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鄙人不说是华夏上下五千年?
原因很简单,要是算到五千年的话,这天纵奇才就怎么也轮不到项羽了。上古那些家伙可都是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神仙啊!
***
鄙人之所以给项羽同学套上如此高级的一顶帽子,主要立论有以下三点,于此求证与方家。
第一是相貌与神力,尤其是“重瞳”!
我华夏民族向有以貌取人之癖,连圣人都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个英雄如果不是相貌堂堂,那是在称不上完美!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英伟的相貌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再譬如岳飞,明明是个身高不过1米60的矮壮汉子,但在为其建庙塑像时,却非要弄个高大威猛型出来!还有民族英雄袁崇焕,在大家心中应是个什么形象?要是鄙人告诉你,这袁大帅“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明史.袁崇焕列传》),您老心中有没有一点遗憾?
所幸的是,我的项羽同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据研究楚汉史“最权威”的经典《史记》介绍,项羽同学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力能举鼎,彪悍异常。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将门虎子”竟然是还“重瞳”——一个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在中华历史上,重瞳向为超级大贵之相,后来甚至成为皇帝的代称,历史上有些名人诸如舜、晋文公、仓颉、朱棣等也都是重瞳。所以后人们在谈论项羽的时候总爱把他的传奇人生与重瞳联系起来。
——而据说有现代专家考证,所谓的重瞳其实就是白内障!如果此言确实,倒也解了鄙人一个疑问:项羽与刘邦曾并肩西进,两军共同作战长达几个月,亲如兄弟,有着血染的战斗友情,但鸿门宴时项羽竟然不认识刘邦的连襟樊哙!同时项羽最后的乌江自刎又可有新的说辞了:项羽眼疾越来越厉害了,怕动摇军心有不能告诉别人!后来提出与刘邦决斗,急着在鸿沟划界撤军,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至于说最后不肯过江东,其主因也在于此!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要是眼睛瞎了,纵使江东百姓怜而王之,项羽还能卷土重来吗?
除了相貌出众,项羽还天生神力,力能扛鼎!鼎有大有小,为了显示力量,项羽固然不可能举起九万人才拉得动的“九鼎”,但也绝不可能去举个“星宿派”的“神木王鼎”。身高185公分以上的他,就算举个半人高的青铜鼎,其重量至少也在千斤以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此言既是项羽自夸,应也是时人共识!
***
其二为豪气!
相貌堂堂却娘娘腔的人不少,譬如大家都熟知的那位唱歌的蔡同学!但我们的项羽同学显然也不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游会稽,与叔父项梁避仇于吴中的项羽在江边看秦始皇渡江,观其豪迈,心生感慨,脱口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冲天豪言——“彼可取而代也”!身边的项梁吓得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说:“毋妄言,族矣!”
历史有时非常奇妙。据史籍记载,在项羽遇见秦始皇之前,另外一位秦末风云人物——丰沛集团的黑社会头子刘邦也同样有幸见过始皇,他流着哈喇子羡慕地说:“嗟乎,大丈夫应当如此也!”
——说实话,刘邦此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项羽差不多,而且由于刘邦要比项羽整整大出十五岁(一说二十四岁),自然不可能像毛头小伙子那样说得直接,但两相比较,应该还是有高下之分的!项羽之言豪气干云霄,其嚣张豪迈气焰高出刘邦甚多!当可与西汉陈汤同学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胜同学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列!
***
其三是惊人的天赋!
男人,关键是要有才啊!没才的豪杰最多是个莽汉,那我们的项羽同学又如何呢?
汉太史公《项羽本纪》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世诸多研究者据太史公此段论述,认为项羽从小不爱学习,不肯深入钻研,做事有始无终,学习不求甚解,甚至认为这直接导致了项羽其后的失败!
——世人皆曰太史公“秉笔直书”,其实不然,细读《史记》,皮里阳秋之处甚多。尤其是对项羽的这段论述,鄙人观点很明确:如果不是太史公有意为之,那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
一、先说读书。项羽不喜读书,这也许是事实,但项家世为贵族,即使其不好好读书,家中长辈之言传身教,对项羽之影响自不会小。“汉初三杰”之一的陈平曾说过,“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要是项羽真是个不读书的莽汉,士人怎么可能争相归附他?说句不好听的,项羽再怎么不好学,其学问总在所谓的“流氓无赖”刘季之上吧?放远些说,即使项羽真没读过什么书,对其今后的军事生涯影响也不会很大。现在的中学生都读过《崤之战》,当知道当时秦国有两个老家伙非常厉害,一个叫百里奚,从小是个长工,没读过书,入仕后做了很长时间“弼马瘟”;还有一个叫謇叔,是百里老爷爷的好朋友,虽然史籍没说其读过多少书,但作为一个长工的好朋友,帮两个儿子取名字竟是“白乙丙”和“西乞术”,估计文化水平也甚有限。但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秦穆公称霸的良助。
二、再说学剑。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这样的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超级猛将怎么可能“学剑,又不成”?翻遍史籍,谁是项羽之敌?如果这样的人都是学剑不成,那学成的该是什么样?关于着,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项羽天赋禀异,天生神力,学了没多久已然“独步天下”,成了当之无愧的寂寞高手,这才导致学剑兴趣缺失。
或许有人会说,武技也是来自生活实践,项羽的高超武技或许是在起兵后的实战中锤炼而成。这样的分析貌似有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项羽随项梁在会稽起兵时,就曾独力斩杀郡守府精卒士兵百余人!
三、至于说项羽不通兵法,则更是大谬!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这样的一位几乎靠一己之力百战百胜的统帅,能说他没学好兵法?如果说没学好兵法也能百战百胜的话,这样的兵法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
***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你把这项羽同学说得像朵花一样,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输给了刘邦?我的回答是:失败的英雄照样是英雄!更何况是输在一位同样非常出色的枭雄手中!而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前人的一切叙述都是偏颇的。不是鄙人自夸,随便你翻出那个陈词滥调来,我都可以根据现有史实驳得你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