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我很忙”搪塞孩子
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当你每天结束了工作,回到家中,你可爱的宝宝想要你陪陪他的时候,你都是如何答复的?如果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必须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注意——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父母不去陪孩子,那还有谁会陪孩子呢?做父母的不去陪伴孩子,那无异于将你自己的孩子放进牢笼!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很快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陪伴时间。如果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总是让孩子一个人自处,作为父母的你不能给孩子适度的刺激和引导,宝宝的脑袋里只能是一片空白和烦乱。所以,千万不要忽视陪伴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意义,父母不管工作有多忙多重要,也不应该以忙碌为借口而搪塞孩子的陪伴请求。因为所谓的“我很忙”,实际的意义是:“你不重要”。
不知道在您忙碌的时候,您的孩子是否说过这样让人心疼的话:上小学的富兰克林回家后,问刚出差归来、好久未见的父亲:“爸,你一个小时能赚多少钱?”他爸爸先是一副很难计算的样子,后来被逼问得过意不去就说:“一小时50美元吧。”儿子当即拿出了自己从零用钱中省下的50美元说:“爸爸,我买你的一个小时,你哪儿也别去,就陪我玩游戏好吗?”
涉世未深的小孩子是多么渴望忙碌的父亲能够和自己多聊聊,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啊!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灵需求,只是一心扑在事业上,越来越忙,忙得忘记了关爱孩子、忙得忘记了陪孩子说说悄悄话,忙得忘记了上次陪孩子是什么时候,我们多么可悲,孩子多么可怜……
其实,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止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就能给予的,他们所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上的东西,更多的是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在乎、父母的陪伴,他们需要亲情的慰藉,需要和父母一起分享成长中的磕磕碰碰、快乐幸福。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父亲都很忙碌,忙事业、忙赚钱,也忙自己跳舞、打牌,就是缺少与孩子心灵之间的对话,缺少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的时间,孩子一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一句话搪塞过来:“自己玩去,我忙着呢!”
其实,理智地分析一下就会明白,钱、事业、孩子之间并不是一个取舍的关系,而是一个平衡的关系。钱和事业都可以慢慢来,但是孩子成长中每一个脚步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许多事情,一旦错过就不可挽回了。每一个哈佛学子的家长都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秒。有一些哈佛学子的父母甚至每天都为孩子记录成长日记。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洁白的图纸,作为家长,除了用丰富的物质生活做颜料,还要用父母之爱、稚子之情做彩笔,去描绘孩子的童真、感受、能力、理想。我们都知道,家是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第一个摇篮,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学龄前的阶段,是孩子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父母们千万不能因为忙碌而放弃陪伴孩子,忽视与孩子共同成长。
可能有人心存疑问,工作压力那么大,强度那么高,很多时候不是不想陪伴孩子,是确实没有时间啊!其实,只要有心,就可以挤时间,同时,还能保证高质量,毕竟,很多哈佛学子的父母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的。双薪家庭的爸爸妈妈们有时忙到回家时,可能已是明月高挂,甚至孩子已经睡眼惺忪,然而,他们还是能挤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如和孩子聊聊天,分享他当天的心情、心事;或者是亲吻孩子熟睡的双眼,在孩子的枕边留一张小字条,告诉孩子,今天你的心情怎样,问问孩子的心情怎样;或者轻轻地抱抱孩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即使你能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但是,只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注重质量地陪陪孩子,仍然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与此同时,在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也并不是大人们在一味地付出。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大人们似乎又能看见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勾起那些生命的初始阶段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而在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教给我们一些东西,让我们看清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弱点,让我们找回随着时间流逝而离我们远去的东西,如那些最纯真的爱和温情……
在我国,就有这样一则非常感人的公益广告: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张奖状,想给爸爸看看,和爸爸一起分享喜悦之情。她一次次地奔向门口,却一次次地失望。她一直等到夜深,也没有等回在外面忙碌工作的爸爸!小女孩一次次地叫着“爸爸、爸爸”,最后,小女孩抱着奖状睡着了,可是小女孩仍然没有泄气,当她从睡梦中醒来时,第一个动作还是兴奋地去喊爸爸!可是,她的爸爸还是没有回来!奖状从小女孩紧握的手中慢慢地滑落下来,飘到地上……
当然,谁也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像广告中的那个小女孩一样,总是满怀希望,却又一次次失望。我们总以为我们很爱很爱孩子,可是,永远不要忘记,其实我们可以更爱孩子一点: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聊聊天;多和他们玩玩游戏。一句“我很忙”,会将孩子的希望在瞬间换成失望。也会养成孩子怪癖的性格。对谁也没有好处。
真正想知道的
在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制定的时候,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了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使欧洲复兴的计划。然而马歇尔本人却很担心,锱铢必较的国会是否会同意拿出那么多钱去支援欧洲。
有一天,马歇尔接到通知,国会拨款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研讨马歇尔的欧洲重建计划。
为了使马歇尔计划能顺利被批准,国务院两位专家一起干了一个通宵又一个整天,起草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发言稿。他们搜集了全部事实,提出了一切必需的要求,并列举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配之以大量具有权威性的具体细节作为论据,说明这一计划可使欧洲免于浩劫,同时又对美国有利的道理。然后他们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苦干成果回到马歇尔处,把他们精心准备的发言稿交给了他。
马歇尔看了一遍,半晌沉吟不语,最后他往椅背上一靠,说:“我不想用这个稿子了。”
助手们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稿子不符合马歇尔的要求。
