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凡事想当然
彤彤今天又回来晚了,一进家,爸爸就批评开了:“你就是不听话!放了学,就知道玩,就知道踢球,靠玩能考上重点吗?”一通批评,都没容孩子说上话。
过了几天,老师来家访,告诉说,彤彤每天放了学都去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功课,生病同学的家长还送来了表扬信呢!
这时,爸爸恍然大悟,原来批评错了。
彤彤上了中学以后,家长更关心他的学习了。一次彤彤拿回了一张试卷,妈妈一看,才得了75分,于是勃然大怒,就批评起来了:“你不要强啦!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有什么事分心了,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了?你上小学都是98分以上,怎么上了中学就退步这么厉害!”
后来,彤彤的家长才搞清楚,75分还是全年级第一名呢!这次,老师出题难度很大,就是要看看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专家解析
乱批评不仅冤枉了孩子,也影响家长自己的形象。因此,批评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要使自己的批评有根有据。不正确的批评是急风暴雨式的批评,这种批评是来得快,去得急,让孩子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没有辩解表白的机会,家长也丢失了缓解和回旋的余地。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提升,让孩子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和进步。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并小题大做,无限上纲,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埋怨中沉沦。学会赏识就是呼唤爱的回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挽救“坏孩子”。
我们培养的孩子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既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有较全面的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形势的应变能力;有在顺境中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在逆境中耐得住寂寞,不悲观气馁;淡漠名利,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不安于现状,不得过且过,不甘于平庸,不墨守陈规,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
教育误区
1.道听途说。“听到风,就是雨”,尤其在孩子交朋友的问题上家长往往高度敏感,处处关照,过度关心,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
2.求全责备。让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用心发现孩子长处,而是责备孩子“不如人”“掉价”。孩子失去自信心,往往自暴自弃。
成长故事
大人也有说错话的时候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我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双百”。可气的是,老师居然说我有作弊的嫌疑。当时,老师找了我父母,并拿出我平时成绩和期末的卷子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也许这孩子的品质有问题”。
父母回来后,没有丝毫对我的不信任,而是夸奖我的表现出色,并且对老师的无端怀疑表示气愤,他们说:“我们了解了,考场周围的同学都考得不如你。所以我们跟老师说了,你不可能抄袭别人的,不可能作弊。”
我特别感动,如果父母不理智分析,“听到风,就是雨”,认可了老师对我的猜疑,那么轻易地错怪我,我幼小的心灵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学习一定会一落千丈。
正是父母的信任保护了我,激励了我,让我感到温暖和自信,我才慢慢变得成熟,越来越有信心。
没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相关链接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学一》: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如同风之不可捕,影之不可捉一样,说话做事没有事实根据,镜花水月,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非铁证如山、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