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与敌抗衡,而是间接地削弱它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智慧解析:
釜底抽薪作为一种预防事件的爆发和爆发后寻求彻底解决的策略,以及一种治本的手段,说明要解除后患须从根本上寻找方法。但需要说明的是它只是实现某种策略的手段,而不是说明采取这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其完整表达应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通过间接地削弱对手的势力,从根本减弱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之法来解决问题。其方略主要体现在治标不如治本,切断事物间的联系中介,攻心为上等方面。
1.兔死狗烹,雍正计除功臣
雍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排行第四(四皇子),名叫胤祯,天资聪颖,文武双全,但生性刻薄凶残,绝情寡义。
康熙有30多个儿子,有势力而成气候的只有三人:太子胤祁、四皇子胤祯、八皇子胤祀。朝中的王公大臣也因此分成三派,各有其主。太子派以宝志为首,胤祯派是隆科多、年羹尧暗中支持,胤祀的首领是佟国维与马齐。
三派中,八皇子胤祀比较温和,太子与胤祯却势成水火,各养奇人异士不下数千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胤祯利用喇嘛僧给太子吃了有毒性的药,使之变成癫子。康熙便将太子废了,声言以后不再预立太子;康熙还得悉太子是被害的,对胤祯非常憎恨。
不久,青海地方有人作乱,康熙命十四皇子胤禵率兵往剿,几个月间剿平,康熙对胤禵非常宠爱,决定将皇位传给这第十四皇子,于是康熙密写了遗诏,册立十四皇子胤褪为继任者。
康熙68岁那年,得了重病,日见沉重,自知时日不长,乃传旨命隆科多、年羹尧入宫,托付后事,把遗诏交给隆科多,嘱咐照此办理。隆科多一看,写的是“朕如有不测,可即立十四皇子”,便知胤祯即位无望,即脸色一变。康熙亦发觉隆科多脸色有异,顺手将诏书取回,塞入枕底。
隆科多回来和胤祯商议。年羹尧献计,说:“将诏书上传位十四皇子的‘十’加一横,不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吗?”
“对!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许多了。”
计议停当,三人连夜秘密入宫。
康熙正在垂危时,各皇子都在门外候旨。康熙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眼睛闭着,胤祯伸手在枕底,将诏书偷出,康熙惊醒,见胤祯站在眼跟前,忙叱道:“谁教你入来?”
胤祯答:“臣儿是奉父皇命来的。”
康熙大怒,忙翻枕底,诏书已不见了,更加愤恨,把套在臂上的佛珠捋·下掷过去。
胤祯一接,玉珠在握,忙跪下说:“多谢父皇立臣儿登位,以玉珠为赐。”当时便把康熙气死。隆科多忙将诏书上的“十”字改为“于”字,出宫向各皇子宣读传阅,随即宣布:“四阿哥奉诏继位,有佛珠为证。”因此,四皇子胤祯便做了皇帝,是为雍正。
雍正非法手段夺皇位,自然引起众人非议,因而雍正十分担心皇位坐不长久,于是他把心一横,要斩草除根。雍正唆使一班亡命剑客,把所有皇子一个个收拾,皇族里除他—个之外,全部变寡妇孤儿。到了草根已拔,皇位巩固了,又实行“狡兔死、走狗烹”政策,诱集那班替自己打江山的剑客、喇嘛僧等,在一间埋设了地雷的豪华行宫里,兴行庆功宴。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猛然一声雷响,宫墙倒塌,全体丧生。
功狗消灭了,雍正又转向功臣下刀。国舅隆科多和大将军年羹尧是帮他夺嫡行杀之人,雍正深怕二人会借此挟制,便制造借口列隆科多41大罪状,赐之死狱中。隆科多曾仰天叹息道:“恨当年有眼无珠,扶助他夺嫡登位,今鸟尽弓藏,悔之晚矣。”
对年羹尧呢?因他兵权在握,雍正未敢轻举妄动,便一步步把他降级,调为杭州将军,后降到杭州涌金门之守门使。年羹尧的军权尽削了,变成一只无爪螃蟹,这时,雍正才罗列他92款大罪,全家抄斩,几乎所有近亲侄子,在15岁以上者都充军去了边疆。
雍正皇帝为了夺帝位,守皇位,手段如此残忍,为世人所唾骂。
一句话短评:
从谋略角度说,雍正是成功的,由于他夺位占位是非法,必须使用“釜底抽薪”之法,将所有公开的和潜在的反对势力尽扫干净,方得太平。
2.直捣痛处,王钦若诽谤寇准
