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6600000015

第15章 道观遇故人(1)

导读:圣旨颁到,守孝侍郎不肯奉旨,曾家一片疑惑声。

旧时道观,凌凌乱乱破破烂烂,心头涌起的何止是辛酸!

腌臜道人辗转万里传书,真耶?假耶?一真遗墨风骨犹存,道出了中华根本。

(正文)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一晨(公元1853年1月19日晨),正是冬令。湖南的这个时候,虽不似京师那样寒冷,但也是万木萧瑟、水乏鱼眠的季节。朔风劲吹,叶落归根;大地苍茫,了无生机。这时的湖南,原本是应该有一茬庄稼的,但因人们都忙于躲避兵燹,无心于农事,致使田无人影,垄少牛犁。

曾国藩用过早饭,依例坐进自己的书房里,闭门详细翻阅起《劝世良言》和洪秀全所著的《原道救世歌》与《原道醒世训》。这三篇文字,曾国藩原本已读过不下两遍,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散发的几篇布告、诏令等,曾国藩也都读过一遍。曾国藩现在重读这三篇文字,是因为发现,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与《原道醒世训》,几乎是照抄《劝世良言》。

这时,湘乡县七品知县朱孙诒,同着巡抚衙门的一名候补道,各乘蓝呢大轿,在二十几名差役的簇拥下,飞也似地闯了进来。

朱孙诒和候补道一下轿,朱孙诒先对着门上急道:“快让侍郎大人出来接旨——八百里快骑递到省城的!”

门上一听这话,不敢怠慢,边往曾国藩的书房跑边喊:“大少爷接旨!八百里快骑!”

门上的喊声把各屋的人惊动。主人、下人,转眼便站满了院子。

朱孙诒同着手托圣旨的候补道,大步流星走进院子。

曾国藩慌忙把书藏起来,然后才快步走出书房。

一见面生的候补道,曾国藩当即猜出,是巡抚衙门张亮基打发过来的人,便慌忙面北跪倒,口称圣安。

曾麟书带着曾国潢兄弟几个及十几名下人,也急忙跪到曾国藩的后面。

候补道展开圣旨,读道:“内阁奉上谕:广西贼匪肆行,节经降旨饬令通省居民举行团练,互相保卫,并寄发大学士卓秉恬录进龚景瀚所著坚壁清野各议。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钦此。”

候补道读毕,把圣旨双手递给曾国藩,口称:“曾大人,您老起来吧。”

朱孙诒抢前一步,双手扶起曾国藩道:“大人,您老请起吧。据下官所知,各省所办团练,均由抚院札委办理。只有您老,由皇上颁发专旨。”

朱孙诒又扶起曾麟书,口称:“老太爷,您老也起来吧。”

曾麟书起身谢过。曾国潢等亦被朱孙诒一一扶起。

曾国藩接过圣旨起身。

候补道急忙对着曾国藩施行大礼,口称:“职道李天祥给侍郎大人请安。”

曾国藩扶起李天祥道:“涤生重孝在身,不敢受观察大人大礼。大人快快请起。”

李天祥起身谢过,又道:“大人,职道还要给老伯母烧一柱香,以尽晚辈孝道。”

曾国藩只好带着李、孙二人来到母亲的灵位前。

告辞的时候,朱孙诒一再叮嘱曾国藩,何时动身长沙履任,一定提前通报给县衙,衙门将派公差一路护送。曾国藩一笑。

送走朱孙诒、李天祥二人,曾国藩先把圣旨供奉起来,又把爹扶进书房歇着,然后才同着四个弟弟回到自已的书房。

一进书房,曾国潢先给大哥斟了一杯茶,双手捧到大哥的面前,道:“大哥,皇上还没有忘了您呀!大哥,皇上下这道圣旨,是不是说,大哥被朝廷破格夺情起复了?”

曾国荃抢着道:“四哥您是明知故问!请大哥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分明就是夺情起复嘛。”

曾国潢兴奋地满脸通红,一边搓手一边道:“破格天恩,真是破格天恩哪!”

曾国藩没有言语,默默地喝了一口茶。

见曾国藩默言无语,曾国华小声道:“大哥,您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家里得准备一下呀。”

曾国藩自言自语道:“这个张亮基呀,他不该把我往火坑里推呀!鲍起豹、清德的提标和抚标,已把长沙搅得乌烟瘴气,不成样子!我去搀和什么呀?”

