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方面看,书写前要求身体的姿势做到头正、挺胸、直背、肩松、足落平地,达到血液流贯全身,产生一种激人向上的内驱力。在落笔时要做到腕平、掌虚、指实,通过臂力、腕力和指力的运作,使得气血畅通,落笔刚劲有力,气夺天工。因此,书法的运笔过程就是人的精神、动作和呼吸的相互协调及配合的过程,能够对全身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起到调适作用,使其达到平衡的最佳状态,能够起到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作用,对身体健康多有裨益。从心理学方面看,我国书法十分讲究意念,运笔之前,要求凝神静气,万虑皆息,旷怀畅情。这就使得心神安宁,大脑中枢神经得到愉快的信息储存,心灵得到净化。正如乔番在《心术篇》里所说的那样:“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练习书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活动。特别是书法家、画家在创作时,总是收视反听、决虑凝神;悬腕运笔、舒筋活络;泼墨点彩、意气风发;或站或坐,伸肌缩肌张力饱满,运动神经调节精确,就像打太极拳一样,柔软舒展而有节律的腰臂腕指的运动;亦如练气功有所共通,有时练得轻汗微沁血脉通畅,代谢活跃,且方法不同而效果相似。当然,练习书画就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各种专心致志、凝神定气的运动,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取得平衡,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心律平稳均匀,呼吸平顺,内脏器官的功能也得以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抵抗力增强,能有效抵抗疾病,从而延缓衰老。因此,书画活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练习、欣赏书画,既能丰富精神生活,又能增强体质,真可谓身心健康的“补品”。
据一项研究考证,在二十种能使人长寿的技艺中,书法名列榜首。书法是一项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不仅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还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练习书法类似于轻微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而且脑体并用,几乎需要周身活动。既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临池挥毫,要凝神贯气,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展、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度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笔端。这个过程需要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要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机能得到调和,肌肉关节得到锻炼,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从而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抵抗能力增强,就能有效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当然,要想通过练习书法而达到保健功效,也需要从姿势、心态等几个方面调节到最佳状态。
第一,练习书法的姿势要正确。这样才能筋骨舒展,气血畅通,使身体得到锻炼。练习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坐式要求头正、肩松、背直、臂展、足安,胸部与书桌距离一拳,且能上能下,眼睛与纸距离一尺以上。立式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书桌高度要适当,当身体站立双手下垂时,桌面应与手腕齐平。中老年人练字时,立式要比坐式好,立式可扩大肢体活动范围,促进周身血液流通。
第二,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要放松心情,凝神静气,摒弃杂念,顺其自然。书法养生健身,关键犹如练太极拳,先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进入“入静”阶段,然后运气手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
第三,培养专心的精神。练习书法时可先定一家一体,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对于书法初学者,要先练楷书,多写大字。写大字时要悬腕、悬肘、悬臂,以利于舒展臂力,活动筋骨,达到健身的目的。
第四,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有所追求,又要量力而行。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规定一定要写多少字。关键在于从练习书法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让练习书法成为“外健其身,内养其心”的重要手段。
愉快的心情有利于骨骼成长
很多人一直认为补钙是唯一一种令骨骼健康的方式,然而事实真相却并非如此。骨骼的疏密并不在于补充多少钙质,而在于减少尿液中钙质的流失。人在紧绷的状态下,骨骼中的钙会随着排泄被排出体外。一项由健康部门公布的调查证实,女性体内钙质的流失和压力有很大关系。忧虑的女性骨密度比正常状态的女性要低大约13%。这项研究表明:骨骼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平静愉快的心情能促进骨骼生长。
压力对骨质密度会产生影响。一项实验将老鼠放在拥挤的笼子里,3周之后对这些老鼠进行骨密度检测,发现这些老鼠出现了骨质疏松:体内钙、磷、镁和铁都在流失。同时体内与骨骼健康相关的微量矿物质如锌、硼、铬和钴等也发生了大量流失。
糖皮质激素,是包括皮质醇在内的压力激素的统称,负责在压力情况下损害骨骼健康。这些激素会阻碍肠道内钙的吸收,并严格控制用于骨骼生长的钙的含量。在长期压力下过多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类会导致钙质从尿液中流失,影响骨端神经前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甚至提高骨组织受损的几率。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并不是唯一引起钙质流失的因素。空气污染、酒精、香烟、咖啡、碳酸饮料、过量的糖和动物蛋白等,这些为现代大多数白领钟爱的东西,恰恰也是令钙质大量流失的因素。
现在我们明白了,骨骼的健康不仅取决于食物的含钙量,还取决于你心中的感受和脑袋里的思想,骨骼需要的不仅是营养,它更需要心灵的滋养。
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使自己处于相对压力过大的环境中。
心情不好也会导致亚健康
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有70%的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7个人是亚健康人,这组研究数字着实让人吓了一跳,难免不由自主的担心起坐在电脑前的自己是不是也是那70%里的人,真是应了那句非常耳熟能详的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研究还说: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有8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问题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加上竞争激烈、工作或失业的压力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部分适应社会能力欠缺、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亚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就是抑郁症。
