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五年十月十二,仁宣太后突报疾病,懿旨下,令钦明殿议政,尹朔主议,皇帝亲决,改朱批为蓝批;驳按察司弹劾,令谢清复入议政厅,主持一应政务。
崇明五年十月十七,齐朗归京,太后旨下,令议政厅裁决政务,报诸两宫帝后。
崇明五年十一月初三,仁宣太后病愈,奏章复为朱批。
顺宗一朝的实录中,这一段是最诡秘的,短短二十天中,成越风云变幻,任谁都可以从那淡漠的文字中读出死生一线的紧张,可是,却没有人读得出真相,历史总是如此,你只能看到串起的一个个珍珠晶莹透亮,却不知那无形的线到底是从何处穿到何处的。
仁宣太后的病毕竟是好了,即使脸色仍然苍白,即使仍无法与人长谈,她毕竟可以处理政务了,那么,一切也就回到了以往的模式。
“你要去平阳郡?”靠在躺椅上,一手搭在雕刻精美的扶手,一手端着药盅,紫苏苦笑着问站在旁边的齐朗。
鲜艳的官服也掩不住齐朗眉目间的疲惫,他只是垂手立在躺椅边,平静地回答:“臣已告假,只是事态紧急,臣不得不奉召回京,现下事已毕,臣自然要前往母亲身边尽孝。”
将药盅交给一旁伺候的宫女,紫苏摆手让宫人退下,只留下齐朗与赵全在殿内。
赵全默默地退到尽可能远的角落,随即背过身去,低头侍立。
“你这么说,我自然得让你走,不过,走之前,告诉我,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落幕?”紫苏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酷,但是,显然不是针对齐朗的,
齐朗抿了抿嘴唇,心中暗暗叹息,皱着眉道:“这是皇室的家务事,臣不便进言。”
紫苏冷笑一声,回答:“帝王无私事!他敢做,就要敢担当!”
这回,齐朗反倒松开了眉头,淡淡一笑,道:“太后娘娘,您只有一个儿子,不是吗?”
“而且,您也达到目的了,想来,陛下再不敢违逆您的意思,或者挑战您的权威了。”沉吟了一下,齐朗又补充了一句。
“你以为这是我的目的?”紫苏心中十分失望。
齐朗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难道不是吗?”
“……”紫苏无言以对,只是静静地盯着齐朗的眼睛,好一会儿,她才转开目光。
“我不喜欢流血,这件事就此揭过吧!”紫苏叹了口气,“我希望你早点回来,皇帝的心思已经出现偏差了。”
“是!”齐朗没有犹豫,立刻恭敬地回答了她。
“你可以退下了。”紫苏闭上眼睛,转开头,淡淡地吩咐。
齐朗行礼退下。见他离开,赵全才走近紫苏,不解地询问:“太后娘娘,您为什么任齐相误会?”
“也许他并没有误会!”紫苏却笑了。
“可是,您明明才是……”赵全还是不懂。
紫苏摇头,淡淡地道:“赵全,你离哀家最近,哀家也最信任你!知道为什么吗?”随即也不等他回答,便道:“因为你无牵无挂,哀家对你好,你自然有心,可是,很多人都有很多很多的顾虑,即使知道哀家对他们的好,他们有时也不得不忽视。”
“太后娘娘……”听着紫苏冷淡的声音,赵全不禁心惊。
“皇帝怎么样?”紫苏忽然转移话题,赵全一愣之后,才回答:“陛下还是一个人呆在昭信殿内,不让人随侍。”
“准备软舆,哀家去看看皇帝。”紫苏叹了口气,吩咐他。
“是!”
昭信殿的周围是严密布防的宫廷侍卫,但防守的对像却是殿内的皇帝,这一点让皇宫内的人心神惊悸,不知所措,可是,所有宫廷中有身份的人都被太后严令笼闭本殿,不得擅出、交往,而皇宫内的宫人一直就在赵全的掌控下,自然是缄口不言,所有人也只能耐心等待。
紫苏是乘软舆直接进入昭信殿的,身上盖着锦被,因为凉风的关系,她的脸上更没有血色了。
“太后娘娘驾到!”赵全扬声通报,声音在昏暗的殿内格外刺耳。
“母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阳玄颢终是从内殿走出,行礼迎驾。
“千岁?哀家这条命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幸运了!”紫苏轻轻一笑,自嘲似地答了一句。
“皇帝起来吧!赵全,你带其他人退下,让哀家与皇帝好好谈谈!”她淡然地吩咐。
紫苏的神色如常,阳玄颢的眼中却有惊恐之色一闪而逝。
“皇帝长大了!”半晌,紫苏才开口说了第一句话,阳玄颢默然无语。
这句话,阳玄颢曾听母亲说过许多次,但是,没有一次象现在这般充满无奈与痛苦,他只能低头,没有勇气抬头看母亲一眼,他猜测母亲接下来便会道出对自己的处置了。
阳玄颢猜错了。——“哀家只有你一个儿子,皇帝,你是否因此就有恃无恐了?”紫苏恨铁不成钢。
阳玄颢心中一凛,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再次失去,他忽然发现自己竟无法回答母亲,更无法回答自己,那些曾经热切的想望忽然变得陌生,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希望而狠心伤害自己的母亲!
