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有两个中国人几乎同时登上了‘巅峰’。一个当然是‘中国探索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个是‘2003年中国首富’——丁磊。他们昭示的最大意义在于:前者从根本上拓展了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地域上的时空观念;后者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时空观念。”
这是IT评论家方兴东在我们2003年的榜单发布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的一段话。
这一年开始,我们制作的百富榜不再借道《福布斯》而是自己独立发布。32岁的网易掌门人丁磊成为榜上的新科状元(75亿元),这得益于网易的股价在过去20个月的时间里涨了近70倍。我们在发榜辞中写道:“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纪元呢?”
方兴东接着写道:“随着中国互联网启蒙阶段的正式结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朋友,我们期望丁磊能够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本身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趣的是,丁磊的朋友、步步高电子掌门人段永平(2003年,第83位,10亿元)正是因为在两年前网易股价最低位时吃进了200多万股,后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段永平也是位传奇人物,将步步高品牌做到如日中天却华丽转身,定居美国,开始做股票投资,几年后花62万美元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让人眼羡。
这一年的百富榜上,100位上榜富豪的总资产达到1907亿元(2002年为1577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GDP的2%,上榜富豪平均每人19亿元,上榜门槛为9亿元。榜上有新面孔40张,除了中国民营经济自身的迅速发展外,还与民企借壳上市的数量大幅增长及中文商业媒体的进步有关。
尽管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在榜上仍占主导地位(58%的榜上企业以房地产或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钢铁、瓷砖、木质地板、基建等为主营业务),但是复苏中的IT行业却成为最大的一个亮点。丁磊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上榜富豪们的财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速,其中成长最迅速的当属与丁磊同为IT业的盛大网络掌门人陈天桥。他从1999年我们首次推出富豪榜后不久开始创业,到2003年百富榜发布时,当初50万元的启动资金变成了40亿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最年轻的10位上榜企业家中,有5位涉足传统的钢铁行业。
从这一届榜单开始,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榜企业当中员工数量最多的德隆集团,旗下员工达10万余人,不过这一年的德隆,危机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年是唐万新最后一次榜上有名。上榜企业当中纳税最多的是UT斯达康,它在2002年的纳税额达到12.5亿元,紫金矿业集团紧随其后,纳税额超过8亿元,此外,榜上1/3的企业纳税在1亿元以上。
上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445岁(2002年为46岁);就地区性而言,榜上22%的企业家将他们的集团总部设在广东省,设在金融中心上海的占14%,北京占11%,香港占8%,浙江省占8%。从榜上数字来看,上海地区的企业家拥有的财富总量最多,而如果从榜上企业家的出生地来考察,东部沿海地区的最多,占32%,其后是中国北部和南部。
民营企业家在资本市场的动作更为娴熟,榜上有48位企业家控制了78家上市公司,多在上海、深圳、香港、纳斯达克和新加坡等地上市。而中国企业家的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榜上1/3的企业家的主营业务需要与国外发生联系,其中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联系最为显著。
除了主榜单“胡润百富榜”外,这一年我们还发布了系列“新作”,包括“2003中国强势榜”、“2003 IT富豪50强”、“2003资本控制50强”和“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
强势榜其实是影响力榜,遴选标准包括政治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企业纳税额和销售额、品牌知名度等。这一年强势榜的前三位分别为荣智健、鲁冠球和宗庆后。他们各自执掌的企业中信泰富、万向集团、娃哈哈集团都从优秀做到了卓越。
宗庆后也是一位值得敬畏的企业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保健品市场集体疯狂的时候,只有宗庆后保持了相对的冷静,并避免了后来的行业灾难。另一方面,“娃哈哈”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持续快速提升。当然,几年之后他与法国达能“开战”,称对方“恶意并购”,引起业界争议不断。客观来讲,宗庆后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不过放在特定的历史和商业背景下,又可有另外一种解读。
“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50强”榜单中,万科掌门人王石毫无争议地拔得头筹。2003年万科的销售收入达到近64亿元,利润54亿元,分别增长38%和37%。万科的品牌、模式、口碑,以及王石的企业家才能与个人魅力,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都令人赞叹不已。后来,王石始终是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人物,万科在2007年的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达355亿元和48亿元,分别增长98%和110%。从王石谈到中国的地产圈,谈到中国南方和北方房地产企业老板的对比,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一年的百富榜榜单上,上升最快的企业家还有合生创展的掌门人朱孟依(第10位,40亿元)。朱孟依是来自广州的地产巨人,借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契机大力扩张,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型开发项目。另外四名房地产商紧随其后:秘鲁国籍的周建和,上海的童锦泉,从澳大利亚归来的周泽荣和广东的陈卓贤。
天津顺驰集团掌门人孙宏斌(第91位,95亿元)也是一匹黑马,2003年10月20日的《中国经营报》一篇题为《孙宏斌隐形超人现象》的报道开篇写道:“尽管已经是天津房地产市场上的大佬级人物,但孙宏斌的公开资料仍然相对有限。但是对于整个华北甚至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孙宏斌和他的顺驰集团都是无法忽视的,经过短短9年的发展,顺驰从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起家,如今已经是中国房地产界的一匹黑马。”不过后来孙宏斌扩张欲太强,成为一位悲情企业家,他对王石的“公开叫板”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印象。
另一个新面孔是张茵,她和丈夫刘名中分别执掌美国中南公司和东莞玖龙纸业,一个是贸易公司,一个是工厂,赚了美国人的钱再回来赚中国人的钱。我们会在本书“后现代图景”那一部分讲述她的故事。在2003年百富榜上,她以25亿元财富排在第17位。此前一年,她掌舵的美国中南公司出口的集装箱总量超过了通用电气、奥驰亚以及杜邦公司的出口集装箱总和,居全美第一,她向中国出售的废纸总重量相当于17艘航空母舰。
“绕着产业‘红灯’、钻着政策空档,中国的民营企业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放宽限制和鼓励发展的背景下,倔强攀爬,终于登上了一个可以产生大变局的分水岭。”这是2003年10月《瞭望》杂志一篇文章中的开篇语。在这个分水岭上,必然会孵化出一批榜样,且看百富榜上丁磊、王石、宗庆后、段永平之“榜样的力量”。
首富丁磊的娃娃脸
“我怎么能代表得了中国呢?”
