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走后,薛离禀告了两种缝纫机的事情。薛侯道:“从前年起,我们就一直跟秦国交换战马和牛,但是牛皮却一直紧缺。看来还是要派人去戎人那里,收购羊毛的同时多收皮张。”
薛离点头道:“旧皮张也可以收,价格极低。皮张旧了,对他们就是废物。而我们可以做火碱,旧皮张也能硝制的。另外,让他们同时注意收购戎人那里的矿石和草木,尤其是戎人有一种大豆①,带些种子和会种植的戎人回来。”
然后摘下薛侯腰间的匕首,对薛侯说:“父亲,这短刀还可以放在靴筒里。”
薛侯点点头,然后把短剑递给薛离,“我有这把长剑就好,短的给你用吧。很是锋利,你小心些。”薛离接了,蹲下来装到薛侯靴筒里,“父亲,平常可以装到靴筒里,很方便的。我以后再让工匠打。
父亲也可以打造一批短剑,作为礼仪剑赐给众卿,作为日常佩剑。这样大家上殿既可以佩剑,又不用每次行礼都要整理长剑,更是方便。到了军中的话,自然换长剑。”
薛侯会意点头。
最后薛离展示了一下新的军靴,也就是鞋底改进了下,为了耐磨。因为有了缝纫机,鞋面和靴筒大量采用了双层细葛布,缝得密实,节省了皮的用量。薛离就建议军中大量装备,尤其是猪皮现在基本不缺了。
薛侯点头答应试制,先少量装备后看看效果。
至于军服,薛侯很是犹豫,担心大家不接受。薛离也不清楚接受度如何,撺掇了半天,又说实在不行把上衣加长到膝盖,无非就是个有扣子、缩短了的深衣罢了。薛侯这才答应先试制几套,展示一下,看看军方的意见再说。
至于军服上的扣子,薛离说,军士们用贝壳扣子,尉官用铜扣,师尉用银扣,将官用(黄)金扣。连云港那边,海边的贝壳多得是,磨一下就好。还给新城那边增加一项产业。实在不行,木扣子也能用的。至于富贵人家,象牙、玳瑁、珍珠、各种玉石等等,都能做扣子。扣子上的小孔,现在容易得很。
因为扣子,时尚出现了。因为扣子,衣服的式样开始变得千奇百怪。这年冬天,从薛城开始刮起,第二年夏天随着薛国使节小觐,薛国在国都开了一个只能女人进去的女装店,各式宫廷连衣裙,配套的皮包、带跟的皮鞋……其中露胳膊的轻薄连衣(拖地)裙配上鲛绡披肩,在夏天的骄阳下,从女童开始突破阻力,然后在女性中全面流行,引爆了“时尚”。
******
薛国众卿的讨论,还在继续。
直到卫武回来,他们都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蒙洽一声不吭,只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卫武问明白了情况,对释放奴隶一事很是赞同。他是从两个方面谈的:
首先是军力问题。现在薛国有一个军即五个师的军力。几年之内,依靠现有的人力,不可能再扩军。但是现在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十倍之多。如果算上连云新城,那就是增加了五十多倍的国土面积。军力根本不敷使用。
国内需要至少两个师,而且最好是两个常备师。万一哪一方有事,需要增援,常备师的战力和速度才能保证。
新领地大道两侧,需要一个师,虽然淮夷被打跑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报复,这是要长年驻防的,也是常备师。连云新城也要一个师,也是要驻防的,也是常备师。这就四个常备师了。
讨伐越人,至少要三个师——一个师护送辎重,两个师征战。当然最好是两个常备师。
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再编两个常备师,这还是在大道两侧新国土,只驻扎一个师基础上的最低要求。
人从哪里来?
其次,君上要释奴,一个是仁德,另外一方面也是人力缺口严重,迫不得已的做法。
君上虽然不干涉领权,事实上大家不得不跟随。先不说释奴,立即得到大量忠心和可靠的人口、释放看管奴隶军力的好处;君上一旦开始释奴了,大家不释奴的话,奴隶会心思不宁,随时会逃跑。那时,是增加看管的军力还是放任逃跑?新来的奴隶也不会安心,又要增加看管军力。
卫武说:以前我们缺土地,听到有新领地,大家眼珠子都是红的。我上次说,大家在国内留守,不带大家去吧,大家都恨不得吃了我。
哄堂大笑。有些人表情讪讪地,这是被卫武说中了。
卫武反问道:现在我们缺土地么?我们缺的是人。缺的是民。以前的民,除了经商的,开坊的,现在都成了军士或者新领地的官员,基本都成了士。
一国皆士,大家见过这样的国么?这样的国能存在么?现在我薛国缺的是平民。君上目光敏锐,这是在为各位补救(调整国民的结构)呢。
把原来的奴隶释放出来,会做工的继续做工,不会做工的放到新领地,给他一百亩地——奴隶什么都没有,少君现在不是开了票行提供贷款么?你们也给奴隶贷款,置办牛马车农具,帮他们建房,除了自由民的身份,这不等于还是要给你们做十年么?还对你们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我们还收获了仁德的美名。这么简单的事情,不知道你们还犹豫什么?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纷纷以手加额:“古人言,贪小利而忘大义,说的就是我们啊。受教了!”都对着卫武行礼表示谢意。
卫武避谢,笑着说:“有愿意来军中的,大家不挡着就好。”大家又是一笑。
满堂气氛终于调和了。
顺便卫武通报了一个消息,让这个气氛不仅是调和,而是热烈了。
这个消息是追着卫武到的。新城那边派出去搜索的队伍回来了,最重要的是,向南和西南方向的队伍也回来了。都走了超过一百里。
向南直到一条河(新沂河)止,都没有淮夷了。越过河再到一条东西向大河(淮河),河两边有大片泛上来的沙,说明河水经常泛滥,不适合居住,不过从东海向南也起码有六十里是好地。
向西南的到一个大湖(骆马湖)止。除了湖边遇到一个徐国②两户人家的小聚居点,被搜索队全抓了,其余地方也是没有人烟。
也就是说,沿着大道和新城十五里外,向南还有五十多里,都是可以开辟的新领地——接近万里方圆!
