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常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才算是有用的人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但是通常在人们心中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默认的规则,认为只有符合这些规则的才算是有用的,不符合的、偏离的便是无用的。可是事实真的像人们以为的这样吗?不见得。在老子与庄子的笔下,为我们描绘出了有用与无用的奇妙更替,原来人间大道就在有用与无用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
译文:最完善的事物和行为若有缺憾,其用却无弊困;最圆满的事物和行为若有不足,其用却无穷竭。大直是守经达权,顺物自然,所以若似枉屈;大巧是不设不施,至妙无机,所以若似迂拙;大辩是实事求是,唯恐虚妄,所以若似讷言。躁极则生寒,万物将凋零;静极则生热,万物而得生;清心方能寡欲见性,宁静则可循道致远,清静中和乃是天下正道。
大成,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是最完善的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既然如此,它怎么又会“若缺”呢?这是因为“道”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这种变化和运动是有无相生的绵延不绝,比如说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这就是“道”的运行。这个规律本身是完美的,但是在运动之中会有着局部的“缺”,没有“缺”也就没有圆,没有旧也就没有新,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所以这个“缺”是为圆满留下了生长的空间。所以,大成必定若缺,否则事物就会只在“成”的状态下不再继续变化,没有新旧更替,也就谈不上循环往复了。
虽然是“若缺”,但是其作用和影响却不会凋敝,这就好像我们在地球上仰望夜空,看到月亮有圆有缺,可是不论是新月如钩还是月盈如盘,月亮本身其实是不会有变化的,是绵延不绝的。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说的道理和前一句是一样的,盈是满的意思,可是这种满是永远也不会溢出来的,因为如此,它的作用才会无穷无尽。这同样是在讲“道”,只不过切入点不同罢了。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大臣名叫祁奚,官拜中军尉。
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祁奚年老,便想辞官归家养老。国君晋悼公问他有没有继任的人选可以推荐,他就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但是不久之后,解狐死了,晋悼公又问他有没有其他人可以推荐,他便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没过多久,祁奚的好朋友中军佐羊舌职也去世了,晋悼公又一次让祁奚推荐继任人选,这一次祁奚推荐了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
晋悼公问他:“为什么你既举荐你的仇人,又举荐与你关系密切的人呢?”
祁奚回答说:“因为国君问的是能够胜任这些职位的人,而不是问被荐者与我的关系如何。”
晋悼公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便任命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中军佐。
对此,史学家说祁奚“能举善”,“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尚书·洪范》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说得就是祁奚这样的人了,而《诗经》里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因为他自己坦坦荡荡是个君子,所以才能够推举像他一样有仁德的人。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祁奚的这三次推举,一次是举荐自己的仇人,似乎是想要讨好对头;一次是推荐自己的儿子,好像是假公济私,要给儿子谋求前程;另一次推举自己好友的儿子,不免有着结党营私之嫌。这样一看,祁奚的人品是不怎么样的,这就是“大直若屈”,因为他其实内在人品高洁,是“大直”,所以这样“若屈”也只是用世俗的眼光看来如此而已。祁奚自己何尝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给别人留下这样的误解呢,可是国君要他推荐人选,他就要考虑被举任者是否能够胜任,这是主要的问题,其他的再过多考虑就是颠倒主次了,那才是真正的顾忌自己个人的名望而不顾及国家大事了。这种“直”是虚伪的,是有着私心的。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含义同大直若屈是近似的。
躁胜寒,静胜热,躁也就是运动,人觉得冷的时候,搓搓手跺跺脚可以驱散身上的寒气,这就是“躁胜寒”。人觉得热的时候,常常会说“心静自然凉”,让自己平静下来,自然就会神清气爽,这就是“静胜热”。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要遵守这种规律就可以安然地生活了,如果要逆反规律,想用自己的意思来改变它,那就会使得世界变得动荡不安,人类也就难以兴旺发达。所以老子才说“清静为天下正”,这里的清静就是一种“道”在运动中的平衡,自有其新陈代谢,无有相生循环不息。
那么,把这些道理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最机巧敏捷的看起来就像最笨拙的一样,最有辩才的却像是不太会说话的一样。
《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对刘备原本很不放心,消灭吕布后,让车胄镇守徐州,把刘、关、张带回许都。因为刘备是皇族血统,论辈份还是汉献帝的叔叔,所以人称“刘皇叔”。为了拉拢刘备,曹操荐举他当上了左将军,而且厚礼相待。
刘备也知道曹操防备自己,于是处处隐藏锋芒,躲在后花园里种菜,看起来非常窝囊。
一天,刘备正在后花园浇水种菜,许褚、张辽未经通报就闯了进来,说曹操有请,让他马上过去。刘备只得去见曹操。曹操说要请刘备一起青梅煮酒,谈谈天下大事。刘备心里忐忑不安,唯唯诺诺地应付着。
正巧天降大雨,曹操便带刘备到亭子里一边躲雨,一边喝酒聊天。其实曹操是想趁此机会探测一下刘备的志向,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酒过三巡,曹操说:“玄德,你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你看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呢?”
刘备不知道曹操的用意,只好搪塞说:“我哪里认识什么英雄呢?”
曹操说:“即使你不认识,也应该听别人说过吧?”
刘备只好说:“淮南的袁术,已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的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了。”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手下谋臣武将众多,可以算作英雄吧。”
曹操说:“袁绍外强中干,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候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算不上英雄。”
刘备又说:“刘表坐镇荆州,被列为‘八骏’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吗?”
曹操不屑地说:“他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算。”
刘备说:“孙策血气方刚,已经成为江东领袖,是英雄吧?”
曹操摇头道:“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也不能算。”
刘备说:“那益州的刘璋呢?”
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家狗罢了,怎么配得上英雄二字?”
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不在曹操眼里,只好说:“那么像汉中的张鲁、西凉的韩遂、马腾这些人呢?”
曹操听他说出的尽是些二流货色,不禁拍手大笑道:“这些碌碌小辈何足挂齿!”
刘备只得摇头道:“我孤陋寡闻,除了这些人,再也想不出还有谁配称英雄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眼露寒光,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要能包藏宇宙。”然后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现在天下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二人而已!”
刘备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恰巧此时天上打雷,震耳欲聋,于是刘备弯腰拾起筷子,从容说道:“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可把我吓坏了。”
曹操通过刘备之前的一番议论,再看到刘备被响雷吓得连筷子都掉了,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短浅的人,而且还是个胆小鬼。于是从此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下来,最终使刘备寻得脱身的机会。
刘备正是依靠示人以拙、韬光养晦的计策,屈中求伸,使得自己保全了利益,最终得以三分天下。
可见,那些在人前表现得笨拙的人,未必就是真的无用之人。我们观察一个人有用无用,不能只是看他表面展现出来的,还要观察他内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