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迦腻色迦王与佛教
佛教经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扶持而大兴,阿育王崇佛作广大布施,动辄以百万计,建佛舍利塔八万四千座,修精舍、厚供僧,乃至使外道因贪利养之丰而入他建的鸡园寺,破坏僧伽的和合,不能和合诵戒达七年之久。因此而引起了三种后果:1佛教因生活富裕而僧侣分子复杂堕落;2国家因连年大作修福的佛事而库府空虚,乃至三以阎浮(国土)施;3外道因见国王偏为佛教作无遮大施而妒嫉愤慨。阿育王一死,国势衰变,嗣君无能而仇视佛教,至其重孙多车王,因不孚众望,被大将补砂密多罗得婆罗门国师之助而举兵杀王自立,孔雀王朝经历六王137年(公元前322—前185年)而亡。
补砂密多罗建立熏迦王朝,推行排佛,恢复马祀,佛教僧侣四散,而向西南及西北发展,是为“中印法难”。据《大毗婆沙论》卷百二十五记载:“昔有一婆罗门王,名补沙友,憎痴佛法,焚烧经典,坏窣堵波,破僧伽蓝,害比丘众,于迦湿弥罗国一边境中,破五百僧伽蓝,何况余处。”
可是摩揭陀的熏迦王朝在灭佛之后,传到第十主地天王时,仅120年(公元前185—前73年)也由婆罗门大臣婆须提婆而篡位,创建伽恩婆王朝,四传至善读王时,计45年(至公元前28年)即为南印案达罗侥娑诃王朝所灭,中印度自此即为南方建立的案达罗王朝所兼并,南方建立的案达罗王朝,即与北方的贵霜王朝对峙,成了南北朝的形势。
贵霜王朝是继希腊人之后,入侵印度的月氏族所建立。据《汉书·西域传》载:“大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嫣水北为王庭。”《后汉书·西域传》说:“初,月氏为匈奴所灭,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五部翎侯。后百余岁,贵霜瓴侯邱就却。攻灭四翎,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侵安息。取高附地,又灭濮达罽宾,悉有其国。邱就却年八十余死,子阎膏珍代为王,后灭天竺。”
月氏族本为中亚的游牧民族,被匈奴从中国的甘肃山谷间赶到大夏(今土耳其的布哈尔州),此时大夏为希腊人的殖民地,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小国。邱就却打败了希腊人而建立了贵霜王朝。希腊人败退南下,进入西北印度的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月氏人紧随希腊人之后,也进入印度,阎膏珍大拓疆土,到第三代迦腻色迦王时,统治了印度北部,势力伸展到中亚、伊朗,创建了自阿育王以来之最大强国。迦腻色迦王之年代被认为是印度政治史上、文化史上之关键时代,然而有关其出世及即位年代等,众说纷纭:1据僧伽罗刹所集经《序》、《杂宝藏经》卷七所载,王出世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2《毗婆沙经序》载,王出世于佛陀入灭后六百年顷。3《婆薮槃豆法师传》、《彰所知论》卷上所载,其年代为佛陀入灭后五百年。4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约于佛陀灭后四百年。5《洛阳伽蓝记》卷五载。约于佛陀入灭后三百年。6《大唐西域记》主张王之年代为佛陀入灭后四百年顷,即公元1世纪之时,近代学者大多同意此说。7根据《三国志·魏书》卷三“明帝太和三年(229)大月氏王波调(迦腻色迦王之孙)遗使至魏”之记载,而主张王之年代为公元2世纪。
