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800000003

第3章 从掉书袋到大官 (1)

1.不怕失败怕成功

前文中有一句话,说你曾国藩是一个乡下土财主的儿子,为什么非要看“精刻版”?这句责问是事出有因的。

曾家在他们那个穷村里确实算个“富户”,可要真是拿出来比,还真算不上财主。这些年家里供着曾麟书考功名,后来又供着曾国藩读书考试,一回回往里填钱,手里本已不宽裕了,这次小曾在外头又着实胡花了一笔,欠了人家上百两银子,还了账之后,曾家就再也拿不出现钱来了。

偏这一年又是“大比”之年,曾国藩应该再次上京赶考,可家里没钱怎么办?

父亲只好出去找亲戚借,费了半天口水,总共才借来三十三吊钱。按现在的说法,这点儿钱勉强够买一张去北京的“单程票”。

可回来的时候怎么办?

要说曾国藩这小伙子,胆儿又大人又倔,一咬牙,揣起这三十三吊钱就奔了北京,一路上他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抠着省着,好容易到了北京,一掏口袋,只剩三吊钱了。

你看看,“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上回花一百两银子买套书,这回还没挨到考试呢,手里连吃饭的钱都不够了。

这两次赶考路费上的“前宽后紧”,对曾国藩来说是个很大的教训。从此以后他再也没玩过“奢侈”,不管官做到多大,始终像个乡下人一样朴素节俭。

生活节俭,就不需要太多的钱,不需要钱,自然不用贪污,不贪,当官就当得硬气,当得长久,当得心安理得。

曾国藩年轻时养成的节俭朴素的好习惯,让他着实受益了一辈子。后来官越做越大,各种非议也越来越多,但在“官声”方面他始终清清白白,没被人戳过脊梁骨。

好在这一回小曾的时运到了,三场考罢,又经过殿试,取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消息一出,曾国藩又羞又气,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在北京也待不下去了,也顾不得手里没钱了,立刻就要回老家!中了进士不但不开心,反而气成这样,这是怎么说的?

原来清朝的科举制度,进士分成三榜。第一榜就仨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的荣耀体面就不用说了。第二榜叫“进士及第”,凡在二榜之列的,将来可以进翰林院深造,散馆后成绩好的可以留在翰林院当编修、检讨,其他的则派到各部衙门,或放到外地为官。现在曾国藩中的是第三榜,叫做“同进士出身”,表面意思是“跟进士一样”,其实却是在强调跟进士不一样,低一等。而且三榜的“同进士”也不能进翰林院。

就为这“同进士”三个字,曾国藩这小子气急败坏,立刻就要卷袖子离京返乡。

这事可怪了!曾国藩这人性格倔犟,韧劲十足,头两年考不上,他根本不在乎,这场考上了,怎么反而为了一点“名分”的事儿把自己气成这样?简直就是不管不顾了。一个向来坚强的人,怎么忽然变得这么脆弱?

因为曾国藩从小立的志向太大了。

他进京赶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告慰他的祖父,解脱他的父亲,荣耀他的母亲,湘乡曾氏八辈儿祖宗都瞪眼看着他!他五岁识字,十岁立志,苦读十多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始终是进士,翰林!现在一个“同进士”,等于把他的人生目标整个儿来了个腰斩!

考不中没关系,他可以再考,可现在考中了个“半截子”,让小曾怎么办?

于是坚韧老成的曾国藩彻底失控了,甚至可以说,即将自毁了。

应该说这是曾国藩——也是很多年轻人性格上的一大弱点。他们从小就立下大志,而且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结果,他们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看得太重了。失败的时候他们可以坚持再坚持,可当成功就在眼前时,他们却急着用自己的标准去估量名利的大小,像个债主一样拿着自己“曾经多么努力”的账单儿,试图向社会“讨债”,讨不到就暴跳如雷,甚至迷失自我,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重创。

不少原本可以成才的年轻人,只因为对“成功瞬间”这一关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结果在即将成功时,却意外地被“自己”打垮了。

记住,这个世界上绝不止你一个人在努力,大家都在努力。而成功,不但要看每个人努力的程度,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所以当付出了努力,即将享受成果时,最好不要计较“果子”的大小,只管开心地品尝它就行了。如果一定要计较,那也应该把成就的所有“等级”都排一遍,然后主动把自己摆在较低的等级上,这样,当你的收获高于你的预估时,将可以享受双倍的喜悦,结果不理想时也有个心理准备,免得被“突如其来的挫败”迎面击倒。

简单地说,就是:人要有自信,但不能太自恋;目标要高,但一定要有百折不挠的耐力。

眼前的曾国藩就是这样。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却因为计较“名利”而几乎失去了理智。幸亏这时候有个在北京的湖南老乡及时拉了他一把,不然在晚清的历史上就没有曾国藩这么一号人物了。

这位老乡名叫劳崇光,早年曾国藩进京赶考时和他结识。现在劳崇光已经当上了翰林院编修,在湖南会馆里见自己这位小同乡歇斯底里大发作,闹着要回老家,赶紧劝住了他。因为这整场考试还没完,后面还有一场叫“朝考”(真够复杂的)。如果这一场考得好,还是可以进翰林院的。

