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前世
1(一)白衣书生
在明代的姑苏城有一个喜欢读书的公子,白衣翩翩,文采风流。
他经常彻夜读书,彻夜写诗作画,苦读诗书,苦练文采。
这一夜,天籁俱寂,黑色无瑕,到处是一片冷谧的黑,夜色似墨,夜无暇,只是黑。
这位公子又在书房里翻看书页,依稀听到不远处好像有古筝的声音传过来,
这位公子听得这古筝声很是优雅,就出门寻声而去,
果然在河边一个亭子里,看到一位纤纤长衫的女子,她白衣素颜,姗姗而坐,正在拨弄一盘古筝。
她的素雅筝声和着夜的万籁俱寂,有一种无暇的饱美感觉。
书生赞叹筝声美妙,就和她攀谈起来,知道了她也是姑苏本地的女子,喜欢弹古筝,
今夜夜色正上的时候,她喜欢这夜色,就到亭子里弹奏了一曲,她还说她也很喜欢看美妙的诗画。
真是一见如故,后来那位公子就经常来听她弹古筝,听着她的古筝清雅的声音,书生就有了文思,写出一手风流的诗画,
这样的历练起来,书生的文采也更加精炼起来了。
书生听着她的美妙的古筝声音,写出了一大些如《夜无瑕》《碧玉女子》《青河花神赋》等等的有灵感的诗词赋。
他们彼此很多相似,彼此也互相喜欢起来。
人们听着美妙的珠玉之声,就会产生美妙的心思,就能写出好文章的,因为世界上美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世间高山流水的传说就是这样的故事,里面说的就是美妙音律和知己的故事,
有人喜欢另一个人弹的音律,另一个人才有存在的价值,互相探讨,才能使音律和诗文互相升华。
2(二)十里桃花
那个春天,苏州南城桃花盛开,
天空下起烟雨,人人纷纷去南城看桃花,书生就邀那位小姐一起看桃花,
书生看到那大片的粉红桃花和伊人人面,兴致也来,
写了一大些诗句,《桃花赋》《伊人赋》
那个春末,当落红化成为泥,桃花纷纷散落泥地,十里桃花也落尽,春天就要过去,
那个时候,那女子被父母许配到了北方京城一户大户人家,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不可违,不然算做大逆不道。
她明知道自己喜欢他,他也喜欢她。为了父母之命,她还是要走了,
和着春末的落桃花时节,世界上有一种花的凄惨结局的感觉,书生再也听不到那些优雅的古筝之声,
只能写出《秋风落叶》《红血枫叶》《珠玉之凄》一类的文章.。
临走那天,书生去送别那女子,她已泣不成声,临上马车的时候,
她故意从长衫衣角抖落一块碧色玉配,掉在青青的草上,留给那位公子。
等车马走后,那公子就走过去捡起那块玉,看着那玉,白色似雪,上面还刻着女子的名字,书生看着那碧玉,
一如她的容颜声色,只是伊人不复在,
人如美玉,美玉似人,
3(三)西窗烛
自此女子走了以后,书生拿着那块白玉,凄惨不胜。
天色渐晚,
书生在西窗点开烛火,为那女子提笔写起了一段桃花雨,写起了西窗烛火。
他不知道此生什么时候才能再看伊人,一段烛火里书生看到了春末桃花的凌落,总会有一种伤感。
繁华春色总归会湮灭,而不能和那个人一起看,何日才是归期,何日能再相见。
从此,碧玉公子,知音无觅,苦守西窗,残雪月华,了此残生。
第二部(二)今生
时光回到公元2014年,
一夜天籁俱寂,黑色已上,烛火又亮。
有一个喜欢在网络上写文字的文学青年,在书房里,翻看书页,心却烦乱,一切都烦乱。
他对着旁边的明亮的镜子看着,看着镜子中的一切,恍惚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前世。
忽然想起,似曾有一碧玉女子,伊人白衣素颜怀抱古筝,翩翩而来。
想到那些前世过往,他也终于知道了什么是黯然伤神,
心想,再不会有碧玉一样的温润的白色,再不会有碧玉一样的人儿来看他的文字,
想到这些,眼角已经湿润。
这一世,伊人也在,伊人在网络的另一头,写的也是碧玉一样的文字,只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些。
他和她也分开了,又要错过这一世吗?
前世,错过,今生,无期。会有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