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到底游过几次长江,还不得而知。但有一次游长江是不能不提的。当时,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正访问中国,到武汉拜见毛泽东。毛泽东邀其一同畅游长江。毛泽东的摄影师吕厚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亲眼见证了毛泽东邀请蒙哥马利游长江,蒙哥马利害怕长江的水深流急,也很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便对毛泽东说:长江水太急,水也不清,人下去后,别人看不到你,找不到你。但毛泽东却对他说:我带你去,你不下水,你在船上看着我游。就这样,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威震世界的英国元帅,就站在船舷边,成为毛泽东宏大气魄的见证人。
毛泽东在长江里游了一个多小时。上岸后,又把蒙哥马利送回到他下榻的武汉饭店,并把事先写好的《水调歌头·游泳》送给了他。
就在这次会见中,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再过50年,你们就了不起了。但毛泽东却这样回答了蒙哥马利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再过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国。
1962年6月24日,火炉武汉已经骄阳似火,正是游泳的好时候。毛泽东乘快艇到武昌造船厂码头江面入水,这个位置和1961年的一样。但这一次,毛泽东身边有了5个少年游泳运动员和一名教练员。这让人想起毛泽东在1956年游长江时,曾经询问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那句话,武汉青少年游泳活动开展得怎样?5名少年运动员和毛泽东一起畅游长江,正表明青少年游泳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说毛泽东与长江有缘,还在于每一次畅游长江之后,毛泽东都毫无倦意,且精神焕发。毛泽东畅游长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正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崇拜毛泽东,其权威与号召力才至高无上。
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
1966年,是毛泽东畅游长江十周年。10年前,毛泽东63岁。这一年,毛泽东已经73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古稀之年的毛泽东在急流中博击风浪65分钟,真正的世所罕见。
7月16日,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这一天,江风习习,毛泽东走到驾驶舱的前甲板上凭栏眺望。江边的水中,站着整装待发的游泳大军,他们是参加武汉市第十一届横渡长江武汉市民。还是孩子的眼尖,一名少年指着船渡轮先惊呼:“那不是毛主席吗?!”众人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瞬间便欢腾起来,“毛主席万岁!”的呼喊声震动两岸。此刻,站在甲板上的毛泽东,笑容满面地向人们挥手致意并高呼:“人民万岁!”在这个历史性的一刻,跟随毛泽东的摄影师钱嗣杰,快步走到毛泽东身边,拍下了一张毛泽东向群众挥手的照片。这张照片,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悬挂在“66-7.16”艇的会客舱里。
之后,毛泽东乘舰检阅了横渡长江的游泳大军,然后从武昌大堤口码头下水,顺流而下。将近12点,江面上刮起了5级风,浩浩江面波涛滚滚。停候在江心的快艇向毛泽东开来,准备迎接毛泽东上船。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也几次请毛泽东上去休息。毛泽东问:游了多少时间?周围同志说:45分钟了。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还不到1小时嘛!”接着又继续向东游去。游过1小时零5分,王任重再次请毛泽东上船休息。毛泽东才风趣地说:“你是这里的省委第一书记,我听你的命令。”就这样,毛泽东从武昌大堤口开始,顺流而下,一直游到武汉钢铁公司附近,游程达1.5万米。但毛泽东登上快艇的时候,依然精神焕发,毫无倦意。
毛泽东畅游长江后,《人民日报》如是报道:1966年7月16号,毛泽东在浩瀚的江面上,时而挥臂侧游,拨开层层波涛,破浪前进;时而仰卧水面,看万里碧空。陪同游泳的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同志,和一群矫健的男女青年,紧跟在毛泽东身边。毛泽东一面击浪前进,一面同周围的同志们谈笑风生。一位女青年告诉毛泽东:“我这是第二次在长江里游泳了。”毛泽东笑着对她说:“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陪同毛泽东游泳的另一位女青年,只能游一种姿势,毛泽东发现了,便亲切地教她仰游。并告诉大家:“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
“7·16”,从此成为武汉人民一个重大的体育纪念日,成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的纪念日。每到7月16日,全国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尤其是武汉,横渡长江活动最终成为武汉的一个体育品牌。同样是在1966年的“7·16”,邮电部发行了1套3枚的邮票,名为《到大江大海去锻炼》。3枚邮票的名称分别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万里长江横渡》和《到大江大海去锻炼》。这正与毛泽东“游泳是同大自然做斗争的一种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海去锻炼”思想相吻合。
“人民万岁!”
