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的文章中多次出现一个意象:他的小学老师有一个怪癖,老是喜欢爬到屋顶上去远眺,他像一根烟囱一样站在屋顶上朝外看。孩子们到学校之前,远远地看见屋顶上有个烟囱,走近一看是老师。所有的学生都到齐了,他从房顶上爬下来说:“同学们,上课了。”放学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回家,他们离开学校回头一看,老师又站在屋顶上,看着大家走。我们知道,登高望远,老师老是把头伸到村庄之上,是希望看到更加广大的世界。刘亮程还写他的父亲也有站在屋顶上远眺的习惯,还谈到他自己也老是想站在屋顶上眺望远方。远方可能是东边的森林,西边的沙漠,南边的高山,北边的冰川,但更可能是超越于一切具体事物的抽象的东西,属于精神意义的东西。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喜欢远眺的孩子。但我们称之为“瞭”。瞭一般来说得寻一个相对的制高点。现在想来首先是因为当时个小,看不到希望看到的目标。放学回来,家里没人做饭,我在厨房找不到剩饭,我踩着梯子爬上房顶或上草垛,朝母亲干活的地方瞭去,那与其说是对母亲的牵挂,还不如说是对晚饭的惦记。我放羊时早出晚归都有瞭的习惯,每天早上羊出圈后,我先在家与小伙伴玩,有时羊群找到草好的地方时走得很慢,反之则走得很快,我玩一会就上房瞭。如果羊群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内,我总是不敢怠慢,撒腿向此前看到它的方向追赶去。下午,我总是先回到家,吃点饭后又上了房,瞭羊群的位置,如果羊儿在安全地带,可以再玩一会,如果离庄稼地近了我便要出动了。放羊时,我们也找相对高的地方坐下来,确保羊群在自己的视线内。
父亲放羊晚归时,总是走在羊的前头。每到傍晚母亲擀面时我总在一边拉风箱烧火,一大张面擀开后。她说:“上房瞭一下你爸。”如果父亲离家近了,她就可以切面下锅了。因为父亲的走路姿势很特别,有点左右撇着,尤其是披个棉袄或羊皮袄时总是摆着,所以,即使是二里地外,我也能确定是不是他。
每到天阴欲雨,似下非下时,最好是向雨来的方向看。如果似烟似雾,那表明,远处已经开始下雨了;如果那蒙蒙雨雾离我们越来越近时,说明雨马上到了。雾气越重,雨就可能越大。
后来,每当出门乘班车时,我们走十几里路才赶到公路边的小站点上等班车。路边的高坡上有个庙,冬天等车太冷,我们总是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撇在路边,跑到路边高处的庙里,那是既能遮风,又能挡冷,更能瞭见远处驶来的班车。只要看见有班车驶来便冲向公路。如果车满了坐不上了,我们便又冲向庙里。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