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建立普通员工考核中高管理层的评价制度完善信息沟通渠道
传统的考核制度只是员工之间评议以及管理者对员工的评议,所以员工的待遇水平不由自己决定而是完全掌握在领导群体中。所以员工对管理者的“尊敬”中包含着几分“畏惧”的成分。管理者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的管理文化就此形成。案例中的王厂长之所以针对本来具有正确建议的李科长实行如此严厉的制裁,就在于王厂长具有足够的权利制裁李科长而不是反过来,所以这种管理文化下的权利不对称使得更多的科学建议受到遏制。如果赋予员工以考核管理者的权利,并且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管理者进而其职位升降的依据,前文提到的不健康的管理文化就会相对削弱一些,为此需要以制度方式确立员工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权利。在这种制度下规定管理者属下的员工的表现以及员工对管理者的评价都作为对管理者考核的重要参数。于是管理者就会积极主动地为其属下员工创造充分的成长环境,并积极主动地与属下的员工合作已得到更高的评价。构建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互动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设计体现了通过考核普通员工来考核管理者的思想,在考核过程中不仅管理者考核员工,而且员工也在考核管理者,员工的表现也是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的再现,即管理者的成绩是通过员工的成绩表现出来的。所以图的左端连接三个椭圆的向下方向的箭头表现了高层管理者进而中层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向上的箭头表现了员工对中层管理者进而高层管理者的考核,从而体现了员工与管理者互动考核的基本思想。考核过程中分别设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奖惩系数,对应着普通员工的辞职、不合格、合格、较好等各等级,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系数高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应着良好和优秀两个等级的奖惩系数,高层管理人员等于大于中层管理人员。奖惩系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各层人员分别给定一个奖惩幅,规定中层管理人员的奖幅高于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惩幅高于中层管理人员。低一层级的员工表现不好则较高一级别的管理人员需要受到更大的惩罚中用小于1的奖惩系数表示),反之,低一级别的员工若表现突出(良好以上)则更高级别的管理者可以得到更高级别的奖励。如果普通员工的表现没有进步,则对应性同考核级别的员工,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得到的奖惩系数较中层管理人员低(意味着高层管理人员受到更大的惩罚)。图中通过偏离线得到体现。图中的偏离线越向左端倾角越缓,最右端接近垂直,表示员工表现越差则高层管理人员越应该受到较大的惩罚,员工表现越好则高层管理人员越应受到较大的奖励。图中分别用奖励方向线和惩罚方向线表示,这个方向也是偏离线的变化方向。通过这种互动的考核方式,可以让考核的主动权同时掌握在管理者和员工手中,当员工表现较差时,管理者应该考虑其管理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同时也会尽量多地提高自身的全方面素质,以便在员工表现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使自身的考核结果也得到提高。
2.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以形成高效的工厂发展决策模式
前文述及,案例中王厂长的处事哲学在于将员工对自己见解的辩驳转化为个人尊严的损失,从而萌生通过对员工进行处分来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的想法。实际上王厂长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树立领导者的权威,反而会在众多的员工中间蒙上一层阴影。为此管理者不应该狭隘地理解权威,权威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压制员工顺从,而应该是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展示自身的能力,从而做到个别员工单独凭借自身能力不能做到的事情,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才是依靠,员工不但会听命于自己,而且会感觉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权力产生的理由是为维护群体生存方式所必需的秩序,权力的个性优势放大效应会使人性与权力合势向系统的不稳定方向偏转。权力操作者为追求权力快感,瞎指挥造成无谓内耗。权力制衡是为解决权力在操作化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延缓权力个性化进程的产生,以抵消权力对个性的优势放大效应。韦伯曾经把领导者的权威阐述为三个层次:理性-合法权威;行政-命令权威;宗教-迷信权威。王厂长所理解的权威仅仅局限于第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权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一般情况下,管理者首先具有的是行政-命令权威,在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其才能,从而具有更大程度上的理性-合法权威。在更大意义上是行政-命令权威的时候,由于没有更大的业绩而不能在员工中树立权威,所以管理者自身就会利用行政-命令权威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压制,以便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以至于在此过程中会做出有悖组织发展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对管理者的权力进行制约,利用较为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保障组织的高效发展。工厂中各职能部门的岗位以及员工数量,传统行政体系下,由矩形框围成的厂长和副厂长等组成的厂级高层领导对整个企业决策,副厂长只对厂长负责,整个矩形框是封闭的,矩形框内与矩形框外被分隔为两个圈子:框内为决策圈子;框外围执行圈子。由于管理者与被管者之间的权利不对称,科级干部及以下员工根本不可能有对工厂发展提出批评建议的勇气甚至没有参与到决策厂级事务的发言权。所以在工厂的权力设置中只有高层管理者制裁低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权利,为此权力制衡机制就需要建立起一种权力相互制约模式。为此,笔者在中设置了黑匣子,其作用在于收集来自工厂内除厂长以外的其它所有员工关于工厂发展的批评建议,再由负责黑匣子职能的相关人员对这些建议进行分类汇总,上报厂务会,厂务会不再单独由矩形框内的厂级高层领导组成,而是由厂长、副厂长、科长、员工代表(图中用员工A、员工N和员工D)组成,为表示各成员的地位相当,图中用粗黑线椭圆表示,沿着粗黑线椭圆有一圈虚线箭头,表示厂务会的各组成成员之间互相钳制。在办公会上每个人不明确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黑匣子的方式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再由黑匣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汇总和归类,然后上报给厂务会。如此反复,直到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在这种模式下厂长就由原来单独的发号施令者演变为总结厂务会意见并协调厂务会意见的过程,厂级高层领导者从而真正演变为工厂谋发展的“服务员”。这种模式下由于大家是匿名表达想法,所以各成员之间不会出现冲突,并且上到厂长下到普通员工每个人匿名表达的意见都是同等重要的,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集纳全厂员工的才智共同建设工厂,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在参与过程中即使表达过分激烈的建议也不会受到他人的直接攻击,甚至提出了厂级领导的反对意见,厂领导也会虚心接受,以便充分尊重厂务会的决定为工厂谋求更好的发展未来。
思考与练习
1.案例中为何产生王-李矛盾?
