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你随时可能遇到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你要和他们沟通交流,你要说服他们认同你的观点,你要推销自己的商品,你要拉拢选票,你要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幽默,另外,当你遇到尴尬境地,当你遇到别人的责难时,幽默也能为你解围。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
有很多幽默的例子可以让你感觉茅塞顿开:
一位泥瓦匠出身的部长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记者:“你觉得当部长和当泥瓦匠有什么相似之处?”
部长:“都是和稀泥。”
既回避了记者的挑战,又恰当地说明了问题。
“什么是名誉职位?”孩子问爸爸。
“比如说你妈妈说我是一家之主。”
绝对的经典,一语道破了天机。
在社交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对方出于对你的不满,直截了当指责或批评你,这时除非不得已,不应该针锋相对地反指责、反批评,因为那样,双方很可能由于面子的关系,演变成一场唇枪舌剑,从而导致关系的破裂、社交的失败。
这时,你的幽默就派上了用场。
有一次,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希尔伯特,不得不为一个朋友新写的一本书做一篇评论文章。他把评论文章写在一张纸的顶上方,把自己的签名写在最下方。在评论文章和签名之间有一段很大的空白。
朋友问希尔伯特:“您留下这块空白是什么意思呢?”
希尔伯特说道:“我觉得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俗话说:‘你应该远离谎言。’”
希尔伯特不愧为著名的文艺评论家,面对朋友的这本书,不得不应付一下,在朋友显然对留下的这块空白不满时,他的回答既说明了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谎言,又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社交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有的是本来就存在不同的意见,有的是在社交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本来就有不同意见的,抱着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一谈就崩;另一方面,在社交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意见,不知如何沟通,结果是不欢而散。
如果社交中的任何一方具有幽默感,善于使用幽默语言,就有可能消除分歧,找到共同点。
饭厅内,一个顾客异常谦恭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个人正在穿一件大衣:“对不起,”他问,“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哦,”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多么幽默,多么有礼貌,穿错了衣服的顾客可能会笑起来,但绝不会因为尴尬而恼羞成怒!
下面这则幽默发生在有“铁女人”之誉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身上。
有一次,撒切尔夫人与工党领袖加纳翰同机。在伦敦的上空,撒切尔夫人从窗口丢出了一张十英镑的纸币道:
“捡到它的人一定会很幸福吧!”
没想到加纳翰却马上补充她说:
“假如是你自己投身下去,那么全国人民一定会变得幸福。”
真的是幽默至极,语义双关啊,看你从哪个方面来理解了。如果按照撒切尔的逻辑来说,当然是对她的赞誉,而作为一个反对党的领袖来说,则是人民巴不得她摔死呢!
被喻为“幸运之星”的总统里根上台后,打算选择国会议员斯托克曼担任联邦政府的管理与预算局局长。但是斯托克曼曾多次在公开辩论中抨击里根的经济政策。里根怎样才能打破僵局呢?他给斯托克曼打了个电话:“戴维,自从你在那几次辩论中抨击我以后,我一直在设法找你算账,现在这个办法找到了,我要派你去管理与预算局工作。”
一个幽默的电话,不但打破了僵局,而且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功效。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为了让你的听众对你的语言感兴趣,那么就充分运用幽默的力量吧!
运作方法
你体会到幽默的力量了吧,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一个幽默有时候可以胜过千军万马。在社交场合,当别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时,你是否开始向往那种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化险为夷、神闲气定的幽默感呢?
英王乔治三世有一天到乡下打猎,中午感觉肚子有些饿,就到附近的一家饭店点了两个鸡蛋充饥。吃完鸡蛋,店主拿来账单。乔治三世瞄了一眼仆役接过来的账单,愤怒地说:“两个鸡蛋要两英镑!鸡蛋在你们这里一定是非常稀有吧?”
