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不做鲁侯
《庄子·至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只海鸟被鲁侯抓住,养在宫里。每天给它喝美酒,奏《九韶》给它听,准备牛羊肉给它吃。鸟却很悲伤,不吃不喝,三天就死了。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用寓言这面镜子照照自己,似乎类似这样可笑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曾经让每个学生课间停止嬉笑玩耍,静静地走着,让每个学生上课都笔直地端坐着;我曾经让学生毁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以牺牲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班级的表面宁静,换来成人的赞扬首肯;我曾经想用班级高高的平均分炫耀自己的教学能力,于是考前就挤占学生的自习时间,他们不愿意,我就堂而皇之地说:“难道不想考出好成绩吗?真不懂事啊!”或许还有很多“曾经”……我不敢再想下去了,我和鲁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鲁侯爱护珍贵的海鸟,我也很爱我的学生;鲁侯不了解海鸟的习性,我不了解孩子的天性,执拗地按自己的意志去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海鸟失去了生命,我又让学生失去了什么呢?深思之余,有许多的震撼,该是反省自己教育行为的时候了!不做鲁侯,以学生为本,把学习还给学生,或许我们的校园会有更多欢乐的笑声。
专家解析
孩子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但不是青少年生活的全部。我们对待青少年的态度应当认真负责,认真就是严肃对待,不苟且,不马虎,实事求是,不能抹杀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要教育孩子认真对待人生,绝不游戏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认真是一种处世态度,真心实意待人,认认真真做事,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在热爱孩子的基础上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每个儿童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教育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采取公开讨论法、允许失败法、及时鼓励法、成功日记法、激发兴趣法等方法,在孩子兴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乐趣,当乐趣与奋斗目标相结合的时候,乐趣发展成为志趣。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使美好的愿望变成事实。
教育误区
1.霸道强权。自高自大,骂骂咧咧,“我说你听”,孩子一开口就说“小孩子懂什么”“靠一边去”“狡辩”“胡说八道”“胡言乱语”。
2.咄咄逼人。自己握有主宰大权、经济大权,缺少实实在在“对症下药”,而是喋喋不休、气急败坏、穷追不舍地批评。
3.意气用事。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是“救世主”,孩子有不同意见是“大逆不道”,孩子犯错误是“丧门星”,要“老帐、新帐一起算”。
成长故事
融合的父子求知热情
有个孩子叫施展,他13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是什么原因使得施展出类拔萃呢?是父亲酷爱学习的影响。施展的父母都是偏僻山村乡办鞋带厂的工人,仅仅是初中文化。父亲说:“贫穷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他每晚灯下攻读数学,弄懂定理、记住公式,一题一题做练习。
精神财富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人格力量和精神世界。父亲对孩子说:“梯子的横木不是做停留用的,它只不过是为了托住人们的一只脚,好让另一只踏上更高一级,努力吧,孩子!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你!”父亲的言传身教,成为施展学习的楷模。施展小学时自学初中数学,越学越深,解不了的难题,父子一同走52里路,翻山越岭问师求教。长辈的好学精神鼓舞和带动了孩子,父子的求知热情融合一起,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关链接清·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盛气:骄傲的气焰;凌:欺凌、侵犯。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傲慢自大、气势逼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而非平易近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