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一部由康洪雷执导的军旅题材的片子《士兵突击》,一度因为剧情的人物特质和情节的演变递进被深深吸引。白天在单位匆匆忙忙做完手底下的工作,迫不及待熬到下班的时间,一路狂奔到房子,在不开灯的房间里,守着一台电脑,脑残一样的追剧到深夜。
其实,最开始,被电视剧吸引,不是因为许三多这个特殊的人物角色,而是钢七连颜值较高的史今班长,人长得帅气不说,还兼具着一身优良的品质,为人爽朗,热情,大度淳朴,对人的实在劲和责任心,瞬间俘获一大群软妹子的爱心。
三十集的连续剧,用四天时间追完,仍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闲暇时,也常常打开其中的某一集,廖作回味。
由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是这部剧里颇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他将一个农村来的憨厚青年,老实,懦弱,对人对事的懵懂,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对人物性格上的理解,角色角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初出茅庐,单纯的心,如同雨后花苞上噙着的水滴,洁净而透明。因为性格上的软弱和对新事物木讷的接受态度,从进入部队,就不大是一个太受欢迎的人,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到偏远的五连,因着执着的个性,改变了一个连的精神风貌。
在部队生活的几年,经历各种环境的变换,体尝不同的滋味,逐渐由一个胆怯,惶恐,软弱,唯唯诺诺的孬兵,成为坚强,勇敢,有责任担当的好兵。一开始,一直认为,是史今班长用他的理解与关爱,成就了许三多后来的成功,剧情追到后面,慢慢地意识到,许三多性格的转变,除了沿袭史今班长留下的优良品格之外,他从内心也燃起了自信坚忍的力量,让自己逐渐的壮大和强大。
剧情中有很多经典的对白,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便是那句:”人,是靠意志,不是靠数字”。很多你觉得难的事,努力的坚持,完成的那一刻,即便没有成绩,最后的结果,也能让人感到欢欣悦目。也是那一句话,让自己在忙碌工作的几年,重新拾起了英语书籍,在夜晚开始背记单词。
几年过去,虽然并没有因为学英语,给自己带来多少令人艳羡的成绩,也没有积累惊人的数以万计的词汇量,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坚持并且习惯阅读的人,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片刻闲暇时间,都能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取出喜爱的书籍,静静地读上一阵。
几年时间,没有统计过读了多少本书,也不曾给自己罗列过特定的读书清单和读书计划,却让屋子里的书架,由最初的空旷变得丰盈和饱满。很多书,读过一遍暂时搁置在书架上,而后,又会在某个特别的午后,再次从书架上拿下,重又回读,再次追忆。也常常从后来的重读过程中,再次想起第一次初读本书的原意和当时的心情。
感觉中,人生有着很多自是而非的东西,说不清楚具体指的是什么,却总能让一个人,从张弛与热烈中,渐渐地平淡下来。追求人性里常善的东西,愿意从内心,去读懂和理解另一个不大熟识的人,愿意在纷杂中,静下来思索最本真的想法,追求实质和灵魂里有香气的人。
第一次看《士兵突击》时,自己还是青春桀骜的热血青年,热衷于大众性格里的张扬,喜欢剧情中滑稽可笑的场景,喜欢那些尴尬,幼稚与无知。直到十多年后,突然很想购买《士兵突击》纸质版图书,静静地从文字中去感受当年在内心标榜的人和事儿。
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中,最亲近的人先后离我而去,内心留下了一大片的伤感和回忆。十多年时间,也由一个阳光青年,逐渐蜕变成沉默而静冽的人,在谈婚论嫁的年纪停留,而后错过,最后暗淡了整个婚嫁迎娶的心思。除了健康隐患,最主要是没有遇到一个较为称心的人共度此生,建立家庭。内心的婚姻观,从不为将就而刻意去成就。心里的想法,被人们标榜为理想主义,极空幻的天马行空和不符现实的逻辑。
