塞种王轻易地便答应了这一要求。旃陀罗笈多假扮成妇女的模样,随同王后一行同往。到了塞种王王宫,王后与男扮女装的旃陀罗笈多争说自己是王后,塞种王见一对如此美丽的天仙,就说:“不用担心,我把你们都立为王后。”这时,旃陀罗笈多摘下首饰,露出本相喝道:“我是旃陀罗笈多,你的死期到了。”塞种王大吃一惊,旃陀罗笈多乘其惊慌未定,一剑结果了他的性命。这时,其他贵族青年也与塞种兵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他们个个都是旃陀罗笈多亲自挑选的精悍青年,所以很快便将塞种人杀得溃不成军,最后终于取得了大胜,洗刷了耻辱。
在敌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祝下,切不可硬拼。旃陀罗笈多的机智就在于他不仅能暂忍屈辱,而且又将计就计,战胜对手。
宰相献计解重围
从前,犊子国遭到了敌国的侵略。敌国阿鲁尼王率领强大的军队,攻城掠地,所向无敌,不久就夺取了犊子国大片领土。犊子国国王眼看着土地沦陷,百姓遭殃,心急如焚,无奈兵弱马瘦,不敌对方。在这紧急关头,犊子国宰相负轭氏心生一计,意欲促成犊子国优填王与强大的摩揭陀国联姻结盟,从而击败阿鲁尼王,收复国土。
负轭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优填王,可优填王却拒绝接受他的建议,因为他笃爱仙赐王后,不愿意娶二房。而且摩揭陀国王可能也不会同意将自己的妹妹莲花公主嫁给已婚的优填王。国事紧急,负轭氏急中生智,想出一计,他前去拜访了仙赐王后,将事情的利害陈述给她听,在他的劝说之下,仙赐王后决心为了犊子国,为了优填王,忍痛与负轭氏配合,促成优填王与莲花公主的婚事。
一天夜里,负轭氏故意造成了一场火灾,自己假装冲进大火去救仙赐公主,其实趁机携带仙赐公主离开了犊子国。同时,他派人放出谣言,说仙赐王后已被烧死,而负轭氏为了救护王后也被大火烧死。负轭氏乔装成婆罗门苦行者,带着仙赐前往摩揭陀国。在一座净修林中,他见到了莲花公主,假称仙赐是自己的妹妹,因其丈夫外出,希望莲花公主能照看她一段时间,莲花公主爽快地收留了仙赐。仙赐遵照负轭氏的吩咐,与莲花公主真诚相处,很快,她们俩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并且仙赐还时常在莲花公主面前赞叹优填王是多么英俊、勇敢而又具有善心,使莲花公主心中暗暗喜欢上了优填王。
一天,优填王率领众臣前往摩揭陀国访问,摩揭陀国王对优填王的遭遇十分同情,而且他觉得现在将自己的妹妹莲花公主嫁给优填王也没有什么不妥,所以便主动提出了要与优填王建立婚姻联盟。优填王尽管仍然还在为失去了仙赐而十分伤心,但他想既然仙赐已逝,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不应没有王后,而且摩揭陀国对自己收复国土的计划会有很大帮助,所以就答应了。
举办婚礼那天,仙赐王后与莲花公主含泪相别,莲花公主十分感动,起誓一定不会忘记仙赐,将来要与仙赐有福同享,可是她哪里知道仙赐心中更深的苦楚呢?
优填王与莲花公主结婚后,摩揭陀国王便派遣大军数万,与优填王的军队会合,共同讨伐阿鲁尼王。由于联军力量强大,所到之处,敌军一击即溃,有的甚至望风而逃。没过多久,优填王便收复了犊子国失去的全部领土。
负轭氏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仙赐王后回到了犊子国。他们先拜见了莲花公主,负轭氏向莲花公主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莲花公主听完为自己的境地十分忧愁,但她马上冷静下来,深深为仙赐王后的献身精神,为她纯洁高尚的品德所打动,她决心履行自己的诺言,让仙赐王后重得幸福。负轭氏见此情形,他巧于打圃,最后两位王后决心一同携手,辅助优填王重振国家。
礼萨·汗驱走外国势力
20世纪初,英、俄、德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伊朗的争夺。1907年8月,英、俄达成协议,规定伊朗北部为沙俄势力范围;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地区为中立地区,英俄双方保留在这一地区获得租让权的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又一次掀起争夺和瓜分伊朗的高潮,结果又是英俄得手。这两国在1915年3月又达成秘密协定,商定战后由英国占领1907年英俄协定中所划定的中立地带,沙俄则得到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作为补偿。这样,英俄两国完全控制了伊朗。在外国控制下,伊朗一片黑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面对国难,伊朗有许多人思索着国家的出路何在。礼萨·汗就是其中的一个。礼萨·汗是俄国在伊朗建立的军队一哥萨克旅中的一个团长。他对伊朗的处境十分担忧;他更羡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在凯末尔领导下走上民族独立的壮举;如何能使伊朗也像土耳其人一样呢?
