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盈是一位刚满十五岁的中学生。以前的她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同学们都愿意跟她玩,有什么活动总是少不了她,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喜欢一个人独自待在房间里照镜子。起初她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去照的,她觉得每天照一照镜子可以让她更加自信地去迎接美好的一天,更有朝气地去处理学业和面对同学。可时间一久,孟盈就发现自己的相貌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脸上还长有一点点的雀斑……她发觉自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无脸见人,有时甚至在心底里抱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孟盈知道这种想法不对,自己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孟盈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本身无可厚非,而且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比较起来,他们对美的关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入青春期的年轻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在镜子面前踌躇的时间明显多了,开始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的相貌品头论足。然而,有不少青年也开始吹毛求疵,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少所谓的“问题”。比如女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要么嫌自己五官不够标准,要么嫌自己身材不够匀称,对自己的外表达到了一种苛刻要求的程度。由于进入青春期,过于关注、挑剔自己的外表,久而久之活泼开朗的女孩整天为自己的外貌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而男孩子也经常为自己的外貌忧虑,如身材不够高大,不像个男子汉,脸上很多痘痘等。男生一般会将身材高大与否与有无男子汉气概联系在一起,但他们的自卑感一般较隐蔽。
在媒体效应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可以时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原本健康丰腴的少女偏偏固执地认为自己身材太胖了,于是便克制自己的食欲,过分地控制自己的饮食,时间一长,便形成条件反射,一看到食物便想呕吐,得了厌食症;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而走上了轻生的道路;更为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走进医院,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有的甚至拿着自己所崇拜的明星的照片,要求把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唇等整成和照片上的明星一模一样。持这类心态的年轻人们认为,外貌占了自我人生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关系到自己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地位与尊严,以及自己的前途。在他们思想里,外貌被人为地、主观地强化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位置。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首先,这与生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进入青春期后,随着人体外形的巨大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倾向于更关注自己的变化,关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引起了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更在乎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个怎样的形象。其次,它产生于人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需要得到自尊心的满足。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青年朋友们在此阶段自尊心刚刚形成,还不是很稳定,且常表现得异常敏感,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阶段。与生俱来的姣好容貌不需努力创造就已客观存在,不需自我证明别人却都能看得到,是自尊心得以满足的捷径,因此年轻人一般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以满足自尊。而相貌平平者不但难以得到这种满足,反而会招致许多伤害自尊心的刺激,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丧失许多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因此无怪乎许多青年人如此执著于单纯的外在美。再次,社会上看似不公平态度的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了这种心理。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漂亮的小孩往往更讨人喜欢,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爱;相反,“丑小鸭”们虽然同样有被爱的渴望和需求,但由于得不到关爱而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挫折。其实,这是“第一印象”的作用使然。“第一印象”指互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对对方的表情、相貌、衣着、仪表等方面产生的印象。这种初次的印象会先入为主,影响人的再次认知,即若对某人产生了好的印象,就容易把他的一切都认知为“好”,并形成一个思维定式:漂亮——好感——好人,而对对方的缺点视而不见。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无论外表长相如何都要树立信心:
第一,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你要注意自己做得好的几件小事,并尝试因此而给自己一些赞扬。通过这个小小的练习,会使你增加乐观与自信,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第二,将思想集中在这件事上,回忆自己为完成这项工作所经历的每一个细节。赞扬自己。告诉自己,你是一个英雄,完成了了不起的工作,正确地运用了自己的心智,等等。这样你就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下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你可以做的、合理和可接受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改变现状,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在这一阶段找关于同一情况的其他真实话语,这些话语不能太消极,甚至是积极的。
第五,在下一个阶段当你满意新话语时,用几分钟时间独处并避免受到干扰,以便对自己讲这些新话语。慢慢地对自己重复这些话语,同时以你感到的最舒适的方式进行呼吸。持续说着直到你觉得全身放松和舒服为止。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内将这个练习重做几次,努力养成避免消极的习惯。
注意:你可能会发现做练习时闭上眼睛对自己更有帮助,效果也更好。
对于青少年来说,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同伴建立起友谊已经变得十分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会越来越少,与朋友相处的时间越多,并急切地想和朋友分享个人的兴趣爱好;遇到困难时,能协助解决或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