2003年10月初,我们制作好这一年的百富榜后,打电话给丁磊确认一些信息。当我们告诉他,他的排名非常靠前、可能是中国首富时,他在电话里如此回答我们。
这个月的20日,“2003胡润百富榜”发布,丁磊以75亿元资产位居榜首。在我们看来,丁磊成为首富具有标志性意义——有“红色”背景的荣智健和传统产业的刘永好都“过了首富的瘾”后,年轻的IT领袖成为首富,犹如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比尔.盖茨出现了。
站在了浪尖上
浙江小伙儿丁磊成为中国首富时只有32岁,跟在他后面的是荣智健、许荣茂、鲁冠球这些“老将”,所以他格外引人注目。有媒体报道称:“丁磊可能将成为中国近期内最为年轻的一位首富,而且是一个具备相当透明度的阳光富翁;丁磊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是他所处的这个制度和技术双重变革的时代中一代人梦想的崭新支点。”
丁磊
丁磊登上首富宝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年的网易股价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我们发布百富榜前,网易的股价达到70美元,而在2002年1月2日,网易股价还不足1美元。也就是说,一年零九个多月的时间,股价涨了70多倍。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网易创造的奇迹称赞不已——“网易堪称纳斯达克第一股”。
尽管此时的网易非常慓悍,但丁磊还是把记忆定格在了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被纳斯达克勒令停牌,原因是误报2000年收入,涉嫌财务欺诈。加上网易随后又发生人事调整,华尔街一片哗然。
丁磊走到了十字路口。他没有选择卖掉网易(当时卖掉网易并卖个好价钱谈何容易),而是四处取经,寻求突围之道。后来网易调整战略,2002年年初复牌后起死回生,最终造出一个中国首富的传奇。
在业内公认为颇具独到眼光的和讯网前CEO谢文说,互联网行业中真正的商人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丁磊和陈天桥。“说他们是商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做不做互联网,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人。”
经历过一番“过山车”后,丁磊在2003年称:“我已经32岁了,也不算年轻了,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我的心情、工作和生活不会再随股价涨跌和财富多少而波动了。”
纳斯达克似乎在跟丁磊玩游戏。就在他成为中国首富后不久,由于网易宣布这一年第三季度无线短信服务的营收下跌,网易股价应声掉头向下,丁磊的个人财富几个星期内就缩水30%。
2003年11月底,《财经》杂志在题为《网络轮回》的一组封面报道中称:
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公司们的兴起、衰亡与复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自己生长出来的行业,没有或很少政府投入,除了在早期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在海外上市问题上有过限制,也几乎没有什么政府干预。风险投资培育了互联网公司的种子,而资本市场则充当了孵化器。即使在互联网最低潮时,也只能靠自己走出来,实现优胜劣汰,虽然成功的只是一小部分,但充分证明了市场的有效性。互联网所提供的,正是在中国双轨制的格局下一个难得的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的行业模板。
2004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丁磊以50亿元居第7位。我们在榜单发布前打电话给丁磊说,今年你在前十位,但没进入前三。丁磊听后大喜,说:“太好了,我终于不是首富了!”
自2001年开始,丁磊很少再接受媒体采访。一是性格使然,二是他感觉自己很受伤——当初网易遭停牌,媒体说他“信用缺乏”;他偶尔在公共场合开个轻松的玩笑,媒体说他“作秀”;最有趣的是,他找媒体就自己要卖掉网易的传言辟谣,第二天,最温和的新闻标题竟然是《丁磊细述“卖身风波”》。
2003年我们想当面采访他,被婉拒,说可以电话联系。我们注意到百富榜公布后,一边是丁磊对首富头衔有点“烦”,一边却是网易做了百富榜专题报道,“首富”“丁磊”等词汇被放大、突出。
回顾丁磊的创业史,虽遭遇过坎坷,但整体来看却非常稳健。《中国企业家》在2005年年底一个关于丁磊的报道中,标题为“稳健就是力量”——
4年前,当业界几乎还没有人对网络游戏感兴趣时,丁磊做了网易历史上唯一一次资本运作,并购天下进军网游。3年前,也同样是无线业务还没有被普遍重视时,丁磊加大投入押宝无线。后来,在电子邮件升级、即时通信混战中,丁磊总是带领网易走在前面、引领业界。而今天的网易确实在大家都看好的领地里放慢了脚步。再加上一年前从无线业务淡出的举动,似乎证实着丁磊个人所尊崇的“上善若水”的哲学:不要到大家都看好的路上挤,而要顺势而为,到安静处去积蓄力量。
那张欺骗性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