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年人在多重压力的延续之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其实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张图。
这张图是现代都市人压力状况的体现。首先 ,大家可以从这张图上看到,现代人的压力是积累的、多源的,每一种压力的三个心理周期彼此纠缠在一起,并且是相互并行的。那么,我们怎样去面对这种压力,我们怎样去解决它呢?
我现在给大家看另外一张图。
这张图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火药桶,另一样是黑火药。其中,火药桶有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火药桶代表好脾气,小的火药桶代表坏脾气。我们以前讲过,压力感受的本质是情绪,是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会诱发认知偏差。
每次面对压力,我们就会在内心深处积累一些消极情绪,我们可以把这些消极情绪看做一把又一把的、各种各样的黑火药。今天面对这种压力,我愤怒。明天面对那种压力,我觉得无奈,很有挫折感。后天面对着这项压力,让我觉得特别紧迫、非常紧张。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耐受力的极限。我的心理耐受力和你的心理耐受力可能不一样,比如别人都说我脾气不好,沾火就着。这就说明我脾气急,我的心理耐受力容积有限,就像图上的小桶,能装的黑火药少。而你的脾气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三拳打不出一个响屁来。可见,你的心理耐受力很高,就像图上的大桶,能装的黑火药多。
但是不管我们的心理耐受力高还是低,这个桶是大还是小,容积都是有限的。而各种各样的压力、彼此的心理周期纠缠在一起并相互并行的压力,会不断地给这个桶里一把一把地填黑火药。如果我们对这些情绪、这些黑火药不加以处理的话,这个桶早晚会满。等一个木桶被塞满黑火药之后,它就是一个易燃易爆品了。
以前给一个金融企业做讲座的时候,一个大堂经理对跟我说,他那时最怕别人吵架,他只要一听见客户排队跟柜面的服务人员争吵时,他的心就跳得特厉害。为什么心跳得特厉害?因为快爆发了。砰的一声,一桶黑火药爆炸,肯定会炸到我们身边的人和物。
前面提到的那位对儿子家庭暴力的老爸,那一天他的桶里放了不少黑火药。后来因为碎了一个杯子,他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一顿毒打。他的那个桶炸了,炸到一个无辜的小孩。还有王熙凤,王熙凤也炸了,那天她砍到了鸡、砍到了狗,虽然没有砍到人。钟先生也炸了,他的那个桶炸到他自己了。这就是压力有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或者是对我们自身的危害。
我们用火药桶这个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压力过大对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危害。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释放压力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处理这桶黑火药有四种方式:遗忘、转移、中和、宣泄。其中,前两种方式是暂时有效的,后两种方式是长期有效的。
压力应对的四种方式:
●遗忘
●转移
●中和
●宣泄
遗忘——和压力藏猫猫
遗忘就是面对多重压力的时候,选择躲避的方式去应对。遗忘对于记性太好的人来说执行起来有点难度。我们大多数人,尤其在都市中生活的人,在面对多重压力的时候,都想选择逃避。
加入“驴友”,相忘压力于沿途美景
旅游是很好的例子。旅游可以让我们离开纷繁的世事,可以暂时把压力抛诸脑后遗忘一段时间。为什么说旅游只是短期有效呢?
我见过很多驴友(“驴友”一词源自网络,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的朋友。这类朋友互称驴友。但现在更多地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 简单地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他们去旅游是因为向往大好的山川,向往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他们去开拓眼界。
但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混进驴友当中,顶着驴友、行者的头衔,其实他去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领略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而是为了在行走的过程当中逃避压力。一次,这类人和名副其实的驴友还是有区别的。某一天,由于工作的原因或者是自己亲人的召唤,名副其实的驴友可以结束旅游,回来该干吗就干吗,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为逃避压力出去旅游的人是叫不回来的。
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个客户,他去了丽江,就是不回来。偶尔坐飞机回来一趟,也是跟亲戚朋友借点钱,然后又走了。其实,他就是想以这种方式逃避自己的压力,彻底遗忘自己的压力,比如买房的压力、还房贷的压力、工作本身的压力、工作中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等等。因此他干脆不买房了,干脆不工作了,去了丽江,躲在那不回来了。他以为这样就没有买房和还房贷的压力,不用在工作中受气,不用为了工作牺牲自己各种各样的个人追求,等等。
可问题还是出现了。他对我说:“丽江不是一个好地方。”
我问道:“为什么?丽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大家都觉得那个地方好,我也觉得那个地方好,为什么不是一个好地方呢?”
他说:“我都到丽江了,我不想回北京,可是我在丽江久了就发现,只要我想留在那儿,我想躲避的所有事情就全回来了。”
我又问:“你要躲避什么?什么事情回来了?”
