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4100000043

第43章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4)

晋王还是害怕,不敢造次,流着汗要“趋出”。老赵命近侍挽留,要将他送上马。晋王无奈,再拜,而后乘马驰走,在殿庭回旋而出。蔡惇认为这是“太祖示继及之意也”,是太祖向左右表示由晋王将来即位的意思。有人认为这个故实不实,因为“继及之意”早已在杜夫人病榻前定下来了,不必在此用这个方法再表示。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事实。老赵一直没有“立储”,金匮之盟时,晋王不在身边,老赵需要用一种方式“示意”,以杜绝他人觊觎之心。更重要的是,当时参与金匮之盟的赵普,曾经向老赵示好,表示可以不必执行金匮之盟,而将帝位传于太祖之子。但老赵没有给赵普任何答复,默默地将改变金匮之盟约定的事件消弭于无形中。

赵匡胤的死亡谜团

围绕赵匡胤之死,后来生出了很多谜团,至今难于解释。关于赵匡胤的死亡现场记录,就有多达五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可以命名为“宫闱之乱”。见于佚名《烬余录》。书中认为,后蜀孟昶归附大宋,死后,赵匡胤将他的妃子花蕊夫人纳入后宫。病重时,赵匡义来调戏花蕊,被老赵发现,大怒,第二天,“太祖崩”。

此说不可信,因为史上很可能并不存在一个叫“花蕊夫人”的人,且据事件过程看,矛盾处太多,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稍通宋史,即知其妄。

第二种说法,可以命名为“传位之争”。见于宋王禹偁《建隆遗事》。说太祖生病,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在晏驾前一天,遣中使急召宰相赵普、卢多逊入宫,在寝阁相见。

老赵说:“吾知此疾必不起,要见卿等,无他,为有几件事没有时间施行。卿等拿笔砚来,依吾言写下,我身后一定要践行之!如此,吾瞑目无恨也!”

赵普等人取过笔墨,开始记录老赵的“临终遗言”。

据说老赵说了几件事,都与济世安民之道有关。说完,赵普等呜咽流涕而言:“臣等一定会依圣训而行,但还有一件大事,未见陛下交代啊!”老赵问:“何事也?”

赵普等人道:“储嗣未定。陛下倘有不讳,诸王中当立何人?”老赵道:“可立晋王。”赵普又说:“陛下艰难创业,最后得到今天的升平之世,自应有圣子受命,未可议及昆弟啊!臣等恐大事一去,最后不可再立诸子。陛下宜熟计之。”

老赵道:“吾上不忍违太后慈训,下为海内方小康,思得长君以抚之,吾意已决矣,愿公等善为我辅晋王。”

然后,老赵拿出御府中的珠玉金器等赐给赵普、卢多逊等人,让他们回府。第二天,“上崩于长庆殿”。正因为赵普有“立诸子”而不“立晋王”的说法,让晋王赵光义对赵普有了不满。

这一说法,似有合理处。在后来的日子里,赵光义也确实对赵普有了看法,我的看法是:赵普可能有改变“金匮之盟”的意见,但未必是说在太祖临终之际。太祖死于猝然,其时赵普也已经罢相,并不在京师。故这个现场复盘不准确。

第三种说法,即“烛影斧声”。最初见于宋代僧人文莹《湘山野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更引多家野史的神秘故事,将“烛影斧声”说得绘声绘色。此类说法最为坊间津津乐道。综合其说,大略如下--据说,有神降临在盩厔县民张守真家中,自称“我,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玉帝之辅也”。张守真每次斋戒祈请,神必降室中,风肃然,声若婴儿,一般人听不懂神说啥,只有张守真能听懂,而且神说的祸福之类大多都应验。张守真从此成为道士。老赵病重时,驿召张守真来到禁中。随后,即命内侍王继恩在建隆观设黄箓醮,应该有为老赵祈福的意思。

据说老赵令张守真降神,神降临后说:“天上宫阙已成,玉锁开。晋王有仁心。”说完后,就不再降临。

老赵听到这话,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当晚就召晋王赵光义,嘱以后事。左右都不知道二人在说什么,只在老远看着,“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只看见烛影之下晋王赵光义时而会离开席位,好像在谦逊地躲避什么。过了一会儿,只见太祖赵匡胤拿过玉钺戳着地下,大声对晋王赵光义说:“好好做!”

