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6800000009

第9章 节日习俗篇(1)

祭灶的由来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当此时,人们都忙碌着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在河南有一则凄凉的传说。

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石矿去采石。

由于儿子很久未曾回家,两位老人十分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头子到矿上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一路上,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阎王派来的,到矿上收回几十名矿工。老汉便乞求光脚片,请他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但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

老汉见到儿子后,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上矿采石。不久,石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此事。玉帝大怒,立即惩罚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除夕的由来

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在古代,除夕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

在我国民间,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等。

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谷粱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为庆贺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生产,就在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庆祝,一起过年。

关于过年的来历,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跟蚩尤大战,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黄帝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年”又窜到另一个村庄,迎头看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年”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由此,人们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了对付它的方法,最后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的来历,据说与汉朝时期的汉文帝有关。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一起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在正月十五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为纪念平息“诸吕之乱”,每年正月十五夜,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节的由来

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就运用测量日影的办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到了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代,又确立为二十四节气,其中便有了清明节。

不少地区又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祭祀节。其实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也有的说是前两天),只是由于时间相近,人们便习惯地把两个节日当作一个节日。

寒食节的由来,取意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悼念功臣介之推的故事。

晋公子重耳未继位之前,遭遇晋献公的迫杀,逼迫流亡国外。介之推与狐偃、赵衰等一批老臣,与重耳患难与共,吃尽了苦头。

流亡途中,有一次,重耳又累又饿。跟随他的大臣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此时,介之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当重耳得知肉的来历后,不禁流下了眼泪。

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著名的五霸王之一晋文公。他重赏了有功之臣,惟独忘了介之推。很多人为介之推鸣不平,然而介之推却不申辩,背着老娘隐居深山。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派人四处寻找介之推母子。打听了很久,听说在绵山一带隐居,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之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到介之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发现介之推与母亲紧抱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

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便下令厚葬介之推,并将此山易名为介山。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烟火,吃三天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清明节扫墓习俗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人民追念故人、寄托哀思的风俗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因“午”与“五”通,端午又名端五、端阳、午日、重午、重五、地腊、中天等。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风土记》有“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的记载;有的说起源于恶日,这纯系封建迷信,并由此导致端午节的一些风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在民间,有的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伍员,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投奔吴国,帮助吴王成就霸业。随后,伍员率兵伐楚,攻破楚国郢都,鞭楚平王尸三百,报了父兄之仇。

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此时,太宰向吴王进谗言,伍员遭受诽谤。夫差赐“厉镂”剑令伍员自刎,尸体被装入皮革做的袋里投入钱塘江中。

伍员含冤死后,传说变成了“波涛之神”,从此钱塘江常起怒涛,汹涌澎湃。于是吴国百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要举行“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员。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为什么在民间广为流传呢?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至死不离开祖国的屈原,比对报父兄仇的伍员更加热爱的缘故。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上官大夫靳尚等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以至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后来,楚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百姓闻讯后,纷纷来到汨罗江,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出粽子投入江中,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嘴,使鱼不吃屈原的尸体。

后来,楚国人民每年在屈原投江这天,都到江上划龙舟,往江里投粽,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并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历史悠久。每到这天,人们都要赏月、吃月饼,祝福团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但它不是指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定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可能与以下两种说法有关。

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称为“仲秋”。此时,各种农作物相续成熟,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古人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称“重阳”,这就是重阳节名称的由来。关于重阳节的起源,相传与道教有一定的渊源。

东汉时期,汝南县一村庄,有一位名叫桓景的小伙子。有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桓景的父母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了。

桓景听人说,这场瘟疫是汝河里的一个瘟魔作恶引起的。于是,桓景决定为民除害。当时,东南山中住着一位名叫费长房的大仙,桓景便来到此处拜师学艺。学艺时,桓景不分昼夜地苦练。

一年后,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然后,让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那天,他领着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每人分一片茱萸叶,用以驱瘟魔;随后,又倒出菊花酒,每人呷了一口,用以防瘟疫之疾。把乡亲们安排好后,桓景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中,独坐屋内,只等与瘟魔交战。