他说:“在北京生活我得买房,到丽江生活我还得买房。在北京如果想结婚我得谈恋爱,到丽江想结婚我还得谈恋爱。”
其实,他真的是因为喜欢丽江才去的吗?不是。他去丽江是为了躲开一些东西,躲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不管这些压力本身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他都不想承担。可是,只要他想融入当地的生活,想在当地定居,所有那些似曾相识的事情又回来了。因此,他有了“丽江这个地方也不太好”的感觉。这时他该怎么办?继续走?往云南大理走,往国外走?除非他在行走中拒绝停下来,否则只要他一停下来,他就要融入身边人组成的普通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些正当的压力他是躲不开的。
后来,我对他说,你躲到丽江没用,你躲到大理也没用,因为你永远躲不开镜子里的人。一照镜子你就知道,只要躲不开他,你躲到哪都没用。除非你舍得把手机一关一扔,把自己的身份洗干净,再也不扮演任何角色,让自己变得无情无欲、六亲不认。等你把所有的角色都卸下了,把所有的联系都断掉了,把自身的欲望都洗干净了,你才能彻底遗忘所有压力。但是,这样的人在都市人群当中能存在吗?
21天减压“疗程”,有“禅”的味道
遗忘并不一定要求躯体的物理位移,人的记忆是相互覆盖的,而思维是相互排斥的。
曾经有幸参观过新加坡的一家心理康复机构,当时我的感触很深。新加坡是个国土面积很小的岛国,自然资源非常有限,甚至连淡水都要从邻国进口。在这样一个地小人稠的国家,个人发展机会何其难得?所以新加坡的社会竞争压力并不比中国的大城市小,几乎每个新加坡人,都在高强度的职场竞争下搏命厮杀着。跟中国的大城市一样,新加坡也多发心理压力过载的个案,大多数个案的成因都和过度频繁且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密切相关。
这家新加坡的心理康复机构对症下药,办起了减压训练营。他们在邻国马来西亚的婆罗洲租了一块地皮(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开放边境,过关手续极其简便,而马来西亚的地租非常便宜),距离新加坡不到50分钟的车程,然后盖了一个2500平米的院子,里面有宿舍和一排排的活动室。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院子的正中,如果你每周一、三、五去,你会看到院子中间是一堵砌好的“三七”红砖墙;而如果每周二、四、六你去,你就会看到院子中间是一堵砌好的“二四”红砖墙。开始我很奇怪,询问了新加坡同行才知道,原来这是该心理咨询机构促使客户遗忘压力的第一个措施——砌墙。
原来,这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客户们自从入住的那一天开始,便上缴手机等一切通信工具,同时被分为A、B两组。A组在每周一、三、五,拆掉院子中间的墙,然后按照“三七”排列法,砌起一堵墙;而B组则在每周二、四、六,拆掉院子中间的“三七”墙,然后按照“二四”排列法,砌起一堵墙。
这种看上去很无聊,甚至有点荒谬的行为,却蕴含着压力遗忘的各种功能,砌墙要砌直,砌墙要按照特定的排列法。所以,当一个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们,聚在一起绞尽脑汁完成一件并不复杂却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时,来自职场的合同、文件、业绩、上下级关系、职位升迁等压力,都被简单重复的拿砖、三七排列、二四排列、悬垂线找平、抹浆等行为“挤”出了思维空间,压力自然在日复一日的行为重复中被遗忘。
很多客户一开始会因为不理解而抱有怨言,但在新加坡同行们的解释与规劝下,这些客户只要坚持一周,很快就可以从中体会出深刻的道理。
其次,这家心理咨询机构里还有一系列活动室,包括手工室、歌舞室、园艺室、陶艺室等,每一间活动室都有独立的功能。
在手工室里,客户们会被安排用各种再生资源制作一些手工制品,比如笔筒、纸盒,每件制作品都有统一的规格和工艺要求,客户们在制作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这些规格和工艺要求。
歌舞室是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歌舞,但无一例外都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每一个舞步都很简单,曲子也很简单,我甚至还听到了国内的童谣《采蘑菇的小姑娘》,虽然简单,但一样要跳得对、唱得对,这就强迫客户们不得不记住每个舞步、每个旋律。
陶艺室则是组织大家进行简单的陶艺制作,制陶看似简单,但在控制转轮的同时得控制陶泥的形状,是一件并不复杂却需要全神贯注的事。
A、B两组客户交替使用这里的每一间活动室,每天都有操作主题,彼此不重复,很自然地避免了枯燥。每个客户都可以在为期21天的“疗程”中,交替进行砌墙、园艺、陶艺、歌舞、手工等一系列行为疗法,每个行为的本质都一样:并不复杂却需要全神贯注。
当人处在多源压力下的时间足够长以后,就会出现情绪上的不适应,压力过载最初往往是由情绪上的焦躁或抑郁体现出来的。这时,如果给需要减压的人安排过分复杂的行为,他们会因为情绪焦躁而难以掌握;如果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行为,他们会因为情绪抑郁而很容易放弃。并不复杂而又需要全神贯注,这就是用行为疗法遗忘压力时最核心的技术要求。
所有客户都能体会到或多或少的效果,在完成21天的减压“疗程”以后,原本纷繁的大脑仿佛被清洗了一遍,不但思维得到了解放,情绪也经历了一次整理,由焦躁变得平和,由抑郁变得豁达。
这样的减压训练营,其促使客户遗忘压力的方式颇有“禅”的味道,让我不禁想起佛教的禅修。真正的修行不过是穿衣、耕读、吃饭。而以恒定的频率敲响木鱼,一字不差的吟诵梵文佛经,不也正是一个“并不复杂却需要全神贯注”的行为吗?所以,你见过压力过载的和尚吗?
