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幸福的载体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人类初期,原始人就懂得结成群体使生存能力大大增强。后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强化这种群体关系,如举行各种节日狂欢、组织社团、举办各种聚会等,以消除孤独和恐惧。
可见,人是需要交流、沟通和理解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人际关系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一大主题。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人际交往有关。
斯迪芬·达克说:“幸福取决于你与周围人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质量,或者说对其生活的喜爱程度,构成了主观幸福感这一说法。是否能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与我们的幸福感有密切的联系。
一项研究表明,具有五个以下亲密朋友的人,26%认为自己非常幸福,在有五个以上亲密朋友的人中,这个比例是38%。另一项研究表明,社会倾向于认为,看重友谊和爱情、家庭的人比崇尚物质和个人成功的人更幸福。
诚然,患难之中才见真情,困境之中挚友难求,但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确能提供安全、社会支持、从属感、价值感等,从而增进个体的幸福感,反之亦然。
在人际关系中,决定人际交往质量的核心因素就是人际沟通。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总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资深的婚姻专家曾经通过观看一对夫妻一个下午的谈话预测两人今后的幸福程度。而事实上,夫妻两人争吵的头3分钟的录像,就可以使研究人员预测出6年以后他们是否会离婚,准确率达到83%。这就是沟通的影响力。
另有研究也表明,幸福的夫妻与不幸福的夫妻在吵架的次数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差别在于幸福的夫妻在吵架后得到的是积极的信息,而不幸福的夫妻在吵架后得到的是消极的信息。这也是沟通的影响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希望与他人沟通,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人们希望被群体接纳,快乐时有人共享,痛苦时有人分担,迷惘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援助,郁闷时有人倾诉,忧伤时有人安慰,气馁时有人鼓励。
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与人际交往的和谐有关,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受人际交往的影响。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要素,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础。
不要吝啬你的同情心
9个月大的小孩每次看到其他小孩跌倒,眼眶便充满泪水,然后爬到母亲怀里寻求慰藉,仿佛跌倒的人是他。
15个月大的麦可看到朋友保罗在哭,会拿出自己的玩具熊安慰他,如果保罗仍哭个不休,麦可还会拿抱枕给他。这些情形,是孩子的母亲协助专家做研究时观察记录下来的。该研究显示,同情心的形成可溯及婴儿时期。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婴儿还未完全明了人我之分时,便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几个月大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啼哭也会跟着哭,仿佛感同身受。约周岁的孩子开始明白别人的痛苦是别人的,但自己仍会感到不知所措。
纽约大学的马丁·霍夫曼教授做过相关研究,他注意到,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带他妈妈去安慰一个哭泣的小朋友,而事实上,小朋友自己的妈妈就在身旁。
其他同龄孩子也表现出同样的困惑,他们会模仿别人的痛苦。看到其他孩子的手受伤时,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可能会把手伸进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会痛。或者看到母亲哭泣时,孩子可能会擦拭自己的眼睛,虽然他并未流泪。
到三岁半时,小孩不再做行为模仿,他们不但能区别他人与自己的痛苦,而且能安慰别人。下面是一个母亲的记录:
邻居的一个小孩在哭……珍妮走过去给他饼干吃,并一路跟着他走,甚至自己也开始发出哭音。接着她想要抚摸他的头,但是他躲开了……他渐渐不哭了,但珍妮似乎仍很关切,仍不断给他玩具,拍他的头和肩。
同情心简单地说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人人都喜欢和有着温和气质的人交往。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往往感情细腻,充满了温情和博爱的精神。一位诗人说:“暴力本身,其力量不过温情的一半。”金钱、权力和智慧的力量不一定比同情心的力量强大。而同情心这一美德也是金钱、权力和智慧无法获得的。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往往善良、宽容而慷慨。路边的乞丐、迷途的孩子、误入歧途的少年、一时糊涂犯错的人都将得到富有同情心者的宽容和谅解。所有的困难都将得到及时的帮助,所有的迷茫都将得到引导,所有的错误都将得到矫正,所有的失误都将得到弥补,所有的邪恶都将被战胜。顽固的心灵将进一步被融化,美德会被同情者散播。更多的人将受到善良、宽容和慷慨的教化。面对这样高贵和仁慈的美德,没有人不会为之动容,而且最大范围内的人心将归附于此。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同情心,他的生活就会像他的心一样冰冷、没有生气、没有温暖。缺乏同情心会让自私的根扎得更深,让欺诈和犯罪更加泛滥,同时也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冷漠,这又有何幸福可言呢?
