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满足,你就不会受到屈辱;如果你适可而止,你就不会遭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不知足导致人们往往会用不正当不符合伦理的手段达到欲望的短暂满足,而由此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并不会带来“常乐”,这正是因为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而造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藏头掖尾,收起锋芒
无论是听来的,还是书上看来的,古时越是身怀绝技之人,晚年越是崇尚隐岩谷、乐林泉,细想这确实是一种境界。
我们看武林小说,从未有什么破不了的绝招,其结局往往弄刀的刀下死,弄枪的枪下亡。溺死的多是会水的。古来大凡隐士高手,之所以蛰伏龟居、深藏不露,无不是饱经风霜、深谙树大招风带来的祸患。所谓“水浅多小虾,潭深藏蛟龙。”名人并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为他们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于显山露水之举,还是多属不知天高地厚所致。现实中越是穷人,往往硬充富有,为的是怕人瞧不起。而身价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富翁出门,却往往好花小钱,怕的就是露富招惹事端。武林间的庸人与高人之间的“显”“隐”,或许与此理相关。
其实,无论官的大小、钱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规规矩矩的处事,路再窄也会任君通行。反之,世界虽大,却难免处处碰壁,轻则栽跟头丢人现眼,重则毁了一生。
人在社会中,无时无刻不与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顺应社会。所谓顺应社会,实际上就是如何调整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再进一层讲,本质上还是指调节与周围人群间的关系。顺应社会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围的人群中为自己争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于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坏的印象。左右人群的关系处理不好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终会惨遭淘汰。
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这不像做一道练习题,也不像去市场买菜。所谓百人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须得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这就自然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当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虽然卷起洁白的浪花,却也带起了浑浊的泥沙。很难说,别人的想法是怎样的,现代人想法则更加封闭与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难拔。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希望领导或周围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锋芒太露,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个人,应聘到某公司任职不久,部门经理就对他说:“老弟,我随时准备交班。”说心里话,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经理是自学成才的,知识和修养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则是大学毕业,并在外资企业已有五年的工作经验,独立有主见,工作能力强。由于个性率直,在讨论一些工作问题时,他向来直来直去,为此他常与上司发生争执。虽然经理有时对他也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经理便渐渐疏远了他,让他渐渐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这个人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锋芒太露,虽然他的能力确实超过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上司毕竟是领导。在领导眼里,下属永远比他差一截,他才会有成就感。你的能力比上司强,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张胆地与他对着干,哪怕你是无心的,上司也忍不住会对你施加压力。
其实,如果仔细看看周围那些有人缘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一样。他们各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一些碌碌无为的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往往不在你之下;他们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是其中颇有善辩者;他们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其实是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其道理何在呢?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因为他们有所顾忌,锋芒太露,很容易得罪其他人,为自己前进的路上制造障碍物。锋芒太露,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破坏者。
年轻气盛之人往往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树敌太多,与朋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狂妄白大,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个人在年轻时代以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他是一员猛将,他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话说,久病成医,他在尝够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自己锋芒太盛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就要将其把握住,并做出斐然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你把握不住,只怕你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如果你一旦有了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赶紧努力学习吧。
学会嘲笑自己
幽默一直被人们称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式的幽默又被称为低调做人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必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有名的泼妇,经常对苏格拉底发脾气,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忍耐力,加深我的修养。”有一次,他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很长时间还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他刚走出家门,那位怒气难平的夫人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苏格拉底打了个寒战,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就知道,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所料。”