“哀家没有想到,再次中毒竟是哀家唯一的儿子造成的!”紫苏苦笑,“皇帝,你还不到十岁!告诉哀家,你就这么急着要权力吗?”
“孩儿……孩儿没有……没有想到……您……真的会中毒……”阳玄颢回答得断断续续。
紫苏不由一怔,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会给出这么一个答案,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了。
“……你没有想到……”她能有什么表示?她又该有什么表示?
“……那么你可曾想过,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我的皇帝陛下?”紫苏叹息着,轻轻摇头。
“孩儿想,您也许会废黜孩儿……”阳玄颢如实回答。
“你现在知道了,那是不可能发生的。”紫苏淡淡地接口。
“……孩儿不知……”犹豫了一下,阳玄颢不安地回答。
“那么,你听好了……”紫苏冷淡地开口,“哀家不会废黜你,但是,从现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要哀家同意!——没有哀家的允许,你不能离开昭信殿,你不能见任何人,你不能得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张纸!”
“哀家希望你记住,哀家是先帝遗诏指定的裁决军国大事之人,哀家手中的确有废立之权!”紫苏冷言,“——你的帝王之学简直是一无是处!看来哀家有必要为你重新挑选师傅了!”
阳玄颢心中一紧,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至于其它事情,你就不必管了!”
“先帝留给你的东西,你可以继续留着!”
“待哀家挑选好新的帝师,会派人通知你!在那之前,哀家希望你好好反省,不要怨天尤人!哀家也留给你一句——‘人贵有自知之明。’——单一个‘贵’就足够你好好想一番了!”
说完这些,紫苏便扬声唤人进来,离开昭信殿了。
她不想再看着自己的儿子了!
她只是想让阳玄颢直面权力的残酷,才会迫着他与自己对立!
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亲身体会一下什么是帝王之术,才会让一再地在朝政露破绽!
她只是想告诉他,帝王之路绝非坦途,而许多艰难险阻只有靠他自己的力量才能过去!
可是,她的儿子却做了最差的选择!
——以那般坦然的姿态,将下了毒的茶奉到她面前!
不是不知道那是毒药,毕竟那是在宫中,毕竟那是自己的儿子,她若连皇帝的举动都不知道,还如何掌理朝政?
接过那杯茶,她便决定给儿子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
对一个帝王来说,杀戮是处理事情的最劣方法!
那会让皇帝对暴虐上瘾,甚至沦落万劫不复的深渊!
——阳玄颢若学不会在政治消灭敌人,便永远也无法成为真正的皇帝!
此时此刻,连紫苏自己也说不清,她到底是希望儿子成为真正的皇帝呢?还是希望他永远都无法真正掌握皇权呢?
这是一个连她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的矛盾。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她烦恼,真正让她忧心的是齐朗的态度。
将半红散交给夏茵前,她便想到齐朗会生气,她也希望他生气,并且回避自己,毕竟,她的确不想齐朗卷入这场注定无法和解的纷争中,但是,她没有想到齐朗会选择离开京都。
在这个敏感的时局离开权力中枢?——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可是齐朗做了!
初冬的冷风吹在人的脸上,让人隐隐觉得如刀割般钝痛,紫苏不由抬手抚上额头。
“太后娘娘……”赵全发觉了她的举动,不安而犹豫地出声。
“什么事?”紫苏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同寻常的软弱无力。
赵全用身体挡住周遭宫人的视线,悄悄递上一份折好的素笺,声音低得只有紫苏可以听见:“齐相留给您的。”
方才齐朗离开中和殿,并没有立刻走,而是招过赵全的心腹,吩咐他转交给赵全。赵全看到那繁复的折叠方式,便知道这不是给自己看的。
紫苏漫不经心地接过素笺,收入袖中,并没有说任何话。
回到中和殿,紫苏示意所有人退下,一个人靠在躺椅上,静静地享受从窗口洒落的阳光与空气中淡淡的苏合香、茶香。
取出那份折叠得繁复无比的素笺,紫苏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拆开了,素笺七折八叠,不清楚的人根本无从下手,想来这就是齐朗放心将此物交给赵全的原因吧?
摇了摇头,紫苏叹了口气,动手拆开素笺,不是普通的纯白纸张,而是印有暗纹的暗纹素笺,这种纸从背面是看不到字迹的。
——“太后钧鉴,皇帝尚未元服,虽心智已开,顽乐之性未除,此事全在娘娘一念之间,和为上,争为下,万望三思。家和方能事兴,娘娘切不可意气为重,逞一时之快,帝为君,亦为子,娘娘尊崇非凡,但亦为人母,两宫相争绝非元宁之幸,更非娘娘之幸,戒慎!戒慎!臣忝为帝师,此事难辞其咎,尚有不得不为之事,故先请离,请勿挂心。”齐朗的字依旧行云流水,却难掩字里行间的担忧与匆忙。
“既然急着离开,又何必写这些呢?”紫苏嘲讽地自语,眉目间却有一丝温和的笑意,“景瀚……”
“景瀚,”谢清摆弄着手中的马鞭,皱着眉开口:“现在似乎不是离开的时候啊!”