另说老赵“微时”曾与一道士有来往,道士自名“混沌”。多年后,老赵践祚,有一次见到他,很高兴地将他带到宫里对他说:“我很早就想见你,有一事,想请你告诉我:我寿命还有多久?”道士说:“如果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十年,如果不晴,就需要赶快准备后事。”

等到了这一天,晚上,老赵到太清阁“望气”,看到满天星斗,是个大晴天,老赵很高兴。忽然,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

老赵急传宫钥开门,召晋王来到寝殿,兄弟俩酌酒对饮。宦官宫妾都被二人挥退,“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只远远地看见,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开席位,好像有不能忍受的什么事。兄弟俩吃酒完事,宫禁中已经敲了三更的漏鼓,当时殿下大雪已经积累了有三寸厚,太祖拿过玉钺戳着地下的雪,回头对太宗说:“好好做!好好做!”说罢,解开衣带就寝,鼾声如雷。当晚,太宗留宿在宫中,快到五更的时候,值班的守护一点鼾声也听不到了,应该是太祖已经驾崩。太宗接受遗诏,在灵柩前继位为帝。

这两段故事大同小异。都说因神秘事件,老赵已经预知生死,主动召晋王来商议后事。所谓“烛影斧声”之说,即来自于此。前已说过,我不信此说。第四种说法,可以命名为“太祖遗诏”。此事见于《宋史·方伎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引用)。该传为多人合传,其中说到一个叫马韶的高人,此人对天文有研究,而当时朝廷严禁私人修习天文之术。马韶与晋王的亲吏程德玄友善,德玄担心受牵连,多次告诉他不要来访。说这年十月十九日当晚,马韶忽然来造访程德玄。德玄很害怕,马韶说:“明日,乃是晋王利见之辰也。”这话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意。是说有圣德之人将要居于王位。此言一出,等于陷晋王于大逆不道。程德玄听后更为惶骇,因此将马韶引入一个房间,马上来告诉晋王。晋王命程德玄派人将马韶软禁防守,不得令他出门。然后,就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太祖赵匡胤。等到天亮,晋王来谒见太祖,“果受遗践祚”,果然得到遗诏要太宗即位。这才赦免了马韶。

这个故实透露的消息是:赵匡胤有“遗诏”,由晋王“践祚”。宋人王称《东都事略》也认为赵匡胤有“遗诏”。今传宋本《宋大诏令集》和《宋会要辑稿》中,都收录了一份题为《开宝遗制》的文献,按文字内容,显然就是宋太祖的“遗诏”。这一份“遗诏”不常见,我为之重新标点,收在这里:《开宝遗制》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寅:

修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数。圣人达理,古无所逃。朕生长军戎,勤劳邦国,艰难险阻,实备尝之。定天下妖尘,成域中大业,而焦劳成疾,弥留不瘳。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弟晋王某,天钟睿哲,神授英奇;自列王蕃,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丧制以日易月,皇帝三日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七日大祥。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知州等,并不得辄离任赴阙。闻哀之日,所在军府三日出临释服。其余并委嗣君处分。更赖将相协力,中外同心,共辅乃君,永光丕祚。

这里提到传统丧礼的的几个固有名词。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以日易月”。按古礼,太子应为帝王服丧三年,也即三十六个月。汉文帝时改为三十六天,这就是用“日”来代替“月”。因为国家枢务事重,继任者服丧太久,于国事不利,故有此变通。而所谓“小祥”,指父母丧后一周年,即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礼;“大祥”则是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丧礼。这里说“十三日小祥”,也是“以日易月”的结果。但“大祥”,按照“以日易月”当为“二十五日大祥”,这里却是“二十七日大祥”,也有缘由。原来《周礼》曾有“三年之丧”而不是“二年之丧”的规定,但“三年之丧”又规定为“二十七个月”,故这份遗诏按照这一规定“以日易月”,做了“二十七日大祥”的规定。古代丧礼自汉文帝后,有所变通,曾经遭到后儒的很多批评,暂不讨论。

且说“遗诏”,这里就明确提到向“皇弟晋王”“授以神器”。但有人不信“遗诏”为真。清毕沅在《续资治通鉴》记录太祖之死时,专门说到“遗诏”问题。他认为:

太祖平日友爱,又受命于太后,其传位于晋王之意固已素定,然未尝明降诏旨,故晋王闻召尚有迟疑。《东都事略·太宗纪》云“:癸丑,太祖崩,奉遗诏即皇帝位。”此不过仍史家纪事之旧例而书之,太祖非实有遗诏也。

同类推荐
  • 极品小侯爷

    极品小侯爷

    天朝末年、昏君无道、奸宦掌权,内有民怨沸腾、权阀并起,外有胡虏侵扰、肆虐边疆。南唐镇南侯之子杨麟,自幼好学聪伶,顽皮异常。人生最大格言之,有恩不报不算差,有仇不报是人渣。PS:本书已经签约,TJ是绝对不可能的。更新的话为了稳定起见,每天保持1/2章连更。(各位读者看清楚,小江的每章可都是足有三K字甚至是接近4K字以上的章节,分量还是很足的。所以希望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投票收藏,支持咱啦)书友1群66564690,希望大家进来踊跃投票支持小江哦!(PS:广告的朋友和踢场的勿来,谢谢!!!)
  • 不一样的五千年

    不一样的五千年

    这里有着不一样的烟火,以个人的角度去看这、去记录这不一样的五千年光阴。
  • 英华曲

    英华曲

    五十三年话劫灰,江山摇动令人哀;一言难尽兴亡事,军阀分裂是祸胎。频年篡弑竟相寻,礼教沦亡世独裁;英华一曲留史鉴,馨苑玫瑰花香来。改自蔡老先生的五代史通俗演义的收场绝句。笔者也算不知深浅,妄做改动,但绝对没有任何一丝不尊重的意思,希望老先生泉下有知,不要怪罪。但我想,纵然是军阀割据的时代,各国纷争,铁蹄滚滚,唯有真爱,才能永恒。
  • 大唐之隐没的英公后人