妥协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方法
世界正快速地向前发展,变革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能否适应变革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幸福。当不适应变化成为一种习惯,毫无疑问这种习惯会扼杀幸福。
没有人可以永远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纵使我们的意志坚强无比,也不一定能照办!随时做好妥协的准备吧。弯曲你的意志来聆听不同的意见,接受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
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向的山谷中,西坡长满松树、女贞、柏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东坡雪很大,雪松比较柔软,当雪在树上积累到一定重量时它就弯曲了,令雪滑落下来。而女贞、柏树却不能弯曲,所以它们被雪压断了。
一对情侣在决定分手前的最后一次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然后他们重归于好了。
刀剑即使再锐利,如果轻易就断掉,那也是毫无用处的。人固然需要刀刃般的锋利,但也需要柳条一样的柔韧。在这个世界上,要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方里见圆,圆中显方,才会活得自由自在。
在风中,小草容易弯曲,参天大树则巍然挺立,不摆不动。一阵狂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却不能把在狂风面前弯倒在地的小草连根拔起。
因此,想要获得幸福,就一定要学会弯曲,学会理性地妥协。
妥协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妥协是人在群体生活当中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和技能。妥协需要一种高超的忍耐和涵养。
妥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市场上,买家与卖家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成交。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矛盾纷争。比如耳鬓厮磨的夫妇,丈夫是个球迷,妻子酷爱文学;丈夫醉心于事业,妻子则更关心家庭;丈夫乐于社交,妻子文静内向……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如果彼此之间缺少谅解,各行其是,势必使矛盾激化,伤害感情,甚至分道扬镳。
妥协的含义不仅在此,有些时候,自我心态的调整,自我意识的校正,同样也是生活中的理性妥协。譬如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负担、无名的惆怅,难解的怨气,心无烦恼地拨动自己的心弦,这就是生活之道的最佳选择。
理性的妥协并不等于麻木、怠惰、迂腐和世俗,并非弃昨日而不思,避明日而不想,处今日而无虑,毫无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也不是委曲求全,比如在正确地教育子女、义务赡养老人、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等大问题上,就不应对无理的一方做出迁就和让步。不过即使这样,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尽可能取得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我们要区分明智的妥协和不明智的妥协。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出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自身要求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善于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而且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在个人权利日趋平等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于妥协就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强者。
对个人来讲,妥协能够使人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对团队来讲,妥协能够沟通意见、团结同事,形成战斗力;对世界来讲,妥协能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总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事,但为了情绪的缓和,为了生活的微笑,为了你自己的幸福,你不妨学会理性地妥协。
学会真诚地赞美
在一个可怕的暴风雨和雷电交加的晚上,蒸汽渡轮“埃尔金淑女号”撞上一艘满载木材的货轮。
船在渐渐沉没,船上393名乘客全部掉入密歇根湖水中,他们拼命挣扎着等待救援。
一位名叫史宾塞的年轻人奋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一次又一次救出溺水者。当他从寒彻入骨的湖水中救出第17个人之后,终因筋疲力尽而虚脱,再也无法站起来。
从此之后,他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多年后,一家报社采访他,问到那晚令他最难忘的是什么。史宾塞的回答是:“17个人当中,竟没有一个人向我说声谢谢。”
那位因奋力救人而把自己余生放进轮椅的青年,他所要的不仅是一声“谢谢”,而是对他人格和行为的赞美,然而他失望了。
地球上有40亿人在每晚睡觉前,渴望得到一句赞美和肯定的话,然而有多少人得到了呢?
