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要求以M为核心的公司领导对公司的各方面进行大手笔的改革,以便能够建设一个包括M和所有普通员工都比较满意的公司,不但为企业的城战负责,而且对员工的事业生涯设计负责,在创造企业吸引力和凝聚人心的过程中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多方面采取新举措,使公司展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一)创建完善的考核体系
案例中很多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降低,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考核体系不合理。企业管理实践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不重视考核制度的建设,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内部环境不同,没有可资拷贝的考核制度。所以众多企业都在不断完善其考核制度,但总有不完善的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其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历史。S公司虽然发展已经具有一段历史,但员工感觉到的不仅是公司发展区位层面不具有吸引力,而且考核体系不完善。使得优秀员工不能在制度层面得到认可,使得很多员工感觉到即使努力工作也不会有使自己“见天日”的机会,优秀员工努力工作只是在民间得到承认,只是辅佐管理层做幕后工作。这使得优秀员工的工作成绩在不能得到制度层面的确认的同时也将相应的利益让渡给了不应该得到这些荣誉的个人。在员工不能看到制度的希望且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这种制度,“良将择明主”就成为S公司诸多优秀员工的明智选择。M在创建的新的考核考核体系中,基本原则应该是尽量的完善和公正,以体现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并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张扬优秀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文化。
(二)招聘把好质量关
招聘是企业择人的开始,如果招聘这一关不能做到位,会给企业日后的经营带来很多麻烦,并增添更多的运营成本。为此在S公司招聘员工之始就应该严格把关,保障招募的新员工能够下定决心与企业共同发展。招聘过程中要尽量比较全面地传达企业方面的信息,避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招聘员工从而增加这些员工日后的跳槽率。所以在招聘员工过程中要做好如下几件事情:①让员工充分准备应聘材料。应聘材料中不仅要包括企业招聘中所应该包括的基本材料,还应该包括员工本身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事业心、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的材料,为S公司是否招聘该员工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②公司层面准备详尽的材料。招聘中,公司具有详细准备自身材料的义务,以此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信息对称,招聘中不但企业承担着高昂的成本,应聘者本人也承担的很高的成本,公司在招聘中为员工提供了解企业方面的充分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尊重。③组织专家团对拟招聘员工面试。每个人对拟招聘员工的看点不同,专家团招聘新员工可以从不同侧面认识员工,可以尽量避免招聘员工过程中出现认识误区,进而为员工个人和企业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前文述及,合理的组织结构不但会增加企业的各部门、员工之间、劳资之间的沟通效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特别强调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在企业规模既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变关系,即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相对减小,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相对增加。目前S公司内部的沟通效率存在问题应该是在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S公司由于长期以来的上下沟通不足进而没有达成集思广益的效果,所以M需要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并且建立普通员工与公司高层之间直接对话的机制,并且给基层工作人员中安于钻研业务并较少精于人际关系的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公司高层管理者打交道。这样就会及时将普通员工的心声直接传达到高层管理者,而避免通过传统的科层体系层层传达信息情况下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最原始的信息传达到高层管理者那里。信息传输效率关乎企业的生命,公司高层只有将此事作为重要事情抓,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管理部门才能重视并且从公司日常经营的点滴做起,将公司的精神变为自身的行动。为了优化组织结构,公司高层必须制定具体部门的具体任务并规划优化后的组织达到的目标,责任到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四)创新公司区位布局
公司之所以在发展中很多方面处于劣势,案例中已经提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司所处位置非常偏僻,以致公司与外界的联系非常不方便。不但公司业务不好开展,员工也几乎与外界没有交流。所以咨询公司为S公司提出的建议就是逐步地、适当地将公司业务向外转移,更多地与临近的城市建立联系,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在附近城市建立办事处或者分部等机构,并安排公司的精兵强将布局于此,为公司在城市开展业务把好关卡。综合多种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是造成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所以M的耽误之急就是在该方面做文章。为此M需要采取如下措施:①将公司的核心行政部门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开往临近的城市,主要在开拓市场、技术培训、招募员工等方面在临近的城市展开工作。②将产品分成两部分,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部分可以采取与市内小公司合作发展来样加工付加工费的方式,在尽量减少公司的办公费用的同时可以将公司产品尽早打入城市。③将公司的员工分成两部分,在现有的员工中挑选出精兵良将分派到附近城市的合作公司,为将来公司的成长壮大率先培养分公司经理或者事业部主任做准备。在做好如上各方面准备工作的同时,率先从最临近的小城市做起,逐渐向外扩展,稳扎稳打,逐渐扭转公司现在的困境。
(五)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在如上各种工作逐渐做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扎实公司内部的各项事宜。前文有述,企业文化包括包含了三个层次,公司需要在三个层次上都要着手进行建设。首先要从中长期目标着眼定位公司的发展宗旨,让所有员工能够看见公司的发展未来。正像蒙牛乳业老总牛根生起家创办蒙牛时说过的三句话:蒙牛一定要做一个上市公司;制作乳业不做其他;要做一个百年老店。蒙牛正是以这三句话为蓝本发展着自己,这是老牛为自己规定的发展轨迹,也是为全体蒙牛人规定着的发展轨迹,因为老牛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为蒙牛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奇迹。蒙牛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潜移默化地创造着门牛的文化。案例中的M上任伊始就应该在公司中打开局面,让老年职工有所依,让中年职工有所为,让青年职工有所盼,公司文化的建设不是为某个群体服务,而是为所有成员服务。让公司的所有员工不但能够有为公司做贡献的机会,而且能够通过为公司做贡献得到应该得到的报酬,让有识之士在公司能够找到持续的发展机会。从而在整个公司中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公司S的和谐企业文化逐渐形成。
思考与练习
1.S人力资源管理遭遇了哪些困境?