从阿育王到迦腻色迦王之间,约有三百多年的印度史,不论宗教或政治,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不其详。迦腻色迦王继阿育王之后建设大帝国,支配着全北印度,于印度佛教史上,与阿育王并称为护持佛法之二王。他将首都由中亚迁至古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之富楼沙城(今巴基斯坦白夏瓦),其领土东至瓦拉那西,南至频陀山脉,北及中亚细亚、伊朗等地。曾与中国、希腊、罗马文化密切接触,造成东西文化之融合。据说迦腻色迦王初时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不信罪福,轻侮佛法,因受马鸣菩萨之感化始归依佛教。据《马鸣菩萨传》载:
迦腻色迦王进攻摩揭陀国,将王城团团围住,只是未动刀兵,中印度国王派使者去询问:“你们长时间将我王城围困,使我人民遭难,你们为的是什么呢?”小月氏国王说:“我要你们送我三亿金,我即可退兵。”中印度国王说:“我倾国相赠,也收集不到三亿金。”小月氏国王说:“你有稀世的两大国宝,足可抵二亿金。”中印度国王说:“我哪有这样的国宝?”小月氏国王说:“你藏有释迦佛留下的佛钵,还有一位具有辩才的比丘,你把这两样宝贝赠于我,就足抵二亿金,我可以满足了。”中印度国王说:“这两样确是我的国宝,但是我不能赠于你。”
具有辩才的比丘得知此事,就去劝说国王:“你就满足他的要求吧,一则可以退兵,生灵免遭涂炭;二则他只要佛钵与我,说明他心中十分敬仰佛法。陛下把我留在国内,只佛化一国,若把我送到他国,我就可以到别国去弘扬佛法,让天下都受到佛化的利益。”
中印度国王终于同意了,小月氏国王迎着佛钵和比丘才退兵回国。快到京城,举国臣民焚香恭迎。数日后,有些大臣议论道:“国王啊,佛钵确实是稀世之宝,而区区比丘,国内有的是,怎抵得上一亿金呀?”国王说:“这位比丘名扬四海,佛学高深,精于说法,而且又是胁长老的弟子,我请他来弘扬佛法,于国于民,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一个月以后,国王打算请比丘说法,并且想试一试比丘的道行。他寻思:“人们都说畜生也有灵性,也能受到感化,我何不借此此机会试试。”他挑了七匹好马,并且连续饿了五日,到第六日早上,召集国内沙门、外道及臣民都来听法;同时又命令把饿马系在道场的柱子上,在说法的时候,不断添加拌有香料的肥草,看看饿马是吃草料,还是听法。
比丘登坛讲法,他讲的是《佛遗教经》,讲时语词恳切,深入浅出,感人肺腑,场上肃静;连那七匹饿马似也听得出神,尽管饲以草料,他们都竖耳谛听,不思进食。
比丘讲法毕,只闻那七匹饿马一声长鸣,都潸然泪下。国王见此情景,深为感动,当即皈依三宝,信奉佛教。由于饿马能解闻佛法的原故,因此称这位比丘为马鸣菩萨。
《杂宝藏经》卷七中有《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亦记录了迦腻色迦王与马鸣菩萨等人交往的传说:
时月氏国有王,名栴檀罽尼吒,与三智人,以为亲友。第一名马鸣菩萨;第二大臣,字摩吒罗;第三良医,字遮罗迦;如此三人,王所亲善,待遇隆厚,进止左右。
马鸣菩萨而白王言:“当用我语者,使王来生之世,常与善俱,永离诸难,长辞恶趣。”
第二大臣复白王言:“大王若用臣密语,不漏泄者,四海之内,都可克获。”
第三良医复白王言:“大王若能用臣语者,使王一身之中,终不横死,百味随心,调适无患。”
王如其言,未曾微病。于是用大臣之言,军威所拟,四海之内,三方已定。唯有东方,未来归伏,即便严军,欲往讨伐。先遣诸胡及诸白象,于先导首,王从后引。欲至葱岭,越度关险。先所乘象马,不肯前进。王甚惊怪,而语马言:“我前后乘汝征伐,三方已定,汝今云何不肯进路。”
时大臣白言:“臣先所启,莫泄密语,今王漏泄,命将不远。”
如大臣言,王即自知,定死不久,是王前后征伐,杀三亿人,自知将来罪重,必受无疑;心生怖惧,便即忏悔,修坛持戒,建立僧房,供养众僧,四事不乏,修诸功德,精勤不倦,时有诸臣,自相谓言:“王广作诸罪,杀戮无道,今虽作福,何益往咎?”