毛泽东畅游长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照片。但传播最广的、家喻户晓的名作,当属毛泽东在快艇上的那一张。那张毛泽东挥手的照片,不仅在报刊上广泛刊登,还以宣传画、展览图片等形式流传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
既然是反映领袖游长江,为什么不选一张水中游泳时的照片广泛传播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如果从高处向低处拍,这种拍摄角度,就没有办法获得伟岸、神威的形象,只能产生俯视、渺小的效果。而对于毛泽东来说,伟岸、神威的形象,要比游泳本身重要得多。加之还有大量的文字报道,用毛泽东在船上身着浴衣这样的情节来点明游泳就足够了。尤其还要挥手,在船上挥手,就会有“毛泽东挥手我前进”的效果,在水里挥手,虚假做作不说,还容易给人以“救命”的错觉。
用现在的观点看,当时的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了。我们今天看着毛泽东在水中的自如地畅游,并没有丝毫感觉其渺小的想法,反而因为毛泽东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而折服,为毛泽东高超的游泳技术而赞叹。
毛泽东在快艇上的这幅照片的拍摄者,是新华社中央组的著名摄影记者钱嗣杰,他曾是毛泽东身边的专职摄影师。据钱老回忆:1966年7月16日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毛主席一行人到了武汉长江大桥附近的江面上,主席从快艇上的梯子下到江里,只穿了游泳裤,也不戴游泳帽。游了一小时零5分钟。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陪同,还有8341部队(中央警卫团)的十几个警卫,都是游泳高手,主席很不喜欢他们离他太近,但是汪东兴又不放心,所以派了这些人保卫,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大概就二三米的样子,确保“一步就能到”的距离。而且事先已经按这个线路趟了一遍。那时已经不是“横渡”长江了,而是顺流而下,所以叫“畅游长江”。为了这次游,主席已经叨咕了很长时间了。
我当时用的是德国的禄莱相机,英国的伊尔福胶卷。还有135的莱卡相机。7月25日,这张照片与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消息一起登在《人民日报》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我那次拍了30多张,两个120的,一个135的。
一些研究“文革”的专著记载:196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等主要报刊在头版头条登载了毛泽东横渡长江的报道和照片,当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快艇上挥手检阅正在长江中游泳的人流的巨幅照片时,对73岁高龄的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的信赖感。确实像报纸上宣传的那样,人民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向群众呼喊“人民万岁”!激励着群众更坚定地“跟着毛泽东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当我们再一次欣赏毛泽东身着这件特殊的衣服,站在船头向群众挥手的照片时,除了对领袖的怀念之情以外,更多的是思考,思考毛泽东迎难而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是永恒的课题。而且,毛泽东的游泳,早已穿越了“横渡”,他的顺江而下,其实是拼搏。因此,他的畅游早已超过了体育锻炼的含义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
毛泽东42次畅游长江
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到底有多少次?按照档案资料和地方志的记载上看,一共有17次。
其实,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每年都来武汉游泳。只是因为保密的原因,人们通常熟知的也就是12次,地方志上记载的也只有17次。这当中记录比较全的也只有七、八次。
1956年到1966年,时任武汉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的谢滋群,负责毛泽东在汉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谢滋群曾经在他的寓所接受记者采访,语气肯定地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数字:“1956年后,他(毛泽东)每年都要来游几次。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有42次。”武汉市公安局警卫处保存的当年记录,是43次。与谢滋群的说法只相差一次。
毛泽东喜欢畅游长江,他在武汉的畅游,很多都是兴致来时的临时决定,多的时候一年要游五六次。这些畅游大都是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1966年7月16日的畅游是公开的。
说到游泳,谢滋群说,“毛泽东是不听工作人员的计划的,每次他要游泳,我们只能临时开会。”毛泽东渡江是想放松身心。作为安保人员,谢滋群的任务是给毛泽东创造一个安全的、不被打扰的环境,毛泽东在汉期间,谢滋群日夜驻守在毛泽东身边,他清楚地记得:“我还和毛泽东一起吃过3次饭,1次在梅岭,两次在船上。”
毛泽东在长江里游过六七次后,觉得不够过瘾,有一天豪情大发,提出要去三峡游,“这可急坏了所有人!”王任重看了图纸,又指派谢滋群牵头,考察三峡水流情况。但三峡水流太凶险。毛泽东想游三峡,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由谢滋群陪同,亲自到三峡考察,测出水的流速为6米/秒,“绝不能游。”为此,毛泽东发了脾气,执意要游。王任重只好发电报到中央,中央政治局很快回复:不同意毛泽东游三峡。此事才平息。
“主席游泳时遇过危险吗?”“没有。”谢滋群笑道:“毛泽东很幸运,游了那么多次也没遇上江猪。”尽管没有遇到危险,但武汉市公安局每次的保卫工作都细致到位:“当时,我们要封锁码头,不让船只过来。同时,为了提防江猪、鳄鱼,还采取很多防范措施。水里的安保人员和小划子上的警卫,也都要经过专门训练。”
谢滋群的回忆,让我们记住了又一个新的数据,毛泽东畅游长江42次。这个数字足以表明毛泽东对武汉的眷恋与情怀,这是武汉永远的骄傲与自豪的历史记录。为了纪念毛泽东,千万青少年和广大群众遵循着毛泽东“游泳是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海去锻炼”的教导,广泛开展渡江游泳活动。第一届横渡长江时,女运动员只有20多名,到60-70年代,每届都有上千名女运动员,其中还有女民兵武装泅渡。而且,参加渡江的少年儿童已经成为渡江的先锋;许多在毛泽东第一次横渡长江以后出生的儿童,也成长为横渡长江的小将。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84年,武汉人民共举行25届畅游长江活动。1992年重新恢复畅游长江活动。从第32届起,武汉的横渡长江活动名称改为“中国·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暨第32届横渡长江活动”,从而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世界的游泳强手。当他们云集武汉,在大江中劈波斩浪时,武汉便宣告了自己向世界开放的博大情怀。横渡长江活动已成为武汉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就要结束这篇文章时,突然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件事。当时,秘鲁《新闻报》的记者塞莉亚·巴里奥斯来到中国,观看了毛泽东畅游长江的一幕后,挥舞生花妙笔写下这样一句话:“同毛泽东握完手之后,恨不得把手留作永久的纪念。”当我们追寻着毛泽东的脚步,扫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滚滚东流的大江水,还有永远写不完的畅游故事,都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无法忘怀的永久的纪念。(作者:董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