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黥布、彭越诸人上山入泽的时间均比项梁早,为何鄙人要在第七章中说项梁是才是唯一有准备的“义军”呢?
——原因在于刘季、黥布等虽早已为盗,但开始时根本没有推翻秦帝国的宏图大志,只不过是迫于无奈、逼上砀山而已!而项梁则不同,秦楚“郢都之战”中项燕及诸多项氏子弟死难,项氏一族为楚王族,与秦帝国国仇家恨不共戴天!项氏一族一直在各地为报仇雪恨而准备!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史记.项羽本纪》)
据此可见,经过近十年的潜心准备,这项梁再也不是亡走江湖间那个需要到处避仇的可怜逃犯了,他实际上已成了秦帝国东南大郡——会稽的“隐郡守”!令人奇怪的是,项梁这些明目张胆的“僭越”|“反叛”行为几乎全是在会稽郡守殷通的眼皮低下进行的,那糊里糊涂成了项羽刀下之鬼的代理郡守怎么竟会视而不见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
正如鄙人在前面章节论述始皇帝巡游时所说,虽然秦统一了六国,但事实上秦帝国由于军力不够,实际上对东南齐楚两地的控制并不严,统治基础薄弱,当地贵族对秦帝国的很多政令都是阳奉阴违,如果没有当地贵族势力的支持,派驻当地的帝国官员根本无法完成那些徭役与赋税任务,以至于始皇帝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多次远涉江湖之间,意图依靠自己强大的威慑力来宣示秦帝国的公权。随便举例来说,大秦律严格禁止百姓私人拥有兵器,但张良、韩信等人均曾大摇大摆佩着长剑逛街,也不见有人去举报或干涉,全国AA级通缉犯张良在逃至下邳后,竟还有能力解救杀人犯项伯,沛县令早知犯下灭族之罪的刘季躲上了芒砀山,却根本就没去围剿过,老牌通缉犯项梁曾两次被捕入狱,却均有惊无险地被放了出来,更有甚者,那贤人吴芮竟招了有案底在身的黑社会分子黥布为婿,还暗中支持他去长江边做水盗……
或许还有读者会问,既然秦帝国对楚地控制力不够,项梁身为楚国显贵家族直系后裔能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那为何他在更靠近自己家乡的蕲县、栎阳等地从事过反秦秦活动时会两次被捕入狱呢?为何还不得不避仇而逃至会稽呢?
同样是楚地,同样是诸长老“哀而怜之”,为何一直混得很不如意的他到了会稽后竟然会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豪强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很多书友批评鄙人将之人为“拔高”的项羽同学长大了!这个华夏史上空前绝后的天纵奇才长大了!“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史记.项羽本纪》)各位兄弟不知有没有看仔细,太史公写的不是避官府,避秦军,而是“避仇”,要是那时有力能扛鼎的成年项羽在,哪个土豪劣绅有本事让项梁“避仇”?
***
写至这里,有两点需向各位做个简单的说明:
第一点是关于会稽的有些考据。陈文德先生在其《刘邦大传》中说,“会稽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鄙人去年在图书馆翻阅了几本有关秦汉的书,其中也有两本将会稽注为浙江绍兴!其实他们都写错了!与现在巨大部分人的认知有差异的是,这会稽竟是现今的苏州!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分封制,首创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这郡就相当与省,县则相当与地级市,郡守就是省委书记兼省长,君尉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分区司令,郡监则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院长,而县令则是市委书记兼市长。为了统一管理,始皇帝将前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两国地域合并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前210年,始皇帝巡游至会稽郡的属地“大越”(今绍兴)后,将其改名为“山阴”。到了229年,孙权将会稽郡的郡治迁至山阴。南北朝时陈后主又将山阴县的一部分地域分出来成立了会稽县。之后山阴和会稽分分合合多次。唐朝时山阴和会稽均属“越州”。南宋绍兴年间,越州改称绍兴,山阴和会稽成了绍兴的属县。
第二则是鄙人的一些小小感慨。
我华夏自古就有“官逼民反”之说,自陈涉而后,刘季、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
这些被逼急了的黔首还真能闹出不小的动静,甚至成就大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冷兵器时代“揭竿而起”的这个竿子与当时官兵的武器杀伤力相差并不太大,一刀砍下与一锄头夯下的杀伤力相差并不大!要是换了现在这种“热兵器”时代,你陈涉想起来闹事?你试试看?只要派一个连的军队过去就让你全部粉身碎骨!可以这么断言,时至今日,再想有所谓的农民起义已绝对不可能了!当权者只要牢牢掌握手中的军队,基本政权可保无虞,本朝贺帅之“两把菜刀闹革命”应算是最后的农民起义吧?
——隆重声明:本朝政府与民同同乐,深得民心,当然绝无农民会有起义闹事之想,以上感慨纯属妄臆,只是就事论事的推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