时王闻之,将欲解其疑意,即作方便,敕语臣下:“汝当然一大镬,七日七夜,使令极沸,莫得断绝。”
王便以一指环,掷于镬中。命问诸臣:“仰卿镬中,得此环来。”
臣白王言:“愿更以余罪,而就于死,此环叵得。”
王语臣言:颇有方便,可得取不?”时臣答言:“下止其火,上投冷水,以此方便,不伤人手,可取之耳。”
王答言:“我先作恶,偷彼热镬;今修诸善,惭愧忏悔,更不为恶,胡为不灭。三涂可止,人天可得,即时解悟。”群臣闻已,靡不欢喜,智人之言,不可不用。
玄奘大师《西域记》卷二记载迦腻色迦王皈依佛教的故事,与马鸣菩萨无关。而是受释迦佛的预言和点化在《健驮逻国》条下之《卑钵罗树及迦腻色迦王大窣堵波》中说:
城东南八九里有卑钵罗树,高百余尺,枝叶扶疏,荫影蒙密。过去四佛已坐其下,今犹现有四佛坐像,贤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佛皆当坐焉。冥祇警卫,灵鉴潜被。释迦如来于此下南面而坐,告阿难曰:“我去世后,当四百年,有王命世,叫迦腻色迦,此南不远起窣堵波,吾身所有骨肉舍利,多集于此中。”
卑钵罗树南有窣堵波,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迦腻色迦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四百年,君临膺运,统赡部洲,不信罪福,轻毁佛法。数游草泽,遇见白兔,王亲奔逐,至此忽灭,见有牧牛小竖于林树间作小窣堵波,其高三尺。王曰:“汝何所为?”牧竖对曰:“昔释迦佛圣智悬记,留有国王于此胜地建窣堵波,吾身舍利多聚其内。大王圣德宿殖,名符昔记,神功胜福,允属斯辰,故我今者先相警发。”说此语已,忽然不现。王闻是说,喜庆增怀,自负其名大圣先记,因发正信,深敬佛法。周小窣堵波,更建石窣堵波,欲以功力弥覆其上,随其数量,恒出三尺。若是增高,逾四百尺。基址所峙,周一里半。层基五级,高一百五十尺。方乃得覆小窣堵波。王因喜庆,复于其上更起二十五层金铜相轮,即以如来舍利一斛而置其中,式修供养。营建才讫,见小窣堵波在大基东南隅下傍出其半,王心不平,便即掷弃,遂住窣堵波第二级不基中半现,复于本处更出小窣堵波。王乃退而叹曰:“嗟夫,人事易迷,神功难掩,灵圣所扶,愤怒何及!”惭惧既已,谢咎而归。其二窣堵波今犹现在。
这些记载迦腻色迦王皈依佛教的因缘故事,说明了贵霜王朝至迦腻色迦王始,极力保护佛教,建立说一切有部之寺院,并集召胁尊者、世友、法救、妙音、觉天等五百圣众,于迦湿弥罗结集三藏,而后注释之,据云,现存之《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即其中之论藏释论,惟此事实真伪殊难确定。于其治世,佛教普遍弘传,高僧辈出,从而促进了大乘经典的编纂。而自迦腻色迦王至自其子富西色迦王时代,深受希腊文化影响,故犍陀罗之佛教美术盛极一时。
§§§第二节 佛教的第四次结集
迦腻色迦王的名字,见于佛教的记载,西藏及蒙古均有所传。公元1909年,期邦内博士在西北印度掘得一舍函,函盖上即刻有迦腻色迦王名,函内表面刻有“纳受说一切有说众”的字样,可见他是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的护法之王。但据迦腻色迦王时所铸的钱币图文考察,他之皈依佛教当是晚年的事。他早期发行的钱币,形式最美,以希腊语题字,并刻日月神像;其次发行的,以希腊文题古代波斯语,所刻亦为希腊、波斯、印度所尊的神像,但未见有释迦之像。由此证之,迦腻色迦王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
迦湿弥罗及犍陀罗的佛教,是始于阿育王时末阐那等来弘传的,因其环境特殊而渐自成一系,其特色是富于论典的撰述及对禅定的重视,故后来的论师十之八九皆是这一系的学者。论师多了,便不能无诤,所以,迦腻色迦王对佛教最大的贡献,即是促成第四次结集。关于第四次结集,据玄奘大师《西域记》卷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