显然,苏格拉底有些无可奈何,但他带有自嘲意味的讥讽,使他从这一窘境中解脱出来,显示了苏格拉底极深的生活修养。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取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其项背。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的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获得人情味;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让对方感到脸红,既解不快,又可起到训诫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喜剧女演员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餐厅里用午餐。这时,有一位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举起手来摸摸卡洛的脸庞。当她的手指滑过卡洛的五官时,还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有多好看。”“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说。“我这个人真的没有多好看。”素不相识而摸别人的脸庞,是绝对的无礼;当她假装抱歉,其实是大发醋意时,这位老妇人对年轻漂亮女人的嫉妒几乎发展成了一种带有恶意的尖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她面对的是一个与她一样放肆无礼而又心胸狭窄的人,人们也许将会目击一场争斗。
可是,卡洛·柏妮表演喜剧,她深深理解喜剧与闹剧的差异。所以,她神情自若,先把老妇人带有攻击意味的贬低说成是“祝福”,并请她停止“祝福”。然后,坦然地承认自己没多好看,讽刺对方,而又嘲笑自己。在粗鲁和蛮横的侵犯面前,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豁然大度的宽容厚道气魄,从而在精神上战胜了对方。引人发笑的成分不少,让人起敬的成分更多。
凡是能操纵最高级的语言艺术——幽默的人已经是“智力过剩者”,那么能用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为武器者,便堪称人情操纵场上的“无冕之王”,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答谢时风趣洒脱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咯。”宾客一听,哄堂大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试想,如果他摆出一副严肃相,一本正经地致答谢辞,就不会造成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不过,使用自我解嘲这种“润滑剂”要注意场景和情势,在严肃的场合或悲痛的氛围中就不宜用这种引人发笑的“液体”。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当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讨人嫌的,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贝利在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运输部门负责文书工作。当这个公司被另一个大公司合并以后,贝利就在人事变动的波流中沉浮不定。新来的同事似乎对他不大友善,直到有一天贝利运用了自嘲。“他们可不敢把我革职。”他解释说,“因为什么事我都远远落在人后。”
贝利用取笑自己的方式,博得了新同事的一笑,并帮助他建立起友善合作的共事关系。如果贝利这一句妙语真的显示他确有将今天的工作拖延到明天的恶习,这也提醒地,使他更能自我了解。他以自我讽刺来客观检讨自己的毛病——爱拖延,并改进自己的表现,因而能获得成功。
在人际交往中,当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仅能很容易找到台阶,而且多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自己搔自己的痒,使自己先笑起来,是很高明的一种脱身手段。
凡幽默者多是待人宽厚,与人为善的,其体现幽默使用者或作者意旨的幽默主人公,往往不会处处与人为难,时时跟他人过不去,更不会无事生非。一般来说,他总是遇事退避三舍,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到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冤屈,往往也不会怨恨得咬牙切齿,愤怒得破口大骂,甚至拿出杀手锏致对方于死地。但是,他也不是“蠢材”,他会以他独有的宽容的方式来作出反应,也许带一点嘲讽,当然更少了不自嘲。这样,他往往就成了更高层次上的胜利者。
低姿态是最佳的保护色
在动物世界里,“保护色”是很重要的生存法宝。“保护色”是指动物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在这个环境里时,它的天敌便不易找到它。比如蚱蜢好吃农作物,它的身体是绿色的,这颜色便是它的保护色。因为有了“保护色”,大自然的各种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维持起码的生存空间。而一般来说,具有拟态的生物往往兼有保护色,其生存条件较只具保护色的生物要好。
在人类的世界里,最好的“保护色”就是“低姿态”。低姿态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友好,是一种礼仪。世间上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例如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果实丰满了,它也是枝丫低垂。杨柳的枝条,也都是柔软低垂的,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
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哪能求得封君注王的赫赫成绩,流芳百世。放低姿态,曾国藩自削兵权消除清王猜忌,以保晚节;放低姿态,卡耐基遍访能人以成其事;放低姿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国家;放低姿态林肯布衣之交当总统;放低姿态,司马迁三十年苦着《史记》。他们用低姿态成就了大成功。
亚里士多德说:“目标的高标准与身子的低姿态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与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为生存之态,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能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真谛。
战场上面临敌人枪弹袭来时,最明智的的选择是低下身子甚至于卧倒,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这说明有时“低”比“高”更适宜生存。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经历的事情不见得件件都适合我们的身心,更不会件件都是量身定做,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的大智慧,是修身、立身、入世、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到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被尊称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则保存最完整,而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原因,便是它的低姿态。因为兵马俑坑都是地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矮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单车竞赛的选手,都是尽量弯腰低伏前进,姿态愈低,所受的逆风阻力愈小;田径赛跑,选手起跑时也都是蹲下来,以低姿态静待哨音冲刺。所谓“树大招风,垂枝者劲。”人生在世,昂首与低头,低头的人大都受人喜爱,因为他低姿态;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的人,人都喜爱小声说话的人,因为他低姿态。所以低姿态的人会有人缘,低姿态的人到处都会受人欢迎,低姿态的人令人如沐春风,大家自然也就乐于亲近,乐于和他在一起了。
跋涉于人生之路,也必须学会低头。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处处碰壁。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学会低头意味着谦虚,谨慎。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离个泥潭。学会低头,就是上错了公交汽车时,及时下车,换乘另一辆车。
人生是一场无奈又必须继续的游戏,所有事情的始终与结果都是我们摆出的一种姿态或造型。它们或成功,博得满堂彩,或失败,无人鼓掌也无人欣赏,象掩在尘埃下的陈品,无人问津。生活中有许多事无奈为之,时间磨平了激情和勇气,让我们变得平庸。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去学习和等待,上帝说机会只留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写一份手稿,学几句外语,或许这些都是平常的积累,但加起来足以使我们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