人的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要有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豁达心境;二是要有良好的处世能力,要客观、现实,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三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若对事物丧失兴趣、无愉快感;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反复想死或有自杀行为;精力减退、有疲劳感;精神运动迟滞或过激;联想困难、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性欲减退等,有上述症状4种以上、心情持续低落2周以上的人,可能会有心理问题。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准后,那么让我们试着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面对各种无形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主要方法有:
1回避法。即淡化或转移不良情绪,离开不愉快的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听音乐、看电影、逛商场等。
2转视法。对于无法逃避的客观现实,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3宣泄法。宣泄可以使你获取心理平衡,要学会在适当场合用适当的方法释放心理压力。
4自慰法。寻求“合理化”的理由可以帮你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产生的紧张和焦虑。
5低调法。期望值越高,心理冲突就越大,要有“平常人”的心态。
6升华法。把压抑和焦虑等不利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从心理困境中奋起。
因此,白领阶层们,从现在起,保持愉悦的心情吧,它能帮助你走出亚健康带来的困扰。
微笑,最好的保养品
美国一些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欢笑可以降低血压,减少产生压抑情感的激素,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免疫功能,激发人体镇痛激素的释放。世界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在晚年患上了头痛的毛病,多方求医都没有效果。后来,有位高明的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处方,处方签上只写着“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何其聪明,很快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于是经常去看喜剧。喜剧总是会让人开怀大笑,没过多久,困扰他多年的病竟痊愈了。
既然笑这么神通广大,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笑出来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如今的老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烦恼,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好久没有开怀大笑过了。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笑呢?
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笑?当然是感到快乐的时候!那么,想要笑就要快乐起来!
人老了,总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藏在心里面。如果想要快乐,就要把心中的忧虑说出来。只有把消极的情绪从心中排出去,才能让快乐进驻,才能开怀大笑。
杞人忧天几乎是所有老人都会犯的一个小毛病,其实,不管是懊恼过去,还是担忧未来,都不能改变什么,最主要的是把握现在,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使生命更有朝气、更有力量,也会让自己更快乐。
做自己喜欢的事最能让心情快乐起来,所以,老年朋友可以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中体验到快乐。
小事糊涂骨更好
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个条幅:“难得糊涂”,条幅下面还有一段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自然,这里讲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意在要明白事理,胸怀开阔,宽以待人。
常言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意即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无原则性的小事,不必认真计较。从心理学角度看,对无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随听、随看、随忘,做到“三缄其口”,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不仅是处世的一种态度,亦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一个人每天都要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情纠缠与人际纠葛,如果一个人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一味的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烦恼和忧愁便会先于“说法”而来,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健康。
医学研究证明,人若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的漩涡之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会引起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病。而小事“糊涂”,既可以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以使紧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岂非养生的妙法?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纠纷常常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这些小事在双方感情好时常会被忽略、被谅解,感情不好就会被放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感情常常带有盲目性、冲动性和时间性,聪明的人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常常用“不置可否”、“听其自然”的方法,或者称为“冷却法”,因为感情冲动常会因时间的消逝而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就能看出这些纠纷是何等的渺小,因而矛盾常于无形之中随之化解。倘若过分热衷于搞清谁是谁非,或只顾发泄心中的怨恨,无异于“火上浇油”,结果反而会激化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由此可见,在处理某些感情冲突时,在适当的情况下,“糊涂”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它会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逾越难以想像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