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出现了增生或是颈部肌肉僵硬导致椎管被挤压,脑供血不足所致,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转头时会出现严重的头晕和疼痛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颈椎病治疗方法各异,并非都适合按摩治疗。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比如“颈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倾向于使用药物来控制疼痛等症状,并增加供血,以局部缓解颈椎病情,同时采用按摩、针灸、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来逐渐恢复变形的颈椎。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比如少数症状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和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就宜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根据病变的客观情况、病变类型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手段。
耸肩缓解颈椎痛
平日里,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动作,其实对缓解身体疼痛大有帮助。比如耸肩对缓解颈椎疼痛就很有效。忙碌一天后,你可能会觉得脖子上像压了一座大山,酸痛僵硬。此时,你既不用按摩,也不用其他疗法,只要耸耸肩,疼痛就能有效缓解。
首先挺起胸抬头,颈部尽量直起,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尽量向上耸起两肩,注意不要缩颈,以颈部和肩膀有酸胀感为佳。两肩耸起后保持1秒,再把两肩用力下沉。一耸一沉为1次,每天早晚做3~5次,每组16次。当然了,你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做或少做均可。如果想未雨绸缪,那么在工作间隙,走到窗边,让眼睛看看室外的绿色,身体做着耸肩运动,既放松了眼睛,又舒展了疲劳的颈椎,一举两得。
穴位按摩赶走颈椎痛
1按摩百会:用中指的指腹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30次。由于百会穴是众多穴位汇集的焦点,因此有健脑宁神、益气固脱的功效。
2对按头部:所谓对按,就是用双手拇指分别压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的四指自然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用力适中,进行揉动20~30次。此项按摩具有清脑明目、振奋精神的功效。
3按揉风池:主要是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按摩风池穴的主要功效是: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4拿捏颈肌:在按摩时,应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将拇指放置于同侧颈的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准备好后,将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保持3~5秒,然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5按压肩井:肩井穴的按压酸胀感很强,主要是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按压此穴位的功效为:通经活络,散寒定痛。
6按摩大椎: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按压此穴位的功效为: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7对按内、外关穴: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此项按摩具有宁心通络,宽胸行气的功效。
8掐揉合谷:所谓掐和揉要注意力度,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掐和揉该穴位可以起到疏风解表,开窍醒神之功效。
9梳摩头顶:这个按摩的方法是用双手五指微曲,然后分别放在头顶的两侧,然后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通过此项按摩可以收到提神醒目,清脑镇痛的功效。
颈椎不好慎做“米字操”
“米字操”是一项强调颈椎的运动,所以对于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是有缓解作用的。所谓“米字操”是以颈部为轴用头写“米”字,以全面活动颈部肌肉、筋骨和血脉。但日前多位国内权威颈椎病专家一致指出,“米字操”可以缓解颈椎疲劳,但对于已经成为颈椎病的患者来说,做“米字操”不但毫无改善功能,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米字操”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宜,颈椎不好者要慎做。
研究证明,对健康人或有颈椎疲劳的人,颈部“米字操”可以做,但对于已确诊为颈椎病的人,在发病期间做操反而增加了颈椎的不稳定,增生的骨质刺激血管和神经,加重患者的负担。颈椎病发作时,患者应以休息为主。
做颈部“米字操”活动颈部时,若出现持续的头部眩晕、视物旋转、耳鸣、颈部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健康人颈部疲劳做操时,也应注意缓慢、均匀、对称,有屈有伸,并注意把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做“米字操”要考虑自身的实际病情
“米字操”对颈椎病患者的保健作用需要患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病情,因为在上一节中我们讲过颈椎病分四种类型,有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治疗方法也不同,这是因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米字操”中的颈部侧屈动作,可导致神经根经过的椎间孔缩小,“米字操”加剧了此类型颈椎病患者的病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米字操”中的颈部后伸动作,可导致颈椎管狭窄,因此可加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米字操”中的颈部旋转动作,可导致头晕发作。因此,“米字操”不仅不能防治颈椎病,反而会加重某些类型颈椎病患者的病情,不值得做,更不值得提倡!
