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是一种神秘趋向,它是由实现神爱和内心纯洁所指示的。“它是头脑的一种态度,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这种人发展起来的,即他们对于真主的愤怒有某些可怕的恐惧感。通过自我修炼和训练,这种恐惧必然转化成对他的挚爱。这种态度通常是由那些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并且趋向悲观主义,情绪低沉和清静无为的人所坚持的。因此,苏菲是基于对真主的挚爱和默祷的一种思维和感情模式。它作为一种反应,兴起于伊斯兰,一方面它反对穆塔兹里派的唯理智论,另一方面,它反对形式主义者的盲目形式主义;这些主义是伊历第三世纪时的穆斯林中所发展起来的。”
苏菲主义是伊斯兰中的非政治运动。它强调卡什夫的重要性,而忽视《古兰经》和圣训所建立的传统仪式。
苏菲的词源
“苏菲”这个词一直流行于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中。而神秘主义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希腊语的(Myein)“穆因”、“闭住眼睛”。这两个词,尽管被当作同义词用,但严格说来,并不是可以替换的。因为,苏菲这个词有宗教色彩,而且,在表白伊斯兰思想时,也更局限于神秘主义的意义。
另一方面,神秘主义可以是任何人,凡是嘴被神秘主义所封闭,眼睛让视觉愉悦所蒙蔽者,均属此类。
以前曾试图为苏菲主义下个定义,但是由于这是个以广义而结合起来的词。给它下个严格的定义有一定的困难。苏菲主义者,尽管不是同类的一伙人,但他们之间仍然有根本的相似点。他们没有服饰习惯,但是,他们要寻求精神进步的目标是共同的。再次,早期的苏菲主义是一种苦行类型,而后期的苏菲主义有泛神论特点。由于在这一制度中有这种固有的广义,要下个狭义的定义纯属徒劳。
这是个有关苏菲这个词的来源的争议问题。不同的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资料来源给出词源。(1)有些学者认为从阿拉伯语的“斯勿夫”(其义为羊毛)这个词派生出了苏菲。对他们来说,一位苏菲就是穿毛衣的人,以此作为断绝世间欢乐的标志。据传述,先知穆罕默德喜欢穿毛衣,他的有些弟子沿袭了他的这一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被称之为苏菲。“最初,它(名义为穿毛衣)不是衣服,而是人类忏悔的标志,而早期的苦行者谴责使用这个词。伊本·斯瑞(卒于729)批评有些苦行者穿毛衣为‘模仿耶稣’”如他所说:“我喜欢跟从先知的榜样,他身着棉衣”。这可以表明,在第八世纪库法的一个特殊苦行派一般被称之为“苏菲雅。”“但是在第四世纪,穿毛制衣服已成为伊拉克苏菲们的普遍标志,而这一名称被广泛应用于所有的神秘主义者。”
尽管有些学者想对这一仅仅是符号性的定义提出批评,但它仍然表明,对这一特殊原因是最恰当的说明,那就是在阿拉伯语里,“坦扫勿夫”意思是“他穿了毛制衣服”,而苏菲只不过是钻研坦扫勿夫的人。
伊本·赫里顿认为,苏菲这个词取自苏夫,而阿布·阿里·录德巴里也持此见,通用意义是,他认为苏菲是个“在其洁体上穿毛衣、视自己的欲望为专制欲而加以推翻,在被选择的道路上行走的人(即先知)”。仅仅穿“毛”衣是不足以将一个人转化为苏菲的。自我否定、达到精神伟大和宁静的境界并能临近真主——这些是苏菲的品质特征。
有些人把苏菲这一词的来源追溯到安汗里·苏法,即先知在世时,在麦地那清真寺里的“凳子”或“马鞍垫”——相当于欧洲的沙发上的人。这些苏法人是约五百位迁士,他们不图世事,靠卖烧柴维生。他们的困境是悲惨的,而对真主和先知的挚爱是从不犹豫的。他们知足于辛勤挣来的日餐,但从不考虑明天的储备。“首次创造苏菲这个称号的人是阿布杜里·哈什姆·阿萨德·本·艾哈曼德。”
