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李一男从华为结算股权,拿着1000万走了,自己出去单干,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因为他懂技术,华为的核心技术他都掌握了,他自己干,不仅从市场上影响了华为的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伤了任正非的心。任正非痛心不已,立即成立华三公司,抽调一千人追剿港湾网络公司。采取的是非理性的办法,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惜成本地做。杀人一千,自损八百,采取这种激烈的对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干得下去?没得干,李一男走到哪儿,华为就追剿到哪儿,豁出来不赚钱,也要进行追剿。最后李一男没办法了要卖公司,卖公司都卖不出去,被逼卖给了华为。李一男又回到了华为,又做了副总裁。但是这日子会好过吗?
性格不合,又把他招了回来,肯定还是不行。他是不牛了,但变成“死牛”了。结果不到三年,李一男就跳槽到了百度。2010年又离开百度加盟中国移动,出任12580运营公司CEO。从中国移动辞职后,又加入金沙江投资,搞投资去了。
所以,一个7、6、4性格的人和一个7、6、3性格的人搭配,会因为性格冲突,都想要掌控,所以最后小掌控和大掌控就出现了矛盾。那怎么办呢?方法有四:第一认清自己,第二认清别人,第三改变自己,第四改变别人。认清自己是一个领袖高情商的表现,也是能够做好性格搭配的最主要秘诀。
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两个面,主面决定了性格,次面可以调整主面。怎么调整?你把原来的主面调整为次面,次面调整为主面就可以了。一般复合型性格的人比较好调整。单一型性格的人,极端分子比较多。
据统计,中国差不多有10亿人存在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据我分析,企业家有心理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至少高5倍以上。很多时候,你假定自己性格正常,假定下属性格正常,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很可能你和下属的性格都不正常。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性格有缺陷,那将是最大的福分。
基业长青和组织传承
接班的难度不亚于创业
有数据显示,在家族企业比较成熟的美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13%的家族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见图8)。在美国创业的成功率是33%,可见,传承家族企业跟白手起家创业相比较并没有多少优势。因此,70%以上的家族企业,到了第二代或者是改换门庭了,或者干脆消失了。
如果接了一个班把家族企业做好,不亚于创业成功。而且你可能还会遇到巨大的社会压力:做得好了,社会也不承认,会说你的企业是祖辈父辈留下的,谁接了班都能做得好,甚至比你做得还好;做得不好了,人们会说你是败家子;做得不好不坏,人们会说你坐吃山空。可以说,接班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那么,组织传承的过程中企业家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就是他认为财富传承和事业继承是一码事。
其实,财富的传承和事业的继承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两者性质不同。财富传承,传承的是有形资产,是看得到的。事业传承主要传承的是无形资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有形资产是可以传承的,无形资产准确地说是要传授的。传承有形资产只要在一张纸上写下财产清单就可以完成让渡了。但是无形资产写一张纸给人行吗?不行,那得传授,要经过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言传身教,才能做得到。并且有形资产往往是不断贬值的,十年前的一个亿和现在的一个亿是不同的;无形资产是增值的,好的东西往往时间越久越有价值。所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能把财产的继承当成事业的继承。
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大多是中年开始起家,现在也已经到了要选接班人的时候。在他们的企业传承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是言传身教。比如让孩子跟在身边,开董事会的时候,让孩子坐在一旁听。但是这种做法的成功概率还是很小,因为这种做法容易形成内部传承,会造成近亲繁殖。
富二代不成器怎么办
在我咨询的很多案例里,也有关于富二代的教育的案例。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往往父亲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让儿子从基层做起,从做小工开始,然后一步一步升上来,一直升到副总级别。但是升到副总之后,下面的人联名写信要求董事长撤掉他,说他不配领导他们。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父亲把什么都教给儿子了,也教育儿子了,问题就在于儿子一直在自己家的企业里,尽管父亲对他要求严,但是谁都知道他是“太子”,所以他会遇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他做小工的时候,班长让着他,做副部长的时候,部长让着他,时间长了,他就不知道真正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