礼萨·汗分析了当时伊朗的形势,认为必须依靠哥萨克旅的力量,(后来扩大为师)才有希望成功。这支部队装备精良,兵力也强,抓住了该旅的指挥权,就等于抓到全国最重要的一部分兵权。有了兵权,就可以伺机把伊朗从外国的控制中拯救出来。他经过一番权衡,认为俄国靠近伊朗,对伊朗威胁最大,英国人距伊朗遥远,势单力薄,两国虽都控制着伊朗,但彼此间都有矛盾。礼萨·汗觉得他应当依靠英国人先驱赶走俄国势力,再回来对付英国人。这样,既可以联合一个敌人对付另外一个敌人,又可避免两个敌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英国人当时也想在日渐衰弱的伊朗寻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礼萨·汗的想法正符合英国人的心意。1920年8月,礼萨·汗同英国人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英国人支持礼萨·汗将俄国势力驱赶出伊朗。之后,礼萨·汗向苏俄提出要求:俄国军官在伊朗只是充当“顾问”,提供咨询而已,伊朗现在不再需要他们了。这样,苏俄的军官相继离开伊朗回国了。到1920年11月底,除两个最高负责人外,所有的俄国人全部撤出了伊朗。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礼萨·汗疏通了才能平庸的哥萨克师长胡马雍,于1921年2月21日将哥萨克开进首都,发动了不流血的政变。驻防首都德黑兰的几千名宪兵和警察,由于英国人的暗中支持,对于眼前发生的军事政变袖手旁观,不做任何抵抗。政变后,亲英的塞·齐亚丁被任命为伊朗新首相,礼萨·汗则担任了哥萨克师师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之后礼萨·汗进行了一系列国内军事改革,扩大自己的影响,增强自己的实力。
在自己的实力得到加强之后,礼萨·汗开始向英国人摊牌,他先是清除了军队中的英国人和亲英分子,接着要求英国人废除亲英的塞·齐亚丁,任命自己为伊朗首相。英国这时虽已后悔,无奈不得不一次次作出让步。上述计划实现后,礼萨·汗又向英国扶持的伊朗国王艾哈迈德施加压力,迫使他任命其弟为摄政,他自己被迫离开了祖国。英国在伊朗的势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1925年10月31日,在礼萨·汗首相的示意下,伊朗国会通过决议,决定废黜恺加王朝。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以礼萨·汗为首任君主的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建立后,伊朗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伊朗终于摆脱了英俄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
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无论从政或御军都可采用之策。礼萨·汗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先联合英国赶走了苏俄势力,回过头来又对付英国,终于使伊朗摆脱了英俄的控制。
昂山及时起义
1944年底,反法西斯盟军开始从印度攻入被日本占领的缅甸。1945年3月21日,盟军攻克缅甸重要城市曼德勒。盟军继续向南推进,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从1943年后就积极筹划起义的国防部长昂山认为发动全国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机不宜失,时不再来。但是,当时昂山和他统率的国民军主力一直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之下,特别是曼德勒的国民军起义后,日军对昂山的一举一动都严加监视。时间紧迫,怎样才能摆脱日本人的控制,把国民军拉出去起义呢?昂山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领导人进行研究,认为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但又要不动声色,以迷惑敌人。第二天,昂山向日军司令提出一项计划,建议将国民军从仰光调到伊洛瓦底江沿岸的前线阵地,同日军一起抵御盟军。日军司令对昂山的计划十分怀疑。他想,这个平时一贯牢骚满腹的人为什么突然变得积极起来?是否真心效忠,还是另有图谋?但是,当时日军兵员枯竭,前线不断告急,形势紧迫。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司令只好接受了昂山的计划。
1945年3月17日,昂山率领国民军从仰光出发,迅速向北挺进。他们为祖国独立而战的日子终于来临了!3月27日,昂山宣布国民军起义。国民军的枪声揭开了全民起义的战幕。缅甸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时机未到,应待机而动;时机已到,则应趁机而起。昂山趁着日军与盟军在战场上相持的有利时机,及时决定起义。因而起义能顺利成功。
舒曼计划取得成功
在近代与现代历史上,德国曾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饱受战乱之苦。尤其是法国,作为德国的西部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兵戎相见,并曾被希特勒德国占领,遭受亡国之辱。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许多政治家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德国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切实保障法国和欧洲和平的问题。