对颈椎病患者的锻炼,最好采用等长训练的原则,即在训练中肌肉进行收缩训练但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既可锻炼颈部的肌肉力量,又不需发生颈部侧屈、后伸和旋转等动作,以免加重某些类型颈椎病的病情,因此颈椎病患者的锻炼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道听途说,自以为是!
按摩足底可防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障碍。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对这种令人头痛的疾病尚无有效方法。脚底集合了身体全部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治疗足底反射区可预防颈椎病。
足部按摩也称足反射区按摩法,是通过在足的一定部位施以按摩手法,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一疗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按跷”可治痹病的记载。中医学认为:脚跟为“精气之根”。足三阳、三阴经上连脏腑,下达足部,通过对足部穴位的按摩刺激,可利用经络的传导功能调节脏腑气血,平衡机体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研究提出,足部有人体各部位器官的反射区,反射区能反射相关器官或部位的病变,按摩刺激这些反射区,则能相应调节患病器官,增强免疫机能,对疾病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只要刺激足部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对颈椎病、腰椎病,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足底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足底按摩的方法是:用拇指指尖或指腹,也可用食指或中指的关节,以数毫米幅度移动。力度最初要轻,随后逐渐增强,以稍稍有疼痛感为宜,按摩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在闲时进行。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以后,对一般颈椎病患者即可收到神奇效果。
足底按摩方法简单易行,但在做足底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摩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风着凉;
2夏季按摩时不可以用风扇直吹患者双足;
3按摩前要保证手、足干净,剪短手指甲或脚趾甲,以免损伤皮肤及发生交叉感染;
4按摩开始时,必须了解患者心脏是否正常,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
7按摩后半小时内,患者应饮用适量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
8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45分钟为宜;
9按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暂反应,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
骨关节炎患者的活动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但运动不当却会伤害我们的骨关节。
在骨关节病急性期得到缓解后,日常活动的锻炼就成了治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一些锻炼来帮助你增加关节的运动,加强连接关节的肌肉力量,或者放松您所感受到的关节僵硬,这是很有益处的。除完成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外,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益活动如体操、游泳、散步、慢跑等。
正确锻炼我们的骨关节很重要。首先是评估自己,也就是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年龄、体质及骨与关节的状况。然后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切勿盲目和别人攀比,或是强迫自己去完成某一预定计划。开始时要慢慢进行,并且不要过量。活动量、活动时间要以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进行小运动量、短时间的活动。活动后如有关节的持续疼痛,则可以认为活动过量,需减少活动量或停止活动。同时要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确保安全,避免外伤。
预防为主无论对年轻人还是对老年人都一样重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去有害无益的各种姿势,避免过度劳累或潮湿受凉。适当减轻体重可以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缓解腰痛,倒走更灵
人的行走本来是向前,走惯了也舒服。反向步行,人体由于不习惯而产生一定难度。为了克服难度,我们就需要付出较大的体能,这样便起到了强化腰腿肌肉、增强身体平衡性和灵敏度的特殊效果。同时,倒走不仅比正走耗氧多,还能有效缓解腰疼的毛病。
轻松身心,选择倒走
您若是接近暮年的老人,倒走能防病强身;若是正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倒走能减少鸡胸、驼背;若是整天伏案的白领或机关工作者,还能起到消除疲劳、缓解腰背酸痛的作用。因此,从自身健康考虑,不妨倒走试试。