曾国荃道:“朝廷下有圣旨,大哥是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干他们几个人什么事!”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你们知道什么呀,咳!——你们几个都出去吧,大哥想一个人静一静。”

曾国潢起身道:“大哥,您歇一歇也好。我去料理一下您去省城的事。”

曾国藩一瞪眼道:“澄侯,你不要乱来!大哥为母亲守孝,是帮同不了什么团练的。大哥一会儿,就给朝廷上一个辞缺折子。”

曾国潢急道:“大哥——”

曾国荃也道:“大哥,丁忧官员被朝廷夺情起复,是多少人想都想不来的呀!您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呀!三思,大哥一定要三思啊!”

曾国藩摆了摆手,默默铺开上折用的专用龙纹纸。

曾国潢摇头叹气,很无奈地同着曾国华等人走出去。

但曾国藩并没有马上动笔,他还要好好的想一想。

曾国藩此时很想和罗泽南、刘蓉二人谈一谈。很可惜,罗泽南已于十天前同着弟子王錱,弟子李续宜、李续宾兄弟,管带着一千练勇去了省城;刘蓉因未奉抚命,很落寞地一个人到涟滨书院看望师友去了。

有事时想见朋友,朋友却不在眼前;无事时欲闭门读书,朋友偏蜂拥而至。

曾国藩推开纸笔,心烦意乱地信步走出书房。

他在院子里抬头望了望天,又眯起眼睛端详了一会儿院外的大树,突然感到全身发冷。

各屋都静静的,除了下人的身影晃动外,不仅父亲未走出来,几个弟弟也未走出一个。

曾府的一切,全被这道圣旨打乱了。

曾国藩叹一口气,习惯地背起双手,慢慢踱出院子。

门上急忙迎上前问:“大少爷,您老想出去吗?小的去知会南三哥跟着您老。”

曾国藩摆了摆手,小声道:“你忙吧。我就在院外转转,不走远。”

曾国藩话毕,开始在院外踱起步来。

踱着踱着,曾国藩的脑海忽然灵光一闪,眼前登时出现一座道观。

这座道观建在白杨坪十里外的一个坡地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曾国藩儿时,常随大人来这里赶集、看戏。曾国藩中举后,便再未到过这里,据说已相当破败。

如今已是十几年过去,大概道观更不成样子了。

曾国藩想到这里,脚下忽然加快了步伐,想再去道观重温一下儿时的旧梦。

天近午时,一座很不成样子的道观出现在曾国藩的面前。

搭建在道观前面的戏台早已不见,四周的围墙也是零落不堪,分明已成断壁残垣。十几座屋舍大半倒塌,剩下的也都破损严重。地面杂草丛生,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一脚踩下去,咯吱咯吱乱响。

曾国藩小心地推开大殿,仰头望去,但见原本金光闪闪的道君神像,油漆早已脱尽,里面的石胎青青白白、污迹斑斑。屋顶原本雕梁画栋,甚是好看,现在却满是灰尘、蛛网,异常凄凉。

曾国藩走近前来,手抚神像感叹道:“道君幸甚,未遭粤匪亵渎!”

曾国藩言未讫,神像的背后却走出一名年迈的道士来。

那道士手指曾国藩说道:“故人到了!故人到了!”

曾国藩心吃一惊,急忙定睛观瞧,见那道士身材高大,方面大口,一蓬白胡子,七拐八弯的,下面沾着些不干净的东西;一个破道冠,也辨不清具体颜色,破了五七个洞;道袍已是稀疏零烂,下摆干脆就是布条条;脚底孤零零绑着块牛皮,也没鞋帮,这就是鞋了。

见曾国藩发愣不语,道士又说道:“贫道见过大人——大人可是苍老多了!”

曾国藩愣了愣问:“道长,您到底是哪个?晚生如何记不起来?”

腌臜道人一笑道:“贫道是红尘过客,大人偏偏又是贵人多忘事——贫道与大人识于报国寺别于报国寺。一别几年的光景,大人不记得贫道,贫道却忘不了大人!贫道受亡友之托,已是寻找大人几年了!”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曾国藩的脑海中,一下子便闪现出京师报国寺一真长老那慈祥又憔悴的面容。曾国藩小声问道:“道长如何到了这里?晚生老了,但道长好像并无太大的变

化。道长可能还不知道,一真长老升仙的时候,是与晚生见过面的。”

腌臜道人笑了笑,忽然用手向后面一指道:“大人请随贫道到后面去取一样东西。”

腌臜道人话毕,也不管曾国藩同不同意,转身推开后门便走了出去。

曾国藩迟疑了一下,亦趋步尾随。

正殿的后面,有一小舍,距正殿十步之遥。

曾国藩眼见腌臜道人推舍门而入,不由心生猎奇,急忙跟进。

小舍不大,亦破损,倒还干净。

曾国藩抬眼望去,但见四壁如洗,有纸糊之;靠窗安一竹床,上覆乱草,草上放条已辨不清颜色的破被子;屋角有一包袱,旁立一竹竿,竹竿前站着腌臜道人。

见腌臜道人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曾国藩不仅眼睛一酸,口里不由自主便说道:“道长四海为家,如何不寻个好些的所在安身?”