另有一派,他们喜欢从人类学的角度去追溯萨发,意思是“纯洁”。他们将其主张基于先知曾作的评论:“此世的萨夫(清洁)已去,而只有其卡德尔(不洁)犹存。”比什尔·本·哈里斯评论到:“苏菲者就是其心灵对安拉真诚(萨发)者。”另一位苏菲说:“苏菲之所以命名为苏菲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清洁和行为洁净(阿塔尔)。”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从希腊词Sophia(智慧)取出苏菲。并且主张苏菲这个词是希腊词Sophists的更改。
苏菲这个词是后来起源的。尽管有穆斯林神秘主义,之前,他们以不同的名字著称。例如,吾巴德(虔诚者)、祖哈德(虔敬者)、穆干然丙(临近真主者)、撒比尔(忍耐者)和阿布勒莱(美德者)。
有些人想把苏菲与达尔威什(Darwish)和法格尔(即贫生)混淆。这些词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位苏菲通常是学识渊博和富有智慧的人,而法格尔则不必是一位博学者,通常具有奇特的风格而常常靠施舍为生。
苏菲的起源
苏菲的起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苏菲的起源有四种理论,就是(1)印度人(婆罗门人或佛教人),(2)基督教人或新柏拉图主义者,(3)波斯人,(4)穆斯林。
(1)根据某些学派主张,苏菲是从穆斯林中起源的,当时他们开始接触婆罗门教义和佛教哲学。在苏菲的法纳教条和佛教的尼尔瓦纳教条中有些类似点,“但在两者间有基本区别。在精神方面,两极分化。佛教教化自己,苏菲只有通过全知的和永活的真主才能获得道义。再者,从历史的角度看,印度起源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穆斯林开始与印度的思想接触之前,苏菲早就在伊斯兰中兴起了。的确,印度的思想对后期的苏菲发生了影响,但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在伊斯兰历的前三个世纪穆斯林与印度有所联系。
(2)尼克里松教授认为:“伊斯兰神秘主义(苏菲主义)是由于受了基督教的影响才产生的。穆斯林开始与基督教传教士接触,他们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家。在穆斯林时代的前几个世纪,这些思想家在整个阿拉伯和叙利亚一直传播根据希腊哲学改编的基督教,但是,这个理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因为外国影响不能以特殊的方式渗入人的头脑,除非被他们内部生活的社会、经济和宗教条件所塑造。”
(3)根据有些学者的观点,苏菲是波斯人影响的结果。政治上的打击和波斯人头脑中先天具有的崇高助长了神秘观念。后期的大多数苏菲来自波斯,他们负责向“直观知识”孕育一次运动。但是,“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而且只是基于肤浅的事实记载”。
(4)根据另一学派的观点,苏菲是纯伊斯兰性的,它是伊斯兰教导的直接成果。该观点提出,在《古兰经》中有些经文有深刻的神秘主义含义。《古兰经》说:“他(真主)是最初的和最终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他是诸事的周知者”。“因为真主在东方和西方,因此,无论你朝向何方,就有真主的本然”。“真主离人更近,近于他自己的静脉血管”。《古兰经》的奥秘教导助长了苦行趋向。但是,《古兰经》起源的观点似乎也是部分正确的。
因此,这些理论中的每个理论显然都是部分正确的。但是,苏菲的起源不能归属于任何特殊的影响。撒播在《古兰经》和圣训教导里的苏菲种子被内部和外部影响同时所孕育。
至伍麦叶王朝,没有受到外国影响。但是,随着阿巴斯王朝的到来,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印度和希腊哲学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穆斯林大师们拥有一大批完整的东西方遗产。拒绝世间欢乐的虔诚穆斯林开始学习外国科学。而苏菲吸收了更多的这类外国的教义,并且发展了一个综合物,介于纯伊斯兰的成分和来自舶来品之间。
