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级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轻巡洋舰。最初的设计是5000吨级,但海军提出要和各国正在兴建的新型轻巡洋舰匹敌,设计机构在1920年通过研究美国提供的该国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图,对原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标准排水量超过了7000吨,主炮采用了由陆军用155毫米炮,以求实现海陆军弹药的通用化。
舰体装甲很薄,主炮塔只有30毫米的装甲,这里面也有降低造价的因素。到二战开始时是法国现役最老的轻巡洋舰,该级舰共建造了3艘,但这些姊妹舰的命运在二战中却截然不同。
性能
舰长:181.59米,宽:17.22米,吃水:6.17米,满载排水量:9350吨,编制:578人。
4台Parsons主机,8台重油锅炉,4轴推进,燃料搭载量:1500吨重油,75020千瓦,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4300海里/15节。
50倍口径155毫米双联炮塔4座,50倍口径75毫米高炮4门,76倍口径13.2毫米机枪4门,550毫米三联鱼雷发射装置4座,水上侦察机2架。
战史
迪盖·特鲁安号
1922年8月4日在布雷斯特海军工厂动工,1923年8月14日下水,1926年11月2日竣工。
1936年时为第六巡洋舰队训练舰。1939年9月大战爆发后在大西洋作战,1940年5月因战局恶化移驻英国,同年7月法国投降后被英国解除武装,在名义上属于自由法国海军。
1943年7月进行改装,用3门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双联机关炮代替了原来的高射机枪,拆除了航空、鱼雷设备。1944年从事快速运输任务,同年7月参加了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的“铁砧—龙骑兵”行动。
1945年9月,参加了法军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登陆的行动,并参与和越南人民武装的战争。1952年3月19日除籍,随即拆解。
拉莫特·皮克特号
1923年1月17日在洛里昂海军工厂开工,1924年3月21日下水,1927年3月5日竣工。1933年成为第三巡洋舰队第2战队旗舰。
1935年成为远东舰队旗舰。1940年11月泰国在日本的怂恿下开始向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发起攻击。当时皇家泰国海军有两艘日造2500吨的岸防炮舰,装有4门203毫米炮;两艘英造1000吨炮舰,2门155毫米炮;另外还有12艘鱼雷艇和4艘潜艇。
1941年1月13日,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总督海军上将让·德克鲁斯下令海军上校德·维斯烈·布瑞根率领他的舰队从西贡附近出击。舰队包括轻巡洋舰拉莫特·皮克特号和四艘岸防炮舰。鉴于舰艇的速度不同,布瑞根上校命令较慢的炮舰先行出发,他则乘轻巡洋舰随后出发。
15日下午,舰队在Poulo Condore(现戈公岛)北部水域回合,随后收到西贡德克鲁斯海军上将的进攻命令,在旗舰上进行了最后的作战会议后,舰队在晚上起锚并沿海岸向阁昌岛的泰国海军基地前进,据报那里有一艘日造岸防炮舰和三艘鱼雷艇。阁昌岛周围有许多小岛屿,这将影响到战斗的进程。
17日晨5点30分,舰队进入攻击位置,6点05分,拉莫特·皮克特号上的水上飞机完成了最后的侦察,并发现了另一艘日造岸防炮舰。由于发现了法国的飞机,泰国海军在6点17分开始射击,法舰立刻还击。拉莫特·皮克特号的炮击和鱼雷攻击很快将泰军炮舰Sri Ayuthia号击成重伤,Sri Ayuthia随即转向并抢滩。鱼雷艇Trad号接着成为拉莫特·皮克特号的目标并被击中,随后沉没。鱼雷艇Chonburi号和Songhkli号受到法军其他四艘炮舰的射击,很快起火,随即泰国人弃舰逃生,7点左右两舰先后沉没。
6点38分,法军发现了炮舰Dhonburi号,双方对射,法军的射术比泰军强的多,Dhonburi被打哑,随即航行到小岛的后面躲避炮火。7点50分法舰停火并进行搜救。
8点40分,法舰开始回航,这时候泰国空军开始进行空袭,空袭持续了一个小时,但没有造成值得一提的损失。
总的来说,法舰的损失微不足道。但泰国海军的主力可以说是被消灭了。
1942年由于日本的威胁,远东舰队被迫停泊在港内不再出海,拉莫特·皮克特号只能作为练习舰使用。1945年1月12日,由10艘美国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舰队轰炸西贡,拉莫特·皮克特号被炸沉。
普里茅盖特号
1923年8月16日在切斯特海军工厂开工,1924年5月21日下水,1927年4月1日竣工。1932年隶属远东舰队。1936年2月回国检修。1937年11月重新返回远东。
1940年6月奉调回国,加入大西洋舰队,7月在米尔斯克比尔港与意图解除法国舰队武装的英国舰队交战。同年9月被维希政府派往北非殖民地驻防,但在11月就由于燃料不足而丧失了机动的能力。
1942年11月8日盟军发起“火炬”行动,在法国的北非殖民地登陆,普里茅盖特号拼命顽抗,被美国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奥古斯特号重巡洋舰、布鲁克林号轻巡洋舰、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组成的编队击毁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