    大唐之隐没的英公后人

    嗣圣元年,武则天囚禁皇上意欲篡位,英国公李勣之孙徐敬业扬州起兵伐武,后兵败被诛族。直到大唐贞元十七年吐蕃军到唐朝盐州时,吐蕃军中有将徐舍人,自称徐敬业后人,将包括僧人延素在内的俘虏千百人全部放归。人们才知道,原来徐敬业尚有后人流落异域。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徐舍人出现之前,徐敬业的幼子在异域隐姓埋名,习得一身好剑法后就曾重返中土,怀着为祖辈正名雪耻的心愿,一步步接近权利中心。然而,他却在这个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大阴谋,这场阴谋首先将整个武林搅得天翻地覆,接着刮向长安,历经三朝,将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韦皇后、太平公主、武三思、安乐公主、太子李重润、上官婉儿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全部席卷进来。。。
  • 龙在喘息

    龙在喘息

    平庸的刘产不知道什么原因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和他以前生活的世界不同。一片大陆,四种体制,七个国家,原本和平的时代在刘产到来的同时瓦解了。看到眼前这个崭新的世界,刘产压抑在心中许久的雄心壮志不仅冉冉升起,以往的梦想不就是要回到古代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吗?眼前虽然不是古代,但却正是自己想要的环境。于是,一篇由当代庸人谱就的不朽篇章缓缓地在异世展开了。正可谓:当代庸人谋天下,恋爱白痴闯情关。洒下堆堆白骨去,带着缕缕香魂还。
热门推荐
  • 土狗的生存物语

    土狗的生存物语

    我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你若看,你若思,记下来
  • 世族嫡女

    世族嫡女

    她是侯门嫡女,但却受尽冷遇!洞房花烛夜,他竟引来红粉知己,只为嘲笑她!哼,以为这样就能气着她,未免太过小儿科!你有你的红粉佳人,我有我的蓝颜美男!想给她穿小鞋?先给你顶绿帽子再说!看谁狠过谁!
  • 皇国霸业

    皇国霸业

    那一天,我爱上了一个妖但是,却是宿命的玩笑那一天,我带甲十万,东征却也只为了王朝的百姓那一天,我弃文学武只为继承兄长的遗志终于,在这一天我纵马天下这次,我想为自己而活,也想还天下一个太平的盛世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妖魅天妻:腹黑夫君来袭

    妖魅天妻:腹黑夫君来袭

    一次绝杀,再度重生,她不再是她,高冷神马的都是浮云,妖魅才是她的菜,什么废材,本宫魅灵体质甩你三十二条街,呵!高等灵兽,我去,这么腻害,要不要我拿几只“低级”神兽来给你再腻害一点,可再怎么腻害也抵不过某只“禽兽”……某“禽兽”:“媳妇,我来啦……”“滚”某“禽兽”眼一亮:“我这就去躺好。”“……”
  • 莽荒血龙

    莽荒血龙

    此书慢节奏!联邦华国的龙组组长,在探索0号黑洞时,被不可挡的的因素拉入到了另一个莽荒世界,身死但是记忆与另一刚死去倒霉少年的身体相结合。一个杀戮果断,计谋过人的龙头,在异世又会创出怎样的风采,而随身携带的智能手环龙首又能给他怎样的帮助?是当一个智能管家,还是陪他争锋莽荒?
  • 青梅竹马小悍妻

    青梅竹马小悍妻

    陆遥觉得杜仲这小子不像将军府出来的人,长的文质彬彬,虽然自己有颜值有内涵有家世,但周围人一脸自己高攀的表情是什么鬼?就因为传言她又懒、又刁钻、蛮横不讲理、动不动就动手打人?天知道她除了懒一点,贪吃一点,完全跟这些沾不上边啊!!!得,说她是悍妇,那她就是,看她如何和小竹马亲亲我我,闪瞎一众人的狗眼。
  • 萌神拽兄妹

    萌神拽兄妹

    他是俊美无暇的拽哥,她是甜美可爱的萌妹,当这一对兄妹遇到另一对冷傲姐弟!好戏不断,精彩升级!“你弟弟亦肆苍拐走我妹妹温漪兮了!”银发银眸俊美无暇的他十分暴力的一脚踹开门,对里面的她咬牙切齿道,打着盹的她这才抬起眼睑,淡淡的扫了他一眼,“那还你一个姐姐行吗?”
  • 重生娱乐圈之灿若繁星

    重生娱乐圈之灿若繁星

    这一世,我在这兜兜转转,始终没有找到你.为什么........难道我们的曾经,就这样随波远逝了吗............我在这里等你.
  • 萌新学院

    萌新学院

    “洛黎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薇婷你就这么不信任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