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表现积极、工作负责的体育委员。在一次体育课外活动中,体育老师没有认真听取他的合理化建议,武断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对体育老师产生了对抗心理。具体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孤僻、对体育活动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兴趣了。
这位学生的反常变化并没有引起体育老师的重视,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该学生不光是消极对待学习,还偶尔故意犯些小错误。每次犯错误后,体育老师都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有时是粗暴批评,有时是不闻不问,后来干脆撤消了该学生的体育委员职务。
职务被撤消后,该学生的情绪更是一落千丈,上体育课总是迟到,甚至旷课,后来产生严重的体育“厌学”心理,干脆再也不参加体育活动了。
这名体育委员的行为,其实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激动情绪的极端化表现。学生在和老师发生冲突时,虽然很激动,但事后是恐慌的,老师一定要冷静下来,给彼此创造沟通的机会。
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就会殃及哪门课的成绩,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
小学时大家几乎把老师当成偶像,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有学问、最值得尊敬的人。到了中学,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初中生们渐渐学会了评价老师,对老师不再是盲目地喜欢和崇拜了。有的人更是只看到老师的缺点:说老师太严厉了,对学生没有好脸色;说老师太偏心了,就向着学习好的学生;或者认为老师太主观臆断,不调查清楚事实就乱批评人等等。这些同学对老师有了意见,可又不愿意当面提出来,怎么办呢?他们往往用一些不妥当的行为来发泄,比如给老师起绰号、上课故意捣乱、当众顶撞老师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使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那么,结合自己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喜欢老师呢?
一、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你当小干部,没有给你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你,或者跟你从来没有交谈过。
二、自己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你批评、责备,你自认为学得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三、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从而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四、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后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其实,老师是你人生路上的师长和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如果你能主动与老师交往,将对你的学习和成长都很有帮助。
老师误解你时该怎么办?
当老师错怪学生时,不少同学由于无端蒙受冤屈,常常克制不了自己,采取当场顶撞、抗拒的态度,搞得老师下不来台,形成“以错对错”的局面,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这是很不好的。
一些教育学家指出,师生之间的认识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反之亦然。教师对学生认识上出了偏差,错怪了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如果学生不克制这种反感情绪,则会加深教师的错误看法。师生间相互错误认识的恶性循环,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使教育难以进行下去。
那么,究竟怎样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误解呢?专家建议,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冷静。当老师错怪你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努力克制自己,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解释的则进行解释,一时不便于解释的可暂时放下,待以后找机会再解释,这样可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解释。错怪是一种误解,一旦误解消除,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因此,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自己向老师解释,以消除老师在一时一事认识上的偏差。
三、体谅。当老师错怪你时,要知道老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动机,而并非出于恶意,因而主动消除自己对老师的反感。要想到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且又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一时观察、判断错误在所难免。
和老师沟通是要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成果。老师几乎把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才、成熟。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保质保量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
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提出的有些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太严厉,这都是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一是主动承认错误,得到老师谅解。二是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三是委婉解释,含蓄说明,不当众顶撞、指责老师。四是告别时道一声“谢谢”,这样做,老师不但会原谅你,还会喜欢你的。
给老师写书面材料。如果你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时心里发怵,那么就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吧。理清自己的思路,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打算、措施。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会加强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流的第一步。
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教师节或元旦、春节,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时,主动关心老师。还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师,跟老师交谈,听老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