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环境或他人的评价与行为来决定我们的自我价值,是相当愚蠢的 。
这就像是牛拉犁 ,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压力的牛轭 ,屈服于土地般跌宕起伏 、自己又无力掌控的人生 。
就和我”心拥一有样什,么我特们征经。常虽只然能我通们过现隐在喻都理来所理当解然,“地自认同“自我”的真实存在,并视之为常识之一,但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证实说,“自我”并不存在于大脑中——这一看法和古代经验主义的观点完全吻合。然而,尽管细胞和大脑结构中没有“自我”,但人类似乎依然能够从自己的全身心中体验到强烈的“自我”感。
在美国“新星”科幻频道播出的电影《绝对零度》中有一个比喻能帮助我们理解“自我”。电影中提到,在17世纪,“冷”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物质,被“添加”到了物体上,才会使人觉得冷,“热”同样被认为是一种添加物,称为“热量”;但是后来热力学定律的发现推翻了上述热量理论。同理,“自我”也不是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物质,它是一个赋予物质形态的动态过程。
在佛教传统中有一个“佛性”的概念。它认为人人都有被唤醒或证悟的潜力——或者可以理解为,众生万物均已证悟,只不过不自知而已。就此而言,正念不会产生特殊的作用,它无法将觉悟之果赐予尚未觉悟的人们。相反,正念将显示或揭露已然存在的实相,表明本我的身心分离不过是一个谬论。
在凯伦·阿姆斯特朗①表述清晰、充满诗意的著作《佛陀》中——这本书追溯了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的一生——她阐述了佛陀对“自我”的看法:
以佛陀之见,我们越仔细地审视自己,越难确定自我的实体存在。人性绝非静止不动、毫无变化的存在。若以瑜珈之道详析,每个人都是时刻变化的。佛陀喜欢用“燃烧的火焰”或“湍急的溪流”等隐喻来描述人性;人性具有某种共同特质,但在此刻和下一刻决不雷同。
这样看来,如果自我的本质是隐喻式的,我们就应当好好理解自己所体验到的这些隐喻。正念禅修能帮助你挖掘这些概念下的无穷宝藏,更加清明地觉知当下的生命。就某种程度而言,正念有助于提升自我观照的能力,进而去理解那些体现真实本我的琢磨不透的隐喻。
它将帮助我们区别本体与自我。本体总是用来比喻仅存在于当下的个人,也即修习正念、观照当下的人,审视着每一个当下都在变化的“自我”。如果你想通过冥想认识自己,也就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本体”,从而看清自我百态。注解:① 凯伦·阿姆斯特朗:英国著名女作家,著作《佛陀》是全球畅销书之一,销售量超过三百万册。
20.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你有无注意到,心把我们的生活“拍”成了电影?
就如拉里·罗森伯格在我参与的一次禅修期间指出的,这是一场关于“我”的电影,主演是我,导演是我,由我制片、配乐、分派角色,编写剧本的也是我——就连评论人和审查者也是由我担任!心则是这部业余电影的幕后导演。
而且,这部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戏剧性情节(还有情景剧),如标题所示,其中包含了对自我的深度关注。当我们作为一号主角生活在影片中,也就等于迷失在心海里,失去了正念。但若能置身于外来观赏电影,我们便是将正念注入到了生活中。
影片本身和它所创造的生动精彩的假象,也是关于自我的隐喻之一。观看影片时,你看到的是流动的不间断的动态画面——但是显而易见,这不过是将静止画面进行快速连续播放而形成的效果而已。持续性和流动性不过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它的感知零件制造出来的幻象。同样,你体验到的坚实而持续的自我——也是一种幻象而已。是意识“填补了断开的间隙”,让自我显得连贯,而神经科学家一直都指出——那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正念冥想能帮助你看清这部电影的把戏——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冥想将帮助你找出看似流畅的镜头间的每一处缝隙,明了那种流畅只不过是幻象(即便是令人愉悦的,也终究是幻象)。同时,你也能细赏整部电影,更加接近那动态、不断变化的本真实相,即真正的本我。
21.暗室中的手电筒
意识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无所不在。你目光所及之处,它总在那里恭候(你稍加留意便可看见)。
但是,如已故心理学家朱利安·杰恩斯所述:
意识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小得多,因为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没有意识到的事物。这说来容易,却很难理解!就好比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想用手电筒去找寻本身不发光的物品。手电筒因为无论照向何处,都会把光投向那里,于是它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光无处不在。同样地,意识能遍及所有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些思想并不存在。
那么,暗室中的手电筒有何不妥之处?
其一,它制造了关于精神生活和世界的欺骗性观点,使人确信自己的故事全部真实,乃至看一眼世界,就会认为那就是真正的世间。然而,眼前一切仅仅是表象——不过是有眼睛、大脑和心的人类生物被按照理所当然的模式结合在一起。现实看起来是什么样,听起来是什么样,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和我们内在的觉悟力密切相关。没有看清这个真相,就会导致愚昧、傲慢和自以为是。实际上,作为宇宙感知的中心,我们显然比自己所认识的更有觉悟。
正念冥想能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意识的本质。正念禅修是愚昧、傲慢和自以为是的一剂解药,能帮助你避免在“为正确而正确”的过程中浪费过多感情,并让思考方式趋于开放和灵活。勤加练习,你可能无意中找到照亮房间其他角落的电灯开关。
也许,这就是觉悟之“光”。
22.冲动是魔鬼
是谁在冥想?是谁偶尔能意识到当下发生的事情,偶尔又浑然不知?