戴高乐将军提倡肢解德国,使德国回到19世纪统一前那种公国林立的局面。但这一打算遭到其它大国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然而这却造成法德两国政府互不信任,情绪对立。事实上,德国复兴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法国人最担忧的是,德国一旦恢复了元气,就有可能进攻法国。所以法国此时急需一项相应的对策,以取得主动。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当时的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开始谋划建立法德两国“煤钢联营”的方案。因为重整军备首先总是在煤、铁、钢的增产过程中显露出迹像。如果将法德两国的煤钢行业联合起来经营,就能够觉察到对方重整军备的初步迹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如果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这样双方在生产上就结成了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这样,就可避免法德之间发生战争。于是,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煤钢联营”的方案。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
舒曼的这项计划一经提出,迅速得到联邦德国的响应,并很快博得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的支持。显然这六个国家都从煤钢联营中看到对本国发展的好处。法国得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套住”联邦德国,并取得联邦德国的炼焦煤和焦炭;联邦德国借此同其它五国有了伙伴关系,便于打进五国市场,并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其它国家也可享受到“联营”内的关税优惠。于是,1951年4月18日,这六个国家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巴黎条约。
联营建立以后,六国在经济上都受了益,短短几年时间,钢产量、钢的出口贸易额都有很大提高,采煤工业实现了现代化,煤炭、矿石有了可靠保证。1957年,这六个国家决定把煤钢联营推广到其它经济部门去,于是,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后来,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纷纷加入了“共同市场”,发展到今天,十二国组成的欧洲共国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
历史的发展证明,舒曼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德两国的关系中,消除了战争的阴影,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伙伴关系,而且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使欧洲共同体成为有世界影响和广泛联系的国际组织。这对欧洲的安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埃军胜算以色列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由于战败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在埃及,由于大片领土的丧失,民族的自尊心大受伤害。1970年10月,萨达特继纳赛尔担任埃及总统后,为打破中东地区的不战不和状态,洗掉埃及人和阿拉伯民族身上的耻辱,决定发动一次新的中东战争。1971年埃及总参谋部根据萨达特总统的指示,开始制定对以色列的作战计划。
埃及总参谋部深知,这次新的中东战争对埃及、阿拉伯民族的声誉至关重要,只能胜而不能败。他们对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失败的原因、目前以色列的防御战略等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研究。他们发觉,以色列人有一个可供埃及人利用的弱点。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掠夺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在胜利面前,以色列人产生了一种骄傲感,甚至轻敌的思想。以色列人认为,埃及这个反以色列的大国在文化、技术上远不如以色列;埃及军队没有横渡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的能力;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埃及不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而阿拉伯国家也不会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进攻。埃及参谋部认为以色列人的这种轻敌弱点使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成为可能,他们决定以虞待不虞的战略击败以色列。
如何保证突袭成功,埃及参谋部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他们决定在巴列夫防线上选择突破口,使埃及军队顺利进入西奈进行作战。针对被以色列宣称“不可逾越”的巴列夫防线,他们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准备。第一,对于以色列在运河东岸筑起的庞大沙垒,他们经细致研究后,决定用高压水泵完成打开通道的艰巨任务。第二,对于以色列人在防线上埋下的易燃油罐,他们研制出了事先动手,不让以色列人有使用这一装置的机会。第三,组织和训练了一批突击队员。他们从装备、技术、模拟作战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从而为突破防线准备了一支强硬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