如果他在别的企业里,别人不管他是什么“太子”,一个小班长可能就把他治了。他得一步一步自己走过来,得处理好与师父的关系,处理好与班组长的关系,处理好与部长的关系,有时候还有隔层领导之间的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是最实际的锻炼。很多富二代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以为自己是从基层做起来的就可以了。其实,他们主要要体验的不是辛苦,而是“心苦”。
我咨询过的一家企业里还有这样的富二代,那家企业属于制造业,家产虽然不算多,但也有几十亿了,富二代在企业里直接就当了副总。有一次我跟他聊天,我说,你看你们企业里,谁算得上人才?他说,没有一个人才,要说人才的话,就我一个。于是,我就说,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人才,我和你赌一把。我给你一个机会,给你半个月的时间,你边工作边找工作。每个月挣了你家5万的人你认为不是人才,你就找一个每月挣5000的工作试试。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月薪5000的工作,我就认同你是人才。
他本身大学本科毕业,又有技术,可结果他到人才市场去了一个星期都没找着工作。第二个星期,终于找到了一个月薪4500元的工作,勉强去了,结果工作三天就让人辞退了。
我问他,你说你是人才,怎么卖不出去呢?人才可不是你自己认为的,人才一定是用社会价格和社会价值来体现的。这话他听进去了,原来他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他知道了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很快就沉下心来。
我觉得,作为创业的一代,最好的接班办法是,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在自己家的企业工作。李嘉诚就是这么做的,他的两个儿子都自己出去找工作,自己创业。先体验一下创业的艰辛,磨一磨娇气。这就跟小和尚要到庙里担水劈柴一样,主要是为了磨心性,心性没磨好,再聪明也成不了大事。
可以让孩子先到外面找一个相关行业,尤其是和自己家同类的一流企业去工作,最好是去一个比自己家企业更好的企业,到了那里又学艺又磨心性。创一代很多的成功带有偶然因素,而且大多数创一代是英雄,英雄是学不出来的,得学领袖。
有些企业家以为自己的水平很高,让孩子跟自己学。自己带儿子,也许儿子心里早就不服了,认为老爸不行,这一摊要是他干比老爸强得多。退一步讲,如果一定要在自己的企业里工作,就给他一个板块让他单独干,别制约他。
在我的富二代班上,有一个小伙子就是这样。他跟我说,我老爸给我50万,我半年就花光了。我以为,我半年就能够把老爸给我的50万变成200万,结果最后没办法,还得管我老爸要钱花。我就问他,你有没有得出什么认识呢?他说,我认识到老爸确实比我强。能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看来这50万的投资值了。
培养富二代的七个要点
第一,要建立非常继任计划。就是在没培养接班人之前,先把非常继任计划建立起来,人都难免有个万一, 万一自己病了或自己出事了怎么办?谁做一号领导者,谁做二号领导者,要有个计划。没有出现动荡、能够安全接班的朝代都是因为预先把制度弄好了。
没有非常继任计划一定会出问题的,国美就是这样。黄光裕出事之后,国美立刻大乱,最后让陈晓当领导者,之后一系列的东西都没有建立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继任计划,企业立刻就乱了,开始内部争斗。
很多时候,为什么有些企业处理紧急事务的时候能处理得有条不紊?因为他们启动了二号计划。所以一个企业在正常的时候不要怕启动二号计划不吉利。越怕不吉利越不吉利,不怕不吉利就吉利了。这不仅仅是对你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企业乱了对社会也不好,有些人就认为,自己这一任做好就行了,才不管死后洪水滔天。这样的企业家是不负责任的。
第二,建立正常的标准和程序。我们的企业家不是要选择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做接班人,一定有正常的标准和程序,要选一套班子做接班人,给儿子配上四梁八柱。汉景帝就是这样做的,在传位给汉武帝的时候,就是配上了四梁八柱,其实是一个班子在接班,不是一个儿子在接班。
第三,选择主要的接班人,责任感重于所有权。很多人认为给了他权力,让他做主人他就有责任感,其实未必如此。那些败家子也都是主人,他们还不如仆人呢。不要以为他有所有权就有责任感,一定要选有责任感的人,才可以赋予他这种权力。所以说,有没有所有权和有没有责任感是两回事。选择主要接班人的时候,责任感要重于所有权。
第四,选领袖不选英雄。第一代做英雄,第二代就不要再选英雄了,因为英雄是偶然现象,大浪淘沙,有多少人能成为英雄?而且英雄的结局大多是悲剧。第二代要选的是领袖。领袖和英雄的不同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在此,再补充一个不同,如果说英雄是千里马的话,领袖就是种马,种马可以生产更多的千里马,所以种马比千里马更重要。其实,应该是选偏将的时候选千里马,选统帅的时候选种马。