然而,倒走毕竟是一种有难度的有氧运动,并非想走就走。对初练者来说,身体应当先向前倾,走路时腿自然下落,小心的先用脚趾着地再过渡到全脚,重心要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强化腰腿肌肉,增强平衡。
五项原则,助你走好
注重走路姿势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运动规律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既强身又安全。
◎瞄准参照物
倒着走一定得有参照物,如花草、树木等,以免将线路走歪。
◎场地需选好
应选择平坦的、人比较少的场地,最好是直道。如在操场圆形道上“倒走”,最好先顺时针“倒走”,后逆时针“倒走”。防止左右侧胸腰背肌不平衡而造成新的劳损。
◎先慢再后快
“倒走”距离一般从50~100米开始,根据自身感觉,可延长至500~1000米;初学者速度要慢,步子要小,为15~2步/秒,熟练后速度再加快;倒走时间控制在每周4次,每天1~2次;脉搏维持在正常心率的1/2,如中老年人为60~80次/分。
◎找回方向感
当倒走即将结束时,要做好整理运动。方法为正步走10分钟,先快后慢,直到呼吸、脉搏基本恢复为倒走前的水平。
◎适当加难度
在倒走已经很熟练的情况下,倒行者还可以加大难度,例如上坡倒行,在水中和草地上倒行等。有兴趣的话,您还可以试一试倒后慢跑。但是必须要注意安全,要选好地段,最好在公园或运动场等地方进行。
当心踢毽伤关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运动健身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每到傍晚,广场上、公园里挤满了健身休闲的人群,踢毽子的、跳舞的、打拳的,或各据广场一隅,或你方歌罢我登场。对于运动太少、久坐办公室的都市人来说,加入广场健身潮,对于活动全身筋骨、调整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广场健身种类繁多,且不断推陈出新,健身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否则会造成运动伤害。比如老年人骨关节易发生退变,这时如果多次练习踢毽,不断重复其中踢腿摆脚的动作,反而会加速膝关节的病变过程。这是因为,老年人在踢毽子时一般只用一只脚踢,另一条腿从头到尾都是作为支撑,这会把身体重量都压在这条腿的膝关节上,而且在开始起跳的一瞬间,向下的爆发力和扭腰带动的旋转力给膝关节造成磨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退行性病变。
此外,由于踢毽子动作单一,反复起跳的一条腿也容易损伤到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病变初期,关节内会发生无菌性滑膜炎,其症状是关节肿胀和周围肌肉疼痛。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人,要慎踢毽,因为压在支撑腿膝关节上的重量会更大,加重关节损伤。踢毽注意控制时间,避免玩花样,特别是支撑的那条腿,顿地起跳后做飞脚踢毽的动作,此动作对膝关节伤害更大。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身体某一部位出现不适后仍坚持锻炼,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种不适往往是损伤和病变发生的早期表现,如果能及时停止该部位的锻炼,情况将会好转。但如果继续踢下去,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会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骨刺、半月板磨损、交叉韧带受损等,外在的典型症状是不能下蹲。正常人完全下蹲以后,大腿小腿的夹角应达130°
~150°,如果蹲到90°就下不去了,生活能力受到一定损害,就要及早就医。
而年轻人锻炼也有误区,一些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什么样的运动形式都能适应。但是,年轻人锻炼的时候不是把健康放在首位,而是将减肥和健美放在了第一位,这样也会造成损伤。比如觉得腿上肉多了,就反复练习腿部动作,觉得腰上太胖了,就反复做腰部高难度动作,这样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从而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扭伤等,为健康埋下隐患。
千万不要健身不成,反伤关节。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才能事半功倍。
旋转健身,更益关节
人体关节的旋转自由度很大,如果能够利用这种自由度来带动身体各部分的舒展,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健身效果。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采用转头、腰、腿等的“旋转”健身防病法,对调剂精神、增强体质、预防器官衰老,非常有帮助。而且这种旋转运动法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长期坚持下去,既能健身,又能防病。
以下是关于眼、颈、腰、手指、胳膊和腿部旋转的具体方法。
1眼睛旋转:经常转转眼睛,可以加速眼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眼睛疲劳和视力衰退。眼睛转动时速度要均匀,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方向各4~8次。
2颈部旋转:经常转动颈部,能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平衡两侧肌张力,增强肌肉力量,并能防治头痛、颈项强直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