在这一阶段,苏菲出现了两派——一派中本土成分占主导地位,而在另一派中,在保留本土成分的同时,吸收了更多的外来思想,并发展成了一个综合哲学。第一派称作“印克沙菲”(正统派)。第一派由虔诚的和有部分智力的学者和思想家组成。阿布杜里·噶迪尔·吉拉尼大师是“印克沙菲”派的重要追随者。第二派被称为“伊斯替德拉里”派(智力派)。这一派以一批学者为代表,他们学习、消化外国科学,并且创造了一个介于《古兰经》教导和引进的外来教义之间的综合物。莫惠丁·伊本·阿拉比和杰拉鲁丁·如米是其信徒。
在初级阶段,苏菲与正统的信仰和做法相符。苏菲过分强调《古兰经》的某些教导,以穆斯林认为同等重要的其它教条为代价而发展了上面的教导。“这种自我否定和懒散的苦行态度是违背伊斯兰的真谛的”。因为伊斯兰“视这个世界为现实的,并要求人类过一种能动的生活”。但是,随着伊斯兰的传播,穆斯林开始与外国人及其思想接触,并试图根据外来思想和教义来解释自己的信仰。更甚者,伍麦叶王朝时期的暴虐和不虔诚的统治在苏菲中引起了反响,苏菲强调苦行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献身于对真主的挚爱和暝思。在后一阶段,苏菲开始处于许多外国的影响之下,并且在这一阶段,它在各方面背离了正统的伊斯兰。新苏菲的要点是光明、知识和热爱。它以无处不在的内在的主代替了超越的主,前者的宝座更多的在于人们的心中,而不在天园中。
苏菲所引介的孜克尔或宗教练习,实行“探万坎立”或完全依赖真主以及忽略正统的做法,是导致正统的伊斯兰与苏菲发生冲突的一些原因。主要是通过安萨里的影响使苏菲为自己在伊斯兰中赢得了公认的地位。
苏菲哲学
因为苏菲是“诞生于伊斯兰的宗教科学”,它以自己的修行为基础。A.M.A舒斯特里说,据苏菲哲学观“存在是宇宙性的意志,真正的知识,永久的光辉和绝顶的美丽,其性质是自我表达,它们都反映在宇宙这块镜片中”。根据苏菲的观点,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将个人的灵魂消失在宇宙的灵魂中。为了达到根本的目标,即把有限吸收在无限中,一个苏菲必须通过几个阶段。这些精神滞留的阶段是:
(1)舍瑞尔提(2)塔瑞干提
(3)玛瑞凡提(4)哈格干提
在舍瑞尔提的早期阶段,根据正统的法律,苏菲要学会训练他的头脑。他必须遵守所有宗教仪式,诸如,礼拜、斋戒、朝觐和天课等。一旦他的头脑得到充分训练,可以服从和服务,他要过渡到称之为塔瑞干提的第二阶段。在塔瑞干提这一阶段,他必须从波斯语所说的匹尔和阿拉伯语中的筛海那里寻求精神指导,并且要遵守苏菲道德。在满足这些条件之后,苏菲就被他的匹尔纳入苏菲等级,从此,他必须无可争辩和毫无犹豫地服从匹尔的一切指示。这就叫做“法纳菲筛海”或“湮没在筛海中”。当修士为了使匹尔满意,而遵守了塔瑞干提的所有规则之后,他就被授予苏菲的服装(贺尔嘎)。下个阶段是玛瑞凡提──智慧或精神启发。在这个阶段,苏菲的头脑是以神圣的知识加以启发的。哈格干提是最后阶段。在最后阶段中,苏菲通过训练、贡献、美德和自我洁净看见真理。这个阶段叫做法纳菲拉或湮没在真主中,他是新颖的和永久的存在。正如苏菲诗人哈费兹所说,“其心被爱所感动者将永不死亡”。
从公元十世纪开始,苏菲分成好几个等级。每一级又分成数个分支,苏菲的等级不计其数,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嘎德瑞耶、纳格什巴迪耶、萨拉瑞耶、赤什斯提耶和沙迪里耶。在伟大的苏菲家,像玛目安萨里、伊本·阿拉比、杰拉鲁丁·如米和其他苏菲的培植之下,苏菲或伊斯兰神秘主义已经成为重要的宗教派别之一。
伊斯兰神秘主义对拉玛南达、卡比尔、纳纳卡、达度、柴坦亚和印度的其他圣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神秘主义还对欧洲神秘主义产生了影响。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苏菲对但丁和歌德也产生了影响。但是,在最近,大多数苏菲变得腐败并且背离了苏菲的崇高教导。
下篇 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