不久,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它见人们都在高山上欢聚,便窜到山下。此时,酒气刺鼻,茱萸冲肺,瘟魔不敢登山,便转身来到村里。

当瘟魔看见一人在屋中端坐,便向前扑去。桓景急忙迎战,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将降妖青龙剑抛出,把瘟魔扎死在地。

桓景除掉瘟魔后,汝河两岸的百姓欢天喜地。从那时起,人们就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泼水节的由来

每年4月中(傣历六月)的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大家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

有一天,火魔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侬香(也有说叫南粽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在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侬香故意吹捧火魔说:“大王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

火魔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

火魔醉后酣然大睡时,侬香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了下来。正当依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侬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

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轮流提着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就不停地泼水降温。一直到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七姐妹为民除了害。

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除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一直持续三四天。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亦即是中国的情人节。

很久以前,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着兄嫂过活。嫂子唆使兄弟二人分家,只把一条老黄牛分给牛郎,牛郎待老黄牛很亲,白天去放牧,夜里睡在它身边。

这条老黄牛是由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它因为触犯了玉皇大帝的天条,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见牛郎很善良,就决定要帮助他。

有一天,它告诉牛郎,东边的山下有一个湖,每天黄昏会有七个仙女下到这个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个仙女便无法返回天宫,就只能留下来作他的妻子。听了老黄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

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龄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起来。这时牛郎捧着她的衣裳出现了,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给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含羞地答应了。

织女是玉帝最小的女儿,心灵手巧。俩人成亲后生了一对子女,男耕女织,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不久,那头忠心耿耿的老牛却死了,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

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天庭后,玉帝大为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将织女带回天庭。牛郎回家后看不到织女,急得团团转。他忽然之间想起了老牛的叮嘱,就披上牛皮,飞快地追了上去。眼看就要追上她们,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往天空中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

牛郎和一双儿女在河边大哭,哭声惊动了玉帝,他看见两个孩子很可怜,就允许他们一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即圣诞节前的一个晚上,类似于我国的除夕。平安夜这天,每家都要扎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祈求来年的幸福。

这天晚上,还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孩或小女孩,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据说这与耶稣降生有关。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作人世间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报佳音已成为圣诞节不可缺少的活动。

圣诞节的由来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它是西方各国最主要的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

同类推荐
  •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也受到重视。
  •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中华少儿科普知识读本:数理化

    力、电、光、热等物理现象无所不及。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无法延续;没有光和热,我们便无法煮饭,清洁环境;力更像我们的影子,时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特别是高新科技异军突起的今天,电更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神秘的电、永恒的力、奇特的光、有趣的热,正是我们这里所要讲的主要问题。伽利略的望远镜奇趣无穷。大象和羽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种物体,若摒弃地球引力,自由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都相等。钢铁与水泥激战、两颗子弹并驾而非齐驱。登月令人神往,而要考虑“粉尘”,静电似阴魂,时时缠绕着我们……一切都很平常,一切又很神秘。激光与海市蜃楼,带我们去遨游梦幻般的物理世界。
  • 哈尔罗杰历险记:巧捕白象

    哈尔罗杰历险记:巧捕白象

    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一千零一夜(小学生爱读本)

    一千零一夜(小学生爱读本)

    《一千零一夜》包括了许多神话故事、寓言童话、婚姻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宮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其中人物形象有国王大臣、王子公主、富商僧侣、庶民百姓、三教九流以及神魔精怪等,颇为丰富,这些故事和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复杂多样的阿拉伯帝国生活图景,是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语言、艺术和民俗的缩影。
  •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物(红色卷)