最后曾国藩到底被劝住了。

几天后,他和一帮进士们一起进了紫禁城,当着道光皇帝的面来了一次殿试。

当然,皇上很忙,没工夫看着进士们写八股文,所以朝考的题目不是八股文章,却是写一诗一赋,这方面正好是小曾的强项!结果考得特别好。成绩发下来,竟然是一等第三名,后来道光皇帝亲自阅卷,又把曾国藩从第三名提成了第二名。

这一下曾国藩这个“同进士”的身份立刻不同,也跟那些进士们一块儿进翰林院当了庶吉士。

这时候小曾笑了。可是想起前几天那疯疯癫癫的胡闹,估计他也会有点儿不好意思。

没关系,年轻人犯浑,孔圣人都会原谅的,只要别老犯浑就行。

2.“打秋风”的翰林

只可惜,咱们这位小曾同志却硬是一次接一次地犯浑,而且眼瞅着越来越浑,自从考上翰林之后,人变得越来越“不争气”。

按规定,刚进翰林院的庶吉士们要在翰林院学习一年,由资深的院士给他们讲课,一年期满“散馆”,到时再进行一轮考试。但这个规定又非常宽松,这些庶吉士想来上课也行,不来也行,只要散馆考试的时候你到场就可以了。

于是曾国藩曾翰林一天课也没听,第一时间打点行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飞一样杀回湖南老家去了。

“荣耀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曾国藩苦读了十几年,经受了无数挫败,为的就是今时此刻!现在该是他和他的家族一起举酒贺功,大大炫耀一番的时候了。此时的湘乡曾家,所有人都已经大喜如狂!

曾玉屏胜利了!白杨坪这个小村子一百年——不!一千年也没出过一个翰林,现在他曾玉屏的孙子成了翰林,以后连县太爷见了他,都要拱起手来打个招呼了,谁还敢说他粗鄙无文?以后曾老爷子再在村里管闲事,谁还敢跟他顶一句嘴?曾麟书解脱了!四十年来,在他父亲的眼里,在亲戚朋友眼里,在这个村所有人眼里,他就是笨蛋和废物的代名词,可从今往后他是翰林的父亲了,有这么个儿子当靠山,谁还敢说他废物!四十年的屈辱压抑,至此一笔勾销。

江氏夫人微笑了。虽然她是曾家唯一没有狂喜的人,甚至庆功酒宴她都没上桌,一直在厨房里忙活,可透过窗棂能听到院子里的热闹喧嚷,看到村里花白胡子的老先生们毕恭毕敬地给她儿子敬酒,江氏觉得自己终于不再是“怜妹子”了。

原来当年父亲给她一口粥吃,让她活下来,就是为了养出这个翰林儿子……一个人的努力,最终竟可以荣耀整个家族,使每一个亲人都得到最大的满足。这么看来,曾国藩十八年的立志苦读是正确的,是值得的。所以当你没成功时,问问自己是否磨了十八年?

在这个狂喜的人堆儿里,大概只有曾国藩一个人感到茫然。无数的笑脸和恭维话,全都掺和在酒里一杯接一杯地灌过来。转眼工夫小曾翰林就被灌迷糊了,只知道傻笑,连句整话也说不出来了。

就在曾国藩在半空云里飘来荡去的时候,他那位乡绅爷爷曾玉屏忽然说话了。有时候,让人最想不到的人会突然说出最出人意料的话。而这时,往往是他在展示自己真实的本性。

当着所有亲戚的面,曾玉屏粗声大嗓地吩咐曾麟书:“咱们家以农为业,就算再富贵也不能忘了根本。宽一刚当上翰林,事业方长,以后咱们家里一切用钱的地方都自己筹措,不要麻烦他,免得他心里牵挂。”几句话,把曾国藩说得直掉眼泪。同时他也下了决心,一定要荣耀父母,荣耀家族,要加倍地对自己亲人尽孝道。

这个“孝道”该怎么尽呢?有个办法,叫做“拜客”。

当时乡下有个习俗,凡是家族子弟中了进士、翰林,所有亲族都会把这视为全族姓的光荣,而这位高中了的少爷当然要到亲友家去拜访,让大家都沾沾他的喜气。

然后就是大摆宴席,请族人等来吃一顿庆功酒。当然,凡是来吃酒席的都要带些礼物礼金,空着手来是很不好看的。

说实话,这拜客、吃酒、收礼都没什么稀奇,人之常情嘛。可曾国藩这一次却把事儿给办邪乎了。

第一天,他先去岳父欧阳凝祉老先生家拜客,吃了顿酒,接下来的三天去几个至亲家拜客,照样在每家吃一顿酒席,回家歇了几天,就备上一顶小轿,挑起两盏“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的红灯笼,带了几个仆人,开始到处“拜客”。这回所拜的都是湘乡各地的富绅财主,而且曾国藩每到一家,总要想办法给人家写写对联,题题匾……现在的曾国藩是翰林,大人物!这样的人物到你们家来“拜访”,又写对联又题匾,你们家大业大的,好意思不给他几个辛苦钱吗?