无论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心的一部分在观照当下。恰如日本铃木俊隆禅师在著作《禅者的初心》中所说的,“心总是和其观察之物同在。所以心即万物。真正的心是观察的心。证悟之前,应先观照自心。”正念冥想使我们拥有观照内心与外在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隐喻更加了解自我,以及自我的行为倾向。在清明的正念下,我们将能观照出“自我”的行为冲动与行为本身之间的停顿,从而可以自由选择是遏制冲动,还是放任行为。试想,这可使我们避免多少麻烦:幸好没有脱口而出的愤怒言语、尚未咽下肚的一袋薯条、还好没有一口气灌下去的不健康饮料,和那些不理智的自我判断……
如果你亲眼看见了“自我”的这些冲动,但没有付诸行动,避免了因此深陷泥沼的后果,最终结果又会怎样?
23.自我中的自我
当你认为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明白你是谁,如何融入世界——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些疑问背后的秘密其实深不可测。
自我好比是俄罗斯套娃,每一个玩偶里面都套着更小的玩偶。你也可以想想两面相对的镜子照出的图像——影像中又有影像,无穷无尽;或者,剥开洋葱的层层外衣看看。人们经常用到剥洋葱的隐喻,尤其是在描述禅修的过程时——当你不断地深入自我,只会看到一层又一层的自我。最终,洋葱倾其所有,所剩全无。
但是最终,自我在哪里?那个被你称为“我”的主体在哪里?的确,不管是嵌套玩偶还是洋葱,总是存在“最小”的一个玩偶,或是“最后的”一层洋葱皮——但这就是让隐喻最终解体的关键。不过两面镜子对照的隐喻可以更确切地告诉我们,永远不存在最终的自我。
“令人惊奇的兰迪”①,著名的反灵异心理学者,提出了一个长期有效的悬赏:任何人只要能够用任何科学方法证明一个超出科学可知范围的现象,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美元。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认领这一奖项。我们也可以同样自信地承诺给某人一百万,只要他能够在头脑中(别处也行)找到自我。
正念冥想能帮助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看清所有“自我”制造的产品——它们千变万化、转瞬即逝,于是“自我”就此不断地改变,直到最后一无所见。
注解:① 令人惊奇的兰迪:詹姆斯·兰迪,一位职业魔术师,以揭穿自称拥有超自然能力的骗子为第二职业,他给自己起名为“令人惊奇的兰迪”(Amazing Randi),被人们看做反伪科学专家,也是美国《自然》杂志的特约顾问。
24.肥皂泡般的思想
缺乏正念的我们很容易将心中涌现的每一个念头都看做是现实的反映,真实不虚。但若凑近细瞧这些念头,原本看似实际存在或清晰可辨的念头,便展现出了脆弱和虚无的本质,与其说它是石头,不如说是肥皂泡。
如果我们能够全然专注地观照当下生起的思想,将之看做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陷入它所描述的故事中,这个肥皂泡就会破灭。思想如同肥皂泡,虽然容易升起,但也容易被正念的专注力戳破。
看似坚实的思想竟如此不堪一击,看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摆脱对思想的依赖。你会慢慢发现,心中所想并非事实:当思想反映或勾画出现实的某些情景时,这些情景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不过是心的生成物罢了。思想往往是由人们利用已有参照、先验图示和思维窠臼来曲解或扭曲现实而得——例如精神疾病患者的思想,就偏激地脱离了现实。而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包括精神病患者也一样),对思想持怀疑态度是正常合理的。怀疑主义者的心不会自我封闭,他们常常说:“给我证据。”
思想似乎就像是顶级魔术师,能勾勒出你的个人形象与认知,且使之看似坚固持久的物体。但这样的认知实际上仍是由肥皂泡般可以随时冒出也会随时破灭的思想构成,终将消失。不过,你也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事实上,那些关于自我的、被你珍爱与依赖的想法,只是苦难的源泉,早就该放下、抛开,而不是耗费精力去悉心呵护。
然而,看穿思想的虚无性和自我的不可靠并不意味着你的人格就此消失——你不会因此化为虚无或变成精神病患者,抑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也不会因此失去个性、热情、兴趣或欲求。事实上,你所失去的不过是对无力掌控世事自然发展的焦虑感。
上述对于思想之虚无性的认知亦是一种解放,可以把你的心从过去对自我的焦虑与执著中解放出来。此后,你将感到全然的放松,不再过于在意自己,也将更加接近最本真的实相。
25.炖一罐好汤
想象一下炉子上的炖罐。我们可以把罐子看成是心和自我。这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再加工的隐喻。
把食材放进罐里,盖上盖子,用小火慢炖,食材会越炖越少。例如美味浓稠的半冰沙司①,便是这样炖成的。而人的情绪,如冲动、自卑、焦虑和抑郁,都应当被炖化、浓缩成美味酱汁。
生食材可以煮成美味爽口的佳肴,且有利胃部消化。同理,把你的种种体验与感知煮熟,也能帮助心识的新陈代谢。冥想的过程与蒸煮食物颇为相似,尤其是静坐练习。静坐时,人的内心就像炖罐一样装满了各式食材:所有强烈的形象认知、感情和思想都在其中。我发现自己有时会急切地想要离开座位,去干点别的事情。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必须静坐不动,将“心火”调小。
注解:① 半冰沙司(demi-glaze):一种西餐调味汁,是用牛肉、鸡骨和许多蔬菜一起炖制而成的咖啡色浓稠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