    这是作家们在以真诚、朴实而又温馨的文字,讲述关于阅读的故事;这是作家们伸出有力的大手,牵着小手快乐地走在成长之路的证明。这些文章,有的是作家们在讲述自己阅读的经验,告诉读者,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走得从容些,阅读是很重要的;有的是作家们在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或直接告诉小读者怎样选择图书,或间接地表达阅读的一些诀窍;有的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幽默有趣,或富有启发,让你感受到最初的生命脚步的韵律……凡此种种,这些作品很亲切很友好,它们会给你展示一个美好的文字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与快乐。书的最后收录了一些作家给小读者推荐的书单,让小读者学会选书,学会阅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诡异之影

    诡异之影

    做完一个诡异的梦之后,现实中诡异的事出现了……
  • 心悦程馥

    心悦程馥

    程馥觉得自己一定是穿越最草率的,傻事做最多的,但是没关系,只要有人能包纳就是天下最甜的事情。
  • 龙鳞天下

    龙鳞天下

    “这是一个充满死亡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他早已注定的命运。”叶修抚摸着手中的龙鳞,龙鳞已染血:“所以你靠杀戮,改变它?”他冷笑道:“只有杀了那些阻碍公道,这个世界,才会真正得恢复平静。”“也许你是对的”叶修抬眼望着天边:“但是,更可能是错的!”
  • 离婚契约:情深首席薄情妻

    离婚契约:情深首席薄情妻

    【全文已完结,大家可以放心跳坑了,欢迎扑倒~~~】(欢迎加入群225010947,新文《甜爱N次方:颜少的绝密追妻计划》已发,甜宠问哦~,欢迎扑倒~)他说,我爱你,真的。她说,我再也不会不顾一切的去爱一个人了,哪怕那个人是你。“凌羽臣,你不要脸!”“你要都给你。”为了把她绑在身边,他宁愿不要脸。“她不爱我。”高傲如他,他不会比她先说出那三个字的。“离婚。”她高傲离开,留下身后茫然无措的他。为了说出那三个字他追,她跑。他宠,她凶。他可歌可泣,她可搁可弃。“凌羽臣,你愿意娶沈蓝晴麽?FOREVERWITHYOU。”
  • 陷落的生活

    陷落的生活

    你是否也这样,未到而立之年却已感生活无望。那年随意的一个选择,毫无波澜的陷落迷失。你是否也是这样,心慌难眠的夜晚,愈发暴躁的脾气,一阵又一阵的心愧悔恨,一次又一次的嚎啕大哭。你是否也是这样,感觉被谁兜进了网。
  • 仙虚道影

    仙虚道影

    寻遍九霄不见仙,踏破苍穹何为天?问道本是缥缈事,万古谁人斩尘缘。……悠悠万古,何为成仙?九世天帝,还命于天。长生不灭本缥缈,问道寻仙亦徒劳。孤寒清影至尊路,回首奈何红颜老。这是大帝的无奈,也是回响于九天萦绕于万古的悲叹!道之尽头,敢问世间有仙否?……仙本虚无,道本缥缈。且看主角,如何成仙!
  • 星球联盟之太阳系

    星球联盟之太阳系

    这是一个关于地球苏醒的意识化为人的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远处有片海

    远处有片海

    她本该是司法天神的女儿,很小的年纪便和母亲一起被丢进地狱之海,面目全非。他是天地未来的储君,一朝册选,她处心积虑成为他的储妃,只为拿到神器,救出她的母亲。她说她从未对他动情,却不知命运早已牵绊。他本来利用,却在朝夕相处间对她动了心。他随她走进那段一千年的过往,为她自损修为,绝不允许有人再伤害她半分,最终却被她夺走半壁江山。“更阑,我就是想让你长长久久地欠着我,就算下辈子,也要来还我的债。”虐文慎入,慎入
  • 六行花都

    六行花都

    异世界天下大乱。教派林立,各成一派;门派军阀众多,混战不休;魔兽鬼妖四处横行,食人血肉。六行的奥妙,宝器“梦珠花器”的秘密让天下疯狂!此时一个大帝所谓乱世出英雄,开创一方疆域,保一方百姓平安。可是巨大的阴谋不断一层一层,什么才是真相?这就要从一个转世的年轻人,和一个银镯子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