这一手儿,在湖南乡下有个称呼,叫“打秋风”。

这个“打秋风”的事儿实在挺无聊的,说难听点儿,简直丢读书人的脸。可曾国藩却把这个破事儿张罗得热热闹闹,看这意思,他是挺愿意干这个事儿?

愿意,相当愿意。曾翰林早就下定了决心,要把这场“秋风”打好打足。算是自己给曾家,给爷爷、父亲着实地尽一回孝道。

和清高相比,曾国藩更看重的是自己对家族的责任。现在盼了一辈子的爷爷和父亲需要他去炫耀,曾家的列祖列宗需要他去炫耀,所以他决定认认真真地炫耀一把,同时,凡能赚到手的钱,他一分一厘也不放过。

因为曾国藩知道,为了把他培养成才,曾家花了大把的钱,可以说把半份家业都押在他一人身上了。现在自己虽然做了官,却并不意味着能发财,现在有这个“打秋风”的机会,能帮家里多少弄几个钱,理应尽力而为。在家族的荣誉和利益面前,个人的“清高”还是先放一放吧。

同类推荐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欧阳修传

    欧阳修传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学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他还是北宋文学辉煌起点的1057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等人;同时他还是政坛上三起三落、卷入波诡云谲的朝堂纷争的高层官员。本书就是从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为经,诗文作品为纬,以诗词文入传,不仅全面展现他起起落落的一生,更显现出他的文心可贵。
  •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轶事

    本书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轶事汇编。据民国时期多种文献编辑整理,依照先生生平事迹,次第辑录。全书共分五卷:青年时代开始革命之时期民国时代反帝国主义运动之时期轶事拾零等。内容涵盖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热门推荐
  • 这个修士真的强

    这个修士真的强

    嗯,那个?说点啥吧!时间紧,任务重,就长话短说。不过,说来话长啊…总之这是一个为了生存,被迫变强的故事。不说了,我要赶紧去突破了…哦,对了,要不先收藏投票吧?
  • 卷起潮汐

    卷起潮汐

    在海的那一头,有一位姑娘。她很善良,很美丽。她叫蕾加丝,一个来自深海的女孩。我想要的只是和她安安心心的在一起而已。我什么都不曾想过。
  • 良善为龙

    良善为龙

    李良本是现实中一名个性有些懦弱的普通高中学生,偶然的机遇遇到了一只掉落在现实世界的龙,并与其签订了一种契约。在小龙父母将小龙拉回它本属于的世界时李良一同被穿越到一个以类似魔纹阵法主导的类现代文明的世界。本性懦弱不想招惹麻烦却因拥有龙的力量而被各种势力用手段招揽和谋害,最后激起骨子里的骄傲和倔强开始与所有人抗争,被迫在战乱中浮浮沉沉......
  • 废材二少

    废材二少

    这世界的一切,皆为一人而出现,万物陪葬,万物苏醒,一瞬之间只为一人覆灭,布下一万年的大局终究一触即发!天道,究竟何为天道,穿越,亦是偶然,也是必然!登圣冥,覆天灵,一人只手遮天,一人将逍遥世间!
  • 查理九世之逆行天下

    查理九世之逆行天下

    为世间情为何物?不过茫茫三世借口罢。看她,那多么美的皮囊,看她,多么丑陋的内心。看呐,木偶剥下了皮啊,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混在人群,孤身一人。没人会发现她的秘密,没有人......
  • 世婚试爱

    世婚试爱

    小三大闹婚礼,她成了众人眼中的笑话,丈夫的冷漠,小三的挑衅,亲生妹妹的欺凌,她该怎么办?“苏晓暖,我不想看到你!滚!”他满脸嫌弃,看都不不看她一眼。“苏小姐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呢?”小三找上门,挑衅道。“姐姐红杏出墙把娘家的脸都丢尽了,今后别再进苏家的门!”他的亲妹妹站在她面前指责道。
  • 停电别走远

    停电别走远

    停电~来电,忽隐~忽现。一座大楼在人间和异世界不断闪烁:楼里的员工不敢出去,楼外的生物虎视眈眈~嗯,嗯,嗯,我要出去看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翩翩时代

    翩翩时代

    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南多情遇见了多年未见得前男友莫朗,一场阴谋的谈判南多情变成了莫朗表哥顾城的秘书,难缠的总裁与俏皮的秘书朝夕相处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莫朗的现女友季晓雪与南多情又将上演什么样的戏码?丰富的职场生活,多姿多彩的感情碰撞又将会发生怎样的精彩?
  • 话闲

    话闲

    一个自由的世界,有七州八海九天十地;一个虚拟的世界,有三圣四灵五行六异;一个奇幻的世界,有“两谜”,有“一尊”。一个世界:有生灵,有宿命,有因果,有天下,有人。自古有谕书中言语几多荒唐;众说纷纭,能解多少味。如今世道哪堪欢喜哪堪忧愁;见仁见智,感悟不相同。有此书,有梦想,有坚持。正是:众口难调众人调,万般言语万般瞧。此书只当闲话看,何人何世不话闲。(本人对封面制作一窍不通,十分感谢“衷儿”对本书封面的支持和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