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回到舅爷家之后,和老爹又在舅爷家坐了一会儿才走的,走之前和余乐明说道:“大舅爷,还得辛苦下您,通知下镇里的青壮明天寅时到食堂集合,我领着大伙儿捕鱼去,想在大年夜的时候有吃鱼的就过来,不想的就没办法了。”
“这大冬天的上哪儿打渔去啊?”余乐明嘀咕道。
余占果一听过年还能有鱼吃,立马接过来话道:“石头,你放心,我现在就去通知。”说完,转身就跑了。
“到时候肯定让您老在大年夜的时候有鱼吃,”李穆还打了个小埋伏,到了也没告诉大舅爷到底去哪儿打渔,转头对余张氏她们几个说道:“还得再辛苦下几位表婶帮忙准备早饭,就给大伙儿煮饺子吃吧。”
“这不算个啥,只要能在大年夜吃上点荤腥,再辛苦点也没啥,再说你这也是为大家伙儿谋福利嘛。”
交待完了事情,李穆和李远征父子俩这才离开。
到了寅时,李穆就准时醒了过来,穿好衣服,推开门一看,外面黑咕隆咚的,连颗星星都没有,幸好昨天回家之后,就把打渔需要用到的工具都装在了四轮马车上,只要套上牦牛就能走。
让李穆没想到的是镇上的人在听到年夜饭上能有鱼吃,热情会这么高,这事一宣传开来,就有人说不能老沾人家李家的便宜,早上那顿饺子咱们也得出点力,所以呢,就东家一碗面,南家出颗白菜酸菜的,西家就把省下的大油或者油渣拿了出来,北家没有这些的就出力。
别看这次遭了兵灾,但胡人在乡下抢走的是粮食和铁,菜窖里的大白菜、土豆和番薯等还真没人动弹,直到余家村的人和刘家庄的人都回到这儿来,有人就回到原来的住房搭建临时住处,没想到挖开自家菜窖一看,菜窖里的东西居然原封不动的在里面,这下可乐坏了村民,拿地换来的粮食搭配这些至少饿不死人。
刘家庄虽然有点远,但也挡不住吃的诱*惑,就连马家村的菜窖村民们也没放过,不过,这部分放进了大食堂里,要不然,人家李家凭啥在修建房屋时,往外拿粮食供给余家镇的村民啊,说是以工换粮,谁都不是傻子,李家那是心善,朴实的村民还是知道感恩的,这次一听说李穆又要带着大伙儿弄鱼吃,就都自愿的前来帮忙,有东西的出东西,有力的出力。
李穆进来的时候,每张桌子上都已经摆了好几盘饺子了,菜也比较丰盛,一大盆的酸菜炖血肠,上面还飘着些五花三层的猪肉,咸辣椒炒的黄豆,干辣椒炒猪肥肠,干煸猪杂,还有就是猪肝汤,这猪身上的东西肯定李穆提供的,他这些天往回引牦牛这些大牲口,时不时的就会有野猪掺和进来。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四十头野猪了,等开春了,李穆就把自家后院的牲口都挪走,只养几色彩斑斓的野鸡、白色的兔子之类的好看的小动物,把它们都挪到自家田地旁边那座小山包那儿去,四周再用魔网魔网荆棘树一围,因那山包都被挖空了,都不用再建棚子了,前提是李瑞武把那里的粮食运走。
桌子现在用到的猪杂碎也是老爹回来之后,才杀的野猪,一共宰了五头,今年是余家和刘家合并到一起的第一年,除了李家自家留下一个猪头祭祖外,剩下的就由余刘两家出钱共同买下来,猪肉李家和余家分了一只,其余的准备二十九的时候,给镇子里的人分了,祭祖用到的猪头钱,村民能舍得花,但猪肉就肯定舍不得花钱买了,莫不如直接分了,还能赚个善名。
余乐明、余乐清和余和,外加上刘氏族长和两个村子里威望高的长者已经入席了,手里还捏着个小酒盅,当他们看到李穆的时候,立刻说道:“石头,快过来,少喝点酒,这冰天雪地的,不喝酒可挺不住,没准就得干一整天呢。”
李穆知道他们为什么让自己喝点酒,这是为御寒,饺子也是为了抗饿。李穆没谦让,更不会客气,这时候不吃,一会儿挨冻受饿的可是自己的,唏哩呼噜吃了两大盘饺子,外加一盘子菜,酒也干掉了半斤多,桌上的这酒是刘力的媳妇水莲鼓捣出来的,他吃饱喝得这才撂筷。
等了一小会儿,村民就陆陆续续的都吃完了,只要一瞧穿着打扮就能知道哪个是余家村的村民,哪个是刘家庄的村民,原余家村的青壮都戴着兔皮做成的帽子和手闷子,刘家庄的条件好的也弄了顶兔皮帽和棉手闷子,条件不好的就自己用棉花做成的棉帽子和棉手闷子,再艰困点的就用破衣服一围。
