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张旭光的焦虑下
去姑家
半晌的时候,到家里买馒头的人,不多。对于张志强来说,在家里的时候,生意自己没有了太多的热情。
生活,总是会变的。而改变,更多的,是自己的想法。时间,是个好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会发生改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时间改变了一些东西,是没哟错的。有人说,时间是一剂良药。良药,有时候是,是苦口的。良药,有时候,却不是苦口的。并非,每一剂药,都是苦口的。对于人们来说,有时候,某些病不是身体上的伤痛。那些身体上的病痛,那些能够用药物治疗的病痛,都是简单的。
张志强在门口出,坐着。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在家的这段时间,是悠闲的。悠闲的日子,并不长久。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们,都是自己熟识的。对于张志强来说,在家里面,家里的人们,都是自己的亲人。坐在门口处的张志强,看着邻居黄天乐从远处回来,打了个招呼。最近这两三年,张志强不经常在家里。在外边的张志强,慢慢地开阔了眼睛的世界。家乡的人们,还是老样子。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尤其,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在对扛不住疾病的时候,都会出现消失或是委屈的活着。那种委屈,有时候是病人自己的委屈,有时候是家人的委屈。家人的委屈,更多的,是心里上的磨砺。张志强在门口出,坐着,坐着一会儿后,进屋去了。
到家里买馒头的人,并没有引起张志强多少注意。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经过一番打工经历后,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那份不一样,是经历一番世事后的成熟。家里的事业,和自己有关系。家里的事业,和自己没有关系。对于张志强来说,自己这次回到家中,是一次休整。休整之后,张志强还回去深圳工厂上班。在家里,休整好自己,再一次出发,到工厂安心上班,是张志强该做的事情。在家里面,家里面的事情,自己能够干的,张志强回去干上一点。不用刻意地,去多做一些事情。
“妈,下午,我想去姑家转转。屋里,有事没有?”在堂屋里的张志强,说道。张志强的母亲杨岚,在后边洗手巾。屋里面的活儿,没有大小,只有多少。看到事情的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看不到事情的人,更多的时候,是清闲的。
张家的两个大人,是不同的。大人张旭光,是一个懒人。那份懒,更多的,是体力上的懒散。张旭光,是一个脑子好使的人。在家里的这份生意,就是张旭光自己想到的。这份买馒头的生意,张旭光做了十多年。十几年的时间里,张志强读了初中,读了高中,最后又去读了大学。张家的这份生意,对于张志强来说,他不仅仅是家里的一份产业,更多的,张志强是伴随着家里的这份产业成长起来的。杨岚,是家里的一把手。这个一把手,在张志强看来,更多的是事无巨细。家里面的活儿,没有大事。对于家里的活儿,母亲杨岚总是忙碌的。或许家里面,的确离不开母亲。
“去你姑家,下午去?”杨岚,一个反问。母亲对于儿子下午串亲戚,有点不解,所以就反问了一下子。
张志强,说道:“是啊,下午去。怎么了,下午不允许走亲戚?”
“行。怎么不行,想下午去,就下午去吧……”作为母亲的杨岚,想要说些什么,还是没有说。对于杨岚来说,眼前的这个孩子,已经不用自己操太多的心了。家里的事情,孩子不用管。对于孩子来说,家里的大人,不用上太多的心。
张志强:“下午吧,就下午吧。”
杨岚听着儿子嘟哝了一句,没有啃声。下午,家里要蒸馍,吃完饭后就要开始。多年家里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职业上的习惯。这份习惯,在张志强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张志强在家的时候,可以帮着两个大人干点活。下午的蒸馍的时候,两个大人,会轻松一些。张志强不在家的时候,两个大人忙碌,会忙碌一些。手巾洗完后,杨岚把它们凉在了门外边。两间门面房,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居家过日子,都显得有些紧窄。不过,对于一般人家来说,就像张旭光这家一样,两间房也是够住了的。两间房,一个儿子张志强,没有太多的负担,也是可以凑合过着的。门前,晒手巾的地方,是一个绳子。东边哪家和张旭光家的地方,帮着一个绳子。绳子的一头,在张旭光家门上橙子绑着,另外的一头,在树上拴着。平日里的,家里洗过的衣服,就在门前的绳上晾着。两件门面房,都装了木质门,四开的木质门。东边的门,张旭光常年把它关着。做生意的需求,开着一扇门。西边,西边的那扇门在开着。
黄将才上完厕所后,有回到了椅子上。家里面,有一个半圈椅,是一个老式椅子,黄将才常常坐着。坐着半圈椅子,对于上了年纪的黄建才来说,更加的稳当。黄将才坐在了椅子上,对于儿子黄天乐来说,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了。家里的情况,对于黄天乐来说,是有次序的。那些次序中,作为男人的黄天乐,是排位在最后面的。
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生活并不是一帆丰顺的。就像黄天乐家,就是这样的。心态的转变,是很重要的。黄天乐,最近一年多时间,慢慢接受了父亲生病后家中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空的事实,自然心也就轻松多了。心轻了,自然也就生活的轻松了。对于黄天乐来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