第五,修剪才有丰盛的果实。一个接班人或一组接班人,就像一棵小葡萄苗,如果你不加修剪,让它自然生长,一定长不好。花开得很多,葡萄却很小,粒很多,又不甜。修剪了以后,必要的枝条结必要的果实。如果接班人有一些毛病,越早修剪越好。如果老子不加修剪,社会将会对他严加修理,那还不如自己来修剪。
第六,传承一套文化和制度。企业的传承不单是传承一帮人,还要传承一套文化和制度。有一些企业家不爱写东西,其实,不爱写东西的企业家是有缺陷的企业家。家财万贯不如家书一本,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有东西传承下来。不妨学学傅雷,一本《傅雷家书》对很多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写一些东西,然后传承下来,那可能会比财产更重要。
第七,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有很多人交接班的时候是这样的,老子始终不放权,认为儿子不行。直到有一天老鹰撒手西去的时候,权才落到小鹰手里。老鹰不让位,弄得小鹰嗷嗷叫,没必要这样。在这方面,可以学一学茅理翔,早一点退出来,做一点晚年觉得自得其乐的事。把大事早一点给接班人,趁自己身体还健康,能帮他的时候,把他扶上马,然后送一程。这中间要是“马”出了问题,老子还可以重新来调教,这种方式才是最好的。
柳传志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2004年,他就把联想的重担交给了当时40岁的少帅杨元庆,扶上了马。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来了,企业大幅度亏损,这时,少帅有点驾驭不了了,柳传志又出来了,担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改做CEO。
柳传志担任董事局主席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因为这正是杨元庆的弱点,尤其是董事会的关系处理。重新坐镇之后,柳传志保证各方面关系顺畅,战略能够一以贯之,贯彻到底。到2011年11月,联想发布亮丽业绩,柳传志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同时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由47岁的CEO杨元庆兼任董事局主席。
七年栽培,扶上马还送一程。有这样的领导多么幸福啊。而且这次交接班,柳传志给自己打了98.95分,却给杨元庆打了99.99分。高手不是自己高,而是培养比自己更高的人。培养比自己更高的人就会成为“大手”,这就是大腕。
麻将里的哲学:集大成者成大业
刚柔相济,得心应手的“柳杨配”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决策有三个原则:一是同事提出的想法,他自己想不清楚时,就按照同事的想法做;二是当他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时,按同事说的做,但是以后会找后账;三是当他把事想清楚了,一定要坚决地按照他想的做。
柳传志一手提拔起来的杨元庆,外表文静,内心有着和柳传志一样的执著与刚强。开始的时候他不懂得妥协,被柳传志当众臭骂。杨元庆很快就明白了柳传志对自己的期望,逐渐学会了妥协。
对于少帅杨元庆,柳传志从不吝惜溢美之词,他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回过头看,原来我们越过的只是丘陵,在我们前面的才是山峰,元庆一定能够越过这座山峰。元庆不是一匹小马驹,而是一匹非常执拗的马,我们的碰撞也是火星四溅的。在这二十几年里,更多的是在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到最后互为生命的一部分。”
缺什么人补什么人,把需要的牌抓进来
1989年,也就是联想创办的第五个年头,为了方便贸易,联想进驻深圳。深圳联想刚成立时任总经理的是朱立南。因为朱立南跟柳传志有着共同爱好,两人走得非常近。到了1993年,深圳联想已经拥有一千多名员工,小有名气,总经理朱立南到处谈生意,可谓风光无限。
当时的深圳是一块创业的热土。受深圳创业氛围影响,1993年,朱立南离开联想自行创业。一介个体户,一干就是四年,四年的时间里,朱立南跟联想没有任何关联。直到1997年的一天,朱立南突然接到柳传志的电话,柳传志说:“个体户挣点钱可以,可是舞台太小,长此以往意义不大,回联想吧。”接下来,柳传志出差时还专门找朱立南谈话,聊了一整天,让他回联想,但却没说明朱立南回联想以后干什么,担任什么职位。
朱立南回到联想之后,做过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做过企划办常务副主任,做过助理总裁、副总裁等职位。柳传志为何要召回朱立南?在联想分拆的时候,分成一个联想集团、一个神舟数码,分别由杨元庆和郭为执掌。柳传志没有派朱立南去联想集团,也没有派他到神州数码,而是说再给他舞台。原来,把朱立南召回联想,柳传志是自有用途。2001年,联想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朱立南任总裁。柳传志评价朱立南是“思维缜密,遇事冷静”,适合做风险投资业务的领军人物,而朱立南解释说,他所从事的工作规定了性格必须冷静。从整合人到整合板块,朱立南正是柳传志所需要的那张牌。
把不适合的牌打出去
在驭人方面,柳传志可谓是一个高手,但是,高手玩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把不适合的牌抓在手里就会感到棘手,把缺少的牌拿过来,那不适合的牌怎么办?当然是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