转移——在轻松的事情中和压力说Bye-bye
另一种可以让我们在短期之内处理压力、管理压力的手段叫做转移。同样是暂时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转移与遗忘有什么不同呢?转移是有局限性的。转移对于偏执型压力不成立。比如有只老虎在追你,你不可能转移,难道你一转移看着大家,那只老虎就不咬你而咬大家了吗?你就不害怕了吗?你同样害怕。由此可见,转移对于偏执型压力是不成立的。但有时转移是能够暂时成立的。
“刮骨疗毒”——压力管理故事
我们都知道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在战斗当中受了箭伤,有毒的箭射在了他的手臂上。名医华佗给他治病,说:“关将军,您的箭伤只有用刮骨的方式才能最终解决,因为毒性已经入骨了。我给您上点麻药。”关羽说:“不用,这点疼算什么。”华佗说:“那我动手给您治了。”这时,关羽把关平叫了进来:“咱俩来下盘棋。”说完关羽支起胳膊,华佗一刀割下去,一直割到深可见骨。
割开之后,不仅要把被箭毒侵害的肌体割掉,还要刮骨,用钢刀把骨骼上的毒素刮掉。没有麻药,这种疼痛对关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躯体压力,应该是很要命的事啊,可关羽不觉得疼。因为这时关羽在跟关平下围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金角银边草肚皮,他怎么赢关平。他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棋盘上。
对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当压力源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你想实现转移,首先必须要求有颗坚强的心,有坚强的意志。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坚强的心和坚强的意志,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小的压力,一些很不起眼的压力源,我们能不能实现转移?又该怎样转移?
偷菜,让你在“代币满足”中没了压力
社交网络游戏能有效地转移我们的压力。这幅图(QQ农场/人人农场)大家一定都熟悉,是网络中的一个小游戏。
我有个朋友就特别痴迷于这种游戏。有次我俩在喝咖啡,他突然问我几点了。我说:“九点了,这么晚你还有事?跟谁约了?”他一边打开电脑,一边说:“不是。昨天那个谁刚把我家萝卜拔干净了,今天他家菜地快熟了,我得偷去。” 然后,他拔了人家一个萝卜,摘了人家一个南瓜……收获很大,高兴得不得了。
因此,当忙于偷菜时,你的压力你还想得起来吗?你想不起来了。你把压力转移了。偷他这颗菜,你赚一百金币。偷他那颗菜,你有可能赚两三百金币。虽然全是虚拟货币,但是虚拟货币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让你感觉好像真的占了他一百金币或两三百金币的便宜似的。这种压力转移的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代币满足。
社交网络上的这些小游戏,每一个都有它的心理学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小游戏深受大家喜欢的原因。比如偷菜,偷菜等于压力转移,压力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压力的遗忘,意味着代币满足,而且它还是一种人际补偿。什么叫人际补偿?比如你住中关村,我住在南四环,我们关系不错,我想见你一面联系联系感情,我得多费劲。
但是现在呢,有了这样的社交网络方式,有了这样的小游戏,我去你家的菜地给你松松土,你到我家的菜地偷偷菜,都不用离开自己的办公桌,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一旦这种人际关系一建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满足,这时我们的压力就会暂时被遗忘。显然,社交网络上的这些小游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转移压力的方式。
八卦,让你于猎奇中没了压力
除了偷菜这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转移方式,比如八卦新闻。“你知道吗?那个谁整过形。”“谁跟谁在夜店里,被娱乐记者用照相机捕捉到了。”明星们的这点小破事跟我们真有关系吗?跟我们现实中的所有压力有关系吗?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就是这点小破事,只要我们一说,立刻就有人围着听。我们就高兴了,压力也就转移了。
老板可能上午刚把你一顿臭骂,你一肚子火。下午有一个难缠的客户要来,你应该正处于压力的警觉期。但是就在这时,突然一个大嘴巴朝你招手:“过来过来,你知道吗?那个谁又出绯闻了,就是演XX电视剧的XX。”“真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