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难免有过失,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性千姿百态,各人对待过失和缺点的态度也千差万别,关键是要自省自警,知错即改,这样才会少犯错误,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文过饰非,就是对错误既没有反省之意,却还要强词夺理地掩饰、狡辩,这种不思悔改的态度,只能是错上加错,比起当初所犯的错误自然更加危险,就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乘上了反方向的地铁,能不赶紧换乘吗?没有人会一错到底,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在自己犯的过错面前,自以为是的人,头脑未必如此清醒,反而竟然要为保全面子而不肯后退。这样的人一旦在领导岗位,更想树立自己的权威而不承认错误,事情尚顺利时,夸夸其谈,谈功论绩,一旦出了问题,马上设法推诿责任,好像自己与事情无干系,自己倒觉一身轻松。
改正错误,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儿。首先必须有知错的智慧,这就要求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自以为是;其次要有认错的勇气,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甚至将错就错,那就大错特错了;再次要有和错误一刀两断的魄力和向正确靠拢,能够吃苦的精神。我们之所以犯错,有时是因为不良习惯造成的,如贪图安逸、贪图享乐等等。要改变不良习惯,没有毅力和吃苦精神是不行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理性上认识到改正错误对人生成功的作用。因为人们只会为对自己有益的事全力以赴。是否有益,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有人认为乐于助人对自己有益,但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态度就绝然不同。
在我国有一则“周处改过”的历史佳话,至今还值得我们去感悟。
西晋人周处,其父曾是东吴大将,官至鄱阳太守,勤政为民,颇受百姓拥戴。周处的父亲早亡,母亲管不了他,便养成了蛮横粗暴、放荡不羁的恶习。因其平日作恶多端,老百姓中便传诵着一首歌谣:“江中蛟,南山虎,三害最烈是周处”,把他列为当地“三害”之首。忽然有一天,周处良心发现,萌生改过之意,并落实于行动,便上山除虎,下河斩蛟,三天三夜回到村里,人们仍旧躲着他,这时,他才进一步醒悟。于是离开老家,去向当时负有盛名的陆机、陆云求教,下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后来终于以仕取官,而且政绩显著,深得百姓拥戴。
周处善于改过自新,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一个很好借鉴,多一点“周处”的气度,就少走一回自取毁灭的绝路,有什么不好的呢?
对待过失的态度,其实是衡量和检测一个人思想水平的尺度,明智者知错认错,自责自律,仔细分析原因,这样自然会减少过失,以后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易于成功。事实上,能检点自己,发现过失,重视错误,就是改过自新的开始,一旦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你就会改掉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惯,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5.目标明确
穷人有一个穷习惯,他们只看眼前的一点路,他们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所以,他们前进的脚步非常慢,甚至在原地转圈。虽然每天忙着赚钱、花钱、应酬、学习,终日忙忙碌碌,但是几十年过去依然普通如昨日,依然一事无成。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从没有真正订下生活的目标。
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地波动,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则活得无奈。漫无目的的人每天的日子都是一种重复,没有进展,没有任何目标地到处奔走。这样的日子过得多了,自然会心生厌倦。甚至会沮丧泄气、痛心疾首、悲观厌世。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行路没有方向,所以这种人总是看不清未来的样子,因为他们根本就未曾描绘过心中的远景蓝图。
太空英雄Buzz Aldrin在成功地登陆月球后不久,精神就发生了崩溃。许多人对他的遭遇感到困惑不解。因为Aldrin在登月之前,所走的路一直无比顺畅,事业与家庭也都是春风得意。一个从没有遇到坎坷的人能崩溃,这的确令人费解。
几年后,Aldrin在他的一本书上解答了人们的疑问。他说:“导致我精神崩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一直想着登月计划,只注意了当下要做的事,却忘了登月之后我还要活下去。而对于未来,我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一回到地球,我的生活就像在真空中,完全没有方向,最后造成了精神崩溃的结果。”
Aldrin的经历告诉我们,明确的目标不仅是行动的指南,而且对维护个人身心稳定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生活中的人没有目标是很可怕的。没有目标,就像航行过程中没有了航标灯,在前途一片茫然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走到更远的地方,同时也不可能去主动寻找机遇。
有的人一生受穷,是因为他们总在漫无目的地生活着,不知道自己适合做哪种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更不知道还需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地去奋斗。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他意识中的主观思想支配的。深植于脑海中并维持不变的目标,会在制订目标的开始到实现一直控制着潜意识的行为,并潜在影响到自身的行动,促使人们不断地采取行动以实现既定目标。
如果你不知道生活的下一步骤是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制订出计划并实施。所以,没有目标的人总是离成功特别的遥远。正如氧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与成功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如果没有氧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目标有助于我们下决心成就所期望的事业及人生。它比盲目的行动富于目的性,它比幻想富于可行性。要想拥有成功,目标的制订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制订目标有利于我们有条理地生活和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有序地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使我们不会轻易地陷进跟理想与目标无关的一些琐事当中,成为琐事的奴隶。它会在一些方面控制我们“行走”或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至于脱离了目标的航线。制订目标还有利于我们寻找一条主宰自己的意识主线,并为之努力工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是如果人的目标界定在切实可行的范围之内,它便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正确的轨道和方向。