“不,你说错了!正是时候!”齐朗微笑。
“什么意思?”谢清不满,“我错了?我看你才有问题呢!现在正是角力的关键时刻,你这一走,我一个人,独立难撑啊!”
“我知道你担心尹相!”齐朗态度依旧不愠不火的,“可是,你想过没有,现在的太后最忌讳的是什么?”
谢清一怔,随即就明白:“你是说,少做少说,自然也就少错?”
“不是吗?”齐朗笑着反问。
“再说了,太后与陛下是母子血亲,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随阳,现在绝对不是火上浇油的时候——为宜婕妤着想,你现在更要帮陛下说话!至于官位,你只要掌握住最关键的几个,其它大可以让给尹相!”齐朗一边理着缰绳,一边劝谢清。
“你是说,借这件事,让尹相彻底惹怒太后?”
“不好吗?”齐朗再次反问。
“再好不过了!”谢清志得意满地笑了,随即又道:“即便如此,你也不必离开吧!”他可不会被齐朗轻易地转移注意力。
齐朗的脸色数变,终是淡淡一笑,对他说:“我要静一静!”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谢清双眉紧皱,“你急急忙忙地把姨娘与妻子送走,我就知道肯定有什么事发生了!”
齐朗摇头,笑道:“你多虑了,没什么事!我只是心里有些乱!”
谢清眼中闪过疑惑,但是,没有再追问,只是叹了口气,关切地劝道:“景瀚,我也不问了,想也知道,能让你心乱的不外就是一桩事,我只劝你一句——难得糊涂啊!君君臣臣,我们作臣子,向来都是进亦过退亦过!”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她总是护着我的!可是,我……唉……我是真的怕……”齐朗是真的心乱,他也说不清自己为何会如此,不是生气,不是难过,不是无奈,只是心口萦着一股说不出的情绪,让他难以平静。
也许是因为,这次将要求说出口的是自己的母亲吧!
他可以为了她负尽天下人,却无法面对母亲的失望。
送走齐朗,谢清打道回府,还没到城门口就见到一个宫中内侍站在城门前,一看到他立刻上前行礼,乖巧地开口:“奴才见过谢相,太后娘娘有旨,请尹相、谢相立刻入宫见驾!奴才方才去了谢府,谢夫人道您出城送齐相了,奴才便赶来这里候着,刚到便见着了。”
“你是不是头一次出宫办差?”谢清一听他的长篇大论便笑了,手下却是一扬鞭,直奔皇宫而去。
谢清到中和殿时,尹朔已经到了,紫苏似乎没有看到两人,正在服药,旁边的宫女手中捧着托盘,躺椅边的矮几上搁着三本蓝色封皮的普通奏章。
“给两位大人看座。”紫苏饮尽药,一边放下药碗,一边吩咐宫人。
“谢太后娘娘。”尹朔与谢清一同答话。
“哀家病倒这几天,政务上多亏你们了。”紫苏微笑着开口,“刚才看了你们这几天批复的奏章,都解决得很好。”
一个“病”便表示一切就此揭过不提,两人自然都不会再多说。
“臣等只是尽心尽力而已,太后谬赞了。”尹朔欠身回答,在紫苏摆手示意下,又重新坐好。
谢清也低头表示附和。
“皇帝也操心了,哀家很欣慰,只是皇帝毕竟还小,若说现在便亲政,两位大人认为呢?”紫苏闭上眼,平静地询问,似乎很疲惫。
尹朔与谢清不由皱眉,相互看了一眼,又迅速各自移开目光,谢清仍是不吭声,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尹朔都只能开口,他硬着头皮道:“臣以为陛下尚不便亲政,按旧例,皇帝亲政须在立后或是皇子出生之后,现在似乎尚早了些。”
紫苏轻轻地点头,睁开眼睛,看了两人一眼,目光不着痕迹地在谢清身上停了一会儿,方开口:“哀家也不是恋栈这个摄政的位子,只是,先帝既然托负了军国大事,哀家便不能轻率行事,总想着将皇帝培养成一代明君,毕竟这天下,哀家也替他管这么久,至少,在哀家看得见的时候,元宁能是个太平盛世,哀家也就能瞑目了。”
平淡的话语充满着沧桑与无奈,元宁的摄政太后在此时,看上去竟是那么苍老,平时总是神采奕奕的眼睛,此时也黯淡了许多。
“这三份奏章,你们看一下,哀家也不驳回,留中不发罢了,你们是议政大臣,私下里处理一下吧!哀家不想再看到这类奏章。”叹了口气,紫苏指着旁边的奏章,用无力的声音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