十年后,再遇《士兵突击》的史今班长,内心所生的共鸣,与从前并无二致。也许在大多数女人面前,一个拥有母性情怀的男人,是颇受欢迎的。因为母性,更具包容和理解的情怀,喜用自己的言行,逐渐去引导一个人成长,成才,最后走向成功。这样的男人,在现实的社会上有,但是不多见。同样的,拥有母性情怀的女人,也在渐渐地淡化自己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角色,除了较为传统的重视感情的家庭,已经很少能从现代时尚元素中,捕捉那些谆谆不倦,循循善诱的人物形象。这种言语上的总结,不是要刻意去抨击和评判社会上某一类男性或者女性,而是将本真的社会现象搬到书面上,用文字来表达。
网络社交是很便捷,通讯设备的创新和发展也在日益生辉,从空间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不能避讳的,在众多人的心理上,出现了更多的隔阂和情感上的疏离。很多事情,很多想法,愿意对陌生的人敞开心扉,愿意对深信的友人和知己谈及,却很少对身边的亲近的人去讲,去诉说,除去亲人之间相熟无隐私的因缘,更多在内心的认同感上发生了变化。
很早之前,有了手机,而后出现网络,紧接着开发的各种社交软件,视频连线,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在地球上短时间找到一个人,已经不是件困难的事。人们因着距离,即使身在最远的里程,也有虚拟的靠近,打破距离的界限,让事件联结;也因着虚拟,最近的人,反而渐行渐远。我们不能说这是感情变化中的悲哀,更多觉得,处在这一纷繁的洪流中,将一种悲哀,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虽然都觉得挺感伤,但常常在匆匆一瞥后,继而又回到从前。如此轮回,不复唧唧,长盛不衰。
想起上大学时,班上一个关系要好的同学,在毕业后选择了当兵,如今算来,在部队的生活也有十多年之久。进入部队后,由于管理森严,训练忙碌,便少了联络。去年,他回乡探亲,在同学聚会上见面,互换微信,从此朋友圈里多了一个可以刷屏的人,只是他很少上微信,发的信息也不多,自认为对社交网络也不大热衷,所以很少关注微信里各个人的生活。
一日傍晚,天色突变,大风不止,而后一场暴雨夹带冰雹,打碎了马路旁正盛的花瓣,枝叶飘落的夜晚,在断电的时刻,静静地看着窗外大雨洗刷下的城池,树下落着一层层翠绿油亮的叶片和些许折断的枝条。凋敝,在这个夜晚,格外夺目。
手机亮起闪烁灯,打开微信朋友圈,许久不见的这位同学,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构词简练,排比精致,数句言语诉尽兵营生活的几年岁月,原话大致是这样讲的:“在干嘛?答:上哨、值班、工作、勤务,训练,保障、服务、加班。晚上几点睡啊?答:三四点。小Q就是这样一天天变成老Q,二十多岁的脸长成三十岁的沧桑。岁月,是不惊不扰,人,却故国他乡,暮霭沉沉。”语句的后面附了几张在部队特训的照片,虽然看不到他本人的头像,却也在这些瞬间里想起史今班长说的那句话:“饭要一口口的吃,事得一件件办。”人就是这样一天天的长成,不能极力逾越某一道界限,慌忙赶赴下一段里程,虽然终点人人都很向往,但是,起点至终点的过程,也是风景尤甚,美不胜收。
很多时候,都挺怀念少年时光,虽然,在那个年纪中,并不曾有特殊的经历,却喜欢在成年后,回味少时的冶冽和张扬。
如果从每个人表面的经历看,仅是一个过程,倘若细剖,那些藏在心底的微绪,傲娇的态度,脆弱的情感,敏感的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渐被开解的豁达,拓宽的界限,练达的人情,阅世丰富,安静的内心和刚毅坚忍的品质所代替,就个性转变的实质而言,已在趋向更为完善整熟的结果,即所谓成长的起点至终点的交付。
隔日的傍晚,正是老人于门外纳凉的时刻,早早处理完店里的事物,跳上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从一个始发的站点,前往另一处遥远而漫长的终点,夜幕降临,城外的孤寂,与城内艳丽生辉的街巷形成对比,处处霓虹在旁侧闪烁,望着对岸的塔桥,堵车与行进的过程中,写下这段文字,让回忆再次变得清晰而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