当初袁隆平说要把水稻亩产达到千斤以上的时候,许多人认为他是在做梦,甚至有人认为他“文化大革命”思想复苏。因为当时的产量全国最好的也只600斤/亩。但是袁隆平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想”出来的结果,而是由知识推理出的目标。几十年来,他一直不懈地努力。现今,亩产千斤不再是神话,而且,他还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赞誉。也为中国破译水稻基因密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努力的依据,有了不断进取的决心。明确的目标就像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当你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你会发现自己充满了活力,你会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并且能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当然,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大有改观。
只要你有明确的目标,实行你的计划、你的梦想——不论多么宏大——都可以美梦成真。你的目标可以让你变成百万富翁,不论你的目标如何实现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把它付诸行动。如果你不晓得自己的前进方向,是很难到达任何地方的。然而,生活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却漫无目的。他们不晓得自己’要上哪儿去,也不知道要如何到达那儿。他们看起来很忙碌,其实,他们只是在绕圈子,到处救火,或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打转。
如果想成功,就必须从这里开始——制订目标。不能漫无目的地过着重复的日子。当你真正举起了奋斗的旗帜,你会发现,你的能力将大大超乎自己的想像,你会纵情地喊出:原来我们的生活可以如此的精彩!
6.自知之明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美国的热带丛林,大象妈妈因为产后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当血库中的存血全部用尽后,还是不能完全解除大象妈妈的生命危险,医院应征献血者。蚂蚁王带着它的子民浩浩荡荡地来到献血站,它站到医生面前,伸出胳膊,对医生说,抽我们的血吧,救死扶伤是我们蚂蚁王国几十万蚂蚁的处世信条。
蚂蚁们的善举的确让人钦佩,就是抽干了几十万蚂蚁的血也不足几毫升,这对于大象妈妈这个庞然大物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人们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干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最终出力不讨好,花了时间、精力却不能把事情做好。一旦这种错误形成一种习惯,可以说,这个人将是一事无成。做事需要量力而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只有一种才能,你就淋漓尽致地发挥这项惟一的才能,而不要与那些有十项才能的人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无论你决心有多大,恒心有多久,进取心有多强,用一种才能去做需要十种才能的工作是很不可能的,因为透支自己的能力去办事是非常危险的。
有一个大学生,成绩一般,但强烈的求胜心让他总想在班级得到第一名,他以为,只要通过超人的努力,将别人娱乐、休息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就一定能成功。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愿望实现了,然而他却永远无法从用脑过度的后遗症中解脱出来,经常出现“大脑作不了主”的现象。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技能,你都应该力争在该领域处于优势位置,而不要强求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并不是“理想越大,成就越大”。锁定的目标大大超过你的“胃口”,你会得不偿失,因为袋子装多了是要撑破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在可能达到的最大能力之外去枉费心机而遭遇挫败的。
一个星期六上午,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大,手脚并用,借着松软的沙子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一种成就感化成笑容展露在了充满稚气的脸上,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左摇右晃,手推、肩扛,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气得哼哼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扛。但是,他得到的惟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痛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整个过程,小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孩子面前。
父亲温和而坚定地说:“孩子,你未能发挥你的强项,你在做一件力所不及的事!”
孩子更觉得委屈,“我努力了,我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小男孩边哭边说。
“不,儿子,”父亲蹲下身子,搂着儿子说,“你没有用尽你的力量,你的力量中应该包括爸爸的帮助啊。”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的事情靠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更多地需要一种自知之明,也就是权衡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避免制订过高的目标和计划。
养成自知之明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