2.试述企业的组织结构理论,合理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3.招聘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在把握人才质量方面招聘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4.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怎样才能进行无阻碍交流?
5.你认为解决S公司的问题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管理花边:远视还是短视
两个饿得要死的人得到了一位神仙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这两个人中一人要了鱼竿另外一人要了鱼,要鱼竿的人奔赴海边钓鱼,要了鱼的人开始埋锅造饭。要了鱼竿的人由于忍饥挨饿终于在没有到达海滨啊前就饿死了,要了鱼的人在吃完最后一条鱼后也由于连续来的饥饿而被饿死。神仙给了两个人求生的方法,但两个人由于没有掌握这种方法而落得非常悲惨的下场。同样有另外两个饥饿的人,同样从神仙那里的道理鱼竿和鱼,此二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两个人非常有计划地共同吃鱼并在相互帮助下走到了海边。接下来两个人开始以捕鱼为生并创造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这个故事有些类似于我国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在故事中不同的是神仙不但给了饥饿的人鱼而且给了他们捕鱼的方法,只是由于不同人对神仙的作为的理解方法不同而最终导致截然不同的下场。故事非常简单,但其中可以体会出非常深奥的道理: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即每个人都会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如果在达到目的时只是为短期利益所诱惑则无异于饮鸩止渴,而如果谋求利益的过程中是着眼于长期过程则不但会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还可能会让其他人受益。故事中的前两个饥饿的人就是为短视所害,只接受鱼而没有考虑到将鱼吃完后的后果。另外一个人只选择了鱼竿,鱼竿可以捕鱼但这是未来的事情,虽然那有了鱼竿就可以捕到比现在鱼篓里更多的鱼,看上去选择鱼竿的人较选择鱼篓的人更加聪明,实际上只是小聪明,从这一点上看无论是选择鱼竿还是选择鱼篓都不是聪明的选择。单纯选择鱼犯了只考虑眼前而未进行长远设计的错误。单纯选择鱼竿则犯了不顾眼前而只考虑未来的错误。无论是单纯选择鱼还是选择鱼竿都充分体现了二人的贪念,都认为自己较另外一个人更加聪明,而正是这种“聪明”是自己受到了灭顶之灾。
后面的两个饥饿者与先前的两个人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共同吃鱼并且是非常有计划地吃鱼,相互提携最后终于找到了求生之门。两个人在这中间都没有耍“小聪明”,两个人在求生的本能下相互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帮助形成了一种求生的合力。用管理学的语言讲,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坚强的团队,两个人在共同的目标的引导下相互帮助,两个人非常明白在共同的目标达成后两个人都受益,在两个人之间只有新任而没有猜忌,最后终于走到了海边。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相似的故事。作为一次生存实验,A、B两个国家的小孩共同穿越塔克拉玛干,A、B两个国家的小孩各作为一组参赛,穿越沙漠距离远者获胜。观察发现A国小孩只管走自己的,虽然在比赛的初期阶段走在前面的都是A国小孩,但由于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帮助,在比赛的后期阶段逐渐落在了后边。B本的小孩在行进期间非常注重相互帮助,即使在比赛的初期阶段也不忽视,虽然整个团队已经落后也并不着急。两个组比赛结果的关键就是组员有无形成一个比较优秀的团队,团队由一群人组成,但不仅仅是一群人,有共同的目标并且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与前面的故事想对照,A国的小孩如同前面故事中提及的被饿死的两个人,B过的小孩就如同故事中后来找到生存之路的两个人。
故事中实际上告诉我们要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团队与个人之间做出理性选择。单纯追逐短期利益或者长远利益都不可取,当然由于个人利益的纷争而破坏了团队协同作战精神也不可取。在我国长期的平均主义分配思路的影响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已经成为很多国人的思维方式。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故事中一人得鱼一人的鱼篓的情形就不难理解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从中占了大便宜。而没有形成后面两个人的“1 1>2”的合力。其实故事还可以有另外的结果:①前面两个人中要鱼的人最后被饿死,但要鱼竿的人最后坚持到了海边,这时要鱼竿的人就值得表扬,因为该人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要鱼竿而不要鱼只是为了长远目标而不是短视;②要鱼的由于有鱼可食,所以在非常节俭的情况下,最后终于盼来了救援队伍,此人得以脱险,但另外一个要了鱼竿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而被饿死,从这个设想结果看似乎要鱼竿的人由于更加贪婪而导致悲惨的结局,这并不为人所称道;③后面两个人最后到达了海边,由于有了足够的食物而不再担心吃喝问题,但由于捕鱼领地的问题上产生了冲突,两个人开始由于利益基础上的矛盾钩心斗角,以至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当然故事中后面两个人的结果是最好的。而这种选择也是最为牢靠的。前面设想的两种结果不都不尽可靠,当然其侥幸结果也不值得称道。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以及注重团队作战才是故事中强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