坐上马车,一阵悦耳的铜铃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一行十二辆马车,除了李穆家的是用三头驼鹿来拉车之外,其他的用的都是驯鹿,这是因为驯鹿比较好训化,驼鹿和牦牛相对来说,难训服一些。
板车是由余和的儿子余铁和刘家庄刘勇的弟弟刘武共同制作的,他俩原来就是两个村子里的木匠,做这个活计完全还没问题,车身上没有丁点儿铁器,这让李穆很是惊叹他俩这门手艺。
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俗话说“三九四九,打骂不走”,要是有温度计就能测出外面都是零下三十多度,李穆前头带路这一走就是半个多时辰,树木已经完全消失了,只有雪窝子里不时露出几根苇子杆什么的,看来这下面就是冰面,李穆挑选的这条河流是从嘉陵水分出来的。
“开工。”李穆一声令下,冬捕也是个技术活,放眼望去,河面上一马平川,河水也是冰冻三尺,下面哪儿有鱼哪儿没鱼,全凭一双肉眼,最主要的是得对这一片的水域必须得了如指掌,河水里哪儿深哪儿浅,哪儿有沟坎,都得做到心里有数,但这些李穆都不需要,因为他有一项别人所不具备的技术——神识。
在李穆的指挥下,大家各就各位,一半人负责铲雪,木锨铁揪齐上阵,一会冰面上就光溜溜的,初学乍练的,就得交点学费,摔了好几个大腚蹲。
然后就开始在冰上打眼,李穆选好眼口,五六米一个,凿眼的工具是一米多高的铁签子,前面打造得十分锋利,分量也重,落到冰上,咔嚓就炸开一块,晶莹的冰块乱飞。
干这个活计是最消耗体力的,就算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也就只能一连气鼓捣几十下。不过,李穆是个例外,他两只手攥着冰镩子,噗咚噗咚,一点不累。凿了将近一米,才听到“哗啦”一声,到水面了。
“石头可真厉害啊。”周围一片赞叹声。
“把这个四周再扩扩,拿着它当鱼口。”李穆说完之后,就领着几个把车上的渔网倒腾下来。
渔网足有好几十米长,上面绑着木头块,下面缀着一些铁链子,看着就原始,另外网眼也不小,这样做就是为了奔大鱼去的。
冰眼陆陆续续凿好,以李穆凿开的大冰眼为中心,围成个大圆,一个个的跟一口口小井似的,排列在冰面上。接着就开始下网,还是由李穆一个人来一个人指挥,就连表叔他们也只有听喝的份儿。
余占元一直很纳闷:这么大的网,怎么往里下啊,上面厚厚一层冰?
却瞧见李穆叫人抬过来一根松木杆,足有十多米长,两个在这些人最强壮的青壮一起用劲儿,这才把它压到水里,撒手之后,就伏在水面上,李穆在杆子后面系上细绳,细绳后面才是粗绳子,最后带着渔网,一点一点进入冰层下面的水里。
余占元终于看明白了,这杆子就相当于缝衣针,在水下缝出一张大网。
“上手。”李穆吆喝一声,就上来二十多个青壮全都开始收网,几十米长的大网,像个包围圈,缓缓向胖子凿的出鱼口游动。
在场的众人心里都充满期待:不知道这一网能有什么收获?
“收网喽~”随着李穆一声吆喝,飘荡在河面。
两排身强体壮的壮劳力一起嘿吆嘿吆使劲,渔网渐渐露出水面,大家伙儿都看到了网兜里噼里啪啦的鱼还真不少,而且个头都不小,半斤以下的都从网里漏了出去。
李穆拿着个个铁丝编的大笊篱,一下一下从网兜里舀鱼。舀出来之后手臂一甩,动作极为潇洒。里面的鱼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落到冰面,翻了两个身,就直挺挺躺在冰面。
“这家伙大!”拽网的青壮一边拽网,一边发出惊叹声,只见一条黑乎乎的大家伙在网兜里折腾,看样子足有十多斤重。
“这么大的鱼,真是好兆头!”李穆把笊篱递给了余承安,接过余承弼递过来的鱼叉子,只见鱼叉子一闪,牢牢把这条大鱼插住,余承安也过来帮忙,他两只手拿笊篱兜住鱼头,余承弼双手揪住鱼尾巴,好歹算是把这大家伙弄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