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枚是一位高二的女生,最近她的情绪糟透了。她高一的班主任是与他们同时进校的大学生,他全身的肌肉和充满阳光的面庞使人看到了青春和活力,他也没有像有的年轻老师那样刻意将自己装扮成老气横秋的样子。同学们天天围着他转,小枚特别愿意和班主任待在一起,有时单独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走神,将他想象成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在不自觉间她发现自己不愿意看到班主任和其他的女生说笑。她高一的生活幸福极了,每想到能够见到他,她就渴望夜晚快快过去,早晨快点到来,能够到学校,能够见到班主任。进入高二以后,她对他的情感更加依赖了。
一天,小枚知道班主任会到学校,于是她一早就带着他爱吃的早点到了学校,没想到班主任正和班里另一位女生在办公室里有说有笑的,桌子上摊着许多小食品。那位女生看到小枚来了就喊她快来吃,说班主任给她买了这么多,她也吃不了。小枚愣了,没想到他会这样!她很难过,将自己手里的东西扔进了垃圾袋里。
这一周小枚过得闷闷不乐,不知什么原因总是打不起精神,并且总是存心和班主任过不去。周五的中午,班长从办公室回来说,班主任要求大家放学之后大扫除。大家纷纷小声议论,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学校又没有强行安排,为什么要大扫除呢?小枚觉得机会来了,她大声地和同学说:“到这个时候还大扫除,真是太想出风头了,有病。”说话的时候,小枚的眼睛盯着那位女生。没有同学回应,大家呆呆地看着她。小枚继续说:“你们怎么不说话,是因为怕他吗?他是什么东西,今天要求咱们这个,明天要求咱们那个。谁能够要求他呀……”小枚继续无所顾忌地大声说着。突然她对面的一位女生抢着说:“刘老师,您有什么事吗?”小枚回过头来看到了班主任,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在校读书的少男少女,除和同学朝夕相处外,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老师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风趣幽默的谈吐以及耐心诚恳的教导关怀,常常使少男少女内心十分感动。和同龄人比,老师们多一份成熟;和父母比,他们又多一份亲切。老师在少男少女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青少年同老师朝夕相处,容易对老师产生既像友情又像爱情的感情,心理学上叫做“牛犊恋”。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疏远异性阶段——积极接近异性阶段——恋爱阶段”这一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必经历程中,有些青少年在第一、二阶段之间,还要经历一个向往年长异性的阶段,有人称之为“英雄崇拜”,或“牛犊恋”。
向往年长异性的阶段,往往表现为在对方不注意的远处,着迷地倾倒于所向往对象的一举一动,并将对象偶像化,对其体验到强烈的精神依恋。“英雄崇拜”、“牛犊恋”形象地揭示了这一特点。而成为迷恋对象的人,往往是周围年长的异性,因其容貌,或是才识,或是能力,或是人格,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时便引发了青少年产生独占性的爱情需求。在学生接触最多的年长者中,除家庭成员外,便是教师。而一般说来,教师在德、才、识诸方面发展较好,因此,教师极容易成为青春期学生的爱恋对象。
你见过田野里耕种的母牛吗?日落西山的时候,小牛犊总是依靠着母牛的身边行走,它们依偎着母牛妈妈,一步也不离开,仿佛那里就是它的整个世界,仿佛生存因此而变得安全。你是那只可怜的小牛犊吗?当少年朦胧的爱在心中暗暗涌动的时候,你会顺利地度过这段“牛犊时期”吗?
这就是青少年的“爱情”吗,他们仿佛尝过爱情的种子,然而一切又都会随风而逝。小枚对刘老师的这种既像“友情”又像“爱情”的感情在心理学上叫做“牛犊恋”。它是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是指进入了性萌动期的青少年在经历了“异性反感期”(或称异性疏远期)后,对长者产生了向往、仰慕和爱恋。这就像牛犊靠近母牛行走,对年长者产生依恋式的爱,是青春期少年在和异性交往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郭沫若在自传体小说《少年时代》中就写到,他在少年时代对一位面容姣好的堂嫂曾经产生过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当看到这位少妇,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挨上去,在她那双细腻光润的手背上触摸一下的欲望”。
在“牛犊恋”中成为被迷恋对象的人,往往是周围年长的异性,因其容貌,或是才识,或是能力、人格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时便引发了青少年产生独占性的爱情需求。在青少年接触的最多的年长者中,除了家庭成员之外,最密切接触的人便是老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这样一种特殊和令人尊敬的位置,更容易使教师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尤其是像刘老师那样优秀的青年教师就更容易成为学生倾慕的对象了。这种“牛犊恋”在同年龄的女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千百年来传统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女生身上至今还留存着较大的对男性的依赖。因此,在少女身上更容易产生向往年长于自己的男性老师的“牛犊恋”。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深陷其中的人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体验到的是情感的痛苦,因为青少年朋友无法表达这种深藏在内心的挚爱,同时受到自身角色的困扰,也会出现十分矛盾的心理。
像小枚,她似乎寻找的是一种父兄之爱,刘老师身上所具有的成熟、经验、阅历、个性等一系列特征都深深吸引了她,然而这种痴迷只是一种对“角色”的痴迷,甚至是“单恋”的行为。好在,小枚最终并没有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否则她的心理上将承受更大的压力、烦恼和伤害,也会对自己产生更大的自责感。既然没有表白,就让它成为回忆好了,许多年以后再次打开这尘封的记忆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好笑。原来我们当时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过去的所谓让我们魂牵梦萦、彻夜难眠的“爱”原来是那么幼稚可爱。
其实,“牛犊恋”并不可怕,它可能是许多人在青春的道路上必经的驿站。不要轻易地破坏它,把它存在记忆里好了,让它成为永恒的秘密吧。记住,当你以“小牛犊”的身份看待身边的“母牛”的时候,你会觉得它那么安全,那么有依靠感,它的光环在你的头脑中闪现。然而要知道,有一天,当你和它一样高大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带有光环的它和你平视中的它竟然有那么多的不同。原来世界更大,你要走的路更远。
大学毕业后准备出国留学的小枚还曾经悄悄地回过一次中学的校园,去看望那位曾经让她魂牵梦萦的刘老师。那天,她突然发现,刘老师老了,几丝白发已悄然地爬上了他的鬓角,皱纹也侵袭了那张原本年轻的脸。毕竟将近十年了,小枚望着刘老师远去的背影,她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自己想象中的刘老师还只停留在她的梦境里,而眼前的这个人才是生活中真实的刘老师。而自己梦中的那个人无非是少女时代编织的美梦而已。当自己成熟后才发觉,曾经少女的梦虽然美丽却并非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