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孩子的“爱情”
约瑟和几个朋友谈起“男女之大防”,对于孩子的精神来说,真是一种扭曲。本来到了青春时期,孩子会自然地意识到性的区别,对于异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把性当作罪恶,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年轻人天性的自然发展。
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期和第二性征,还有一种恐惧感。束胸是普遍流行着的,和今天流行着的扩胸,到处是丰乳器的广告,正成对照。
这事看来好像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约瑟说他的中国太太就告诉过他,她18岁的时候,还对男性有恐惧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张木头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点温暖的感觉。她想起来这是一个男教师刚刚坐过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担心就此怀孕,那该是如何的可羞。这事居然发生在大城市里,真是不可思议。
传统的性别恐惧,他本以为早已成了过去。没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国,在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家里做客,他们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内玩着溜冰鞋,一面闹着要转学。原因是,这个才9岁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里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他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
而那德国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
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日本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忧虑的。
约瑟问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
朋友告诉约瑟:“那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日本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当时他朋友的女儿就在旁边,她一直很紧张地阻止着父母亲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亲还是快速地讲完了。
约瑟非常有兴致地问她对这个德国小男孩有什么感觉?
她把嘴一撇,说:“神经病!”
约瑟并不觉得非常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明吗?”
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大道理: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就会培养出来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我们的观念是否永远是正确的。
63.莫忘致谢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贝德福德笔记。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脑,便宣布:“谢柬写妥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罗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刻。3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贝德福德他们回家。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
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蝴蝶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3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大道理:向人道谢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它却能反映一个人珍惜情谊的本质,不要忽略任何情感的表达,因为它是能体现内心的。
64.特殊礼物
丽丝的儿子比尔上一年级了,一个星期后,他就带回家一个新闻:他在游戏场上跟班上惟一的黑人孩子罗杰在一块玩。
丽丝忍住气,不动声色地说:
“好呀。要过多久才会有别的孩子跟他一块玩呢?”
“噢,我要永远跟他一块玩下去。”比尔回答。
又过了一个星期,丽丝得知比尔要罗杰与他同桌。
除非你像丽丝一样,也生长在一个白人至上的国家里,否则你不会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
一天,丽丝去找比尔的班主任老师,她用疲倦而略带嘲弄的眼光迎接丽丝。
“噢,我猜你也是想为您的孩子找个新同桌吧。”她说,“您能稍等一会儿吗?我正要接待另一个孩子的母亲。”
丽丝抬头看见一位年龄与丽丝相仿的妇女。当丽丝认出她就是罗杰的母亲时,丽丝的心跳猛然加快了。她矜持沉静,端庄稳重,但仍然掩饰不住她向班主任老师问话中透出的不安:
“罗杰表现怎么样?我想他跟别的孩子还处得来吧?如果不是这样,请您照直告诉我。”
她犹疑了一下,又接着问老师:
“他给您添什么麻烦了吗?我是说,因为他老是调换座位。”
丽丝可以感觉到她内心可怕的紧张,因为她明白问题的答案。丽丝真佩服这位老师,只听她语言温和地回答:
“不,罗杰没给我添麻烦。在开头几周里我要把所有的孩子的座位都调换一遍,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正好合适的同桌。”
丽丝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说丽丝的儿子将是罗杰的新同桌,丽丝希望他们俩要好。即便是在当时,丽丝也知道这不过是几句表面的应酬话,并不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但丽丝可以看出,这话给她帮了忙。
罗杰两次邀请比尔到他家去,丽丝都找借口回绝了。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使丽丝永远负疚的事情。
丽丝生日那天,比尔放学回家,带回一只脏兮兮的折成方块形的纸盒。打开一看,里面有3朵花,一张用蜡笔写着“生日快乐”的卡片和2枚镍币。
“这是罗杰送的。”比尔说,“这是他的牛奶钱。我说今天您过生日,他非叫我把这带给您不可。他说您是他的朋友。因为全班就您一位妈妈没有强迫他再调换一个同桌。”
大道理:客忍是沟通的第一原则,也因为有这种精神,才能保持所有人类思想的精华。
65.赞扬的魅力
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成千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鼓掌。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
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
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位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
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的红了脸。
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名将军的功劳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却表露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不会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
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里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位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
弗尔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被关注。”
大道理:赞美他人的哲学,不是外交官或慈善家专用的,任何人都可以运用,且随时随地可以运用,其效果非常惊人。
66.说不行永远不行
里维伦德·鲍勃·理查德是一个成功者。他曾在奥运会上得过冠军。
理查德得冠军的秘密是:决定试一试,并且马上行动。早在幼年,他就懂得:要实现某种目标,首先必须这样想,其次必须这样做。
理查德13岁时下决心当一名杰出运动员。他选择了撑竿跳高,训练时间超过了1万小时,他从1万小时的训练中悟出了一个“秘密”:你希望做什么——你决定做什么——决定你能够做到什么。
但是,你或许提出疑问,“理查德身体健康,四肢发达,天赋良好,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不对,任何确立了生活目标的人只有不懈地努力工作才会成功。
让我们看一看一位身体不像理查德那样健壮的运动员吧。这位叫登普西的运动员生下来时右脚只有一半,右手变形,可是从小他的父母就帮助他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是能够做事的,我会有成就的。”
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参加了童子军,他不顾残疾坚持和他们一起参加行程10英里的野营活动。长大后,他决定去打橄榄球。经过不断的练习,他掌握了打球的技术。于是,他申请加人新奥尔良的职业橄榄球队。教练劝他不要参加,而他坚持要求,教练不得不让他当候补射手。
起先,他们只不过想让他试一试,可没想到,他的球艺竞丝毫不比健康球员逊色。他可以把球踢进50米外的球门里,他们就让他在各种表演赛中出场。他越踢越好,一场共得了99分。
一场关键性的比赛真正考验了他。当时新奥尔良队落后1分,比赛只剩下最后几秒钟了,可全体队员还没过45.72米线,正巧对方犯规,教练换上了汤姆·登普西踢任意球,登普西一记猛射,球从57米外直飞球门,中了!结果新奥尔良队以19比17获胜。
看来,登普西和理查德的认识是正确的:人能够做到他们想做而努力去做的事。而说不行的人却永远不行。
大道理: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藏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志气一旦被激发,如果再加以继续的关注和教育,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而消失。志气和才能又如光一样,你如果不小心呵护它,它就会被风刮灭而让黑暗占领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