店主毕恭毕敬地回答:“不,陛下,鸡蛋在这里并不稀有,国王才稀有。鸡蛋的价格必须和您的身份相称才行。”
乔治三世听完不由哈哈大笑,爽快地让仆役付账。
店主幽默的言辞,不但没有惹怒英王,反而获得了不小的收入。可见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
幽默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愉快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一次,钢琴家波奇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当时很失望。但是他最后还是大步走到台前,向听众表示谢意。并对听众说:“朋友们,我看到你们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
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使劲儿鼓掌。
波奇这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顷刻之间反败为胜,赢得了听众的同情与尊重。
在开玩笑时,要注意别损害人家的自尊心。对别人的隐私、忌讳之处,对别人的生理缺陷,对别人的亲戚朋友等都不作为取笑的对象。
有一则笑话是:
三个斜眼的囚犯站在一个斜眼的法官面前。法官怒视着第一个犯人厉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伊·克兰茨。”第二个囚犯答道。
“我不是跟你说。”法官大怒。
“我什么也没有说呀!”第三个犯人大嚷道。
这则笑话虽能逗人发笑,内容却不可靠。笑料还应杜绝低级趣味的内容。须知这类笑料尽管能使人发笑,但别人笑过之后,会以为说笑者思想格调低下,人品高尚者是不屑与之为伍的。法国作家、伦理家拉罗科说:“嘲笑是一种最诱人的、恰恰也是最危险的智能品质。巧妙的俏皮话虽然总是拿别人开心,但是被取笑的对象同样有办法对付只爱取笑的人。”
此话可谓说到点子上。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能占到上风,但从交际的平等原则考虑,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也就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但行为不要过分夸张,要适可而止。
同样一句幽默话,能对A说,不一定能和B说。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要幽默,就要严格区分对象。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应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火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情绪稳定,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也不妨幽默一番;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则开玩笑时就应慎重;对方木讷寡言,入世不深而自尊心极强,就不宜开玩笑。
任何玩笑的效果与环境背景都是紧密相连的。环境背景不仅决定着玩笑的内容,同时也决定了听众的思想感情。
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
“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
一语既出,众皆哗然。
里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前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体上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如出席重大会议、正在聆听领导同志的讲话、参加追悼会等,都应以严肃为好。
因此,幽默也是有规可循的。
演讲诀窍
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有一连串的武器让你全神贯注听他讲:一个微笑、一个耸肩、一个点头、一个小小的停顿,然后就是一口气地讲完故事。但是,就算你不是个天生健谈的人,你也应该满怀信心地讲完你的故事。
在练习时,请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不要告诉你的听众你开始讲笑话了,也不要推销过头。或者对你的听众说:“这个笑话会让你笑得满地打滚的。”最好给他们一个惊喜。
◎即使在开始前,也不要向他们道歉,说什么:“我不太会说笑话”或者“我不太肯定能说好这个”,听众一旦有了这样不好的先入概念,就很难被扭转过来,即使这个笑话真的很可笑。
◎只提及一下笑话中的重要人物、性格或者是事实,如果你说:萨拉,桑迪中学的老师。那么听众就会等你说这位老师的下文。如果你不说,笑话的冲击力就会消失,听众们的思想就会被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讲笑话的时候,你要和听众保持目光的接触。从一张脸移到另一张脸,对房间里的各个部分要轮番凝视。你应该多多练习,直到你觉得对你的笑话能够驾轻就熟为止。
◎讲笑话的时候好好享受它吧!保持微笑和声音的抑扬顿挫,如果你走动的话,一步步走好。如果你不觉得你的笑话是一种享受,那你的听众就更不会觉得了。
◎笑话要简洁有力,去掉一切无关紧要的内容,只保持它的精华部分,不要让那些无关的细枝末节转移了听众的注意力。
◎坚持用推动故事发展的简单词语。
◎规划你的笑话的时间,不要在一个只有七分钟的讲话里,用三分钟的时间讲笑话。
◎不要过早打断笑话的时间——只有没有经验的讲话者才这样做,好好享受它吧,不要等笑声完全平息之后再继续讲话,也不要急急地打断笑声讲下去。
◎练习以不同的方式讲笑话。每次讲话之后都评估一下你自己,看看能否改进你的讲话方法。决不让它变成老掉牙的东西。有时候,哪怕只加上或去掉一个词也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效果。
◎毫不犹豫地讲到高潮的部分。
◎向听众传递清晰的、确切的连珠妙语。
肯尼迪说过,我们必须尽一切手段对付幽默。听从这个建议的讲话者们——而又没有讲笑话过头的——都发现幽默的确是个令人敬畏的盟友。
四、攻心技巧
攻心,只有攻心才是应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
——摩根
捕捉战机
在很多时候,你能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论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多么精彩,如果掌握不好时机,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人的内心都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
关于捕捉战机这个问题,棒球运动最合适来描述这个战机的问题:
一个参加比赛的棒球运动员,即使他有强健的体魄、精湛的技艺,但是如果他没有把握住“击球的决定性瞬间”,哪怕迟疑1秒钟,球也会与他失之交臂。
因此,时机对说话者非常重要,但什么时候才是说话的最佳时机呢?怎样才能把握住它呢?
先让我们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律师乔特斯为有杀妻嫌疑的拉里辩护。
对方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
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与对方周旋,以图找到最佳战机。
乔特斯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
乔特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麦纳斯的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
破绽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
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