这一下,原来还犹豫是否释奴的都喊着,释奴,马上释奴。把老奴去安排到新领地去,去了就发还丹书授田,一百亩!
也有人跟着喊,新入籍的也授田,也给一百亩。让商人去各国沿途传递消息,把各国的庶子们都吸引过来。识字的不光授田,至少做个司长(里长)。能够教书的做士。
于是就有人呈请蒙洽,请蒙洽问问纪舒,君上到底是什么意思?赶紧问清楚了,把内务理顺,奔新领地去。都别耽误时间了。
蒙洽睁开眼,扫视了众人一圈,看众人眼中都是热切,轻轻地说了一句:“纪舒的意思我问过了,其实就是一句话:军队公室化,君主立宪化。”
见众人不明白,蒙洽一面派人请纪舒来,一面解释了几句:“君上的担忧大家都清楚,其实大家心里也知道,君上的担忧是存在的。君上是想大家交出军队,以后国内只有公室有军队——这是君上解除了担忧。但是我们的忧虑就来了,万一以后公室继承人,对我们滥施刑赏呢?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纪舒也提出了一个办法:公室立宪。公室跟各家族盟誓,公室和我们都发誓会遵守盟誓的誓言。这份誓言上告于天,下存于大庙。因为天之下为宪,又高于公室,所以称为立宪。这是国家最高大法,公室也要遵守。如此,公室和我们的忧虑就都解决了。”
这时纪舒已经到了,听蒙洽说到此处,点头表示确是如此。蒙洽示意他来细说,就跟蒙洽告了罪,然后对大家说道:“这个意见我跟君上沟通过了,君上非常通达,同意了。君上说,虽说君权神授,但是从夏、商、周的变迁来看,天道是:有德者有民。
君上说他明白众卿的顾虑,所以同意盟誓,不过君上说,不是与众卿盟誓——君与臣盟非礼也;而是与薛国全部国民,众卿只是国民的代表。这是在天之下,君主与国民的盟誓和约法,可称宪法。宪法作为国家最高大法,其余法律都在其下。君主也受宪法制约——自然,各位的忧虑也就解除了,只要各位将忧虑的解决办法写进宪法。”
纪舒又补充道:“少君也是同意的,包括宪法的名字还是少君取的。其实至少两代内,我薛国君主的贤明都是有保证的。但既然我们考虑的是远忧,我个人建议,大家应该在这部大法中,加入明确军队不可用于国内的条文。
具体的条文,你们自己商量。少君说了几句,你们可以参考。少君的建议是,既然是在天之下,君主与国民的盟约,那么首先就要明确哪些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作为最基础的——只有上天才能剥夺的权利,明确下来。其他人包括君主剥夺这些基本权利都是非礼非法。
少君举了一个例子:我薛国君民认识到:上天造人,(上天是希望)赐(由上天所造的)人予幸福(——不然造人干嘛,耍着玩么?)。上天赐予每个人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神圣不敢侵犯的基本权利。
君主当爱民以德,是故国民拥戴君主,代表国民行使并唯一行使外交权、战争权。
君主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非经公廷议会(将公决会议称为议会)批准,军队永远不可用于国内(叛乱)。”
事实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君主能够与他们盟誓,让渡出了一部分君权,众公卿已经觉得诚惶诚恐了。以这时代的道德水准,他们恐怕想不到其他的无赖手法,比如说解散公廷会议、逮捕公廷会议成员导致无法开会、宣布紧急状态法军管等等。至于货币的发行权,他们现在还没意识到呢——公票现在已经在王都、薛国附近的各国商人中推广开了,因为薛国商品的紧俏,公票本身就成了最畅销的商品。
既然不再拥有家族军队,那么就没有了征赋,没有赋了,那么交税也就成了必然。薛侯宣布,取消公田,把公田全部分下去,然后实施什一税。各领地内的农业税全部留给领地——这等于增封,是把众人领地内的公田都分给了大家。工商税上交六成公廷,四成留在地方。
各领地的税收自行收取。工商税外的税种、税率以及上交公廷的比例上报,薛侯批准后实施。地税用于领地内的公共建设。教育除外——上交公廷的叫国税,全国的教育就从国税中开支,包括新的领地,公室依然要每党有庠(学校)。
并且对众卿的深明大义再予以奖励:将造纸技术和造纸产业向众卿开放许可。
至此,薛国君臣关于军队公室化,达成了一致。
这时,各国观礼的使节也到了,梁成和纪舒也将典礼所需的工程和用品准备好了,于是刘公主持了薛国的增封和升爵仪式。至此,薛国升级为正常封国,且领土达三千里之多的大国,伯爵级的超级大国之一。
典礼完成后,在刘公准备告辞,返回王都时,薛侯挽留他次年开春再走,也没几天就过年了。届时带着薛国小朝觐的使节一起走。刘公疑惑,然后薛侯轻声附耳说了几句,刘公大喜,留下了,并请各国使节也再停留十天。
①大豆为我国原产,北方戎人种植后传入中原。
②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称徐夷或徐方。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受封于“徐”(今山东郯城地区),建立了徐国。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对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张到整个淮南和淮北地区。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周穆王封他的子孙为徐子,徐国退居到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