记住,把心中的赞美说出来,也许因为你一句赞美的话,就会有一个人无须伴随破碎的心和受伤的灵魂入睡。
赞美别人是给予的过程。懂得赞美别人的人都知道,别人的赞美曾经给予他们多么大的快乐。他们也总是记得,在萎靡不振时,别人的一句赞美曾给予他们多大的激励。他们同样记得,别人的赞美曾经多么神奇地帮助自己克服了自卑情绪。他们认识到,周围的人也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懂得慷慨给予别人赞美和认可的人,一定是一个生活幸福的人。他们从不担心给了别人亮,遮住了自己的光。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太阳,是光和热的源泉,故而从不吝惜给予别人温暖,也从不吝惜用自己的光来照亮别人。他们可以创造一个充满鼓励的环境,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舒心开怀。
这个社会节奏太快,发生的事情太多,让别人的成就不受瞩目就偷偷溜走也很简单。的确,有时停下工作说句“干得好”会花点精力,然而一旦开始这么做,你会发现这越来越简单,同样也很令人愉快。
有一个富翁特别喜欢吃烤鸭,就用重金聘请了一位名厨师,每天为他做烤鸭。大厨师制作的烤鸭香喷可口。但每只都只有一条腿,时间一长,富翁就把厨师叫来问道:“你烤的鸭怎么只有一条腿呢?”
厨师指着缩了一只脚站着休息的活鸭子回答说:“鸭子确实只有一条腿啊。”
富翁气得用双掌拍了几下,掌声惊动了鸭子,伸出另一只脚匆匆躲避。富翁说:“那鸭子不是两条腿吗?”
厨师回答说:“是啊,如果你早鼓掌的话,那烤的鸭子也早就是两条腿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记对别人表示欣赏和赞美。其实,受到夸奖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夸奖可以让别人快乐——在此过程中自己也会快乐的——只要你经常这样做!
爱默生说:“我碰到的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比我优越。在某些方面,我要跟他学。”
如果爱默生的情形是如此,那么你和我岂不更是如此吗?我们不要总去想我们的成就以及我们所要的。我们要试着找出别人的优点,然后把恭维忘掉,给别人诚实而真挚的赞美。
人类最渴望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被了解、肯定和赏识。赞美犹如新鲜的空气,没有空气,人类无法生存;赞美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缺少阳光,花朵就无法开放。
花点时间在周年庆典和别的特别场合送上你的祝福。在各种各样的节日里给你的朋友们写信,告诉他们,能够认识他们,你是多么高兴。
当有人送你礼物或者帮助、鼓励你时,给他们留一张感谢便条。发送慰问和祝福的短信,让自己成为鼓励者。每当有人毕业、升迁、结婚、生子……寄出祝贺的信件,或者给他们打个电话,亲口祝贺他们。
当你开始踏上这条赞美之路,将别人的感受放在你的之前,适时地、真诚地赞美别人,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你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对每个人友好地微笑
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微笑代表着友善、亲切和关怀,是社交中最一般的礼貌和最基本的修养。
从心底发出的微笑,它能传达许多情绪信息,似乎在对人说:我喜欢你,我是你的朋友,也请你喜欢我。
微笑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它是一个非常主动的信号,这比应别人情绪要求而做出的反应要有力得多。因此,微笑还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是一位能接受我的微笑的人。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如果你对他人微笑,对方也会回报以友好的笑脸,但在这回应式的微笑背后,有一层更深的意义,那便是对方想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会到了幸福。
由于我们的微笑,使对方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值得他人表示好感的人,从而有一种被肯定的幸福感。
尼尔森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他曾经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的一次战争中,他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尼尔森学会了抽烟。
有一次,当他摸出一根香烟,但是没有找到火柴。没办法,尼尔森鼓足勇气向看守借火。看守气势汹汹地打量他一眼,冷漠地拿出火柴。
当看守走过来帮尼尔森点火时,两人的眼光无意中接触了。尼尔森下意识地冲着看守微笑了一下。
尼尔森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对他微笑,也许是想显示友好吧。然而,就在这一刹那,这抹微笑打破了两人心灵之间的隔阂。像受到了微笑的感染,看守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他点完火后并没有立刻离开牢房,而是和善地看着尼尔森,眼神也少了之前的凶气,脸上仍然带着微笑,尼尔森也以微笑回应,仿佛他们是朋友。
“你有小孩吗?”看守先开口问。
“有,你看。”尼尔森拿出皮夹,手忙脚乱地翻出了全家福照片。
看守也掏出照片,并且开始讲述他与家人的故事。
此时,尼尔森的眼中充满泪水,说他害怕再也见不到家人,怕没有机会看着孩子长大……
看守听了以后流下了两行眼泪,突然,他打开牢门,悄悄带尼尔森从后面的小路逃离监狱,他示意尼尔森尽快离去,之后便转身走了,不曾留下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