2.N机械厂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3.案例分析中提出“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以形成高效的工厂发展决策模式”,如果你是N机械厂的管理者,你会执行这样的措施吗?
4.结合案例请谈一谈信息沟通的有关理论,怎样才能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5.除了案例分析中提及的对策外,你还有何其他建议?
管理花边:管理者就是信誉
管理者自身就应该是信誉的代言,“人言而无信就不知其可也”的意思就是说人如果言而无信就不知道这个人能够做成什么事情。管理者若无信,很自然就不知道管理者麾下的企业能够做成什么。管理者信誉重如命。
信誉的分量可想而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边边角角都会找到信誉发生作用的影子。我们使用的货币就是信誉的表现,A之所以把商品让度给B而同时愿意接受B支付给A的货币,就是因为A非常明白B支付给A的货币自给可以用于再交换其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所以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交换过程中也包含了信誉基础。货币之所以信誉基础这样坚厚,是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倘若A对出卖商品而交换回来的货币没有足够的安全预期,比如A用这些货币再向其他人交换商品时别人不愿意接受,这时货币本身就失去了其信誉基础,比如假币就是这样。由此可以断言,维持信誉的坚厚需要高昂的成本。
货币信誉的坚厚需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备,而维持法律体系的健全需要很高的成本。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任何信誉的维持均需要付出成本。以农村中最为普遍的走家串户卖豆腐一现象为例,卖豆腐中间包括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豆腐食用者需要消费质量有保障的豆腐,豆腐生产者需要尽快地将自给的豆腐卖出去,这样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就会建立一种信誉基础,只有有良好信誉的豆腐才能够在能够受到豆腐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维持豆腐的信誉水平,豆腐生产者需要用好的豆子、严格的生产过程以及在供货时间上的保障等,这些都与豆腐质量直接相关。良好信誉的豆腐生产者还必须承受低质量的豆腐生产者对其市场份额的侵占,在豆腐食用者不了解新介入的豆腐生产者豆腐质量的时候,良好质量信誉的豆腐生产者会由于高成本的生产过程而损失部分利润,所以豆腐生产的信誉维持也需要付出成本。
在如上所述的豆腐事例中,豆腐生产者和食用者之间存在一个自然的市场淘汰过程。当豆腐食用者食用了一次劣质豆腐后永远不会再购买这个人的豆腐,而食用了高质量的豆腐后会继续购买,以后的时间中豆腐食用者会逐渐熟悉豆腐生产者吆喝的声音,这就是在乡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有的卖者吆喝很长时间也没有人买,甚至连买者的影子也看不见,冬季尤其是这样;而有的卖者刚刚吆喝一声就有很多人出来买,数九隆冬时节依然如此,往往会排很长的队,在这里豆腐生产者的吆喝声音已经成为豆腐品牌的代名词。
由于豆腐产品本身的性质和运输媒质的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任何一个豆腐售卖者都不会将自给的豆腐卖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豆腐的售卖是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进行的,所以信誉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失去这个区域的市场就意味着以后的时间里没有办法再进行这个行业(失去信誉而砸了自给的饭碗),因为在小区域内进行商品销售时产品质量对一个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失后,由于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实际上就会形成对整个区域内消费者利益的损失,于是市场对产品接受的抵触就会加强,所以你会发现农村中豆腐的生产质量一般都会不错。
这个分析,可以运用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市场机制的建设需要坚厚的信誉基础。如果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伪劣产品,但消费者为了图便宜而尽量消费,当然在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无法避免,这无疑会扩大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所以市场运行质量如何,从一定程度上讲完全是市场主体本身的行为结果。这里笔者想提两点建议,对于不同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规范,也许市场的运作效率会更高。首先对于能够造成人身损失的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自我淘汰机制,就如同前文豆腐市场的形成过程一样,但是对于在一个国家范围内销售产品时其信息传递水平就不如向前文豆腐市场形成过程中信息传递那么灵活,所以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对于不侵害人身安全但可以侵害其他市场主体利益从而扰乱市场秩序的应该加强法律的制裁力度。
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充分的信誉环境,我们每个人不但是信誉环境的享受者,而且是信誉环境的制造者,所以良好信誉基础的建立并且使之得以维系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参与中每个人都会从中获损或收益。而在信誉社会的缔造过程中,管理者担当的责任直观重要,社会有诚信,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有诚信。管理者的言行就是社会行为的标尺。管理者言而有信,企业的员工就会以管理者的言行为标尺行为自己。消费者不会担心企业为社会提供不合格的产品,企业也不会担心自己的产品不会为消费者所接受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社会运行的心理成本由此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