马歇尔似乎看透了他们的心思,说:“别误会,我看讲稿写得很好嘛。可是,你们想,听证会想要听的是什么?他们想听的是我马歇尔将军对这个计划的看法,而不是你们两位的看法。要是我去那里念这篇发言稿,他们会明白是你们写的。我看不带讲稿去更好些,大家以为我会先发表一篇声明,我就说,先生们,你们要我出席听证会,现在我准备回答你们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向我提问,不管到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要用心阅读这篇发言稿。这样才好用你们准备的各种理由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满意,因为委员会真正想知道的,是我本人是否了解这个计划。”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歇尔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计划终于获得拨款委员会的支持,从而也就有了“财神爷”的保证。
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务必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对方可能的心理变化,感受到其他人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沟通进行到底,这样的话,你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要知道,基于对方需求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公主的月亮
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总理大臣说:“它远在35000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15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30000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
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因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说。
“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
“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串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人们较少关注顾客的真实需求,反而,大部分人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不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效果总是不好。而沟通才是掌握顾客心理的最好方法。沟通是双向的,互惠互利的。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构成的根本。另外,选择好沟通的内容也十分重要,只有沟通内容选择好了,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节省大家宝贵的时间。
试着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在进行和他人的沟通时,我们必须找到对方的需求并给予解决,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增加了对方的价值,才能达成自己的期望。否则那也不能叫做沟通,而是命令或乞求。
在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大象围捕回来之后,就把大象单独关了起来。大象是种群居动物,所以当它被隔离以后,孤独、焦虑、烦闷便接踵而来,令它烦躁不安。
人们在夜间把它带到一个大平原上,燃起篝火,让它和自己的象群在一起。这时候,这头大象会很快地和象群融合到一起,为人类服务。难道你不觉得这头大象有点像孩子吗?它需要的是能与它沟通的同类。那么孩子呢?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需要能跟他们沟通的父母或是朋友、老师,否则就会像那只被孤立的大象一样,只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这绝对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只要我们能够试着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沟通,就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为他们扫除障碍,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只有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否则只是假爱之名的命令。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共鸣。
沟通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是随便听听,应付差事就算了。家长不但要认真倾听,而且要善于思考,注重在谈话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发现孩子能够独立地讲述简短的故事时,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欣赏、赞美、鼓励。这样才能很好地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幻想着自己是土耳其人。他认为自己应当赤裸着蹲在餐桌下面,捡饭渣吃。焦急的国王请遍了国内的所有医生,没有一个能帮助他的儿子。一天,有个智者来到国王面前,主动要求帮助这个孩子。
那个人脱光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当男孩问他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个智慧的人回答说:“因为我是一个土耳其人。”
“我也是一个土耳其人。”国王的儿子说。
这样两个人光着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几天,彼此熟识起来。有一天,智者让人扔几件衬衫下来。
“你是不是觉得土耳其人不能穿衬衫?”他问男孩,“土耳其人当然能穿衬衫,一个土耳其人是不能根据其是否穿衬衫来判断。”
几天以后,那个智者让人扔几条裤子下来。
“你是不是认为穿裤子的人不是土耳其人?”他问男孩。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裤子。
那个智者继续这么做,直到两人都穿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让放些食物在餐桌上。
“你是否觉得,”他问男孩,“如果吃好东西就不是土耳其人?你当然还是土耳其人,可以吃好东西。”
于是他们一起吃起来。
最后,智者说:“你认为一个土耳其人必须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吗?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个土耳其人,这是完全可能的。”
这就是那个智者如何一步一步地把男孩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理解这个故事有非常多种角度,而且这一个故事折射出很多种问题。但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其中一点: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
假如我们不加注意,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把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工具。这样就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为在孩子的角度看来,家长是非常强大的形象,孩子此后会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面对暴怒的父母时就会哭,感到委屈。而这样的经历无疑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的潜意识,渗入给每一个他接触的人。“不会跟孩子很好沟通的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失败不仅仅在于他们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不会沟通的人。”而反观,我们现在很多中国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亲子沟通障碍的危害。中国的父母应该多学习跟孩子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的人格出现问题,也是对社会作贡献。
语言的表达有着神奇的力量,它是一个人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的综合体现。同样的观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