腌臜道人一笑道:“大人请抬起头来,便知贫道为何在此安身了。”

腌臜道人话毕,抬眼向曾国藩的身后看了看,样子很是神秘。

曾国藩循着道人的目光回头举目一看,这才发现,在舍门的上方,却原来挂有一块匾额。曾国藩进门后只注意了前面,并未在意后面。

曾国藩转过身来,细细端详起那块匾额。匾额长不过五尺,宽约尺半。灰白相间,斑斑驳驳。既看不出质地,也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匾额上一共是四个字,为阳文,因年代太久,已模模糊糊。

曾国藩近前一步,眯起眼来看字。见起头是个“大”字,第二个字已无法辨认,第三个字分明是个“無”,第四个字最清楚,明晃晃是个“形”字。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晚生目力不佳,看不清第二个字。但若四字相连,晚生推测不错的话,应该是个“象”字。典当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腌臜道人一笑,盘腿便坐到包袱之上,手指竹床说道:“贫道想与大人坐而论道。大人肯赏脸否?”

同类推荐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二

    本文主要内容为朱少连的故事、钟竹筠的故事、吴光浩的故事、詹谷堂的故事、袁文才和王佐的故事等。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三岛由纪夫传

    三岛由纪夫传

    “三岛有个非常大的本领,就是使人觉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个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了解的三岛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岛传记之一,研究三岛的重要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更多线索,稍稍走近这位谜一样的天才作家,这是借三岛诸多亲友的眼看到的三岛,也是从三岛的文字里读到的三岛。国内首次引进,填补了该传记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认识三岛是在1964年,当时我开始翻译他的一部题为《午后曳航》的小说。之后两年,我经常与他见面。我在他书房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深夜他开始写作。我常常是他聚会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国人。那是让我兴奋陶醉的时期:我二十四岁,一个东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说家交上了“朋友”。当然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朋友。从三岛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欢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长翻译,又在扳手腕时能够赢他的人。我确信这一点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让他生气了。在他以为我会翻译他新出版的小说时,我却拒绝了,他决定不再和我来往。……四年后他的死讯传来,我决定写一本书。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 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热门推荐
  • 冰心三部曲

    冰心三部曲

    本书收录了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小橘灯》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皆为冰心的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充分表达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冰心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在他理想的世界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 浪荡江湖之盖世秘籍

    浪荡江湖之盖世秘籍

    在浪荡的江湖上,盖世秘籍不断的重现世间,大家为了秘籍而发生了浪漫的爱情和玄幻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富兰克林的人生信条:给年轻人的12条修身忠告

    富兰克林的人生信条:给年轻人的12条修身忠告

    本书归纳了富兰克林为自己制定的12条自律的人生信条。即节制、沉默、秩序、决心、节俭、诚恳、勉励、公正、平静、中庸、纯洁、谦逊。
  • 长安忆之落叶满长安

    长安忆之落叶满长安

    故事背景我选在了唐朝唐太宗年间的故事(顺便申明一下本故事里面涉及的人物事件内容都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女主慕容将军之女慕容长安(字曦),自幼留在京都将军府靠着奶娘生活。有一兄长慕容建安(字暻),七岁起就跟随慕容将军驻守边疆,在边疆长大。诸葛岩,吐谷浑王子,原名诺曷钵,五岁就被派入蛰伏京都也就是长安,为吐谷浑王国筹谋,特别是为了他的母亲可以在吐谷浑王宫有一席之地,不远万里,小小年纪就要当细作,以待来日。
  • 恶魔校草VS异界少女

    恶魔校草VS异界少女

    来自异世界的少女与人类世界的霸道校草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冷少来势凶猛

    冷少来势凶猛

    他冷酷无情,她乖巧柔顺,却深得他心!当他伸出魔爪冷声道:“女人,我不会爱上女人,所以,你不要爱上我。”;她她恐惧,无奈改名换姓逃离他的控制,可谁知换来他霸道溺宠,她消失,他誓必揪出!
  • 仙葬之子

    仙葬之子

    万年之前,仙葬二族尽灭,只剩一位带有仙葬二族血脉的魔子被封印在了世间。时隔万年魔子复苏,竟再次被人围攻致死。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咳,咳。三百年后魔子再次复苏带来的是无尽的杀戮还是踏上他的寻亲之旅。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剑饮花雕

    剑饮花雕

    一壶花雕,飞红了多少如花的面庞,一把银刀,舞动出多少绚烂的沧桑,一支乌箫,吹起了多少难言的忧乐,一柄玉剑,又幻化出多少血泪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