宋真宗景德元年(1阗4年)闰九月,辽承天后和辽圣宗再度领兵大举入侵宋境,经保、定二州,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大有进逼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之势。北宋举朝震恐,参知政事(副宰相)王钦若等人畏敌如虎,张皇失措,极力主张迁都南逃。新任宰相寇准力阻其议,主张真宗北上澶州,指挥御敌。真宗迫于内外压力,接受了寇准的建议,于当年十一月以御驾亲征的名义,率军离京,向河北进发。而王钦若则被派到大名守城。宋、辽在澶州大战,未有胜负。十二月,两国在澶州城下的黄河岸边签定了和约:两国罢兵讲和,辽帝以兄礼事宋主,而宋则向契丹交纳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史称此次盟约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虽非寇准所愿,但毕竟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所以,他为此“颇自矜”。而真宗对这个结果甚为满意,对劳苦功高的寇准也特别厚爱。王钦若见此,嫉恨难平,不甘心寇准主张的成功及其声望、地位的提高,于是想方设法对寇准横加诽谤,以离间真宗和寇准的关系。
一天,群臣会朝,当寇准先行退下时,真宗久久地对他以目相送,流露出敬重的感情。站在一旁的王钦若忽然阴阳怪气地向真宗发问:“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真宗答曰:“正是。”王钦若做出大惑不解的样子又问,澶渊一战,陛下不以为耻,反而把它当成寇准的不世之功,这是为什么呢?真宗不觉愕然,反问王钦若此言怎讲。王钦若回答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真宗听了这话,颇受震动,“愀然为之不悦”。王钦若见此,又进一步火上浇油地挑拨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赌棍在他的钱快要输光时,往往要把剩下的钱全部押上,这就叫做“孤注”,“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王钦若的这些话,正好戳到了真宗北上澶渊时畏敌如虎、屡欲退缩的痛处。他回想起寇准督迫自己北渡黄河的情景,越想越觉后怕,对寇准的感情一下由敬重而转为怨恨,此后便逐渐开始疏远他。景德三年(1006年),真宗干脆罢去寇准的宰相职务,把他打发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当知州去了。
一句话短评:
隔靴搔痒治不顽疾,远不如剐骨疗伤来得彻底。
3.救驾无功,唐德宗逼反李怀光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一支五千人的队伍由泾原(今甘肃泾川一带)出发,被派赴南方作战,当他们顶风冒雪到达京师长安时,原以为会得到一些赏赐的,不只什么也没得到,连一顿可口的饭菜也没有,每人只发了一份冰凉夹生的小米饭,菜也是缺油少盐,难以下咽。士兵们愤怒了,呼叫道:“我们这一去,连命都会丢掉,朝廷连一顿饱饭都不给吃,这不是让我们白白去送死吗?我们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听说皇宫的库房中,金银财宝多得都盛不下了,难道我们不会自己去取!”
愤怒的士兵,调转矛头,直奔京城,很快便包围了皇宫。一场兵变发生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泾原兵变”。腐败的唐王朝是如此的虚弱,一点自卫的能力也没有,德宗皇帝只有携了贵妃、太子、公主等人,狼狈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军原来的统帅、因故被软禁在长安的朱泚时趁机篡位,自称大秦皇帝,并派大兵包围了奉天。
唐王朝岌岌可危。唐德宗号召各地藩镇前来勤王救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闻命即行,率大军从山东赶来,风雨不避,昼夜兼程,醴泉、鲁店两仗,大败朱泚之军解了奉天之围。唐德宗大喜过望,晋升李怀光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中书令。
李怀光在论及这一次兵变的起因时说:“宰相卢杞乱政误国,掌管财赋的赵赞盘剥百姓太狠,京兆尹白志贞克扣军粮。天下大乱,都是由这三个人所导致的,我这一回面见皇上,一定要请求将这几个人杀掉!”
有人将这话给了卢杞,并说:“李怀光现在刚刚立了大功,皇上对他必定推心置腹,另眼看待,询问朝政的得失,若使他见到了皇上,你们可就太危险了!”
