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预言
古巴比伦创造了不朽的成就,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更迭,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古巴比伦已经是昨日黄花。但关于巴比伦的种种,仍让人流连忘返。
公元前850年至公元前56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即现在的伊拉克境内诞生了两股强大的军事力量。首先是亚述帝国。在两个世纪中,亚述人用铁蹄征服了周边领土。在南面,亚述人占领了迦勒底及其首都巴比伦;在东面,亚述人侵占了叙利亚,随后进军到地中海海岸,穿过以色列一直到埃及。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任意践踏其他国家的领土。他们的目标是恐吓当地的居民,征服他们并要他们每年进贡。他们洗劫和焚烧了很多城镇,毁坏了无数的乡村,并任意屠杀居民。此外,他们还俘虏当地的居民千里迢迢来到亚述,充当苦力。
公元前7世纪后期,亚述人的强权开始衰败,与此同时,巴比伦人崛起。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都城被攻破,沦陷。迦勒底的国王尼布甲尼撒创建了新帝国。中东地区各小国终于摆脱了亚述人的蹂躏,他们感到欢欣和鼓舞,但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随后不久,他们又惨遭巴比伦军队的杀戮。尼布甲尼撒占领了以色列,洗劫了耶路撒冷,焚烧了神殿,将数千人掳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此后,巴比伦人又向南侵略了埃及,巴比伦帝国在当时赫赫有名。尤其是,尼布甲尼撒在世时,让巴比伦成为了近东世界的一个奇迹。他建造了无数的神庙和宫殿,并且修建了长而坚固的城墙来保卫这座城市。巴比伦成为了那时巴比伦人的骄傲和自豪。
在巴比伦达到强盛顶峰的100年前,先知以赛亚预言了巴比伦的覆灭和消亡。在标题为“神要惩罚巴比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你们要哀嚎,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我必使玛代人来攻击他们……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神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其内必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篷;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只有旷野的走兽在那里。
巴比伦人的命运是明确的:他们最终将被米提亚人所取代,这座城市将会变得荒无人烟,一片死气沉沉,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牲畜生存。另一位先知耶利米在100年后,即在尼布甲尼撒准备进攻耶路撒冷时预言巴比伦必将覆灭的命运:
我必使毁灭的风刮起,攻击巴比伦……巴比伦忽然倾覆毁坏……使列国和玛代君王,与省长和副省长,并他们所管全地之人,都预备攻击他……巴比伦必将成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无人居住……巴比伦宽阔的城墙必全然倾倒;他高大的城门必将焚烧……耶和华啊,你曾到这地方说:要剪除,甚至连人带牲畜没有在这里居住的,必将永远荒凉……
最后,先知命令在预言书卷上绑上一块石头,扔到幼发拉底河里,宣布“巴比伦因耶和华所要降于他的灾祸,必如此沉下去,不再兴起……”在巴比伦掌权前的100年书写的以赛亚完全符合在巴比伦帝国和巴比伦在鼎盛时期所书写的耶利米书。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些预言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不可思议。但历史表明了一切,也证明了一切,关于巴比伦命运的预言日益兑现了。抢夺巴比伦的第一批入侵者就是米提亚人和波斯人。从那时起,巴比伦的荣耀开始衰退。后来是在亚历山大领导下的希腊人,然后是强悍的罗马人,之后是各个好战的部落,比如阿拉伯人、帕提亚人。
失落的古巴比伦
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探寻文明失落的原因,两河流域与埃及同属文明的摇篮,但其文明与埃及文明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并不像埃及历史那样自成整体,而与希腊、罗马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特点是:一连串游牧民族征服并最终成为定居者,而后又被新的游牧民族征服。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依次扮演着主角,这种特征使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绚丽多彩,异彩纷呈。但同时由于异族的入侵,常常造成文明史的断层。
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周围游牧民族对这块绿洲都觊觎。从最早的历史记载到近代史书都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土地当做战争最丰盛的战利品。武力的争夺,常常会使几千年的文明毁于一旦。那些曾经矗立在两河流域的城市,屡遭抢劫,屡遭重创,最终成为残垣断壁,掩埋在风沙中,怎能不叫人感叹!