卢杞十分害怕,他是一个极端奸诈之人,谗言构陷是他的拿手好戏,但他知道,此时此刻想用这一套办法来阻止李怀光见皇帝是不大可能了。他果然诡计多端,找到了一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对德宗说:“李怀光功高天地,江山赖以再造,贼徒闻之丧胆,已经丧失斗志;若让怀光乘胜直取长安,势如破竹,则可以一举灭贼,如果现在让他入朝见见陛下,又要接见,又要赐宴,必然延误战机,使逆贼得以从容退回长安,加强防守,那时再要攻打可就难了。”
一席花言巧语,唐德宗果然相信了,便命李怀光回师直奔长安。李怀光本以为自己千里迢迢而来,又有解围救驾的大功,皇帝一定会召见的,没料到近在咫尺,却不得一睹“天颜”,声言说:“我现在已被奸臣所构陷,以后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卢杞的这一番阴谋,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李怀光不只不再进军长安,反而也举起了叛旗,与朱泚联合在一起。如此一来,德宗连奉天也不能安居,一再迁徙,成了个流亡皇帝。
卢杞呢,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军权在握的李怀光一再指名道姓,斥责卢杞等人,德宗皇帝屈于压力,不得不忍痛罢去了他的宰相职务,贬到外地,抑郁而死。
李怀光在史书被列为叛臣,其实他的这个叛是被逼上梁山。而逼他的,正是昏君唐德宗和奸臣卢杞。
唐德宗自诩英明,其实昏庸得可以,他视大奸巨狡卢杞为忠良,倚为左膀右臂,而正是卢杞之流导致了这场兵变,唐德宗毫不觉悟,依然对卢杞言听计从。而卢杞在这种时刻也未忘记害人。宰相崔宁在战乱之中,不避个人安危,逃奔奉天,只是因为对卢杞有所指责,便遭卢杞陷害,诬称崔宁在逃奔途中,一再下马小便,故意拖延行程,有降敌之意,对朝廷不忠,唐德宗不问青红皂白,便将他杀死了。设想李怀光按照卢杞之流的安排,克服了长安,平息了朱泚,胜利之后,卢杞会饶过他吗?
一句话短评:
人们常说“官逼民反”,其实历史上更多的情况是“官逼官反”,昏君、暴君狼狈为奸,逼反了许多本来忠于朝廷的大臣,李怀光便是一例。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文:
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使他顺从我,像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
智慧解析:
在混浊的水中,鱼儿会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收到意外的收获。比喻乘混乱之机,可以谋取某种意外利益。权力场上,指有意给敌方制造混乱,或乘敌方混乱之机,消灭敌人,夺取胜利。
敌方内部发生混乱,其实力会削弱且失去主心骨,此时我方跟随其后,利用其不辨敌友之机,设法遮蔽敌人眼睛,乘其不意,可瓜分或消灭游离之敌。只是这种机会并不是靠等待而来的,更多时候应主动去制造机会,把水搅混再借机行事,“乱而取之”。
1.周孙混战,刘备得利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获胜,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都行,南郡唾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向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的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
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叫阵。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哄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发作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无心恋战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请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土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当,气得昏了过去。
一句话短评:
周瑜不能不说是位智者,但“螳螂捕蚕,黄雀在后”,孰料孔明却乘机拣了个大便宜。
2.拓跋圭攻心乱燕
东晋时,北方的鲜卑族建立了后燕和北魏政权。后燕为鲜卑慕容氏,北魏为鲜卑拓跋氏。
燕主慕容垂于东晋太元二十年五月,派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率兵8万进攻北魏。
魏主拓跋圭采纳部下建议,决定先“示弱避其锐气,骄纵对方,待敌疲劳后再打”。他率部落西渡黄河,远远地避开燕军。
后燕军至五原时,降服了北魏其余部落,将战利品尽放于黑城(********市西北)。然后,兵临黄河,并砍木造船,准备南渡。此时已是9月,拓跋圭这才在黄河南岸摆出迎战的架势。
慕容宝好容易才造好船只,一夜暴风,竟有几十条渡船刮到南岸。北魏兵截住渡船,擒燕士卒三百多人。为了表示虚弱胆怯,又全数遣返。
一天,拓跋圭的伏兵擒住了后燕的使者,一审问,才知燕主慕容垂得了重病,太子慕容宝心中挂念,派人回去探望。拓跋圭欣喜异常,决定用此机会,采用攻心之策,使后燕军混乱。从这天起,拓跋圭即命人于路上,把回燕都的使者全部截获,一一押在军营。
慕容宝不时派人回京问候,但始终不见一人回还,数月不知父王消息,焦虑万分。这一天,派出的使者们突然出现在河岸上,高声呼告慕容宝:“你父已死,何不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