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最终失落的原因,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其中不乏地理学家从地理环境变迁的角度来探讨。他们引用了大量事实,说明两河流域文明区生态变化。环境的变迁也是文明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学者F·卡特和汤姆·戴尔从人类与表土之间的关系出发,从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表土状况的恶化是历史上大多数地区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从上古到波斯帝国的数千年间,两河流域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堆积,淤塞河床和灌渠,再加上因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共同造成了这个文明发祥区的生态恶化,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微。这一结论对我们研究古巴比伦文明灭亡的原因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自从波斯国王征服了这片土地,两河流域独立的历史就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被印欧语系的波斯文明所同化和融合。此后,随着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教文明的先后冲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渐被湮没并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13世纪,当成吉思汗带领着浩浩荡荡的骑兵来到这里时,他们发现梦绕多年的天堂,早已成为了一片荒凉的土地。他们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文明失落固然可惜,但我们最重要的是从中能学到什么,借鉴什么。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人们往往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这一地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地区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虽然称作两河流域文明,但其实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在这三个文明之中,因为巴比伦文明成就卓越而最终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他们在生产中创造了象形文字。阿卡德人对此加以继承和改造后,铸就了闻名世界的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古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继承了这一古老文字,并作为自己的文字继续使用。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书写了家喻户晓的伟大史诗《吉尔伽美什》,传播了人类文明。通过这部史诗,我们看到了朋友间的友谊以及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古巴比伦人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成就。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保存着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共有3500行,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多种方面。这部法典对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七大古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博得爱妻欢心特意修建的。这座花园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远,大约只有100公里。它建在皇宫广场的中央,是一个高15公尺的四角椎体建筑,堆起长宽各400公尺的土丘,每层平台就是一个花园,层层累积,形成一个锦簇的花园,在上面栽满了从各地运来的奇花异草,在台阶上还铺上石板、芦草、沥青、硬砖及铅板等材料,目的是为了防止上层漏水,泥土的土层也很厚,也能够让大树扎根生长。
当然,要提起巴比伦的成就,无人能及的就是空中花园。相传空中花园的修建,是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爱妻修建的。这座空中花园呈现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庞然大物岿然不动,且用石柱支撑。每层都栽满奇花异草,招来无数的蝴蝶和蜜蜂。正是独具匠人,才使它成为七大古迹之一。
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不分昼夜地前行。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猎物。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仰慕其文明,不惜将首都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不负众望,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了政治和经济的坚强后盾,阿拉伯帝国以巴格达为中心,创造了一个极其发达的文化。麦蒙统治时期,巴格达建立了智慧宫,召集了全国众多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希腊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除此之外,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阿拉伯数字和《一千零一夜》。后来,这些文明不断涌入欧洲,使欧洲度过了黑暗的中世纪。
拯救巴比伦
为了保护伊拉克现存的古巴比伦遗址,美国和伊拉克共同发起了一个项目——“未来巴比伦计划”。如今,这一项目正面临严峻挑战,而这主要来自于水的严重威胁。据可靠消息,巴比伦文明中的伊斯塔城门与消失已久的空中花园已接近水面。可以说这一古城正面临着“水漫金山”的危险。
这种威胁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由多种原因结合起来造成的,比如对水问题掉以轻心;不计后果地盲目重建和战时掠夺。考古学家经过多方勘察,得出只有水的问题得以控制和解决,才能拯救巴比伦。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邦尼·伯纳姆认为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时很难解决。它认为这个原因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德国考古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从巴格达南部50英里处的幼发拉底河一条支流引来的灌溉用水造成了破坏性侵蚀,但政府并没有引起重视。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麦克盖尔·吉普森是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学专家,他也认为水是巴比伦重建的“主要问题”。近些年为了吸引游客,重建了很多工程,因此许多湖泊和河流不断被挖掘,导致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罗伯特·科尔德威带领的首批德国研究者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得知这一“罪魁祸首”便是水。水不仅对泥土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坏,还对这座城市的农业地区及乡村造成很大侵蚀。“未来巴比伦计划”的参与者杰夫·阿伦认为不能肆意将巴比伦遗址作为旅游景点,而不加考虑该遗址的完善和保存。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仅使巴比伦遗址受到重创,还毁坏了周围环境。美军接管伊拉克后,虽然遗址没有再度遭受破坏,但想要复原也几乎不可能了。“未来巴比伦计划”的领导者曾在多次访谈中阐明他们的调查结果。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将解决水问题列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才有可能将巴比伦重新建设成旅游景点和考古据点。拯救古巴比伦文明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